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今年3月23日是第62个“世界气象日”。主题为“早预警、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

除了减缓气候变化,气候变化适应也是重中之重。早期预警系统是强有力的适应手段。预警工作有多重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制作发布过程是怎样的?我们要如何解读气象预警信息?

为什么将“早预警,早行动”作为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

如今,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极端天气事件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强烈,我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受到极端天气事件的危害影响。仅仅预测天气状况已经不够,告知公众极端天气的影响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第六次评估报告显示,当前,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而增加,该报告首次肯定人类活动对气温上升应负全部责任。

气候变暖使高温热浪天气发生频率增多,强度加大,且开始时间提早,结束时间偏晚。高温热浪天气对人类的健康和福祉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全球变暖除了会引起更多的高温热浪事件,同时也会影响降水。温度每增加1℃,水汽会增加7%,大雨、暴雨等强降雨出现的概率上升。

极端天气事件还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空间上分布更加不均,导致旱的更旱,涝的更涝。二是在极端天气的种类上,以风暴潮、海洋巨浪和潮汐洪水为主要特征的极端海平面事件可能会叠加,高温热浪事件和干旱山火并发。

去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发表了一份过去50年间灾害统计的报告,报告显示在过去的50年中,灾害数量增加了5倍,经济损失直线上升,但伤亡人数大幅下降。

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李倩表示,实践表明,及早预警是筑起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关键所在,因此今年气象日以“早预警早行动”为主题。

气象预警信号是如何发布的?

气象预警工作要利用空、天、地、海4级观测设备,对风力、风向、温度、能见度、雨雪量、湿度、雷电云等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监测。监测设备包括高度超过三万千米的卫星,微米级精度的能见度仪,360度旋转的雷达,精确到0.1克的雨量计等。

收集到的各类气象观测数据,传输给天气预报员工作平台的同时,还会传输进超级计算机,以便得到关于某种气象灾害发生可能性的数值。预报员根据各种数据来诊断天气演变,如果预报员发现预报数据达到预警级别的标准临界值条件,就会立即启动气象预警发布工作。

气象预警发布遵循一套严格的发布流程,通过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进行权威发布。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成了一纵四横的集约式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介入了水利、安监、农业、公安、环保、海洋、地震等30多个行业与部门,预警的公众覆盖率可达92.7%,能够及时通过电视、广播、网站、手机等多媒介手段将预警信息送到公众手中。同时还会在一分钟内将信息靶向发送给受影响区域的防灾责任人,迅速开展应急响应,使预警信息真正成为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如何解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目前我国普及了一套比较全面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和传播办法,主要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涉及十四种气象灾害。根据气象灾害的发展态势、紧急程度、危害程度等,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来表示灾害的不同等级,可以大致理解为蓝色不太严重,黄色要注意,橙色有些严重,红色相当严重。但并非所有灾害的预警信号都能分为四个等级,例如沙尘暴的预警信号只有橙、红两色。同时,各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类别和级别也并不统一。我国疆域辽阔,各地遭受的气象灾害的种类和范围都不一样,各地根据当地的气象灾害特点设置不同的信号标准,但相同的是,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级别越高,越应引起重视。

李倩提醒,当看到最低一级的预警信号时就要注意出行安排,随着信号级别提高,也要做出相应的防范准备,万万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平时也要多加关注天气,可以通过查阅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和传播办法,进一步了解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相关气象灾害的防范措施。提高了防范意识,气象防灾的效果也会大幅提升。

监制:郭静

记者:鹤佳 杨扬

编辑:潘雨薇 彭毓姬

1.《(信潮早什么意思)…微信代表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信潮早什么意思)…微信代表什么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33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