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促销活动临近,各大电商平台大力宣传“烧脑”促销规则,大范围的产品被贴上打折标签。但是,“低价风暴”背后有哪些套路?隐藏着哪些陷阱?面对商家推出的各种“优惠”和“双11”,买买当心这些套路
先升后降
四川消费者杨(音译)女士在一家购物平台的网店上花了好几天时间关注一件售价559元的衣服。在“双十一”之前,网店宣传会邮寄全场,500元后减20元。杨女士主动下单,为自己喜欢的衣服支付539元。三天后,杨女士又去网店买了一件外套,却发现她之前买的裙子价格只有335元,居然跌了204元!杨女士要求网店退款,网店拒绝退款...
捆绑销售
近日,市民胡女士在网络平台上买了一张火车票,票价65元。但是,30元会多收两张优惠券。据网站介绍,优惠券可享受7×24小时预约服务、客服服务、快速退换服务、短信提醒服务等。,并且不能取消。胡女士支付了30元的优惠券,但事后发现,这些优惠服务只是简单的“纸上谈兵”,没有一项是可以实现的,但这笔钱是不能退还的。
“钓鱼”陷阱
“只要把活动放在朋友圈,共赞28个,就可以低价获得牡蛎”——住在四川泸州的易女士被这则广告吸引,赶紧在朋友圈喊赞。活动期间完成赞集后,她花了49.6元买了10斤牡蛎。然而,当交货时间被同意去取牡蛎时,商人说活动太热了,牡蛎已经被收集了...类似于通过免费赞集、免费转发、免费试用等噱头诱导消费者下单,有的故意不注明押金是否提前退还,有的在活动页面末尾含糊地写了“参加活动不退款”等条款,导致消费者赔钱、赔货。
虚假宣传
四川省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山景表示,一些无良商家为了在“双十一”期间刷销量,会用一些不实之词进行宣传,并借机误导消费者。比如“产量一直领先”“全网最低价”大多是虚构的事实,背后隐藏的真相。
锚带来了货物
与天猫、JD.COM等电商巨头相比,小众电商平台最头疼的是流量困境。如何把消费者从习惯的平台吸引到不熟悉的新平台?除了价格战、定位营销等“招数”,这些小众平台也把目光投向了火热的直播房。随着主播引流、电商“挖坑”——“双11”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小众电商卖家在直播房做广告,针对这些直播观众的新的消费陷阱也层出不穷。
如今,直播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新增长点。在“双11”的推广中,这个“窗口”是不能缺席的。但近日,网络名人带来的商品被“翻案”,相关部门发布了“严查”令。这些都在提醒消费者,虽然视频展示更加动态直观,但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主播的说辞也不能为商品和售后提供“保险”。
信贷消费
“你可以下单分北京贴,买东西当钱交!”前几天,周先生被京东金融APP上醒目的活动页面吸引住了。周先生在努力完成一系列任务,并通过微信不断与朋友、团体分享后,终于拿到了30元的“提现”额度,但愤怒地发现,这30元并不是装现金的红包,而是导致JD。COM的信用产品。“告诉我要么提现到北京邮政账户,要么提现到小金库账户。所谓的红包提现成了变相客户。”
1.《面对种种“优惠” 双11谨防这些套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面对种种“优惠” 双11谨防这些套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025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