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2004年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文科高考状元蒋。她主修哲学。2013年,她从上海辞职,回家开茶厂,成为红茶大师。
祁门红茶是世界三大“高风味红茶”之一,出口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姜的故乡祁门县李口镇是祁门红茶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红茶历史。20世纪90年代,受市场影响,祁门红茶销量下降,李口镇等核心红茶产区全部改为绿茶。
蒋说,她小时候对红茶印象不是很深。2008年在上海工作后,她发现身边的人开始喝红茶,家里的老乡也由绿变红,重拾传统的红茶技术。蒋家茶厂的一个男工人正在搓茶。这个过程叫做手工塑形,需要大量的手工劳动,通常由男性工人来完成。
蒋家祖祖辈辈都是茶农。当时她还在世界500强企业做品牌策划工作。她发现祁门红茶在茶叶界口碑不错,但外人不太了解,祁门县也没有多少有影响力的红茶品牌。她觉得家乡有这么好的资源,回去好好做文章,肯定能有所作为。为了给在家创业打下基础,显示出商业头脑的蒋于2011年辞去月薪一万多的工作,进入上海一家茶叶店努力工作。
一年多来,姜一直在学习,了解茶叶市场,结交了很多人脉。在一家茶叶店工作了一年多之后,姜不断地与家人沟通自己回家创业的想法。“我一直打算创业,我已经‘抢过’他们了。没想到一拍即合。”2013年,大姐辞去了北京的高薪工作,与蒋一起工作。之后,三姐江曙霞从上海回到家中,三姐妹一起在祁门县的深山里创业。
江所在的姬塬村是一个拥有20多户人家的自然村,周围环绕着茶园。当初三姐妹想在自己的村子里建茶厂,这样可以就近买到最好的生茶片,保证优质的原料,照顾家人。从最近的济源村镇开车需要半个小时,无形中增加了物流成本。图为江用自制红茶招待客人。
江家三姐妹在一个茶园里长大。他们早就熟悉采摘和泡茶,都知道制作红茶的工艺流程。然而,当他们真正泡茶时,仍然会遇到许多困难。第一批茶叶,无论外观还是口感,都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蒋随大姐、三姐去祁门、福建等红茶厂学习。沏茶通常在晚上进行,江雪琴整晚都陪着沏茶机学习沏茶技巧。
想要掌握真正的泡茶功夫,还是要自己花时间去探索。2013年,三姐妹按照温度、时长、温度试了几次。他们没日没夜在茶厂做了一个新茶叶,马上去找专家品尝。如果不行,就回来总结,完善技术。2013年一整年都是实验,花了茶厂不少钱。
随着2013年的成功与失败,姜的茶厂在2014年步入了正轨,姜非常有信心将自己的产品介绍给积累下来的客户。忙碌了三个月的茶季之后,江和她的姐姐回到了城里经营市场。由于红茶品质优良,他们的红茶受到市场的欢迎,来自广东、北京等地的顾客经常来到村庄参观和视察他们的茶园和茶厂。
目前茶厂已经步入正轨,三姐妹已经开始明确分工。老板负责提高茶叶质量,从农药残留的严格控制到制茶工艺的精细操作,每一个环节都是亲自把关;二胎负责拓宽销售渠道。每年不仅经营北上广等市场,还接待来原产国考察的客户;第三个负责茶厂的后勤。
老大江雪琴和老三江曙霞在萎凋过程中翻动鲜叶,使生茶脱水更均匀。
姜用木耙把半成品红茶梳理了一下,以便把下面的潮气翻上来。湿度控制对泡茶非常重要。
蒋一直精于操作大型机器。这个过程就是将新红茶烘干。
大姐知道茶农收茶不容易,所以他们茶厂的生茶收购价格会略高于市场平均价格。周围的茶农喜欢卖生茶给他们。为了不影响茶厂制茶的进度,江把收茶时间统一在下午。
虽然茶农都是村里的村民,江还是认真严格地筛选茶叶,以保证其品质,并经常与亲戚讨价还价。
忙碌了一天的茶厂工作,姐妹俩吃了一顿简单的饭,食材里的竹笋也是大山送的礼物。
泡茶占去了三姐妹大部分的时间,可惜自己的茶园被冷落了。利用业余时间,邀请她的姐妹们到她自己的茶山去采茶。茶叶生长在接近70度的陡坡上。对三姐妹来说,采茶就像平地。三姐妹在茶厂发展了四年,开创了自己的红茶品牌。
1.《高考状元辞高薪返乡做茶 四年的时间创建了自己的红茶品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高考状元辞高薪返乡做茶 四年的时间创建了自己的红茶品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054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