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鼻祖——歧伯
歧伯,北地(今庆城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中医理论的奠基者、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曾与黄帝论医,黄帝以师事之。《汉书音义》曰:“歧伯,黄帝大医,属使主方药”,黄帝使其尝味草木,并与其论医,黄帝问,岐伯答,两年间,歧伯回答了黄帝提出的1080个问题,黄帝遂尊他为“天师”。战国时期,医学家们将黄帝与歧伯的医论谈话整理成《黄帝内经》流传至今,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史称“医书之祖”或”歧黄要术”。
周先王——不窋
不窋,古代周族部落首领。夏代,不窑先祖世代为农官,时称后稷。不窑袭父职,继任农官,夏朝孔甲帝时朝纲大乱,不窑失官,遂率部族奔狄戎之间(今庆城县一带),并以此为根据地,开始了先周早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活动。为保证部落安全,不窑经详细勘察,修建了不窑城(故城遗址在今庆城县城东南3里处),不窑死后,葬于庆城县帽盒山巅,后历代立有碑。
周老王——鞠陶
鞠陶,不窋之子。夏朝孔甲帝时朝随父奔狄戎之间(今庆城县一带)。在不窑执政部族时期,鞠陶负责挖陶窑,大力改善人民居住条件,被后人称为鞠陶(鞠者,盈多也;陶者,窑也),后人称周老王。不窑死后,鞠陶主政部族,他继承先祖遗风,大力发展农牧业,亲自下地劳动,牧羊,养鹅,相传今庆城县城东的鹅池洞就是他当年养鹅的地方。
周老公——公刘
公刘,北幽(今庆城县)人,鞠陶之子。鞠陶死后,公刘继其位。他带领族人制造农具,整修田园,种植五谷,兴修水利,发展畜牧,传播农耕文化,对庆阳川原地带农业区域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尔后,公刘将其活动扩展到宁县、合水、正宁,镇原一带,并移居温泉附近居住。22岁时,将首府迁移至南岗(今宁县城西庙嘴坪),史称“公刘迁囱“,大大地开拓了周的基业,其势力范围包括今庆阳市和陕西省的旬邑、彬县、长武、淳化、耀县、宜君、黄陵及径川、灵台等16个县城。
西汉丞相——公孙贺
公孙贺(?—前91年),字子叔,北地义渠(今宁县)人。祖先是匈奴人。少年从军征战,后娶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姐姐为君孺为妻,得汉武帝赏识,迁太仆。公元前133年,与李广伏兵与马邑,企图诱歼匈奴单于主力而未得逞,其后随卫青横扫匈奴,先后参加了河南战役、河西战役、漠北战役,因功封南茆侯。后以左将军出定襄,无功,而又因“坐酎金”,失侯爵。公元前103年,石庆死后,公孙贺代为丞相,封葛绎侯。征和二年正月因子致祸被杀。
西汉关内侯——李息
李息,北地郡郁郅(今庆城县)人。少年从军,侍奉汉景帝;在汉武帝时,曾多次任将军,带兵征讨匈奴,镇守边邑,因军功封关内侯。
西汉义成侯——甘延寿
甘延寿(前?—前25年),字君况,北地郡郁郅(今庆城县)人。从小力大无比,喜欢骑射练武,后参加皇帝侍驾护卫,为皇帝所赏识,被擢为辽东太守。汉元帝时,经车骑将军许嘉鼎力推荐,升任郎中谏大夫。后出使西域,就任都护骑都尉,与副校尉陈汤共同诛灭了匈奴的郅支单于,被封为义成侯。
西汉义阳侯——傅介子
傅介子(前?一前65年),北地郡义渠县(今宁县)人。昭帝时,西域龟兹、楼兰均联合匈奴,杀汉使官,略劫财物。他要求出使大宛,以汉帝诏令责问楼兰、龟兹,并杀死匈奴使者,返奏被任为平乐监。元凤四年(前77年)又奉命以赏赐为名,携带黄金锦绣至楼兰,于宴席中斩杀楼兰王,另立在汉楼兰质子为王,以功封义阳侯。
东汉思想家——王符
王符(85年—162年),字节信,东汉安定临泾(今镇原县)人。他“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玻等极为友好”。符生母为人妾,出身低微,常受乡人鄙视。其生性耿直,看不惯官场恶习,遂隐居乡里著书立说,抨击时政,论说治国安民之道。自号潜夫,著《潜夫论》36篇,揭露黑暗,控诉不公,讲述哲学,为后世留下了一部难得的文献典籍。今镇原县有“潜夫祠”、“思潜亭”,还建有纪念碑。
东汉——李恂
李恂,字淑英,安定临泾(今镇原县)人。自幼博闻强识,闻名乡里,初诏桓虞府司徒,又拜御史,后为兖州刺史,又升张掖太守。李恂勇于任事,刚正不阿,颇有政绩;虽为地方大员,却自奉简约,生活非常清苦,常以羊皮为铺盖,穿着粗布衣服,粗米淡饭,清贫朴实。但为奸党所不容,后改调为武威太守,不久遭人诬陷,被免官,在家乡结草庐隐居,直到去世,终年96岁。
曹魏谋臣——傅嘏
傅嘏(209年—255年),字兰石,北地泥阳(今宁县)人,傅介子之后人。少年知名于世,辟为掾。正始初年,官除尚书郎,迁黄门侍郎。其时曹爽秉政,何晏为吏部尚书,傅嘏因评何晏“好利不务本”而被免官。后司马懿诛曹爽,聘傅嘏为河南尹,迁尚书。正元二年春,毌丘俭、文钦作乱,时傅嘏为尚书仆射,劝司马师自往讨伐,常献策谋,终于大破叛军。司马师死后,司马昭还洛阳辅政,傅嘏以功进封阳乡侯,是年逝世,47岁,追赠太常,谥“元侯”。
西晋思想家——傅玄
傅玄(217年—278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今宁县)人。幼年家道衰落,避难于河内,生活艰苦。但他资质聪明,发愤苦读,学识广博,善著文章,熟音律,才名远播。曾参与编撰《魏书》,步人儒林。后参安东将军军事,转任温令,又升为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他为官清正,上书谏事,多所匡正。其著作颇多,主要有《傅玄集》等其他文集百余卷,在晋代文学、哲学、政治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西晋学者——傅咸
傅咸(239年—294年),字长虞,北地泥阳(今宁县)人,傅玄之子。初任太子洗马,袭父爵为清泉侯,继升尚书右丞,任冀州刺史。政事之余,勤于诗文,有《傅中丞集》一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北魏宣武帝皇后——胡充华
胡充华,原名胡仙真,充华为妃嫔封号,安定临泾(今镇原县)人,北魏司徒胡国珍之女。初为尼,宣武帝即位初年,被召入宫讲道,后为嫔妃。延昌四年,其子元诩被立为太子,即为肃宗,后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13年,崇尚佛事,广凿石窟,为历代第一。《中国文艺词典》将其列为中国女词人,代表作《杨白花歌》,中国文学史作为北朝的代表作介绍。
唐朝进士——皇甫镛
皇甫镛(759年—836年),字和卿,临泾(今镇原县)人。自幼聪慧过人,熟读古今经典,中进士及第。并先后担任宣歙、凤翔府从事、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河南县令、都官郎史、河南少尹等职,其清廉执政,素有贤名。后其兄获罪革职,因其勤政爱民,不受株连,朝廷遂加授国子祭酒,后又改为太子宾客、秘书监之职。其精通文史、工文善诗,计有文集18卷,诗赋14篇,作品广为流传。开成初年,皇甫镛被授予太子少保,卒年49岁。
五代时期的三朝平章——王饶
王饶(?—957年),庆州华池(今华池县)人。素有才名,后晋时期依附石敬塘,任控鹤军使,后为奉国军校,因功被加封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天福六年,参加平定安重荣叛乱有功,封为检校司空,不久晋升为本军都校,兼任连州刺史。是年,平定安重进叛乱,任深州刺史。次年,任奉国军校,加封检校司徒,兼任钦州刺史,后又改任本军右厢都指使,并任阆州团练使。后汉初期,消灭契丹党羽,收复常山失地,加封光禄大夫,赐爵开国侯,不久又改任镇国节度使,加封检校太傅。后周初期,以“三朝元老”加封同平章事,授赐为“推诚奉义翊戴”功臣。周太祖末年,加封检校太尉,改镇贝州。周世宗时,封其侍中,改任彰德军节度使。957年,病逝于东京家中,终年59岁。后追封“荣国公”。
南宋兵部尚书——王庶
王庶,字子尚,庆阳人。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讲士,任泾州保定知县,后改任怀德军通判。南宋高宗时任集英殿修撰,升龙图阁待制,节制陕西六路兵马,后任陕西制置使。绍兴五年,调任兴元知府,兼任利夔路制置使,因招训“义士”有功升征猷阁学士。绍兴六年,任湖北安抚使,镇守鄂州。后升显谟阁待制,兼荆南府知府、湖北经略安抚使,复任直学士。绍兴七年,任兵部尚书,拜枢密副使。后因坚决抗金受陷害罢官,安置于道州,后忧愤而死。宋孝宗时,追复其官职,谥号“敏节”。
南宋名将——李彦仙
李彦仙(1095—1130年),初名孝忠,字少严,宁州彭原(今西峰区彭原乡)人。小有大志,精于骑射,喜欢谈论兵法,善交豪杰之士。曾随种师中抗金有功,补为校尉。靖康元年(1126年),募兵马勤王,被授予承节郎。后得罪秦桧,易名逃匿,不久再度从军。建炎元年(1127年)四月,以石壕尉身份坚守三嘴山,一战成名。二年,因抗金有功授陕州知州兼安抚使,升武节郎、阁门宣赞舍人。三年,授右武大夫,宁州观察使兼同、虢二州制置。三年腊月,陕州城破被擒,逃脱后闻陕州屠城,投河而死,年仅36岁。死后追赠彰武节度使,建庙于高州,谥号“忠烈”;绍兴九年,又立庙于陕州,谥号“义烈”;乾道八年,赐谥号“忠威”。
南宋太尉——杨政
杨政(1097—1157年),字直夫,原州临泾(今镇原县)人。宣和末年(1125年),应募从军,抵抗西夏。建炎初年(1127年),随吴蚧抗击金兵,因功升武显郎。绍兴元年(1131年),和尚原战役有功,被授恭州刺史。二年,因功升为陇州团练使,后任凤州知府。三年,饶凤关战役有功,改任明州观察使。四年,仙人关战役有功,授予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绍兴五年,奉州战役大胜,改任泾原经略安抚使,并节制环、庆、利三镇军事。九年,其母亲受封感义郡夫人,其升武康军承宣使,兼任熙河兰巩路经略安抚使和熙州知府。十年,拜武当军节度使。十三年,加封检校少保,不久驻兴元府(共13年),后升太尉。二十七年,逝世军中,享年60岁。后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襄毅”。
孟懿
孟懿,今合水县人。初为士兵,英勇善战。至元四年(1267年),智取卢州有功,受赐金袄12领,宝剑一把。九年三月,缅甸数十万大军入侵云贵川一带,其率军征讨大胜,迫使缅国君主向元朝纳贡称臣,后获赐一裘锦袄,宝钞50个。十九年,封副都元帅,掌管边陲军旅事务。晚年回乡定居,享年72岁。庆阳民间俗称他为金牌孟元帅。
景清
景清(?—1402年),一说耿原姓,真宁县 (今正宁县山河镇寨子村)人。少年聪慧异常,过目成诵,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高中榜眼授编修之职,后升任御史。三十年春,召为兼左佥都御史。不久因奏疏中出现字误被弹劾下狱。释放后,奉诏前往川、陕,巡察私茶贩卖情况,升为金华知府。惠帝即位初,任北平参议,后升御史大夫。明成祖即位后,仍复御史大夫。后因刺杀成祖灭其九族。宣宗时追谥“忠烈”。其墓在正宁县山河城东约1华里处,遗址尚在。
明朝文学家——李梦阳
李梦阳(1473—1530年),字献吉,号空同子,今庆城县人。出身寒微,弘治六年(1493年)参加陕西乡试名列第一,次年中进士。十三年,拜户部主事。刚直不阿,执法如山,先后5次入狱。弘治十四年(1501年),命监税三关山,又遭诬告下狱,不久开释。武宗继位后,转任户部员外郎,不久任郎中。后弹劾刘瑾遭陷害下狱。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被诛,任江西提学副使。后又遭弹劾下狱,被贬为庶民,归家闲居。嘉靖初年,受宁王朱宸濠谋反案株连,再次入狱,被革职削籍。其一生创作丰富,仅诗现存2100余首,赋文也颇见功力,特别是墓志铭、序文、传记、书信、奏章等独树一帜。他与仲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主九思、王廷明等人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明代复古运动“前七子”的主要人物。著有《空同集》66卷,流传于世。
韩鼎
韩鼎,字延器,号斗庵,乐蟠(今合水县)人。幼时家贫,但苦学不辍。成化十八年(1482年)考中进士,授予礼部给事中。孝宗时深受赏识,先任右给事中,不久升左给事中,后升任江西按察司副使。在江西政绩卓著,升兵部右侍郎,授光禄太常卿。武宗正德年间,统制全陕兵马讨伐宁汉王叛乱有功,获赐大量金币。不久,称病卸职归里,77岁去世。 著有《延庵集》和《庆阳府志》10卷(为庆阳最早的一部府志,后来大量散佚)。今庆城南十里坪有韩鼎父子墓和谕祭文碑,曾有韩鼎“银台司谏坊”、韩守愚“青云接武坊”,现已废弃。
赵邦清
赵邦清(1558—1622年),字仲一,号乾所,真宁(今正宁县永和乡于家庄)人。少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万历十九年(1591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土,授山东滕县知县。二十六年,因政绩卓著任吏部验封司主事。二十七年,升任吏部稽勋司郎中。三十年,遭陷害贬官三级。四十五年,因南北党争,被削职归里。天启二年(1622年),奉诏出任遵义监军参议,率军征讨反叛,病逝军中,终年64岁。去世后,赐谥号“光禄侍卿”。其一生著述颇丰,有《鹤唳草》、《瞑眩录》、《梦遇仙汜》、《游艺海纳集》等,大多已散佚,仅存《神柏记》一篇。
明朝书画家——米万钟
米万钟(1570—1628),字仲诏,祖籍庆阳府安化县(今庆城县)。万历三年(1595年)进士,授予江宁令尹,不久升任江西按察使,转任山东参政。为政清廉,关心民众疾苦,注重文化教育。天启五年(1625年),因发表不满阉党专权的言论,遭诬陷被削职夺藉。崇祯元年(1628年),被起用任太仆少卿,不久去世,终年59岁。他学识渊博,才气出众,尤善书画,其作品风雅绝伦,气势浩瀚,烟云流畅,名满天下,与当时华亭董其昌,临府刑侗,晋江张瑞图齐名,为四家;与董其昌时称"南董北米",今故宫博物馆珍藏有米万钟书画多幅。他也爱石成癖,时称“友石先生”,收藏了大量奇形怪石,并对每一块石头认真研究,整理成《绢本画石长卷》,被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还著有《篆隶订伪》、《澄澹堂诗文》各20卷。
范锡篆
范锡篆,字金章,真宁(今正宁县永和乡丰集)人。幼时聪颖过人,品德卓越。雍正二年(1724年),考中举人。八年,考中明通,授国子监学正。乾隆二年,授文林郎,国子监助教加一级,并封其妻为孺人。乾隆二十五年,乾隆第十五子顒琰(嘉庆帝)被立为太子,范锡篆被聘为太子专师。他坚持师道,严教不怠,除在国子监教读外,还领着太子深入民间,了解民间疾苦。后辞官回乡,在家病世后,嘉庆皇帝为其亲笔题写碑文。
刘奕煜
刘奕煜(1782—?年),字黎轩,宁县早胜镇人。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六年(1801年)中恩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堂馆吉士。九年,升翰林院编修。后赐升皇太子旻宁(道光帝)侍读。旻宁即位后,任河南、江西道监察御史,后升任户科掌印给事中,兵科给事中。后因弹劾庆阳各州县赈灾费用被克扣一事被诬陷,并中毒身亡。死后道光帝为表彰其功德,下旨大祭厚葬,并在其故居宁县早胜镇修府、造祠。其府、祠修建十分豪华壮丽,成为近代宁县建筑群之冠。安葬后,道光帝免除了宁州自嘉庆末年至道光五年所欠全部钱粮税款。
董福祥
董福祥(1839—1908年),字星五,环县毛井人。为人直爽,打抱不平。同治元年(1862年),陕甘回民起义占据陇东,他组织地方团练,保卫家乡。后受诬陷被捕,大难不死在安化县发动起义。三年,接受环县县令邀请,防守环县城。不久,又倒戈反清,联络回军与捻军大败清军于金积堡。七年,清重兵清剿降于刘松山部,任前敌总指挥,所部被编为“董字三营”。九年,攻破金积堡,杀死回军首领马化龙。十一年,进军河州,迫使马占鳌部投降。十二年,进剿西宁,连败回军首领白彦虎(白后来投靠阿古柏反动政权)。光绪二年(1876年),随左宗棠西征新疆,收复乌鲁木齐,攻克玛纳斯城,首战告捷。三年四月,率部先后攻克达坂城、托克逊城。八月,连克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等城,又收复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以及和阗四城,后驻军喀什噶尔19年。因功屡升,直至乌鲁木齐提督,加尚书衔。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奉旨率军人卫京师。次年,镇压河湟地区回族和撒拉族叛乱,因功加太子少保,调任甘肃提督,节制陕甘军马。二十三年,率甘军进京。戊戌政变后,董军被编人武卫军(北洋三军之一),任武卫军统领,驻防直隶、山西。二十六年,奉命入北京,驻永安门。后配合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是年七月二十日,北京陷落,随扈慈禧太后西逃。二十七年,革职回到金积堡。三十四年病逝,享年70岁。
张俊
张俊(1844—1901年),字杰三,环县人。少时务农,性格刚正不阿。同治元年(1862年),回民起义占据陇东,成立乡民自卫军保卫家乡。后归附董福祥,转战于陇东、陕北一带。 六年,随左宗棠镇压陕甘回军,任“董字三营”左营统领,出花马池,克灵州,攻克金积堡,捕杀马化龙。十一年,随董福祥进军西宁,围剿白彦虎。光绪二年(1876年),随董福祥西征新疆,因功授西宁镇总兵,后凋任伊犁镇总兵。二十二年,因镇压河湟地区回族和撒拉族起义有功,接替董福祥升任喀什噶尔提督。二十四年,转任甘肃提督。次年,经荣禄推荐,进京充任北洋武卫全军翼长兼统中军,屯守北京市东部。二十六年,病逝于北京,终年57岁。死后赐谥号“壮勤”。
张九才
张九才(1865—1927年),字玉山,环县环城镇文旗寨人。身材魁梧,勇力过人。清末民初,被推举为木钵忠义坛坛主。民国三年(1914年),组织南乡民团打退滋扰环县的青红帮头子吴登云,名震全县。四年,陇东大旱,宁县、泾川相继爆发农民抗税斗争,率环县聚众响应。八月,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举旗起义,自任义军总司令,活动与庆阳一带,庆阳、镇原、合水及陕西保安等地民团纷纷响应,队伍扩至万人,遂率众南下,火烧庆阳中寨和三十里铺教堂。后受到大力围剿,退向子午岭,活动与陕北定边一带。五年四月,归附绥远护国军卢占魁部。后投奔陕军田玉浩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先后驻防咸阳、泾阳。十六年十月病亡,终年65岁。
著名书法家——张宸枢
张宸枢(1866一1931年),字柴垣,号少堂,镇原县临泾乡祁家庙村人。出身书香门第,10岁知文,精于“诸子”,喜于词章。19岁举乙酉科拔贡,同年中举,部选为庄浪县学训导。1915年,平凉、庆阳一带爆发农民起义。9月初,肖金、董志、太平等地农民也包围县城,抗捐抗税,遂出面与县政府交涉,要求缓行新税法。后遭到政府追捕背井离乡,西出玉门,展转伊犁。1917年,返回故里,任县立高等小学校长,教书育人,著书立说,撰成《通鉴纲目提要》、《中外政治论衡续》、《西路》等书,受学生及社会爱戴,选为众议院议员。为民生疾苦常转辗郑州、北京等地,后客死北京。其一生广泛临摹古代各家法帖,最终形成笔力矫健、神采丰满的书风。其工楷兼长,尤擅草书。驰名于陇东,其作品争相求之。
赵元贞
赵元贞(1879—1974年),字正卿,正宁县永和乡于家庄人。7岁入私熟读书,19岁中秀才。1903年,考入甘肃文科高等学堂,1908年,选送京师大学堂,学习地质专业,1913年夏,选派美国公费留学,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柯州高尔登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匹兹堡大学深造。1921年获冶金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甘肃教育厅长,并创办《甘肃教育月刊》杂志,建立矿师养成所。1924年,任矿务调查局总办,兼任矿师养成所所长。1925年后,先后在甘肃学院(兰州大学前身),甘肃农业学校授课。1939年,他创办兰州志果中学,并任校长。建国后,志果中学改名为兰州二中,继续担任校长。1950年,被任命为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1960年,任省政协副主席,兼任《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编委会主任。“文革”期间,受到冲击,被关入“牛棚”。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询问其近况,后来在周恩来的关心过问下,恢复其工资待遇和甘肃省政协委员、常委、副主席等职务。1974年,在兰州病逝,享年96岁。
农民诗人——孙万福
孙万福(1883—1944年),环县曲子镇刘旗村人。出身农民,生活困苦。1936年,红军西征解放环县后,带头组织变工队,开荒种地,支援前线。1943年,出席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并诵读了他创作的《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的歌词,轰动了延安文艺界,人们称他“劳动诗人”、“一字不识的作家”。其后又创作了《歌唱毛主席》、《边区人民要一心》、《我们边区象清泉》、《我们边区团结得象铁桶》、《马专员》、《王旅长》、《赵县长》、《自卫军》、《二流子要转变》、《抗战剧团》等。他的诗歌在延安《解放日报》、《陇东报》等报刊发表后,引起了延安文艺界的关注。时任延安鲁艺学院院长的周扬同志亲自访问了他,并写下了《一位不识字的劳动诗人——孙万福》的文章(发表于1943年12月26日的《解放日报》)。其一生口头创作很多,今收集到的发表在报刊上的仅20多首。1944年7月,逝世于洪水。
著名学者、书法家——刘养锋
刘养锋(1894—1960年),原名刘葆锷,今西峰区肖金镇人。敏而好学,博闻强记。6岁开始读书,并临贴习字。11岁入私塾。1911年,入乡间小学。1914年,考入兰州中学。毕业后,被甘肃省教育厅保送日本留学。1921年春,考入帝国大学政治经济系。1922年,留学中断,在银川任教。1926年投笔从戎,在吉鸿昌部十九师任政治处长兼秘书。1928年夏,随吉鸿昌驻军河北,兼任河北省河间县县长,后随军进驻甘肃陇南,接任碧口百货局长。1929年初,随军抵达宁夏中卫县,后代理宁夏省政府秘书长。1929年冬,任宁夏教育厅长。1933年秋回平凉中学任教。1938年初,任甘肃学院训导长兼教授两年。1941年,镇原县中学成立,任校长。解放战争初期,转入庆阳县立初中教书。1953年底,调任庆阳专署第三科(文教科)科长。1955年,任平凉专署文卫组副组长。其对《楚辞》较深研究,著有《<离骚>笔记》和《养锋诗集》等。其书法笔力稳健、内蕴深厚,各体兼长,尤娴熟魏碑,且自成一格。有《习字入门》和《临梁子云书列子语》等字帖及碑匾楹联传世。
中医专家、中医教育家——柯与参
柯与参(1903—1978年),宁县九岘乡岳木川村人。少失父母,家境贫苦。1920年,入甘肃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后留校任教,不久调任兰州陇右学校校长。因爱妻夭亡,立志学医。1931年3月,在平凉任国民军陆军新编十三师军医。1932年3月,任甘肃省图书馆主任。1933年,被推选为甘肃省国医馆馆长和中央医馆理事,并发起创办了甘肃第一个中医学术刊物《国医月刊》。1945年,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建国后,先后担任兰州市中医协会会长、甘肃中医学会理事长等职,并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三、四届常委、民革甘肃省委员。晚年,为甘肃省新医药学研究所研究员、甘肃中医学院筹备领导小组组长。1978年9月,在兰州逝世,终年75岁。其尤擅治疗妇科、儿科(著名儿科良药“健儿素”就出自他的处方)及消化系统疾病,有《中国当代医疗经验荟萃》一书出版。另外,他博学多才,精于古典诗律,擅于书法,欧体楷书苍劲有力;并收藏有文史、医书和历代碑贴一万余册,堪称收藏家。
王孝锡
王孝锡(1903—1928年),又名存身,字遂伍,宁县太昌镇西壕村人。8岁读书,1918年考入平凉省立第二中学。1924年4月,考入西安国立西北大学,接触并开始学习共产主义学说。 1925年5月,发动西北大学同学进行反对北洋军阀、陕西督军吴新田的“驱吴运动”。“五卅”惨案后,参与组织“反对英日屠杀同胞雪耻会”、“沪案援红委员会”等反帝爱国组织,声援上海工人阶级的斗争。同年6月,加人中国共产党。是年夏天,在太昌镇成立了甘肃第一个“青年社”。冬天,在西北大学发起组织了甘、宁、青同学参加的“旅陕青年会”。1926年,在陕西参与筹建中山学院,培养出一批经验丰富的政工干部前往冯玉祥部队开展工作。1927年3月,被派往兰州,整顿国民党甘肃省党部,任省党部青年部长,并秘密建立了中共甘肃特别支部,任组织委员,还兼任了甘肃督办公署政治部主任等职。1927年4月,成立兰州青年社,被选为会长。1927年6月,任西北特派员,坚持在陕甘斗争。8月,回到宁县太昌镇成立中共宁县支部,任支部书记。后又成立太昌青年社。1928年5月6日,参与组织领导了旬邑暴动,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路军,后因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反扑而失败。1928年10月15日,王孝锡在家中被逮捕。1928年12月30日晨,在兰州安定门外萧家坪城隍行宫前英勇就义,年仅26岁。
任鼎昌
任鼎昌(1899—1929年),字宜之,宁县太昌镇任家胡同村人。10岁入太昌镇小学读书,1917年考人平凉省立第二中学。1923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1924年初,转人西北大学读书。1925年,参加 “驱吴运动”,不久又参加大规模示威游行,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是年夏天组织成立“青年社”。1926年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5月,随杨虎城东出潼关,参加北伐。7月中旬,冯玉祥下令“清党”,被迫离开皖北,返回西安。8月,在宁县太昌镇成立中共宁县支部。11月,受王孝锡委派,前往平凉恢复和开展党的工作,并担任中共平凉特支书记。1928年4月1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解往兰州。1929年10月病逝于狱中,时年30岁。
著名学者——慕寿祺
幕寿祺(?—1945年),镇原县平泉镇人。出身书香世家,幼时即熟读诸子百家。18岁参加泾川童试,拔诸生第一,选入兰州求古书院学习。1903年中举人,次年任甘肃文科高等学堂教员。后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3月,他通电全省实行共和,成立临时省议会,选为临时议会议员,并在兰州设立阅报社,传播革命思想。1912被选为甘肃临时议会议长。1913年,任甘肃省长公署秘书长,后遭本省共和党人的嫉恨下狱,不久开释,失位政界。1918年,袁世凯复辟失败,重归政界,连续担任要职。1935年,国立甘肃学院成立,任文史系教授。1945年4日,主持创办《拓报》,宣传进步思想。1946年离开教坛。1947年2月病逝,葬于兰州龚家湾南坪。其一生著述丰富,有《周易简义》、《读经笔记》、《经学概论》、《陇上同名录》、《河伍天雁》、《甘肃省历代大事记》、《求是斋群粹录》、《吏治研究·行政类讲议》、《尊孔论》、《音韵学源流考》、《中国小说考》、《吏治研究所行政类讲义》、《调查录》等30余部。其中,《甘宁青史略》40卷,堪称一部西北百科全书,由燕京大学校长赵尔巽题辞,赵元贞和李炳校对,刘庆笔等知名人亡作序,记载—了自伏羲氏以来4000多年间甘宁青三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民俗、地理等历史,成书后影响很大。
张振财
张振财(1904—1988年),华池县城壕乡城壕村人。出身贫苦,3岁丧母,读过4年私塾。1934年秋,参加革命工作,为南梁游击队搜集情报。年底,城壕村建立了党支部、乡政府,做通讯联络工作。1937年被捕,后被营救出狱。1939年起,拼命劳作,后成开荒英雄。1943年3月,推选为城壕村变工队队长。1943年3月,被评为县劳动英雄;11月初,又被评为陇东分区劳动英雄,不久又被推选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并出席了陕甘宁边区第三届生产展览和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受领导人的接见与宴请。1944年,又被评为边区特等劳动英雄。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城壕区四乡副支书。1954年任城壕村高级农业社社长,1963年任城壕大队党支部书记。1976年开始受到错误批斗。1977年,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88年逝世。
书画名家——张孝友
张孝友(1905—1961年),字师仲,西峰区肖金镇李城村人。出身贫寒,好读书习字。肖金镇金城寺小学毕业时就能通晓诗文,能书善画。平凉柳湖师范毕业后投笔从戎,任冯玉祥部政治处工作委员会科员。1931年任陇东绥靖司令部少校参谋主任。1933年,任庆阳五属(辖庆阳、宁县、正宁、合水、环县)保卫团团总。抗战爆发后,庆阳五属保卫团改编为保安第四团,任第三团团长,驻防静宁。后调任陇东第一警备大队副大队长,继而调甘肃省政府任视察之职。1940年任合水县县长。1945年前后,秘密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任甘谷县长、西和县长。1949年秋,率西和县政府和保安队全体人员随蒋云台部起义,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三军二十七团,任团长。1951年,入西北人民革命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在民盟甘肃工委工作。1955年后,先后在庆阳地区建设科、平凉地区林业局等单位工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后以“历史反革命分子”被捕入狱。1961年5月8日病故狱中。1981年昭雪平反。工篆隶,善画虎,有《张孝友书法选》一书行世。
郭廷藩
郭廷藩(1905—1993年),宁县五顷原乡岘子村人。出身富农,幼读私塾,16岁正宁县中心小学毕业在村学任教。1932年起,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并为红军游击队收集情报。后策反宜君县马栏民团沙秉彦部起义,投身革命。1933年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中共正宁县支部委员会成立,任支部统战委员兼农会会长。1933年秋,组建龙嘴子回民游击队。1935年5月,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正宁办事处成立,任办事处主任。8月,中共新正县委和县革委会成立,任县委统战部长、县革委会主席。1936年2月,任新正县独立二营政委。4月,任中共新正县委书记兼独一营政委。抗战爆发后,调任中共新正县委书记。1941年任县参议会副议长。1943年10月,当选为新正县县长,兼保安大队队长。1945年8月,任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副议长。1947年2月,任新正县县长、代理新正县委书记。10月调任淳耀县委书记。1949年2月,任中共陕西省路东工委书记、关中军分区副政委兼路东总队政委,4月调任三原军分区副政委,9月任三原分区专员。1950年3月,调任宝鸡专区专员。1952年4月起,先后担任青海省黄南州委书记、省监察厅厅长。1960年任青海省监委第一副书记、省委委员。1977年任青海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0年离休返乡后,亲自撰写革命回忆录,审定《县志》和组织史。1993年9月,逝世于正宁县湫头乡,终年88岁。
李培福
李培福(1912—1983年),华池县悦乐镇上堡子村人。出身贫农,9岁进私塾读书。1933年加入游击队。193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龙木庄支部书记。6月成立庆北办事处,任办事处土地委员。1943年9月,成立田河区苏维埃政府,任主席。12月庆北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任县政府土地委员。1935年9月,成立临时革命政府庆北办事处,任主席。1936年2月,任庆北游击队总指挥。6月曲子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任政府主席。1937年11月,任华池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6年11月,升任陇东分区副专员。1948年2月,任陇东分区专员。1949年10月,任中共甘肃工委委员。建国后,先后担任甘肃省民政厅长、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副省长、省景泰电灌工程总指挥兼党组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省四届政协副主席、省五届人大副主任等职。曾被选为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中共"八大”、“九大”、“十大”代表。1983年在兰州病逝,终年70岁。
甘肃文联创始人之一——李秀峰
李秀峰(1915—?年),宁县政平镇人。幼年丧父,11岁读私塾。1930年,考入西安民兴小学,后入民主中学读书。1931年,考入国民党宁夏十五路军教导团当学兵,并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1942年回平凉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43年,任政平小学校长。1944年,任甘肃省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教员。1948年8月,任兰州大学中文系讲师。1949年,发起成立兰州文协,任副主任。1950年在兰州文协的基础上成立甘肃省文联筹委会,任筹委会副主任。1954年12月,甘肃文联成立,任副主席。先后兼任《甘肃文艺》、《陇花》、《甘肃日报》副刊的总编职务。并写出了《黑金运输队》、《英雄会师在石油城》、《石油工人的旗——郭孟和》等文学作品。1958年,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分会成立,任分会副主席。并创作了《别情依依》、《白衣相芬芳》、《鳞光闪闪》等诗歌、散文和长篇小说《在祖国的土地上》。 “文革”开始后,受到严重冲击,含冤而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昭雪。著有论文、诗歌、散文、小说,且以散文见长,有散文集《春天的声音》。
王秉祥
王秉祥(1916—1993年),原名王东平,宁县金村庙人。出身贫农,1925年入肖家台小学读书,后到正宁王家峁小学堂读书。1930年被迫当兵。1933年4月,逃回家乡,投身革命。1935年7月,加人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新宁县一区四乡党支部书记兼赤卫军大队长。9月任关中苏区中共新宁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1936年4月,任陕甘边红军三路指挥部一支队队长。“西安事变”后,红一支队编为贺龙部红二军团独立团,任团长。1937年3月,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后,任中共新宁县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保安科长等职。1943年,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1945年5月后,任中共关中地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组织部副部长、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兼任关中分区党校副校长。1946年,任关中西线指挥部政委、警备一旅一团政委,兼任中共新宁县委书记。1947年,任中心县委书记。1949年3月,调任陇东地委书记。1950年6月,改任中共庆阳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51年2月,调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兼省人事厅厅长、省劳动就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北行政区监察委员会委员、省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省政府参事室主任、文史馆主任、妇女委员会书记等职。1954年,任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党校和省行政干校校长、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1956年,任中共甘肃省委专职常委,7月被选为中共八大代表。1959年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 12月当选为甘肃省常务副省长和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及省政府党组书记。1960年6月,任甘肃省农垦委员会主任。1962年,在纠正“左倾蛮干”错误中受到极不公正的对待,被撤职。 “文革”中遭受错误批判和迫害。1979年初,任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1981年,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兼省政法委书记、省保密委书记。1982年,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83年,任中共甘肃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1月任政协甘肃省委员会主席兼党组书记,同时兼任甘肃省地方吏志编纂委员会主任、中共甘肃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1985年,当选为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7年,当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1988年3月,当选七届全国政协委常委、经济委员会委员。1993年8月,在兰州逝世,终年77岁。
新秧歌运动的旗帜——刘志仁
刘志仁(1918—1970年),宁县湘乐镇南仓村人。出身农民,读过4年私塾。1931年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937年7月,被推选为南仓村第一任村长,并开始创作全新的秧歌剧,他自编自演的第一首新秧歌是《张九才造反》。1939年后,组织编演的新秧歌有《九一八》、《新三恨》、《反特务》、《保卫边区》、《新开荒》、《大生产》、《桂姐纺线》、《改造二流子》、《送郎参军》、《边区政府好》、《放脚》、《读书识字》等10多台剧(节)目。1942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先后创作出《百团大战》、《反对摩擦》、《织手巾》、《劳军歌》、《十二月忙》等剧(节)目,其秧歌剧开始走向成熟。1944年11月,出席陕甘宁边区文教英雄大会,荣获特等艺术英雄称号,被誉为“新秧歌运动的旗帜”,受到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45年,再次被选为边区英雄。全国解放后,长期担任乡、村基层干部,多次当选为县、省党代表和人民代表。
1.《庆州什么父子最出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庆州什么父子最出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346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