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小雅》中写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遂有成语"不相伯仲"之说。然而,"篪"这种春秋战国时代盛行的古乐器,至今却失传了,难得一见,更难一听。
1978年,长沙马王堆曾侯乙墓出土了64口编钟及一批古乐器,其中有两支竹制的"楚篪"(见图)。 考古学家们在当年的《音乐研究》杂志上公布了楚篪型状与尺寸。我当时正在浙江艺校赵松庭大师身边习艺,赵老教我你要"吹笛丶制笛丶写笛曲",我跟着赵老在竹棚里(那时他还没"解放")截竹丶钻孔丶试音……。我照尺寸仿制了几支竹篪,因篪属于"闭管乐器",两端管口都打上软木塞(笛子属于"开管乐器",只打笛头一个木塞),所以对泛音与音准要求甚高。而且,篪的指孔与吹孔不在一条直线上,照出土图片是双手掌心均朝内,拱手演奏的。(据传:篪是宫廷乐器,常在帝王身边演奏,以拱手表示恭敬之意)。
我做了几支,试吹后,有两支成功了,我自己上漆并画上图案,送了一支给赵老作纪念,赵老收到很高兴,照样也仿制了几支,回送了两支给我,并亲自打上"松庭"的烙印(见图)。 另一支我留给自己(见图),曾经多次在香港丶台湾丶澳门丶美国丶加拿大等地舞台上演出。并亲自动笔为篪作曲改编一些乐曲演奏。
八十年代初,我曾根据古琴曲《忆故人》的音调,改编成《空山忆故人》篪与古琴重奏,邀香港演艺学院民乐系主任丶著名琴家唐健垣先生与我合作灌录了唱片。1988年7月,中国音协在北京音乐厅主办了我的个人独奏音乐会上,我亦邀了古琴家乔珊与我重奏此曲。
因楚篪的音色兼具箫的柔和与笛的灵动,泛音清晰飘逸,典雅细致,颇有特色。所以每次演出均得赞赏与好评,记得1986年春,我首次到台北演出,著名诗人作家罗兰女士及著名电台音乐主持人赵琴等对我的篪均表示高度关注与赞赏,在电视及电台特别介绍;台湾文化大学院长、音乐学家庄本立先生还特邀我到他家共同研究与探讨。
但很可惜,这种珍贵的古代乐器至今却失传了,目前在国内外,能公开演奏篪的人寥寥无几,在舞台上演出,更为罕见了!
11月3日晚,龙音乐艺公司邀我在浙江音乐厅与著名古琴家乔珊二人合作呈现一场《鹤鸣清音》音乐会。在此次音乐会中,我将用我亲手仿制的"楚篪",演奏我改编的《空山忆故人》,与众分享战国时期我们老祖宗们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当晚,我除了演奏楚篪,还将用竹笛独奏恩师陆春龄的首本名曲《鹧鸪飞》丶《小放牛》,以示对五月仙逝的笛界泰斗的追思与怀念。另外,亦将再与乔珊重奏王立平作曲我编曲的红楼梦选曲《葬花吟》等名曲。 有兴趣的朋友,可电方春燕查询与订票。
1.《篪怎么吹、C14怎么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篪怎么吹、C14怎么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75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