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大头娃娃事件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据了解厂家不认可大脸娃娃家属方送检结果,那么这个大头娃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头娃娃奶粉事件原因分析是怎么样,那么接下来大家就随见闻坊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厂家不认可大脸娃娃家属方送检结果
被质疑含激素:厂家不认可大脸娃娃家属方送检结果。近日,福建漳州一企业生产的益芙灵抑菌霜被指违法添加激素,致5个月婴儿成“大头娃娃”。1月8日,福建漳州。家属称婴儿使用含大量激素的“益芙灵”,出现肥胖。欧艾婴童健康护理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称,产品上市前送检合格,删除“0”激素报告文章是避免炒作。涉事企业福建欧艾婴童健康护理用品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当事婴儿使用产品仅10天,前期用了市面上的软膏出现轻微的过敏,质疑家长隐瞒并扭曲事实。产品出厂前有内部检测,但无法做到权威机构才有资质进行的检测项目。
1月7日,视频博主“老爸测评”发布视频,曝光了一起疑似“大头娃娃”事件。一名名叫柚子宝宝的网友购买了“嗳婴树”品牌的“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孩子出现了“2个月没有长身高,1个月胖3斤,额头等多处长汗毛、脸肿大”的情况。博主“老爸测评”表示,将“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及同厂家的另一款婴儿霜“开心森林”送给专业机构检测,检测结果均含有30多。该款产品背后的生产公司福建欧艾婴童健康护理用品有限公司也引发关注。企查查显示,福建欧艾仅有三个自然人股东,分别为持股50%的大股东胡永林、持股35%的吴丽美和持股15%的蔡文远。
所谓“消字号”其实是“消毒产品”,根据相关规定,这类产品并不能宣传具有医疗效果。而一般用于治疗的药品,标注的应该是“国药准字号”。日常生活中实在不知道如何区分,如何避免买到非法添加激素产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赖维表示,给婴儿使用含激素类药膏、面霜会造成局部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多毛及继发细菌感染等。长期使用,尤其是使用一些效价较强、浓度较高的激素制剂,除了出现上述皮肤问题外,还会导致透皮吸收过多,引起“满月脸”、发育和生长迟缓,甚至会引起库兴综合征。
为避免购买到含激素类药膏、面霜,赖维教授建议,首先要学会鉴别高风险的产品:药店里购买的药品,一般名称上有“XX松”的基本上都是含糖皮质激素的产品;有些药品的名称上没有“松”字,但也是含糖皮质激素的,如“地奈德”、“皮炎平”等。关键是看药物成分中是否标注有糖皮质激素;有些医院或诊所自己配制的药品,比如止痒和抗炎的,不少也是含有糖皮质激素的。
其次,要在正规渠道去购买符合规定的产品。网络上销售的一些“消”字号产品是非法添加激素的“重灾区”。化妆品按照政府的规定是绝对不能添加激素的,但有些不法企业或个人在产品中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使用者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出现“激素脸”或其他过度外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这些产品主要是一些以网售为销售渠道的“三无产品”。
第三,有皮肤病要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去就诊,由专业的皮肤科医生处方药物来治疗。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品是目前国内外治疗许多皮肤病常用的良药,大家不用“谈激素色变”,只是一定要按照皮肤科医生的指引来使用。
此前报道:
湖南郴州再现“大头娃娃”是怎么回事?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多名家长近日发现年幼孩子出湿疹,体重骤降,头骨发育畸形酷似“大头娃娃”,且出现不停拍头等异常行为。当地有医院指出,该批幼童是因为营养不良而患上佝偻病,且均曾饮用一款名为“倍氨敏”的所谓“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奶粉”,然而有关奶粉实为一种固体饮品,不具特医奶粉的资格。
据报道,涉事幼童均在体检时被诊断为牛奶过敏,医生因此建议家长选购氨基酸奶粉。不少家长都到郴州爱婴坊母婴店购买奶粉,在销售员强烈推荐下,买了一款名为“倍氨敏”的产品;一旦有家长对产品包装上标示“固体饮料”提出质疑,销售员即声称“倍氨敏”是店内最好和最畅销的奶粉,强调许多过敏婴儿都有食用。
然而,幼童吃过“倍氨敏”后相继出现异常情况,经医院诊断证实患上佝偻病。消息曝光后,当地家长极度关注,同时引起了湖南省当局高度重视并立案调查,安排儿科专家替幼童作健康检查,以及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儿童食品安全整顿行动。
当地传媒指出,这已经是郴州市在不到一年内第二次发生“大头娃娃”假奶粉事件。今年3月30日,该市逾10位家长曾发表联署信称,去年郴州发生了一宗“大头娃娃”奶粉事件,郴州儿童医院的医生被指与医院对面的一间药房合作,向病童家长推销名为“舒儿呔”的奶粉,该款奶粉与“倍氨敏”同样属固体饮料,并非特医奶粉,结果导致不少幼童营养不良,部分身高、智力及行动能力更明显落后一般儿童,严重者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器官损伤。
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事件真相曝光!
震动家长圈的湖南郴州大头娃娃“假奶粉”事件持续发酵。据报道,湖南永兴县市场监管局已就相关事件做出决定,要求立即成立调查专班,并立案进行调查,同时安排报道中的5名孩子进行全面体检。
据湖南经视报道,近日湖南郴州永兴县多名患者家长发现自己孩子身体出现湿疹,体重严重下降,头骨畸形酷似“大头娃娃”,还有不停拍头等异常情况。经媒体调查发现,这些患儿被医院确诊为“佝偻病”,且都食用了一款名为“倍氨敏”的“特医奶粉”。实际上,这款“奶粉”是一种固体饮料,并不具有特医奶粉资质。
为什么喝“固体饮料”会出现大头娃娃?
用「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在湖南郴州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9年12月就已经处理过类似案件。 而且屡有企业违法: 2019 年 11 月,广州某大型医药科技企业旗下的总经销公司,因为涉嫌将「固体饮料」乔装成「特医奶粉」被媒体曝光。 2019 年 5 月,青岛某乳业公司生产的「特医奶粉」经相关部门调查后发现,这些产品实际均为「固体饮料」。监管部门认定该企业涉嫌虚假宣传,责令召回相关的 6 款产品,并处以 238 万余元的罚款。
它们有什么区别? 「特医奶粉」是指针对患有特殊紊乱、疾病等特殊医学状况的婴儿或重疾病人营养需求而研制的配方乳制品。比如新闻里说的对牛奶过敏的婴儿,需要服用氨基酸奶粉。 「固体饮料」是去水之后的饮料,连奶粉都算不上。 「特医奶粉」要求丰富的营养,并且符合特定的医学要求,比如减轻肠道刺激、接近母乳以符合婴儿的营养需求。厂家除了具备相应资质外,根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还需要提供配方、检验报告、临床试验报告等。
而生产「固体饮料」并不要求这些,营养成分有限,只是用来成年人休闲喝的,其执行的国家标准 GB/T29602,仅要求蛋白质含量达到 0.5%~1%。
1.《厂家不认可大脸娃娃家属方送检结果 大头娃娃奶粉事件原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厂家不认可大脸娃娃家属方送检结果 大头娃娃奶粉事件原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345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