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恭喜你:
西电82级校友罗庆明
83级校友崔铁军
90级校友冯登国
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姚,87班的校友
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联合评选结果,共选出4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其中,校友罗庆明82人,校友崔铁军83人,校友冯登国90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87级校友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到目前为止,包括4名海外院士在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有28名院士,其中包括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20名校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新院士人数和院士总数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此次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穆罕默德·贾马尔·迪恩(Mohamed Jamal Deen)被任命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学者中心的主席教授。
恭喜他们!
郭桂荣
通信和电子技术专家。1937年10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雷达工程系。1959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学习一年后,1960年进入俄罗斯莫斯科库科夫斯基空军事工程学院。1965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Zhukovsky军用航空空工程学院,获得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曾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院长、国防科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主任。
主持设计了舰船雷达目标自动识别系统、空目标电磁特征提取与识别系统、宽带雷达目标自动识别系统、舰船、装甲、飞机等目标自动识别集成系统、雷达抗干扰系统和雷达干扰自动识别系统。首次提出了各种变换域目标特征三态划分和特征提取的新概念和新方法,提出了空全极化域目标结构特征描述和极化状态识别的原始方法。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多散射中心扩展目标距离像识别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实现了地面目标全姿态角的高精度自动识别。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自动识别系统的柔性技术,建立了动态目标模式识别的理论框架。获国家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
张西乡
雷达对抗专家。1933年5月19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195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雷达系。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信息产业部第二十九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任顾问。国内雷达有源干扰领域的领军人物曾两次参与国内未知空情况分析,找出原因并进行实验验证。1985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获二等奖,获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他发表了50多篇论文和两部专著。组织400万字左右的内部数据,培养数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和一批科研技术骨干队伍。曾被评为成都市、四川省、中国电子工业劳动模范,成都市优秀党员。
张尧学
计算机网络专家。1956年1月5日生于湖南省礼县。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信工程学院二系。1989年,他获得日本东北大学工程学博士学位。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人员之一,主持并参与了国内第一台网络接入路由器的研发,成功开发了扩展冯·诺依曼结构的透明网络终端。200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1年、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AINA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
郑晓静
女,机械师。1958年5月生于湖北武汉,浙江乐清人。198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1984年获得该校硕士学位,1987年获得兰州大学博士学位。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2年6月来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作。
长期从事弹性力学、电磁材料结构力学、风沙物理力学研究。它解决了大挠度薄板近似解析解的精确求解和收敛性证明的难题,完善了板壳几何非线性问题的求解理论。系统地建立了电磁场中铁磁、超磁致伸缩和超导材料与结构多场耦合非线性力学行为定量分析的基本理论模型和有效方法, 解决了长期以来原理论预测与各种典型实验不一致的问题,在风成环境力学领域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和野外测量,研究了沙起电现象及其对风成运动的影响,提出了风成地貌和风成流动形成发展过程的理论预测方法,给出了一种工程固沙方法的设计理论公式。 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忠林
美国国籍,材料科学家。1961年11月生于陕西省蒲城县。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信工程学院物理教师班。1987年,他获得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博士学位。2002年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材料科学和纳米科学研究。在纳米材料的可控生长、表征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2019年,他作为第一位中国获奖者获得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
玉泉
无线通信专家。1965年9月7日出生于江西九江。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信息物理系,1988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波通信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利摩日大学光纤通信博士学位。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某系第61研究所总工程师、研究员。
长期从事军事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模型开发,主持开发了我军第一代战术互联网、第一个软件定义电台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突破了软件无线电、动态ad hoc网络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军事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项。曾发表战术通信理论与技术专著1部、译著2部、学术论文90余篇。
吴相平
天体物理学家。1961年1月生于陕西省黄龙县,山东省沂水县人。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信工程学院,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198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
从事宇宙学研究,在理论天体物理学和观测宇宙学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团簇强引力透镜的统计理论建立较早,提出了团簇中心致密暗物质核的思想;正确解释了利用引力微透镜效应在银河系晕中寻找暗物质实验中发现的案例的原因,对理解银河系晕的物质组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用光学、X射线和引力透镜方法测量了许多引力透镜团的中心质量, 系统地研究了星系团的动力学特征及其X射线和光学观测数据,建立的统计关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何领导了新疆天山地区“宇宙第一个黎明”大型低频射电望远镜阵列21CMA的建设,成为世界上较早启动宇宙再电离探测的重要设备。 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段宝岩
电气和机械工程专家。1955年3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冀州市。1977年考入西北电信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从1991年到1994年,他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做博士后,2000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访问学者。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电子机械工程分会主任。
长期从事电子机械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致力于电子设备机电耦合技术的交叉学科研究,开拓了我国电子设备机电耦合技术的新领域。建立了大型天线电磁场与位移场的耦合理论模型,提出了反射器保形的系统优化设计方法。针对机械结构因素对雷达天线指向电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结构与控制一体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典型电子设备电磁场、位移场和温度场的场耦合理论模型。该成果已应用于月球探测、神舟飞船、主力战舰、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中国发明专利12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0余篇,发表专著4部。
郝跃
微电子学和固态电子学科学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1958年3月21日生于重庆,安徽阜阳人。1982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系,1991年获得Xi交通大学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宽带隙半导体大功率微波电子学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在高质量材料生长、器件结构创新、工艺优化及其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创新和应用成果。发现了氮化物半导体材料生长过程中气相预反应、表面吸附原子迁移和晶格应力的关键物理机制,提出了反应气体脉冲分时输运的原理和方法,发现了高温高压下二维电子气迁移率下降和晶格应变弛豫的物理机制。提出了一种新型无应变背势垒多沟道氮化镓异质结构和一种新型高k叠层介质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HEMT器件结构,并成功实现了高效率氮化物微波功率器件。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何李科技奖一项。
养小牛
信号处理技术专家,1961年6月17日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市。1982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88年,他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学位。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首席科学家。
大会电子对抗专业组长,大会科技委员会兼职委员,电子学会电子对抗分会副主任,通信与信息控制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首次提出并成功研制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数字接收机,解决了国防信息安全领域的诸多重大技术难题,为电子信息设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专著《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信息对抗技术》等。2012年获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通信对抗领域学术带头人、知名专家。
王永良
雷达技术专家。空军事预警学院教授。1965年6月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1987年毕业于空军事雷达学院,1990年和1994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雷达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在at 空信号处理领域有系统的创新。他提出了在空对复杂信号进行滤波的创新理论和方法,解决了在信号处理雷达在空应用中遇到的主要挑战性问题。突破了机载雷达空中的自适应杂波抑制、相控阵雷达空中的自适应抗干扰等核心关键技术。理论和技术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对提高我国预警机、战斗机、侦察机等系列关键雷达的抗杂波、抗干扰能力和动目标检测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
樊国斌
高能激光技术和工程管理专家。1958年4月23日出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2005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我国高能激光工程科学技术领域主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组织带头人之一。在高能激光技术、系统工程和装备发展等关键问题上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创新成果,为我国高能激光技术和工程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高技术装备建设与发展工程”个人奖、金奖、“优秀青年实用工程奖”、“周技术创新奖”等。
杨孟飞
空技术专家。中国空理工学院研究员。1962年10月生,湖南湘阴人。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信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中国北京控制工程学院空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探月工程三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
主要从事飞机系统、控制系统和高度可靠的控制计算机之间空的研发。提出了空航天器间高速再入返回系统的方法,突破了半弹道跳跃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发明了一种复杂的卫星姿态控制方法和装置,以解决卫星超高精度和强自适应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空之间控制计算机的容错方法,建立了动态可重构容错体系结构。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部级奖11项。
信念和信念是努力工作的澎湃动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成功,离不开师生的辛勤劳动,更离不开“扎根艰苦,精诚为民、为党、为国家重大科技需求服务”的家国情怀和真挚的初心。
忠于使命
记得任务吗
对于与中国同行的西安人来说
赞!
以上简介来自官网,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新闻来源:校友会
让我们一起给西电人一个赞
1.《西电导航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再添4位院士校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西电导航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再添4位院士校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579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