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以南有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曾被许多皇帝用作都城。
南京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将近2500年的城市建设历史,
五分之一的时间是王朝的首都。
作为这个时期的南部中心,
吴栋与东晋
南朝的宋、齐、梁、陈
首都在这里,
到明朝南北统一,
成为统一王朝的中心。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中唯一的南方城市,也是中国悠久历史中南方文明的重要基础。
“源流:99文物中的南京”专题展览海报。个人资料图片
正在南京博物馆展出的“源流:99文物中的南京”专题展,汇聚了成千上万的金陵珍宝,见证了王朝的兴衰,隐藏了故宫的秘密,读出了人间的繁华。从“过江南”的文采到明朝的开国风范,这些“活化石”记录了古都的过去,描绘了古都的气象,延续了500年。
01
东晋墓砖上的“涂鸦”任虎头像
健康城曾经是“外国人”聚集的东方大都市
“永嘉之乱”后,西晋划了一个时期。金元皇帝司马睿渡河建都东晋,中原士族和汉人随他南移。这次“南渡”是中原政权和华夏文明第一次南移,南京从三国时期的繁华武都第一次成为传统中国的中心。
六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与南京陆上丝绸之路相连。当时的健康城不仅以“魏晋风度”引领着国内的审美文化和生活方式,更是一个来自不同地域的外国人聚集的“东方大都市”。
任虎的头是砖头。照片由南京考古研究所提供
在雨花台区后面的山东金墓出土了一块陈列的头像砖,原来是墓道中的地砖。考古学家意外地发现,这块砖上刻有任虎侧脸的肖像,其特征是眼睛深邃、鼻子长、前额秃顶、发际线向后以及耳朵上下各有一个点。
据专家推测,这种“人像砖”应该是工匠在建墓时在墓砖上手写的涂鸦。无独有偶,离后寿山不远的王家山,曾经发掘出一座东晋时期的墓葬,其中也发现了描绘胡人头的墓砖。他的头也是光头,眼睛很深,鼻子很高,与汉族人的外表很不一样,还戴着一顶尖帽子。
南京历年出土的六朝文物中,有许多与当时其他国家交流的实物见证,如南亚的镶钻金戒指、波斯的眼镜、萨珊银币等。东晋时期的一些墓葬中常有胡人的画像,而在山东晋墓中发现的胡人画像表明,南京在六朝时期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许多外国人居住在建康市。
02
青瓷莲花尊从大到美
“六朝青瓷王”见证了江南佛教的繁荣
江南佛教的兴盛源于金陵。公元247年,孙权为印度僧人康森辉在江南修建了最早的佛教寺院“建楚寺”,成为中国南方佛教兴起的标志性事件。六朝时期,从皇帝和大臣到老百姓,都致力于皈依和信仰。“南朝四百八十庙,烟雨多少梯田”,形容当时佛教的兴盛。
青瓷莲花雕像。照片由南京博物馆提供
1972年,江宁灵山南朝墓出土了一对形状大小相同的青瓷莲花造像。两颗青瓷高85厘米,直径21厘米,底径20.8厘米。莲花是身体的主要装饰图案,在一个物体上集成了压花、模印、刮擦、贴塑等装饰手法。莲花图案装饰在升莲、覆莲、单瓣、双瓣等各个部位,巧妙穿插,上下呼应,创造出完美的艺术造型。
青瓷莲尊是南北朝时期传下来的青瓷顶峰,以造型巨大、纹饰精美、制作工艺复杂著称。它的用途类似于一个魂瓶,应该是为墓主人的灵魂服务的,是佛教精神和中国人固有的灵魂观相结合的产物。
灵山南朝墓出土的青瓷莲花造像,造型高大优美,装饰华丽华丽,工艺精湛,富有佛教色彩。它们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同类器物中最大、最精美的,被誉为“六朝青瓷之王”。
03
南唐二陵玉丧书载有史书
千年贡品破解两个“改名之谜”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李边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它的首都是江宁。虽然只在江南一隅生活了39年,却是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疆域最大、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为后来宋朝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唐第二陵位于江宁区祖唐山南麓,包括南唐列祖李汴秦陵、中祖李靖及其皇后钟顺陵,是五代十国时期最大的帝王陵墓。南唐二陵出土的一组玉器丧书,不仅最终确定了墓龄和墓主身份,还解开了两个历史谜团:李汴陵的名字和李菁菁的名字。
南唐二陵玉丧书。照片由南京博物馆提供
南唐二陵考古发掘中,由于前期多次发掘,玉丧书遭到破坏,地位和秩序受到扰乱。出土时有23件玉器丧书,其中11件较为完整,12件不完整,5件为边缘碎片。这些玉丧书是用淡绿色或白色的高硬度玉制成的,大多刻有三行楷书字,用黄金填充,背面一般刻有数字。每个相册大小相等,长16厘米,宽7厘米,厚0.2-0.3厘米。
丧书,又称“丧策”,是古代书体之一,在玉木竹上刻或写悼念死者的悼词。出殡时,经太史陵念后葬于陵中,是“送酒”仪式上念的最后一篇悼词。
第二封丧书上,有四个字:“秦李凌爷”。秦岭是李扁和宋合葬的陵墓名称。但在《南唐书》和《十国春秋》中,都称之为“永陵”。专家认为,李汴陵的真名是秦陵。与泰国建交第一年,李靖上朝称帝,称“江南之主”,成为后周的附庸。因为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父亲郭健的陵墓也叫“秦陵”,所以改名为“永陵”。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始祖李靖在丧书中被称为“嗣帝臣尧”,这与《新五代史》、《南唐世家》、《南唐书》、《十国春秋》等书中“初经通,立而改名荆”的记载不符。对此,专家认为,李靖原名靖童,即位时改为姚。后来,他把“于”字放在“尧”字旁边,加上了原来的“靖”字,改成了“靖”。后周皇帝郭威投降后周后,其祖父名叫“璟”,因此去掉了“玉”字,改为“靖”。《五代史》、《新五代史》都是后周正统,所以称中国大师为“经”。后来,马玲和陆游先后写了《南唐书》,还沿用了“璟”的旧名。
04
明故宫的“装饰”很特别
黄釉龙纹象征皇权,玻璃可以防火防雷
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后,用了20多年的时间修建了明故宫,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南京故宫作为北京紫禁城的“建筑蓝图”,规模宏大,集明初建筑技术、艺术、社会财富、政治于一体。
龙纹琉璃瓦。照片由南京博物馆提供
历史悬而未决,昔日的明宫已荡然无存。但近年来,考古发掘取得了新的成果,昔日宫殿的面貌也逐渐清晰。本次展览中,一组新出土的明宫琉璃瓦、滴水瓦、管状瓦、卷草瓦等琉璃构件,让人们一睹600多年前明朝的宫殿风貌。
展出的龙纹琉璃瓦和滴水饰有五爪龙纹和黄釉。瓦盖建筑檐瓦前端,滴水盖建筑檐瓦前端。前者防止雨水倒流,后者引导雨水向下流动,保证排水畅通,保护屋檐。
龙纹玻璃滴水。照片由南京博物馆提供
琉璃的烧制过程复杂耗时,需要在窑内烧制两次。由于流程复杂,成本高,主要用于法院。明清时期,只有皇家宫殿、皇家寺庙、皇家陵寝等高档建筑可以使用琉璃。
明黄色是明朝皇宫使用的基本釉色,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东宫和王宓所用的瓦片和水滴都是青釉,就使用规定而言,低于故宫。玻璃作为建筑构件使用,不仅比普通瓷砖更加美观耐用,还具有防火、防雷的功能。
05
厨子的腰牌露出了法庭的“出入卡”
四个侍卫查牌,出入帝都以“鱼纹”识别
作为明初都城的核心和政治中心,紫禁城的严密保安可想而知。为了防止其他人混入禁宫,明朝在前朝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标志制度,宫内所有人都要“刷卡”。
腰牌又称“穿宫牌”,是中国古代官员佩戴在腰上以证明身份和出入宫廷以供日后参考的通行证。明代,对官员佩戴的腰牌有严格的规定。不同级别和身份的官员佩戴不同形状的腰牌,不允许非法侵入。没有许可证,任何人不得进入宫殿,违者将受到惩罚。
明朝厨师的腰牌。我们的记者冯伟社
这次展出的一张厨师腰牌,是明代的一种福牌,分阴阳。铜牌为圆形,饰有如意云图案,顶部穿孔,便于系绳挂在腰上。
铜牌一面刻有“凡符合过夜停留条件者,悬挂此卡,无需出帝都四门”和“库克”字样,表示以佩戴者身份和权限,可随时进出帝都四门;另一面饰有双鱼纹,一条鱼纹凸起,一条鱼纹凹陷,可以用来检查重合度。
600多年前,大明宫的厨师想进进出出帝都。他不得不拿出他的腰牌,交给宫城守卫核实。两个标签上的凹凸鱼图案在可以发布之前都是正确的。
06
皇家公主的“化妆镜”正式定制
和明朝黄璐公主的铜镜系统一样
2018年5月,在雨花台机场二通道工程清渣过程中,一座大型明代砖墓意外出现。嵌于封墙内层的墓志铭封面上,赫然刻有“临安公主年谱”六个大字,进一步印证了墓主——明太祖朱元璋长女临安公主的身份。
临安公主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女。她和永乐皇帝朱迪同龄。她的母亲是程穆贵妃孙氏,而吴鸿嫁给了李奇,李善长的儿子,一个朝鲜男子在九年。因为被盗墓贼抢走,墓中出土的陪葬品不多,其中一件是夫妻铜镜,让考古学家眼前一亮。
临安公主墓出土的夫妻铜镜。照片由南京考古研究所提供
铜镜为圆形,质地为青铜,银元宝形纽扣,上面刻有篆书“洪武八月七日造”,下面刻有楷书“春一号”,铭文两侧浮雕有夫妻舞蹈图案,图案外侧有一圈凸弦图案。铜镜下部有一个穿孔,与镜扣的穿孔相对。推测之前应该插个竹把。这面铜镜铸造精美,图案布局合理,外观优雅。虽然锈迹斑斑,却难以掩饰其高贵的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山东省邹城市九龙山南麓出土的明代黄璐王朱坦墓旁的格非陵墓,也出土了一面洪武时期的夫妻铜镜。这面铜镜的形状和纹饰与临安公主墓出土的铜镜非常相似,几乎是一个用同一模具制作的“姐妹模型”,甚至铭文上标注的制作时间也是同一年同月。格非陵墓铜镜上方的篆书与洪武八月七日的临安公主墓的八字铭文相同。下方楷书为“子媚二氏鲁浩”,临安公主墓铜镜上铭文为“春字一号”。
据专家分析,临安公主墓和格非陵墓出土的铜镜,很可能是朝廷按照统一的形制和图案“官方定制”,然后赠送给皇室女性成员的。所以朱元璋的女儿和儿媳同年用同一面铜镜也就不足为奇了。
正文:紫金山观察家朱凯
1.《金陵气象 金陵宝藏里的古都气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金陵气象 金陵宝藏里的古都气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574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