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诗歌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虽然也就存在了300年左右的时间,却产生了非常多的诗歌流派。
我们从中可以看得出李白的潇洒,看得出杜甫的沉重;看得出王维的纵情山水,看得出孟浩然的山水之乐;看得出张若虚笔下的华美,看得出岑参笔下的边塞悲凉;看得出刘长卿对五言诗的独特追求,看得出李商隐对七言律诗的晦涩难懂,看得出杜牧对七言绝句的独有心得;看得出陈子昂诗歌当中的悲壮,看得出初唐四杰对诗歌革新的贡献。
发展到了中唐后期,盛唐的华美渐渐的消失。唐诗之前美丽的乐章开始剑走偏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孟郊和贾岛为代表的苦吟诗派。他们对于诗词自然的潜心雕琢,和之前李白不事雕琢之作的诗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这是贾岛非常著名的一首古诗,题目是《题诗后》,全文虽然只有20个字,却体现出了他对于唐诗写作的不同追求。尤其是这首唐诗的前两句只有10个字,却提到了3个数字,写出来却号称用了三年之久,这个诗派的诗人对诗词字眼的推敲雕琢,功夫可见一斑。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我们后来常常拿这两句古诗来说明古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潜心钻研以及执着的精神。这自然是一种文学写作的追求,但并非适合每一个人。李白的唐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种随心所欲的不事雕琢,代表着一种潇洒的追求。但贾岛的这首古诗却并非如此。
郊寒岛瘦,他们开创了唐诗的幽深的表现境界,和李白杜甫的盛世华章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正是因为唐朝发展到贾岛生活的中唐时代,整个社会风气为之一变,也才会有了这样自觉的文学追求。他们完全没有了那种朝气,而且他们的生活也开始脱离现实,单纯执着于在诗词的世界中遨游。这一点,和盛唐诗人洋溢着热切的报国心怀。形成鲜明对比。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显现出他们对诗歌极致的追求,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别人不能够认可。他们决心“归卧故山”再也不做事了,显然是一种非常消极的心态,在另外一种程度上,也体现出了他们对自己诗歌作品的自负。
追求完美是他们这一派诗人最重要的精神追求。但是在今天我们背诵的时候,却对于两句最著名的诗句,往往存在字眼相的差别,记不清楚唐诗“两句三年得”的下句,是“一吟双泪流”还是“一吟泪双流”?
诗歌当中写的是一吟泪双流,了解了这个唐代诗人写诗如此的艰难,如此的追求完美,我们在后世的背诵和诵读当中,还是不要记错了,否则就是枉费了老人家的一番心血。
1.《泪吟什么下的诗,送别时吟什么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泪吟什么下的诗,送别时吟什么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95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