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秒一

现在经常听读书人抱怨现在读书难,读书没有出路啊,读书没有钱途啊,读书穷三代啊,读书无用论啊,难道现在读书就真的一点不幸福么?

其实,这只是代表一部分,少数,心思并没有真正放在读书的人心上而言的。真正爱书的人,谁有闲心思想这些那些,拖出去斩了!

读书,其实很幸福的。尤其是在宋代,整个社会就已经营造了一个绝妙的读书环境。宋代的读书风气和高雅境界,今人看来,是很难企及的。

宋人之高雅

宋代学者赵季仁就曾期待说:“某平生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

名流欧阳修也曾感叹说,“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可见,在读书之风盛行的宋代,有许多读书人期待读书,爱好读书,并以终身勤奋苦读为乐,以读尽天下好书为荣。

南宋著名学者、目录学家尤袤,对读书的爱好可谓更加高尚与典型。《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作者李焘就曾称赞他说:“延之于书靡不观,观书靡不记。每公退,则闭戸谢客,日记手抄若干古书。其子弟及诸女亦抄书。一日,谓子曰:吾所抄书,今若干卷,将汇而目之。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意思是说,他每天都要读书,而且肯定要做笔记。而且尤先生,教导自己的儿女,饥饿的时候读书可以当肉,寒冷的时候可以当暖裘大衣,孤单寂寞的时候可以当朋友,忧郁的时候读书甚至都可以欣赏到交响乐。

书坊兴起

但是,宋人这么爱书,肯定也是因为能看到很好的书,就像而且得到好书的途径也多。

因为宋代的出版和藏书都很发达。图书出版这个暴利行业,怎么会被机智地古人放过!

美国史学家亨利·查尔斯·李亚在其《基督教中圣职人员的独身史》一书中指出:“印刷术的发明使只受过一丁点教育的人,都可以读懂神圣的经典,供其求知和解说,使思想家和革新家能够吸引读者,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到遥远的地区。宋朝正是此一意义上人类历史上这一知识普遍得以传播时代的开创者和实现者。

宋朝初期出版管理比较放松,然后越往后发展,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宋朝的出版政策中限制的成分逐渐多了起来,国家干预的力度比起宋初加大了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政府已经注意到非法出版的危害,并且采取了许多的手段限制和打击非法出版。在当时,图书出版具有丰厚的利润。据推算,宋代刻印图书利润平均达78%。简直暴利!如此丰厚的利润,必然诱使更多的人从事出版。在追逐高额利润的过程中,一些书商唯利是图,盗版翻印其它书商出版的图书,这就难免造成一些低劣的本子在市场上流行。尤其是在福建麻沙一带的书坊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我们现在翻阅古书,各种版本真伪难辨,很大程度上要归罪于宋代开始那些奸诈的书商。

宋代的出版政策

宋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是行伍出身,为了防止再发生类似于黄袍加身那样的事件,也为了巩固新成立的宋朝政权。

自太祖皇帝时宋朝就就有重文轻武的政策。建国之初,宋太祖就确立了“文德政治” ,以“作相须读书人” 为国策。这个国策可了不得了。这下子,读书人肯定要削尖了脑袋往上读啊。

同时,作为文化领域之一的出版,自然也在朝廷关注之列。

从北宋中后期开始 , 宋朝政府加大了对图书出版的管理。出版政策逐渐体现出严格的倾向。同时国家干预出版的力度逐渐加大,打击非法出版活动,对合法出版物有了一定的保护政策。

不仅政府如此,民间印书机构也出现了相应的出版保护措施,牌记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牌记就是印在书籍开始几页,用以介绍书籍出版刊刻单位的简单说明。就是告诉别人,这书是我家刊的啊,以后要买就买我家的书,我家书最好,认准我家书。这反映了古代人版权意识的觉醒。所以啊,没有人会砸自己招牌,自然是要提高自己的刊刻质量,给读者提供最好的阅读体验。

专门研究书牌的书籍

比如,古代有一种版本的书,竖排,一列从上到下,只有九个字。我们给的评价是:字大如钱。是的,就是和铜板那么大的字。因为是蜀地出版社出版的,所以叫蜀大字本。看这个名字,就有种莫名的霸气,有没有。这种书,早二十年看到,大家也不会近视了。

就问你大不大

不仅官刻的图书出版活动少有限制,私家刻书业也相对自由。文人的文集普遍刻印,有的宋代文人由于作品广受欢迎,生前就看到了自己文集的刊行本。如苏轼多种文集早在杭州刊刻,称为“杭本”, 《直斋书录解题》称“盖杭本当坡公无恙时已行于世矣”,苏轼应该是见到过这些”杭本”的。有生之年,看到自己出版的书,该是很开心的。

南宋时各书坊大量刊刻巾箱本。所谓巾箱本,又称袖珍本,是指体积小,便于携带的书。巾箱本早在汉魏时代就以手抄本的形式出现了。因为巾箱本这种形式便于科举考试时夹带作弊,所以宋以后一直很流行。南宋的书坊大量刊刻印卖,许多人为了牟取功名而买了这些巾箱本以作舞弊之用,这无疑扰乱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与严肃性。为严肃考纪,宋宁宗曾听从学官建议,下令“禁毁小板”,禁止巾箱本的出版发行。

宋代的藏书

宋代人喜欢藏书。私家藏书、书院藏书、宫廷藏书,其中除了宫廷藏书不是轻易看到的之外,整个民间,各个学者和书院之间的藏书都是开放的。所以,今天我去苏轼家玩,看到喜欢的书可以随便借来看。明天去辛弃疾家,看到喜欢的书,也可以随便看。或者我是岳麓书院的,明年去白鹿洞书院交流访学,也可以看到那里的藏书。主要介绍下私人藏书。

收藏书籍是多么高雅的情趣。

天一阁宝书楼

私家藏书

宋代朝廷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为普通士人进入仕途提供了一条便捷之途。科举制度的推行大大刺激了人们读书的热情,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接受教育。然而,宋代的官学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且时断时续,难以满足更多人的读书需求,因而宋初逐渐发展起来的民间教育在当时的教育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宋代的民间教育主要有各种书院、私塾及家庭教育等。

书籍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民间教育没有官办教育那样的优势,可以利用国家的藏书资源。这种情况下,丰富的私人藏书成为民间办学的重要条件,在当时,无论书院、私塾还是自发从事教育的家庭,都藏有大量的图书。

吴县叶梦得,十万卷

蒲 江魏了翁,十万卷

荣王宗绰,七万卷

四明王惟潜,六万余卷

江陵田伟,五万七千卷

吉安陈振孙,五万一千余卷

宗室赵汝愚,五万卷

南都王钦臣,四万三千卷

吴兴周密,四万二千卷

亳州祁氏、饶州吴氏、荆州田氏,各四万余卷

莆田方崧卿,四万卷

昭德晁氏,三万四千五百卷

邯郸李淑,三万三千一百八十余卷

平棘宋敏求,三万卷

历阳沈立,三万卷

祥符刘季孙 (武将),三万卷

阆中雍子仪,三万卷

无锡钱绅,三万

无锡尤 袤,三万卷

宗室赵令佥,三 万

宗室赵彦远,三万卷

宜溪王介卿,三万

金华 蒋友松,三万卷

共计二十五人。

富藏诗书,都是有钱人,精神物质都富有。

会有专门的藏书楼,此图为云南土司的藏书楼

书院藏书

在地方志中,我们可以看到书院其实是读书人读书之所。书院,如四川南溪凤翔书院,为进士杨发读书处;巴中丹梯书院,为状元张曙读书处;福建漳浦梁山书院,为进士潘存实读书处;福鼎草堂书院,为进士林嵩读书处;福清闻读书院,为水部郎中陈灿读书处;浙江龙游九峰书院,为集贤殿学士徐安贞读书处;广东阳山尊韩书院,为韩愈读书处;湖南澧州文山书院,为李群玉读书处。

服务于院中师生的目的,决定了书院藏书的公共性和开放性。所以,宋代众多书院的兴起,当然也会促进社会上读书风气的盛行

爱书者自爱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一个时代繁盛的根本。一起做个爱读书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全明,张舜《宋代人的读书风气与高雅境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0。

2,候佳《浅谈宋代的出版政策》,《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3,祁琛云《宋代私家藏书述略》,《历史教学》,2007.7。

4,田建平《论宋代图书出版的版权保护》,《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面)》,2013.4。

5,邓洪波 肖新华《宋代书院藏书研究》,《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5。

1.《暖裘什么意思,箕裘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暖裘什么意思,箕裘什么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89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