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从徐州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 ~ 600年的诗歌,共311首。
《诗经》里的诗歌题材广泛,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鬼神的乐章,有贵族间宴饮盛状,也有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生活,涉及爱情、婚姻、习俗等方方面面。要谈起《诗经》中的《风》,《风》是出自当时各地的民歌,多为对爱情、劳动等平凡生活中最美好事物的歌颂,也有对怀念故土、思念征人、反对欺凌和压迫的感叹与愤怒,常用复沓手法反复吟诵,朗朗上口。
孔子曾高度评价《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何为思无邪?即思正。这也体现在那些有关爱情的篇目里,你能读到最单纯的爱慕"有美一人,婉如清扬";你能读到最刻骨的思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你能读到怦然心动的相遇"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你能读到那日常中点点滴滴的甜蜜"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而我们今天分享的这篇《诗经•卫风•有狐》,从主人公就显得与众不同,主人公是一只在思念中的"小狐狸"。可能在如今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的狐狸都是狡猾残忍的,但在古代,狐狸被赋予灵气,在神话故事中更经常化作小仙,是一种非常通人性的动物,因此,《诗经•卫风•有狐》将主人公设为一只小狐狸十分妥帖 ,一方面可以说将那位女子比作小狐狸,灵动飘逸,另一方面借小狐狸这个通人性的动物写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也更为真切。
《有狐》的主要写作手法就是运用了复沓手法,一唱三叹,反复强化,将自己浓郁的思念和牵挂都融入其中。首章言"有狐绥绥,在彼淇梁",石不沾水之处为"梁";后一句"心之忧矣,之子无裳",看到"梁",就牵挂他没有下裳,可以说是朝思暮想了。后两章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次章中"在彼淇厉"中,深水可涉之处为"厉",此刻心忧"之子无带",担心他缺少衣带,难以渡淇;三章中"在彼淇侧",已渡过淇水,此刻心忧"之子无服",担心他没有衣服穿。
短短三章,一位时刻牵挂着心上人的女子形象便跃然纸上,此刻她的牵挂、她的忧愁和所有人都相通。而她的身份也在《毛诗序》中被提及,《有狐》的这位小狐狸是一位经历卫国动乱后的年轻寡妇。在经过过苦难和挫折后的寡妇,遇到了心上人时的内心波动,这样似乎也能印证为何此诗要借小狐狸来表达感情。
遭逢丧乱、怨女旷夫,在任何时候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更何况是被世间之苦折磨过的人。这样的感情真挚而平凡,温馨而舒适,爱意蔓延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也许那个男子刚刚出现,孤零零地走在淇水边上,寡妇看着他,心里突然有了想法,和他再次组建一个温暖的家:也许男子早已出现在寡妇的生活中,成为她日常甜蜜又忧心的牵挂;也许他奔赴前线,衣袍早已陈旧,寡妇所念所想,仅仅是他是否穿得暖?是否吃得饱?
这漫漫悠长的历史岁月中,《有狐》有过太多人去赏析,有过太多人去解读,有过太多人去考究。"无裳"、"无带"、"无服",这六个字牵挂了无数人的漫长岁月,读到这样不完整、这样残缺的美学,人总会记忆深刻。比起《诗经》中其他那些美好的如童话般的先民世界,《有狐》显得那么真实,显得那么脆弱、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但是又有多少人羡慕《有狐》中描述的那种状态,羡慕那只被爱意填满的小狐狸,她一个人静静地走在淇水边上,内心却有着一个期待,让心爱的人穿上自己亲手缝制的衣袍,和心爱的人组成一个温暖的小家。也正因此,《有狐》引申出了很多含义,比如说,忧国忧民;又比如说鞭笞现实,抨击黑暗。但这样的引申都逃不开那六个词带来的残缺感,我们把现实中那样苍白无力的感情隐藏在小狐狸的身上,借小狐狸之口说出那些无法释怀的黑暗现实。
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有狐》的形象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解释、新设定。但唯一不变的,是那份隐藏在岸边的期许,总希望他能平安渡河,来到我的身边,赐我一世安稳,给我一生无忧。《有狐》承载了现实中最平凡的故事,也给了我们理想中最好的答案。无论何时何地何种身份,都有追求爱的权利。
1.《诗经歌颂爱情的被称为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诗经歌颂爱情的被称为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333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