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有些人明明周围有很多人爱她,但她认为自己并不总是被爱。有些人在感情中受到一些伤害时,四处诉苦说再也不会爱了。(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爱情》)另外,天生内向的人如果找不到另一半,就会说自己是“无能的爱情”,但归根结底,这些都是一个问题。人生中不是缺少爱,而是你缺乏爱的能力。而是爱你。
发小嫁给了一个大她十岁的男人,每天把她宠的像个公主。
然而,她总是在聚会时吐槽自己感受不到来自另一半的爱,我们都表示很惊讶。
她老公对她有求必应,她看好的东西,只要说想要,她老公就会立刻给她买回来;老公怕她做家务太辛苦,就给她雇了保姆;最重要的是,每天对她嘘寒问暖,甚至连洗脚水都会帮她倒好。
我们调侃她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她却说我的痛苦没人懂。
其实,我们知道她小时候母亲去世,父亲再娶,她没有感受过太多来自父母的爱,所以走进婚姻中,即便拥有爱,但却没有感受爱的能力,所以她才会“生在福中不知福”。
我们从不缺少爱,缺的只是感受爱的能力。
感受到爱究竟有多重要?
今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扮演的单亲妈妈宋倩就是一个超爱孩子的妈妈。
她有一段不幸的婚姻,离婚后,她得到了女儿的抚养权。
为了女儿,她可以放弃自己的稳定工作,全身心地陪伴女儿,想要帮助女儿考上理想的大学。
结果,女儿不仅没能感受到她的爱,还被她错误的爱压抑成了抑郁症,险些跳海自杀。
一个连自己都感受不到爱的妈妈,又怎么可能有多余的爱来分给孩子呢?
感受到爱,让自己内心产生积极的情感链接究竟有多重要?各领域的科学家给出了答案:
1、人脑深刻地依赖于社会关系
脑科学研究表明,脑细胞之间的联结基本是无序的,脑在一生当中都可以产生新的细胞,与其它细胞形成新的联结。
人脑终生都会对非语言的情绪社交线索很敏感。而且,脑的组织结构还会反映出婴幼儿与母亲或其他看护者的经历。
2、真正带给人幸福的其实是愉悦的人际关系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示,大部分我们认为能够带来幸福的物质,比如:房子、车子、金钱,实际上并不能在心里上实现我们的期望。
真正带给人幸福的其实就是愉悦的人际关系,而且这种幸福能够持续很长时间。
3、爱的激素能够促进爱的体验和社交行为
神经科学家发现,爱的激素(催产素)会抵消压力激素的作用,能够使我们和孩子、父母、朋友甚至宠物产生强力的情感联结。
因此,如果我们没有感受到被爱,也很难让别人感觉到被爱。无法与自己建立情感联结的人也无法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结。
是什么挫伤了你感受爱的能力
我们现在的生活因为科技的发达而变得快捷、舒适。我们习惯了在网络上侃侃而谈,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得不承认自己有社交恐惧,更不懂得爱与被爱。
是什么挫伤了我们感受爱的能力呢?
1、过度依赖网络上的虚拟世界
很多人吐槽自己的另一半,眼里只有手机,没有其他。
走路看手机、吃饭看手机、上个厕所也要看手机,即便出去聚餐,也是坐在桌前看个不停,完全不用考虑对方的感受,因为对方也在看手机。
虽然面对面坐着,但相互之间却没有进行真正的对话,彼此也没享受到陪伴的感觉。
其实,这就是对虚拟世界联结的过度依赖。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非言语线索促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他们对成年的我们和婴幼儿时期的我们一样重要。
网络的虚拟世界让了解彼此的非语言线索丢失了,即便是视频对话,也很难有真实的眼神接触。
我们需要偶尔从虚拟世界中抽离出来,专注地感受爱和被爱。
2、过分担忧,让我们错过了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人都开始对生活变得小心翼翼,或者喜欢用过往的经验给自己和他人过多的建议。
当一件事情还未执行时,我们就会考虑若干个不利因素,不断地冲刷自己的头脑,最后弄得自己筋疲力尽,不得不放弃。
过分的担忧只会徒增烦恼,让我们在错误的地方寻找答案和保护。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年龄越大越难找对象的道理。我们似乎考虑的面面俱到,结果在找寻爱的路上屡次被绊倒。
预先胡思乱想或者对人、对事做出预判是阻碍我们被爱的壁垒。与其过分担忧未发生的事让自己苦恼,还不如在内心深处告诉自己对事情保持不确定性。
3、原生家庭的忽视,不会感受爱
童年被父母忽视,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会影响一个人的自尊和感受爱的能力。
如果孩子不能确信自己对父母是重要的,如果孩子经常因为自己对父母关注的需要而感到羞愧,他将会长成一个忽视自己情感需求的人。
一个总是忽视自己情感需求的人,内心的创伤是很痛苦的。
他总是在沉默中不断地质疑自己,不停地挑自己的毛病,不停地找自己的问题,认为自己有不可饶恕的缺点和错误。莫名其妙地觉得毫无意义,或者觉得抑郁。
这样的人感受不到被爱,也很难正确地爱别人。
爱,无论是作为一个名词还是作为一个动词,都会伴随我们一生。如果我们能够学会爱与被爱,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多姿多彩,充满了希望,如果没有爱,我们就会始终活在恐惧中,被负面情绪所左右。
如何才能让自己建立被爱的能力?
前面讲到了真正能带给人幸福的是愉悦的人际关系。建立被爱的能力也离不开积极的人际关系,因而如果能在充满挑战的情境中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决定了我们被爱的能力。
1、客观地评估自己和他人
前段时间,我参加公司的一个内部竞聘,内心紧张的不行,但是看着其他竞聘者也很紧张,我就不觉得自己紧张是问题了,反而放松了身心,在面试过程中对答如流、表现得超乎自己的想象。
如果我们能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压力、情绪意识和环境,也能有效地评估他人在当前环境中的压力水平和舒适程度,我们就能避免在面临压力时,所作出的本能反应,阻止事态演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我们感受良好时,别人也会对我们产生正向的评价,这种感觉能让自己更爱自己。
2、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来建立联结
很多人在与他人沟通交流时,习惯于打断对方的话,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完全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
其实这就是脱离了他人的感受表达自己,这样的沟通只能让彼此焦虑、痛苦甚至是拒绝沟通,因此也感受不到彼此之间的情感流动。
我们要学会带着问题沟通,通过倾听对方的情绪、情感,清楚地了解对方的需求,然后才能在阐述观点时不脱离对方的问题。
这样的交流环境可以激活你的社交参与,进而与对方建立情感联结,提高自己的自我感知力。
你营造了一个舒适的沟通环境,对方也会感知到,因而更加乐意跟你沟通交流,这样的互动会让你找到被爱、被尊重的感觉。
3、重塑你对情境的认知,以行动做出反应
很多时候,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对彼此的认知不同,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夫妻吵架常常就是因为彼此不了解各自的需求。
如果两个人能坐下来平静地谈一下彼此的感受,然后想办法调整自己的认知,以更明智、更灵活的方式来反应,最终你们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就会增进。这样你们彼此间就能感受到爱与被爱,由此可以增加幸福感。
举个例子,丈夫习惯粘着妻子,但妻子却喜欢独处。所以,每次妻子拒绝丈夫的需求后,丈夫都会倍感失落。由此,心中就会产生怨念,进而导致矛盾的发生。
这时候,如果妻子感受到丈夫的情绪,两个人商量如何满足各自不同的需求,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设置专门的谈话时间,也留给妻子专门的独处时间,这样既满足了丈夫的需求也满足了妻子的需求。
调整认知能让彼此的关系更加融洽,这时候爱就会在两个人心中自然流动。
感觉被爱其实也是我们的一种生理需求,就像我们本能的需要阳光、水和空气,当爱凝结在我们的内心时,我们就有了强大的心灵支撑,这是我们人生前进的动力,更是我们幸福的源泉。
学会爱,感受被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请允许自己是一个不完美的自己,对自已少一点苛求,多一点抚慰,你会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沐洋倾诉小屋,每天与你分享情感故事,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前行的路上,我愿做一只温暖的萤火虫,陪伴你走过最煎熬的岁月。
本文参考书籍: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和情绪智力专家珍妮·西格尔博士的《感受爱》;
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乔尼丝·韦布的《被忽视的孩子》
1.《为什么感觉不到亲情和爱情,爱情为什么最后是亲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为什么感觉不到亲情和爱情,爱情为什么最后是亲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331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