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于19日提交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这是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的第七次大修,也是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我们来看看这次改版的核心内容:
本草案的会计周期以年为基础。为了方便表述,我们暂时折算成月收入。
1.基本成本降低标准调整为5000元(6万元/年);
2.月应纳税所得额3.5万元以下的税率调整(详见下表);
3、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费用、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
4.工薪阶层的税负有所下降,但其他群体的税负变化更为复杂。
比如不考虑社保公积金等因素,月入8000元,在(8000-3500)* 10%-105 = 345元之前征税,改革后最多(8000-5000)* 3% = 90元。
月收入14000元的,就要交(14000-3500)* 25%-1005 = 2495元。改革后要交(14000-5000)* 10%-210 =最多690元。
如果高于14000元,目前没有具体的档次距离,无法准确计算。
现行个人所得税法采用分类计税方法,将应纳税所得额分为11类,实行不同的计税方法。按照“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要求,结合目前的征管能力和配套条件,草案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动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四项劳动所得(以下简称综合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并适用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居民个人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按月或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同时,应纳税所得额的分类应适当降低,“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应调整为“营业收入”,而不是保留“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所得”,根据具体情况纳入综合收益或营业收入。对营业收入、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意外所得和其他所得,仍采取分类征税,个人所得税按规定单独计算。(第2条)
既然只是草稿,还剩下几个悬念:
1.如何确定10%、20%、25%的步距;
2.抵押利息是否仅为第一套,是全额扣除还是限额扣除;
3.再教育不是在职研究生甚至EMBA等高成本项目;
4.重病家庭成员的范围;
5.儿童教育是兴趣班吗?
6.年终奖的计税方式是否会改变。
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完善纳税人的相关规定。
草案借鉴国际惯例,将纳税人分为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并按不同类别纳税。是否在中国生活过183天是分类标准。
(二)实行综合征税,11类分为7类。
草案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动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四类劳动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适用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
我们先来看看之前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个人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收入;
3.企业、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所得;
4.劳动报酬所得;
5.薪酬收入;
6.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7.利息、股息和红利所得;
八.财产租赁收入;
九.财产转让收入;
X.偶然收入;
十一、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的其他收入。
最初,应纳税所得分为11类,修正案对1456个项目实行综合征税。此外,“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收入”调整为“营业收入”,不再保留“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收入”,改为7类。
按照以前的规定,劳务报酬、报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不超过4000元的,扣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减去20%的费用。
(3)优化调整税率结构。
第一,综合所得税税率。在现行工资薪金所得税率(3%-45% 7级超额累进税率)的基础上,将按月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为按年计算,并对部分税率的档次进行优化调整。具体来说:扩大3%、10%和20%的低税率水平,将3%的税率水平提高一倍,将现行10%的部分税率下调至3%;大幅扩大10%的税率,现行税率为20%,部分收入的税率由现行税率25%下调至10%;将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税率下调至20%;相应地,25%的税率将被降低,30%、35%和45%的税率将保持不变。
第二,经营所得税率。保持5%至35%的5级税率不变,适当调整各级税率水平,其中最高一级税率水平下限由10万元提高到50万元。
(4)基本费扣除标准由3500元/月提高到5000元/月。
草案将基本扣税标准从3500元提高到5000元/月(6万元/年)。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基本费用扣除标准不仅仅是工资薪金,还有劳动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稿酬所得,这四种所得都要适用综合所得税。总的来说,对于单纯领取工资薪金的人来说,税收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对于后三类收入较高的人来说,不一定会下降,可能会上升,甚至急剧上升。
注:工资和劳动报酬有什么区别?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签的人有报酬,不签的人有报酬。
两者的税收计算方法: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45%。
劳务报酬所得:以前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目前也是以超额累进税率为基础,税率从3%到45%不等。
此外,统一适用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纳税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并在中国境外赚取工资薪金的纳税人,不保留特别附加扣除(1300元/月)。
(五)设立专项附加扣除。
草案中,在继续实施三保一金抵扣项目的同时,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费用、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抵扣。
具体怎么扣,还有待澄清。
(6)增加反避税条款。
草案赋予税务机关按照合理的方法调整税收的权力,针对个人不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转移财产、在海外避税地避税、实施不合理的商业安排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等避税行为。规定税务机关进行纳税调整,需要补税的,应当依法补税加息。
算算税,了解一下账户,前十个关键词一定要知道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算算税,了解一下账户,前十个关键词一定要知道
新华社记者韩杰、宸妃、于琼元
随着19日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影响亿万人民的新一轮税制改革拉开帷幕。以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为目标,此次税法修订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但为了算好自己的税,了解账目,记者梳理出了十个不容忽视的关键词。
一、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在国际上,个人所得税制度主要分为三种模式:综合个人所得税制度、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度和综合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度。综合个人所得税制是将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从各种来源和形式取得的所得进行汇总,扣除各种法定扣除项目,然后按统一税率征收。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度对税法中列出的不同应税所得项目适用不同的扣除方法和税率。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具有上述两种模式的特点,即部分所得项目汇总,按年度汇总计税,其他所得项目分类征收。
二.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就业或者就业有关的其他所得。一般来说,所有与就业或就业有关的收入都可以定义为工资和薪金收入。
三.劳动报酬收入-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饰、安装、绘图、化验、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座、新闻、广播、翻译、同行评议、书画、雕塑、影视、录音、录像、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理服务以及其他独立的劳务
四.薪酬收入-
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以图书、报纸、期刊等形式出版发行其作品取得的所得。
动词 (verb的缩写)版税-
特许权使用费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和其他特许权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提供著作权使用权所得不包括报酬所得。
不及物动词基本扣除标准-
扣除费用的基本标准是个人所得税时允许扣除的费用限额。当个人收入低于基本费用扣除标准时,无需纳税;当个人收入高于基本扣除标准时,扣除基本扣除标准后的个人收入将被征税。
现行税法除基本成本扣除标准外,还规定了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前可以扣除的其他项目。比如,根据国家规定,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可以税前扣除。
七、特殊附加扣除-
特别附加扣除是指在计算综合收入应纳税额时,除基本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特别扣除外,允许叠加扣除的项目。草案规定,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包括子女教育费、继续教育费、大病医疗费、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等。
八、综合收益结算-
综合所得结算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在纳税年度结束后的规定期限内,对全年取得的综合所得进行征收计算,征收后适用统一的抵扣规定,按照适用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结合代扣代缴的税款确定当年应纳税额或退税额,填写年度纳税申报表,办理年度纳税申报,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年度纳税结算的行为。
九、自行纳税申报-
自行申报是指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纳税人需要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草案)》修正案,主要情况包括:一是综合所得需要结算缴纳;第二,没有扣缴义务人取得应纳税所得额;第三,扣缴义务人没有扣缴税款;第四是获取海外收入;第五,因移民而注销中国户籍;第六,非居民个人从中国两个以上地方取得工资、薪金;第七条、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X.超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是将征税对象的金额划分为几个档次,对每个档次的金额指定相应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额之和即为应纳税额。
有
1.《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的税率是多少 【个人所得税也要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以后个人需要自行纳税申报?】算算你的个税能降多少,还有6大悬念待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的税率是多少 【个人所得税也要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以后个人需要自行纳税申报?】算算你的个税能降多少,还有6大悬念待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15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