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分宛陵县南乡置宁国县、怀安县。两县先后数次被废立,于唐天宝三年(744),以原宁国、怀安二县地,置宁国县,从此宁国县名一直沿用至今。当年东吴孙权为何用“宁国”二字作为一个县的地名呢?现探源如下:

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定都朝歌。康叔即为西周卫国肇基祖,传九世祖卫武公,封子季亹(men)于甯邑(今河南修武县获嘉。“邑”有多种解释,《说文》:“邑,国也。”)为甯国,国人以地名为姓氏,季亹为“甯”氏始祖,现河南修武是甯氏发源地。甯國为卫国的诸侯国,甯國介于今河南新乡市与焦作市之间的修武县。甯國意取吉语,《易·乾卦》曰“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书·康诰》曰“裕,乃以民宁”;《诗·大雅》曰“遹求厥宁”,皆为“安”之意。即祈求邦宁国泰,长治久安之意。公元前691年宁跪(卫国大臣)入秦,秦襄公曾孙因功谥号“宁公”由嬴改为宁姓。所以秦地陕西等地宁姓颇多。汉字简化后“甯”亦称为“宁”。

春秋争霸战中,楚庄王六年(公元前608年),庄王亲率大军出伐陈国和宁国,击溃来援的晋军。庄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春,楚郑邲地之战结束数月后的同年冬天,楚庄王乘胜攻灭萧国,形成对甯国的月形包围,甯国险遭灭国。

在220多年中,甯氏傲居卫国公族为卿达七世,直至公元前546年甯喜(卫国大臣)被卫献公诛杀,招至灭门诛连,甯氏被迫外逃开始迁散。公元前469年北魏吞齐,又迫甯氏外迁河北、山西、安徽和岭南两广。

约在此期间,甯国家族(可能是王族)的一支一路南逃,来到了今天的安徽省宁国市竹峰办事处万福村一带定居下来,取名仍为“甯国”。那时的甯国还是荒芜之地。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甯姓人氏不断增加,居住地亦向霞西、庄村、青龙、西津扩展,甯国(今为万福村)成为甯姓人氏的中心活动地带。甯国人正直豪爽,勤劳,臂长力大,勇敢好战,成为山越人的一部分。“依阻山险,不纳王租,故曰山越。”之后,甯国名声越来越大,成为宛陵县南部之乡地名,称甯国乡,且被众人所认可,甯国乡历史久远。甯姓先后迁往安徽的还有旧凤阳府宁陵县,今阜阳市、肥东县、青阳县陵阳镇等地的宁姓人氏。

从古宁国迁往各地的宁姓人氏居住地地名一般都带有“宁”字,如迁往山东的为宁阳县;迁往江西的为宁都县;迁往湖南的为宁乡县;迁往广西的旧为宁新县(三国天纪四年〈280年置新宁县,同年改为宁新县〉);迁往河北的旧为宁县(汉置,隋省,故城在今河北宣化西北);迁往云南的旧为宁州;迁往山西的旧为宁边州,迁往安徽的还有旧为凤阳府宁陵县(明朝初期,宁陵县宁正父子均为朱元璋的大将。)……

孙权为了称霸于江东,消除皖浙赣一带山越人的不稳定因素,建安十三年(208),派大将贺齐征讨丹阳郡西部的黟、歙二县。贺齐出奇兵平定山越人。孙权析黟、歙为六县,设新都郡,令贺齐为新都太守(据《三国志·贺齐传》)。

孙权又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在南扼徽浙赣山区、北控宣广丘陵平原的战略要地宛陵县南部置宁国县、怀安县,加强对山越人的管理(据《读史方舆纪要》)。众所周知,君王取县名一般是不会带“国”字的,“甯国”县名是沿袭原甯国乡名而来,且“甯国”二字意取吉祥,它符合《地名学》的驻地命名法。宁国县治在今竹峰办事处万福村(《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中华地图学社出版)。 “怀安”县名意取怀念安定的日子。周鲂,字子鱼,吴郡阳羡人,举孝廉,任甯国长(县达万户设令,不足万户设长),转在怀安(据《三国志·周鲂传》。周鲂是甯国县最早的甯国长。公元219年,吕范“以栗阳、怀安、甯国为奉邑” (据《三国志·吕范传》)。嘉禾三年(234)八月,丹阳太守诸葛恪为抚越将军,征讨山越,在今宁国城南十三里独山(宁国通往徽州的交通要道)筑土城(城周130步),以防山越。至嘉禾六年皖浙赣一带山越被击败(据《三国志·诸葛恪传》)。明朝宁国县令姜荃林《夫子庙学记》中亦云“宁故山诸侯国,大木斯章……”。

宁国县应有“宁姓”人氏。笔者在走访中,采访到少数宁姓人,但他们对自己家族久远的历史已不甚了解。近日,笔者在网上查到:现天津市津南区双港镇的宁姓始祖宁从道,祖居安徽宁国县(今为宁国市)。

宁从道辅佐明朱元璋开国有功,被封为镇国将军,光禄寺大夫。明永乐二年,宁从道被征调到天津海河两岸开荒戎边,他率子由安徽宁国县,迁至当时称直隶省河间府静海县双港寨落户。其长子、次子在山东登州府蓬莱县落户,后人称为大宁。双港系三子、四子,后人称小宁,跑马圈地,占了大片土地,由皇帝发给龙票办证,宁家成了这一带的封建主,后来在双港后台建立了“宁氏家祠”(解放后改做双港小学分校)。双港的宁氏分东门和西门,东门为宁从道三子的后代,西门为其四子的后代。在近600年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天津津南区双港宁氏家族兴旺,据一九九一年出版《津门古谈》一书中介绍清朝时天津的八大家,其中之一就是宁家。

从天津宁氏家谱可知,在600年前,宁姓在宁国县是兴旺家族,他为今天的宁国是春秋时期宁国的外迁(延)而提供了依据。清康熙版《宁国县志》记载:宁国的宁字有八种写法,以“寜”为宁国的宁。亦曰,通常所用的宁字为“甯”。解放后,“宁国县人民政府”、“中国共产党宁国县委员会”招牌上书写的宁字均为“甯”。

今地名“宁国”,是春秋诸侯国宁国迁徙而来的,她由河南省修武县(获嘉)迁至今地,取地名仍称为宁国。东吴孙权置宁国县是沿用当地乡村地名宁国。

1.《?y求厥宁什么意思、厥怎么读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y求厥宁什么意思、厥怎么读什么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46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