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备考往往分为三个轮次: 一轮是基础,二轮是关键,三轮是升华。其中二轮是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期,直接决定着三轮能否升华甚至高考的成败。接下来,笔者就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谈一些看法。

精研磨 明方向

1. 新课标 新变化

近几年语文全国卷凸显了学科核心素养,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其中,重点加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考查,需要我们引起关注。

论述类文本是考查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近四年考查的11篇文章中涉及传统文化的有6篇,占比55%。

2. 新高考 新素养

通过研究高考真题,我们可以发现高考对学生素养和能力的考查在进一步增强,尤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以2018 年全国卷为例):一是高考考查的内容更加具有传统性(全国Ⅰ卷“诸子之学”、全国Ⅱ卷语运“戏曲”)、革命性(全国Ⅰ卷“赵一曼女士”)、时代性(全国Ⅰ卷“大型工程”、语运“大洋一号”,全国Ⅱ卷20题“社会深度”和21题仿写)、未来性(全国Ⅰ卷21题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作文“时光瓶”),更加重视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全国Ⅲ卷“科学”与“幻想”的关系);二是现代文阅读在选材上,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阅读文本形式上的变化,扩大现代文阅读文本的类型,如图片、表格、统计数据等(全国Ⅱ卷非连续性文本“创新”);三是古诗文考查更加注重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注重挖掘古代作品的当代价值,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紧密结合,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Ⅰ卷李贺《野歌》的乐观昂扬、自勉进取,全国Ⅱ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全国Ⅲ卷《精卫词》)。近三年全国卷的诗歌,即事感怀诗出现的频率最高,2018全国卷三首诗歌均为此类,还有2017年的全国Ⅰ卷和全国Ⅲ卷、2016年的全国Ⅱ卷和全国Ⅲ卷,占近四年所考查的11篇诗歌的64%。

3. 新基础 新着力

备战二轮复习,一轮是基础。要将近五年高考考点及出现频次与一轮备考所练考点、练习效果进行比对,而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以文化常识为例,近五年考查频率较高的是古代官职、科举制度、风俗礼仪,而练习较少的是饮食器用、风俗礼仪、古代地理,这就要求大家在高频点、薄弱点上着力。

细筹划 真落地

二轮复习突出问题导向和素养导向,要以专题为抓手,以部分综合为辅助,在一轮知识散点的基础上,进行线性串联,以达到解决问题、突破能力、提升素养的目的。

下边,本文将从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古诗阅读、作文四个方面进行复习策略研究。

1.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

⑴粗读、审读与勾画相结合,突出重点词句

粗读过程中要勾画论点、论据及论证,要通过位置、标志来迅速定位。


审读即边审读题干、选项,边定位原文相应文段,同时勾画出关联词、程度范围词、时态词、或然与必然词、代词等。

⑵思维导图讲练结合,突出论证思路

画出思维导图能明晰文章的论证思路和结构,让文章的论证思路可视化(以2018年高考Ⅰ卷为例)。


整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诸子之学的广狭定义,从广狭两个定义上提出新旧诸子之学以及与之对应的“照着讲”“接着讲”,并列分析,各指出其存在价值,最后明确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⑶重视逻辑推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从三个方面指导学生:一是分析比对关联词,看逻辑是否改变;二是区别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认清背后的依据;三是弄懂三段论推理,挖出隐性前提。

2. 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是二轮复习的重点。本版块存在五个问题:一是文段的内在联系掌握得不好,二是图表分析得不够透彻,三是信息归纳概括得不全,四是双选容易遗漏,五是探究题掌握得不系统。

针对以上问题,制定应对策略为注重文本内在逻辑、规范审图步骤、分类阅读、文段层次划分。其中,分类阅读突出两个针对性。

⑴文字材料

阅读知识性材料时要注意搞懂主要概念,理解重要句子;阅读新闻报道时要根据标题确定对象,关注新闻要素;阅读新闻评论时要根据标题确定主要观点,关注逻辑结构;阅读调查报告时要关注标题,以及针对性、真实性、逻辑性三大特点。

⑵图表类材料

读图要规范全面,由上到下,由左到右,注重整体变化趋势,并熟知几种图的特点:柱状图显示数据的变化、多项目差异,饼图显示占比,环形图显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线型图显示数据变化,表格要关注表头中的重点栏目和数据对比。

3. 古诗复习策略

古诗复习关键在读懂,应在此多用力。

⑴读什么、如何读是关键

读诗要关注以下五个方面:诗题、作者、诗文、诗注、设问。这五个方面要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来读,边读边勾画重点,不遗漏任何信息。

考试读诗一般分四个步骤:速读、审读、想读、回读。速读就是侧重读前四个方面,审读是结合设问参照文本,想读是在其基础上充分思考想象,补全画面,回读就是答完题再统揽全篇。

⑵琢磨特殊词语很重要

①注意对特殊词语进行分类整合

如:“敢”“肯”“忍”“可”等,这些词本身具有双重性。如:2015年全国Ⅰ卷“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到底是“勤王”敢于“道远”,还是不敢“道远”?

②注意成分省略和空间转换

如:“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送魏十六还苏州》)是谁乘归舟,是谁回首姑苏?

③注意句子的倒装

常见的有主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宾互换、定语后置等。如,曹植《杂诗》的颈联“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一句,并非谁为佳人启齿而笑,而应是:佳人为谁而笑呢?

⑶赏析意象抓内涵

抓意象, 体会诗歌意境, 透视情感基调,明晰人物形象,感悟诗歌哲理,揣摩表达技巧。 2014年全国卷Ⅰ《阮郎归》中,“残枝”说明花枝凋残,再加上风雨的吹打,景象更为惨淡;“落花”可看出残红满地。为诗歌营造了“凄凉惨淡”的意境,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此外,要让学生熟知各种诗歌题材,抓住典型特点,知晓常见的情感和常用的手法;教师还要引导考生学着写诗填词,师生在创作中共同提升诗歌的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

4. 作文复习策略

⑴立意准确是关键

立意要争取做到“最佳立意”,考场上要杜绝求奇求异,立意并不是大展拳脚的地方,行文才是施展才华的所在。

提取立意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行为主体、行为事件、程度范围、目的意义等。以2018年全国卷Ⅰ为例,经过几个角度分析,可概括为:新时代青年应该以民族复兴为使命,勇担责任,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结合,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⑵写得深刻强思维

写得深刻的背后须熟练掌握一些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如:让步分析法、原因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辩证分析法等。其中,让步分析较为常用,其常见的关联词有:诚然……但是……,或许……但是……,的确……但是……,固然……但是……,不可否认……然而……,不单单是……而是……等。


另外,有的同学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了表反问语气的副词,更增加了说服力。如:

但若细思之,其益处远多于此,又何必为了冰山一角而因噎废食?

⑶遣词造句多练习

作文的好坏一看内涵,二看气势。气势源于遣词造句,教师要示范并引导考生对文章的基本元素进行品鉴修改,将其改造提升得更有文化感、书面感。


总之,二轮复习的方法很多,如何更好地将策略落地才是关键。以上策略还有很多可探讨的地方,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辩证创新地使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才能将效果最大化,才能保证二轮备考的成功。


1.《勤王敢道远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勤王敢道远什么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85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