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社会制度都有其背景,古代婚姻制度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孟子·滕文公》中有这样的说法:“不坐等父母之命,媒人之言,可以窥孔循壁,则父母与国人皆贱。“在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影响下,这种婚姻制度有其合理性,但不尊重当事人的意愿,自然导致许多爱情悲剧。
可以说,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对婚姻配偶的选择一直是保守的。
新中国成立前,“父母媒妁之言”可以概括中国历史上的婚姻观。那时候自由恋爱很少见,所以中国的婚姻大多是被囚禁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意识形态的开放程度,甚至颠覆性的变化,中国人的婚姻观自然有所提高。
20世纪50年代,新婚姻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婚姻观念:新中国成立后,一夫多妻制被摧毁。1950年4月,这一新的婚姻制度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写入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另一个亮点是,法律明确强调婚姻自由,任何人都没有包办婚姻的权利。
可以说,中国过去没有任何一个政权保护过“婚姻自由”的观念,这也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婚姻观念革命”。《刘巧儿》是在这样的婚姻意识下诞生的艺术作品。国家带领人民开始了“婚姻自由意识”的觉醒过程。为了让新婚姻法广为人知,实施运动甚至持续了三年,在此期间,自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们身边有很多老人,他们的婚姻就是在那个时候诞生的。在大家都不知道如何自由恋爱的时候,组织安排的婚恋是最常见的婚恋方式,“少妇嫁给革命英雄”,“先结婚后恋爱”成为主流。这时,婚姻自由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而爱情自由却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当然,所谓“婚姻自由”,除了婚姻之外,还有离婚的自由权利。
在“大胆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开始深入人心后,更多的人勇敢地结束了自己包办婚姻的悲剧,于是全国出现了“离婚潮”。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离婚申请开始以“合法的理由”被要求。这时,解除婚姻就不再那么容易了。但更好的是,在国家和人民的推动下,20世纪50年代的“自由婚姻观”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可。
“大动乱”期间,革命的婚姻观成为主流;在“大动乱”期间,这是对各级文化和意识的颠覆。“一切为了革命”的价值使婚姻也被称为革命,于是“革命的婚姻观”诞生了。“革命婚姻观”的基本要求是,婚姻的分离和结合是为了革命,婚姻的目标不再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约定,而只是一场令人敬畏的阶级斗争。
这里,“大动乱”期间的婚纱照应该是最搞笑的。他们手里拿着红宝书,心红正义凛然,被公认为当时“最美的婚纱照”。结婚过程也很简单,他们建立的家庭叫做“革命家庭”。在这样的婚姻观下,离婚悲剧数不胜数,他们的关系也没什么问题。但是,为了更好地参与革命或者主动“划清界限”,很多恩爱夫妻被迫分开。
当然,“大闹”时期的婚姻也很注重“天作之合”。这里说的“绝配”只在班级层面,班级构成要匹配。所以这一时期的革命婚姻观被扭曲,价值观混乱,导致越来越多表面稳定实则动荡的婚姻,真爱不断被打击。幸运的是,“大动荡”时期结束后,公众对婚姻的看法开始恢复正常,婚姻不再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这个时候,人们考虑婚姻的标准偏向于情感、性格、知识等传统因素。,而婚姻中考虑个人意愿的成分越来越高,“婚姻自由”开始被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实践。当然,婚姻尊重个人意愿,离婚也是。20世纪80年代,《婚姻法》首次修改,在离婚条件中纳入了“感情已经破裂”的条件,法律层面开始越来越多地保护“婚姻自由”。
著名的《金离婚案》,最后的判决结果深刻地说明了国家对婚姻自由的彻底落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越来越大胆地追求婚姻幸福。1981年以来,中国报刊杂志上出现了第一批“人物”,促使中国人大胆追求婚姻,对婚姻价值观的考虑开始改变。
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对婚姻的看法仍然很浪漫,更多的人喜欢追求大学生作为婚姻和爱情的对象。“爱情文学”也是择偶标准之一,人们不太注重物质生活。随着经济的复苏,物质条件逐渐疏远,这方面开始越来越影响婚姻生活。人们的婚姻观开始从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
结婚时,他们的物质储备被纳入婚姻衡量标准:“三转一环”、“五大块”、“多少块、多少条腿”都是当时衡量婚姻的流行语。在择偶标准上,职业和家庭占了上风,什么样的配偶能给婚后的另一半带来更高的物质享受,是当时最热门的存在。
虽然现实主义在这个时候占了上风,但还是有很多人选择自由恋爱,愿意把感情放在首位,考虑自己的终身幸福。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中国人开始颠覆传统的婚姻观,创新的节奏越来越快。情感需求终于得到释放,婚姻的概念开始变得更加宽泛。
此时,公众的择偶标准越来越多样化,社会越来越支持这种变化。
1980年,《婚姻法》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在人们的婚姻观中,生育问题第一次被颠覆。大多数人选择与国家合作“只生一个孩子”,而有些夫妻为了达到更好的婚姻幸福,选择不生孩子。这时,“丁克”家庭越来越普遍。
可以说,这个时候,爱情越来越快,婚姻越来越物质,这一切都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关。
在爱情领域,“性”一直是热议的话题,同居早已司空见惯。在婚姻领域,“奢侈”一直是热议的话题。婚姻公司、物质婚姻、涉外婚姻屡见不鲜。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人把婚姻当成改变自己命运的跳板,而不是爱情的归宿。“小三”“二夫人”甚至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目标。
这一切都反映出中国人心中的爱情和婚姻不再神圣不可侵犯。所谓的爱情和婚姻,只是个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2001年,随着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婚姻法》再次修订,禁止家庭暴力、保护婚姻忠诚等新规定相继出台。
进入21世纪后,“隐私”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2003年的《婚姻登记条例》强调,不再需要出具结婚证,婚检也不再是必要环节,中国人的婚姻已经开始私人化。很多即将结婚的准夫妻依然在考虑物质方面的考虑,拥有一辆车和一套房子已经成为一种标准,因此无数年轻人愿意做“房奴”。
这一段时间,谈恋爱的方式有很多种,“网恋”一度被追捧。但是,他们谈恋爱的时候,只考虑感情问题。谈到婚姻,大众的“唯物主义婚姻观”仍然是主导意识。这种“物质婚姻观”让很多夫妻的物质生活高不可攀,也让更多缺乏物质资源的人疲惫不堪。
所以为了满足对方更高的物质要求,大家都在苦苦挣扎,考究地找到了“理想的结婚对象”。然而,在这种氛围下,无数“剩男剩女”不小心诞生了。与此同时,繁琐的婚姻、情感上的物质、高离婚率让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对婚姻没有安全感。
于是,如今的80后普遍患有“婚姻焦虑症”,更多的年轻人甚至调侃:如今的婚姻真的是“前怕狼,后怕虎”,让人“左右为难”。但是,无论如何,当今时代的婚恋观念对大众的包容程度比历史上要高。
虽然这个时期关于婚姻的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但幸福的恋爱婚姻还是越来越多,很多老人为了自己的幸福愿意重新开始。可以说,这一切都得益于60年来中国人心中“争取幸福生活”这一不变的目标。
在这里,如果综合来看,婚姻是自然规律。当然,违反这条法律的人,难免会给自己带来一些困扰。
参考文献:
[中国婚姻发展史,婚姻契约制度化,刘巧儿滕文公时期的孟子]
1.《婚姻自由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才“婚姻自由”?国人千年来都难逃这一定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婚姻自由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才“婚姻自由”?国人千年来都难逃这一定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066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