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在用飞信?如果00后问很多,可能他们不知道飞信是什么。据媒体报道,飞信人均业务量从去年12月的42个下降到29个,零消息量用户数从55%上升到83%。与2013年的9000万户相比,用户活动有所下降,占比超过20%。
其实飞信并不是微信的当代产品。就产品功能而言,飞信的对手是QQ。但当腾讯把QQ改造成微信后,飞信固守传统,逐渐淡出社会视野。
更可怕的是,如果我们现在评价这个行业,很多人更愿意拿中国电信的E-mail和微信比,而不是用户更多的中国移动飞信。飞信长期消失在舆论领域,是商业危险最直接的信号。
2014年,飞信再次早起赶晚一集。2014年初,飞信推出了免费通话服务,但该服务有各种附加条件和使用限制,并未在社会上引起任何波澜。相反,微信电话本推出免费通话,点燃了整个社会,这是互联网公司腾讯和运营商中国移动在舆论宣传上的影响力差距。
在免费通话噱头的宣传上,中国电信紧随其后,推出了更彻底的免费通话,然后其他互联网公司的类似产品上线。相比之下,中国移动飞信却没有抓住机会进行超越自然的宣传或创新,变得无关紧要,高高挂起,直接导致后续用户关注度大幅下降。
中国移动不是没有资源,而是在免费电话大战中沉默,也许是为了积蓄力量推出统一通信,但也很难把还在线上的统一通信钉在未来才能赢。统一通信需要手机客户端的支持,也需要另外两家运营商的支持。但在运营商互拆的现状下,统一通信很难称得上是通信行业的新标准。
飞信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到现在,依然有很多忠实的客户。更有价值的是长期积累沉淀下来的客户群。这些客户对多媒体通信有着明显的需求,确实可以作为未来直接转换到统一通信平台的第一批种子。如果这些种子变得稀缺,未来会发芽生长什么?
在目前的互联网生态下,没有亮点的运营是线下的开始。如果一个产品长期被忽视,或者产品的迭代逐渐变慢,就意味着产品被抛弃。在互联网时代,任何应用都逃不过一条铁律。当这个产品走下坡路的时候,客户逐渐离开之后,几乎不可能再把客户带回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将丢失的产品重建成成功的案例。
对于飞信来说,去年就传出了利好消息,就是中国移动将与阿里巴巴合作组建合资企业运营飞信。如果是这样的话,飞信可能会借助阿里的大风吹起来,但后来并没有提到与阿里合作的传闻,飞信也就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
飞信虽然衰落了,但我们真的很难找出它功能衰落的原因。一款越来越像微信的产品,走上了一条与微信完全相反的道路。如果非要总结飞信的一些功能问题,可以说是飞信功能臃肿,重点不清,发展目标模糊,还得盲目模仿微信,这可能是它有现状的原因。
飞信的淘汰肯定和用户群体的变化有关。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渐渐长大,每一代都有不同的喜好和习惯。在短信已经无法吸引学生和白领的时候,飞信还没有推出一个有别于微信的能吸引年轻用户的新亮点。
过多的批判飞信是没有意义的。飞信只是中国移动众多互联网业务中的一项,中国移动的互联网业务已经从繁荣走向冷清。相比其他业务,飞信终究是红了。就连微信也面临着用户增长不利、使用率下降的压力。别看微信举报多厉害。每个人的亲身经历都不会造假,微信海外发展基本失败。中国所谓的社交软件在未来一两年内将面临生死抉择。
与飞信的命运不同,陌陌已经以另一种方式成功上市。虽然阿里一直在挣扎着来来去去,但他仍然可以背靠着大树享受凉爽。旺旺依靠独特的电子商务土壤获得水分。中国电信的电子邮件很难有光明的未来,但也没有看到低谷。这些类似的产品比飞信有更好的生存空和处境。
实际上,飞信正在逐渐淡出中国移动核心业务的视野,随着统一通信和VoLTE的发展,更有可能完全离开历史舞台。但是很难说是飞信的失败,因为一个坚持了十几年,曾经拥有过上亿用户的社交工具已经辉煌了,也许现在只是彻底升级更新的时候了。
【每日文章,坚持十年,欢迎读者交流,请微博@马继华或加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北方骑士”】
1.《飞信还能用吗 中国移动的飞信还能坚持下去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飞信还能用吗 中国移动的飞信还能坚持下去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254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