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田园诗写的出彩,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因此被誉为“隐士诗人”。但若论起诗人中真正的隐士,陶渊明只能屈居第二。因为陶渊明曾经在官场中浸淫多年,最后是因为不耐烦官场的尔虞我诈,才终于决定归隐。而这个唐朝诗人胡令能,他一生“大隐隐于市”,从未出仕。他以补锅为生,虽然腹有诗书,但却从未因此桀骜。

胡令能家境贫寒,从小跟着父亲开始学习补锅炼铁的手艺,小小年纪就开始走街串巷了。胡令能没有正式去私塾念过书,有人问起他的学识,他竟然给出了一个很匪夷所思的解释。胡令能说自己有一天晚上做梦,梦见了一个仙人。

仙人拿着一个书卷,剖开胡令能的肚子,把书卷放了进去。第二天醒来,胡令能突觉神清气爽,而且他发现自己竟然能够吟诗作对了。他把自己的学识解释为仙人的恩赐,邻里邻居对这种说法竟然非常的信服。所谓仙人恩赐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胡令能之所以能有后来的成就,跟他彻夜苦读是分不开关系的。

只是胡令能为人十分低调,不喜欢张扬。别人认为一个补锅匠不可能勤奋苦读,他也不解释,干脆编了个仙人赠书的故事,以此应付别人的质疑。古时候纸张非常昂贵,印书既废钱又费事。再加上古时候通讯不发达,所以很多诗词都没能得到妥善的保存,流传至今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胡令能因为一直是白丁身份,他的诗自然也不会有人为他保管。

所以胡令能现存至今的诗作只有4首,能流传下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杜牧有一首诗非常有名气,叫做《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用词简练,但是对气氛的渲染十分到位,寥寥几字就生动的写出了清明雨景,而且最后一句还给读者留下了余韵无穷的感觉。

胡令能也有一首诗名叫《小儿垂钓》,文学家们一致认为,这首诗跟杜牧的《清明》有异曲同工之妙,若论起对画面的塑造,胡令能甚至还要更胜一筹。这首诗是这样的: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子模仿大人在溪边垂钓,有一个路人想要向他问路,小孩子害怕会惊扰了鱼儿,所以不敢应声。

胡令能这首诗跟《清明》一样,都是寥寥几笔就渲染出了一个生动的画面,让人读完仍觉回味。胡令能流传下来的4首诗,基本上都是《小儿垂钓》这种类型的。胡令能虽然是个补锅匠,但是他才华横溢,因此也有很多好友,其中不乏官宦子弟。可是胡令能从来没有想过利用这些好友的关系为自己谋利,他甘愿做个平民老百姓,一生在市井中奔波,这才是真正的隐士风范,因此后人对他的评价才超越了陶渊明。

1.《唐朝一隐士,一生仅写4首诗,其中两首人人会背,后人对其评价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唐朝一隐士,一生仅写4首诗,其中两首人人会背,后人对其评价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84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