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看到影视剧里,古人时常自称“在下”,虽然如今很少人这样称呼,但偶尔还是能在书面语见到。对于这个名词,大家都知道是谦称,但往往误以为尊卑上下之分,自谦自己位于下贱的位置,其实不然,“在下”并非尊卑,而是出自《诗经》,和古人的一种服饰有关。
《诗经·小雅·采菽》赞美了诸侯君子来朝君王的盛况。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旂。其旂淠淠,鸾声嘒嘒。载骖载驷,君子所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纾,天子所予。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意思是采了大豆,用筐筥把它盛住。君子来朝,用什么东西赏赐给他们最好?如果没有赏赐,可以给车马费。另外还给有什么呢?还给过他们以玄衮(gǔn)与黼(fǔ)裳。在涌腾的泉水那边可以采来芹菜。君子来朝的时候,远远看见旗帜飘动,马铃声和拍。等看见马车,君子便到了。
君子赤芾蔽于膝股,布幅斜缠着下腿,束扎得紧紧整整的,不敢有一点松懈,因为这些饰物,是天子所赏赐的。
此诗第三章铺排了诸侯朝见天子时的情景:“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芾”在古代是一种熟皮制成,用于祭祀、朝见等隆重场合,遮在礼服的膝前,故又称“蔽膝”。而红色的蔽膝即“赤芾”,乃古代贵族们的服装,“邪”通“斜”,古人用一块布斜着裹在小腿上,
这就叫“邪幅”。《毛传》:“邪幅,偪也,偪所以自偪束也。”
“邪幅”又称“偪(bī)”,取其紧裹在小腿上,逼束之意。“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胫,自足至膝,故曰在下。”汉代时称“行縢(téng)”,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裹脚布,紧紧裹着脚,以便于腾跳,故称“行縢”。
“在下”一词出自“邪幅在下”。说古代君子诸侯与人交际,时刻约束自己的德行,严格遵照礼制来行事,不能有半点懈怠轻慢之心,更不能有逾礼的情况发生,如同裹腿布禁束行动,从而保持言行谨慎。
这就是“在下”名词起源,后代将这个词不断衍生,成为一种谦虚的自称。不限于阶级等级,只要是交际场合,都可以自称为“在下”。但时间一长,其裹腿布的含义被大多数人忘记,误解为阶层尊卑,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原创不容易,更多资讯请关注“酒歌说文”,为您提供更多有趣的人文知识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反正不要钱,多少看一点。
1.《玄衮及黼怎么读 黼的拼音怎么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玄衮及黼怎么读 黼的拼音怎么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75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