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对河北省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作出了重要指示。为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大力学习和弘扬塞罕坝精神,更好地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8月30日上午,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包括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在内的800余人出席,报告组6名成员的深情厚意深深感染了观众。报告的发言摘要如下。
牢记使命,打造绿色纪念碑
河北省委书记、林业厅厅长周晋中
塞罕坝是蒙汉混合语言,意思是“美丽的高陵”。历史上,这里有丰富的水生植物和茂密的森林。晚清时期,为了弥补国库的损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开垦。此外,日本侵略者大肆掠夺,山火不断。新中国成立时,这里的原始森林已经消失,变成了一片被风沙覆盖的广阔荒地。
20世纪60年代初,是国民经济的困难时期,但国家仍然下定决心在塞罕坝建设一个大型国有林场,以恢复植被,阻挡风沙。1962年9月,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企业家肩负起“阻断北京沙源,为京津涵洞提供水源”的神圣使命,从全国18个省汇集到大坝上,开始了高寒沙地艰苦的植树造林。
恶劣的生活环境是创业者首先要克服的困难。塞罕坝冬季漫长,年均积雪长达7个月,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3.3摄氏度,地处偏远,物资匮乏,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一个接一个的测试。由于缺乏高寒地区造林经验,前两年大有希望种植的2000多亩落叶松成活率不到8%。超乎想象的困难和挫折曾经冻结了人们的欢笑和激情。
党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一定不能退却放弃!关键时刻,王上海、刘、张其恩等第一批领导带头把家从承德、北京等城市迁到塞罕坝,以示决心。林场技术研究组在他们的领导下,改进了苏联的造林机械,改变了传统的遮荫育苗方法,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重燃了荒地的信心和希望。
就这样,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继续奋斗了55年,最终创造了荒原变美的人类奇迹,让至少需要数百年才能在自然状态下修复的塞罕坝生态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天,该林场的造林面积已达112万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场。如果这里的树以一米的间距排列,它们可以绕地球赤道12圈。
如今,塞罕坝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是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8倍。这里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可以产生数百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每年释放的氧气可以供200万人呼吸一年。
更令人欣慰的是,美丽的高岭上的这片绿色正在赵岩大地上蔓延。近年来,河北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开展大规模土地绿化。河北省每年造林面积500多万亩,造林数量和质量居全国前列。目前,全省林地面积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加了10倍以上。河北省京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已经得到扭转。
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机械林场作出重要指示,鼓舞了河北林业人民。我们会记住委托,不会忘记使命,挽起袖子,努力工作。让赵岩的土地更绿,让美丽的河北继续写传奇!
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树”
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兼所长
刘海英
当人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种树时,他们会种植一些适应性强的树木,为其他树种生根创造条件。这些树被称为“先锋树”。在塞罕坝人的心目中,老书记王上海是一棵永远挺立的“先锋树”。
1962年,40岁的王上海任承德特委农业局局长。塞罕坝林场成立,他被任命为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遗址建立后的前两年,由于造林成活率低,生活艰苦,人们一度情绪低落。王上海穿上他的旧皮袄,骑上一匹黑色鬃毛的马,带着他的技师们走遍塞罕坝的山梁,仔细研究剩下的落叶松。他吃窝头,喝雪水,和大家一起住窝棚。晚上睡觉的时候,总是睡在离漏草帘门最近的地方。他和大家一起,憋足了劲,一定要活出树种,一定要保持林场运转!
最终马蹄坑大会取得全面胜利,开创了我国高寒地区落叶松机械化种植的先河。王上海在塞罕坝工作13年,期间林场完成造林54万亩。1989年,68岁的王病逝上海。按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撒在马蹄坑里。他睡觉的落叶松林,现在叫“王上海纪念林”。
没有樟子松变种。塞罕坝的蒙古栎。樟子松的故乡。蒙古栎在大兴安岭,耐寒、抗旱、耐瘠薄。1965年春,后来担任省林业厅厅长的技术员李兴元开始引进樟子松。蒙古。农家肥必须作为育苗的底肥,于是他在路上捡马粪和驴粪,甚至去附近的公厕挖大粪。松芽出土时,他最怕鸟啄苗。他拿起锣,在育儿室里使劲敲。经过三年的试验,引进了樟子松变种。蒙古终于成功了。现在,樟子松变种。沙地已成为塞罕坝第二大树种,解决了干旱沙地造林的一大难题。
1984年,我从河北林业学院毕业到塞罕坝,成为“林二一代”。在我心中,我的党的介绍人王凤鸣是我身边的“先锋树”。工作十多年后,王凤鸣换了四五次工作,在最苦最偏僻的林场工作。我曾经问过他,他一拿到成绩你就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转学的。他笑了笑,带着浓浓的笑意说:“我是党员。党不惜一切代价,一定会做好!”
2005年,一名工人在洗井时遇险。他是第一个跳进井里救人的人。可惜他50岁就去世了。他一生没有说过一句感动地球的话,但在我心里,他永远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
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对塞罕坝建设者的高度评价,让塞罕坝三代人深受感动,无比自豪。生态文明建设在总书记心目中的分量是多重的,塞罕坝人民肩上的担子也是多重的。中国梦需要更多的“中国绿色”。我们将牢记重托,不负使命,弘扬塞罕坝精神,做绿色发展新征程上的“先锋树”,再创佳绩!
选择塞罕坝我无怨无悔
塞罕坝机械林场退休职工陈延贤
1964年,我19岁,承德二中高三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我们宿舍的六个好姐妹经常在一起聊理想。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像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一样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我的邻居刘是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第一任厂长。听说那里正在进行大规模机械化造林,我鼓起勇气给常陆写了一封信。信寄出不到一个月,我就收到了林场的回复,说欢迎我们上班。就这样,我们放弃了高考,选择了塞罕坝。1964年8月23日,学校给我们开了个欢送会。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向理想迈出了第一步!
承德到塞罕坝有200多公里。我们开车颠簸了两天两夜,才到达林场。记得我们吃的第一顿饭是黑燕麦饼和炒蘑菇,那是当时林场招待客人最好的一餐,但是我们都觉得有一种完全咽不下去的怪味。生活条件更加艰苦,房子不够,大家都住仓库、马厩、窝棚、泥棚。夏天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外面雨停了,房子还在滴水。最困难的是冬天,当白色的风广泛传播——并被深深地感受到,它痛苦地伤害着人们。我们睡在铺着莜麦秸秆的土炕上。睡觉时,我们穿棉袄,穿裤子,戴帽子。早上,我们的眉毛、帽子和被子上都覆盖着厚厚的霜。
在林场熟悉了一段时间环境后,领导没有安排我们学开拖拉机,而是让我们去苗圃学育苗。我们很失望。领导耐心的告诉我们,育苗也很重要,做好这项工作也很棒。
育苗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整地、造床、发芽、播种对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为了掌握播种时覆土的厚度和密实度,我们用滚筒和刮刀反复练习,手起了血泡,手臂肿得抬不起来了,但我们坚持练习,直到达到技术要求。
那年冬天,我们去马蹄坑作业区清理残木。山上风特别大,男同性恋跪在雪地里砍残木,女同性恋负责拖坡,就是用麻绳把残木绑好,拖下山。因为雪太深,根本没有路,所以拉起来很困难,慢慢的往前走是要用尽全力的。工作了一天,肩膀被麻绳弄红了,厚厚的棉袄也穿破了。就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我们累得像一层皮。回到总场部,大家都没认出我们。但是,让我们骄傲的是,我们创下了女同志上山参加伐木作业的历史,男同志能做到的,我们女同志也做到了!
5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当年的茫茫荒野变成了百万亩美丽的森林。我们所有的艰辛,劳累,汗水,泪水,都变成了幸福,骄傲,骄傲!
花海是我最漂亮的裙子
塞罕坝机械林场职工杨莉
2009年,研究生毕业,来到塞罕坝。来之前看了一下百度,网上的美景让我很期待。没想到我坐绿皮火车在承德撞车花了10多个小时,然后坐车5个多小时到林场。下车的时候,我傻了。冷风像无数把刀,砍在我的皮肤上,夹杂着雪花,扑在我的脸上。林场一个人在山里,到处都看不到人。我的心突然变得冰冷,泪水开始在我的眼睛里打转。
林场领导很了解我们新员工的心理,一上班就组织大家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当马的架子、造林用的工具、前人穿过的衣服就在眼前,马蹄坑战役和六个女人去大坝的感人故事在耳边响起时,我深感震惊。起初,我在办公室当秘书。过了几个月,发现自己的专业没什么用,就主动要求调到生产单位,加入了林场的青年先锋队。
每年统计工作结束后,都会安排大家休息,离家近的人回家。我经常一个人在公寓楼里。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很无聊。每天在宿舍看电视,玩手机,看网络小说。有一天,我跟着我的领导去大光顶子山顶的望海楼拜谒。一个叫刘军的了望员给了我一个教训。
了望员的工作很乏味。为了缓解寂寞,刘军跟随电视节目学习画水彩画。他把望海楼前后的风景都画了,然后裱起来挂在墙上。看着那些有趣的画面,我的生活突然闪出一缕阳光。为什么我不能利用这难得的闲暇时间做点什么?
当时林场刚出了一张植物图,我就利用业余时间研究了一下。这里有600多种野生植物。由于特殊的生长条件,塞罕坝野生花卉丰富多彩,具有很大的引种栽培价值。林场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我也成了其中一员。
我的生活充实多了。我查资料,做研究,写论文。很多晚上,我翻书的时候经常趴在桌子上睡着。慢慢地,我了解了塞罕坝的数百种花卉,能够准确地说出它们的生长习性和生长区域。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研究小组已经成功地将玉竹、百里香等20多种坝上花卉引进到低海拔地区。因为这个研究项目,我成为了附属于母校的博士生导师,并于去年顺利考取了河北农业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林场历史上第一位女博士生。
花是美丽的,但研究花的过程并不完全是诗意的。有一次在山里,被一种当地方言叫“桦树钱包”的虫子咬了。过了4天,我发现苍蝇般大的虫子已经在我的肉里烂掉很深,被送到医院取出来了。
今天来到这个讲台,我穿上裙子。在塞罕坝8年了,没穿过裙子。但我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一种遗憾,因为我和花在一起,我已经把事业和生活融入了美丽的森林。当鲜花铺满绿海,花海就是我最美的装扮!
塞罕坝绿色物种遍布承德
承德林业局干部冯杰然
小时候,父亲和村民每年都会去一个叫“塞罕坝”的地方参加植树造林战役。我爸每次回来总跟我们说塞罕坝人真厉害!如果条件那么差,他们还是常年工作,有的甚至要了他们的命。我们坝下条件比别人好很多,要响应国家号召,多和别人一起种树。
长大后才知道承德位于浑善达克沙地的大风口,南连京津,北连内蒙古。塞罕坝人年年种树,是为京津挡风挡沙挡水。他们做的很棒!
55年来,承德人见证并参与了塞罕坝人创造绿色里弄的全过程。塞罕坝精神也像一颗绿色的种子,传遍承德,激励和鼓舞承德人和塞罕坝人并肩作战,共同筑起生态屏障,保卫京津。
50年来,承德每年有10多万人投资造林。目前,承德有林地341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5.8%提高到57.67%,成为华北地区最绿色的城市。
受塞罕坝精神的启发,承德也塑造了自己的绿色精神。例如,龙华县的国家造林模式郑淑芳,在30年里种植了40多万棵树。30年里,她在山和家之间来回奔波,相当于三次长征。因为长期在荒山里忙碌,无法顾家,与老公长期积累的矛盾终于爆发,不得不办理离婚手续。那天她哭了一夜,但第二天早上,她拔起树苗,又去种树了。
潮河是北京密云水库的主要水源。10年前承德沿海水稻改旱,1万多农民由种植水稻改为种植玉米,每年可向北京供水5000万立方米。村民们说:“普通农民能为北京做点什么,太光荣了!”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承德坚定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信念。
为了让天更蓝,承德展开了降煤控车等五大战役。空燃气品质好的日子稳定在70%以上;为了让水更清澈,坚持多项措施,保持全省水环境最好;为了清理土地,积极砍伐了200座矿山,取缔了1400多家污染企业。
树多了,水多了。通过植树造林,承德的节水能力提高了30倍,是华北地区唯一不缺水的城市。
树多,环境好。一批又大又好的项目落户承德。去年,文化旅游、大数据、电子信息等十大新兴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传统“两黑”产业。
树多了,人民富裕了。承德目前拥有1000多万亩经济林,培育了全国最大的山楂、杏仁生产加工企业和最大的果壳活性炭生产基地。
向塞罕坝学习,加快新路。作为京津冀的水利功能区,我们将牢记使命,努力让塞罕坝的绿色种子在承德生根、开花、结果!
塞罕坝绿环
河北日报记者赵淑华
1962年2月21日,《河北日报》刊登了关于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的消息。从此,我们关注塞罕坝55年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新闻里的塞罕坝经常写新故事,故事总是层出不穷。
门振成是我们报社的老记者。1977年,他第一次去大坝采访时,赶上了罕见的阴雨灾害,这让他见证了塞罕坝人民不屈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那年10月28日,天气越来越冷。在一天的采访结束后,门振成和大同店的工人晚上睡在营林区的宿舍里。半夜,大家突然被外面的鞭炮声响惊醒。原来雨落在树上,冻成了厚厚的冰瓣,越来越重。到了晚上,新长出的小树被压垮,纷纷折断。现场就像地震一样,抖啊抖。
人们大叫着向山上冲去,用手托起弯曲的树枝,用木棍敲打树枝上的冰。然而,一切都无济于事。经过15年的努力,森林在一夜之间失去了一大半。面对乱糟糟的松林,很多人泪流满面。
第二天一早,所有的人都默默地上山了。大家含着泪,把枯枝撩起,把碎木拖走。由于山坡陡峭,道路湿滑,一名女工人在将碎木拖下山时被砸碎摔断了腿,留下终身残疾。在采访中,门振成写下了一位林场工人的话:树倒了,还能被人扶起来;如果森林被毁,还可以种植;只要人失败,塞罕坝就不会失败!
印象最深的是塞罕坝人对树有常人无法理解的感情。树木是他们的眼球和命脉。塞罕坝人喜欢给他们的孩子取名林海和林健。很多孩子的外号叫昕薇和森森。人们用这种方式延续和传承着对树木的爱,为了让孩子记住这片美丽的森林,记住自己永远是塞罕坝人。
在采访中,这样的细节也让我感动。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每年可以接待100万游客,通过售票可以轻松增加8000多万元的收入。而塞罕坝人每年把游客数量控制在50万以内,收入自然减少一半。目前这里的旅游开放面积只占林场总面积的万分之四。
只要影响树木、绿化、造林、防火,就赚不到钱!塞罕坝人将对树木和自然的简单感情升华为保护生态的自觉努力。
在塞罕坝采访期间,和所有的记者一样,我被这片美丽的森林和这里的人们所感动。像塞罕坝人种树一样,我们全力以赴采访,写文章,让这个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例子感染和激励更多的人珍惜绿色,保护家园。
从一棵树到一片美丽的森林,塞罕坝每棵树的年轮记录着生态文明的进步。我们用55年的报道和三代人接力写的绿色传奇告诉人们,建设生态文明,走向美丽中国,是信心,是道路,是未来!
1.《塞罕坝事迹简介 感人!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塞罕坝事迹简介 感人!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78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