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自古以来就有人赞美美好的东西,也有人称之为苦药。(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爱情)爱情是温暖的,清淡的,甜蜜的,苦涩的。

莎士比亚说过“不太热烈的爱情才会维持久远”,赫里克也说过“爱情的欢乐中掺杂着泪水”。

爱情是苦是甜,作家们在书中都写出自己的版本,而且每个年龄段对爱情的理解都不同,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爱情的书:

1、《爱的艺术》埃里希·弗罗姆

者通过简洁的语言解释了爱这个深奥的话题,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2、《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伊恩·麦克尤恩

全书由八个短篇组成,分别从八个位于童年、青春期和青年等不同阶段的男性视角出发,接近每个人的内心。

3、《心灵革命:现代中国的爱情谱系》李海燕

本书重点探讨了“爱情”作为一个词汇、一种观念在近现代中国的言说历史,勾勒了爱情在中国文学叙述中的历史。

4、《爱情美学》赵惠霞

本书中运用现代美学理论剖析经典爱情案例,展示了男女相爱的基本法则,适宜青年男女特别是大学生阅读,对步入婚姻的男女也富有启迪作用。

5、《恰到好处的恋爱》赵永久

这本书帮助在婚恋过程中遇到困惑,或者苦苦追寻却总是一无所获的朋友。

6、《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爱上你》沈从文/张兆和

本书是文学巨匠沈从文与妻子张兆和的家书记录了他们相濡以沫携手走过近半个世纪的人生沧桑,让读者看到不一样的沈从文之余更深刻体悟他和夫人之间纯真隽永的深情。

7、《金蔷薇》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这本书蕴含着帕乌斯托夫斯基的情感追求和审美理想。

8、《我们仨》杨绛

该书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像极了莎士比亚口中的爱情,平淡且持久,而亲情是温暖怀念,哀而不伤。

9、《爱你就像爱生命》 王小波/李银河

本书收录了王小波与李银河的“两地书”,书中体现了他们的爱与生活,坦诚的情感表白,还有彼此对于书籍、诗歌乃至社会的看法,闪耀着理想与爱情的火花,是一部感动国人的爱情绝唱。

10、《把心安顿好》周国平

本书作者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问题,对何为圆满的人生进行了诠释: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11、《爱的多重奏》阿兰巴迪欧

本书批判西方流行的“爱”的观念,坚持某种理想主义,而这背后映现的也是他所主张的哲学观与关于更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设想。

12、《爱是一种选择》汉姆菲特

本书帮助你认识拖累症的成因、运作方式、危害性,最后会带你从拖累症中得康复

13、《寄不出的情书》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封寄不出的情书感动全日本的186封情书,本书收录了数百则民众募集而来的真实故事

14、《写给恋人》杨静远

本书是杨静远女士的一本书信集,是她在20世纪40年代情路历程的记录。一个25岁的女留学生对爱人、家人、国家的真情流露,也是她对事业、对爱情、对自己和祖国未来理性的观察和分析。

15、《爱的五种语言》盖瑞·查普曼

本书值得婚前的恋爱男女阅读,更值得已婚的夫妻阅读,。这本书会帮助你处理与朋友、邻居、配偶、小孩、同事、甚至所有的人际关系。

16、《春雪》三岛由纪夫

本书以“恋”为主题,刻画了大正时代的一对贵族恋人,侯爵嫡子松枝清显与伯爵千金绫仓聪子的爱情悲剧。

17、《谢谢你离开我》张小娴

本书主题是离开,实际是透过离开讲女人的成长,这是张小娴最美的散文。美在每个充满灵性的文字,美在细细道来的倾诉的话语。

18、《怀念萧珊》巴金

巴金先生还回忆了两人相识相爱,一路走来的艰辛和温暖,进而从更深层次表达巴金先生对爱妻离去的悲伤。

19、《初恋》屠格涅夫 萧珊译

作者怀念他胆怯而热烈的初恋,作品所呈现的爱情与时代、种族、阶级无关,它对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敞开的,是人类两性的“共情”状态。

20、《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莉尔·朗兹

这是一本教会男人和女人如何与自己心仪之人一见钟情、两情相悦的书,让你收获爱情的指导指南。

有些爱情如泰戈尔所言:爱是理解的别名。巴金和萧珊,钱钟书和杨绛,沈从文和张兆这三对的爱情,在现今离婚率这么高的当下,显得很珍贵难得。用张兆和的话来说爱情即使不解对方,更要理解对方,理解应该在相处之中,不要留下遗憾。

真实的爱情并不平坦,真正的爱情使人向上。普通人的爱情平淡温暖,而作家们的爱情写在纸上,让我们感受他们“心上只有你一人”,虽是才子佳人,但也是柴米夫妻,作家们的爱情远比我们想象的浪漫悠长。

1.《国内有什么关于爱情的名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国内有什么关于爱情的名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33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