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他结识已经30多年了,那时我俩都在东平四中(现接山镇中学)上高中。也许是兴趣相同、性格投缘的原因,我俩在你来我往中成为了兄弟般的好朋友。那时的他,就对文学,尤其古典文学表现了浓厚的兴趣,每有一本好书,不吃饭也要看完,并立即推荐给我,激动地告诉我这本书好在哪里。我俩晚饭后经常到学校前的小山包上散步聊天,他从不谈一些世俗的事,给我谈论最多的是关于文学方面的话题,时不时地表达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那时候,我还发现他似乎对东平的地方史也了解甚多,有种异乎寻常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不只一次地带着我到一些荒郊野外、河沿堤坝寻访古碑,也多次造访遗迹犹存的中套村的崔家大院。那时的我只对当代文学感兴趣,在这方面往往退避三舍、自叹弗如,对他只有羡慕与敬佩。
后来他依自己的爱好考入原泰安师专中文系,毕业后先在接山中学、实验中学任教师,后调入了县教育局工作。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我俩平时交往少了些。有一次,我到实验中学附近的一个书店想买本书看,一本《春风有约》的书进入到我的视线内。我拿过书来,看到封面上的署名是“颜建国”,当时并没多想。老板娘对我说:“买一本吧!这是咱教育局的人写的,写得可好了哩!”我一听是颜建国写的,又是我的好弟兄,毫不迟疑地买了一本,回家后立即通读了一遍。第二天,我就给他打电话,抱怨他都出书了,也不告诉我这个老伙计一声。他当即表示了歉意,并把他以前出版的《家乡的石板坡》《家事》两本书送给我阅读。
原来这几年,他一直没有放松对文学的追求。他笔耕不辍,连续出版了上面所述的3本散文集。这些作品中,他描绘了家乡的景、家乡的人、家乡的事,乡情、亲情与友情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淡淡的乡愁,文笔细腻、流畅,文风或平实、或奔放,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学修养、扎实的文字功夫。以后,他又陆续出版了文艺评论方面的《艺与义》《看画说画》两本书,遣词造句挥洒自如,笔法越发老辣。我从这两本书中,获得了不少在绘画欣赏方面的知识,受益匪浅。他先后获得山东青年作家奖、泰安文学精品工程奖、东岳文艺奖。
2009年,他代表东平参与《泰安区域文化通览——东平卷》的编撰工作,负责唐、宋、元有关部分。在此期间,他隐藏于心底已久的对于东平古代文化的热爱,被再次激活。他下大力气阅读了大量关于东平的史料,东平的古代文化,尤其东平文化最为灿烂辉煌的宋、元两代的轮廓在他脑子里清晰起来,由此一个宏大的目标在其心中确立,这就是系统进行东平宋元文化的研究,并写出来告知世人。
学术研究是一个苦旅,路途之上没有鲜花相伴、没有掌声喝彩,全靠着自己强烈的爱好与沉甸甸的责任感在孤寂中苦行。写文史文章不同于文学创作,不能虚构、不能夸张,每个人、每件事,必须来源清楚,于史可寻。开弓没有回头箭。他踏上这条苦旅后,孤身独行,没有后悔过,也没有丝毫的退缩。别人休息时,他在苦读;别人闲谈时,他在敲打文字。地方文化名人大多没有入正史的传记,有的只不过存在于别人文章中的只言片语,有的甚至在不被人关注的文章中偶尔提到,便销声匿迹。但只要与东平有哪怕一丝的关系,他就绝不放过。元朝时期,东平在严实父子近50年的治理下,文化异常繁荣,涌现了大批的文人名士。由于他们事奉于当时蒙古人当政的朝庭,在后来正统读书人的眼里,心存不屑,留下的可供参考的材料很少;但为了厘清“东平府学”的历史脉络,挖掘出被历史遗忘的耆宿名儒,他放大眼睛抓住一切雪泥鸿爪,发现一道道草蛇灰线,找准好切入点后,然后顺藤摸瓜,逐步拉长研究的链条。这项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这就好比在黑夜里将豆大的灯火拨亮,将沉于东平湖底的珍珠捞起后再用线串联起来,需要有足够的恒心与耐心。他除了从《宋史》《元史》中发掘有用的史料外,还自费购买了许多市面上不常见的私人文集,搜集了不少散佚于民间的线装书以及手写体的毛边书。有时还到远离东平的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向老专家、老教授请教。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他辛勤的付出,终于换来丰硕的成果。几年以来,他共撰写了总计200万字的研究资料及专著。与儿子颜亓新合写的《文宗意脉》是一部论述“郓学”体系对中国画的影响的专论集。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20万字的《苏轼与东平文士考》,以北宋文坛巨擘苏轼为中心,通过他与东平文士的交往,让我们看到了东平古代文化的繁荣景象,“郓学”内涵的广阔、浩瀚。这部书立意独特、构思巧妙,采用散文式笔法,文风朴实、平易近人,不佶屈聱牙,无学究之气,如春风扑面,让读者读得进、看得懂。该书获得了2018年泰安市社科类研究成果三等奖。另外,20万字的研究北宋文艺理论家、东平人董逌所著画论《广川画跋》的专著,列入了“齐鲁文学艺术经典和名家典籍研究出版项目”计划,即将付梓出版;20多万字的研究与东平府学相关联的《元朝东平学派》的长篇大作,也已经完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并不是书房里的书呆子,为了寻求第一手资料,骑着自行车走遍了东平的角角落落,多次在烈日炎炎的暑假里挤公交车到外地调查取证。我曾几次有事找他,因其在外地只好作罢。为了让东平的文化名人从书籍中走向大众,让更多的人感知东平古代文化的魅力,他联系我县多位文化名人,在梯门镇东瓦庄村为北宋教育家孙复的墓冢立碑一通,在元代文豪元好问游历东平期间与众诗人吟诗唱和的灵泉寺,树起了“灵泉雅集”的纪念石,为这处尚待开发的钟灵敏秀之地增添了文化气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不忘初心、不舍本业,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到培养下一代的工作中去。他先后参与主持了《可爱的东平》《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两套共17册的教材编写。为了让书本走出课堂,他多次带领学生进行研学活动,其参与主编的各学段《东平县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指南》3册近日出版发行。为了把对东平历史文化研究的心得传授给学生,他与学生们一起到东平的名胜古迹进行实地体验活动,现场讲解、回答问题,并指导高中阶段的学生撰写有关东平古代名人的研究论文,有9篇在《北方文学》《萌芽》上刊登,使东平古代文化研究的薪火永传、后继有人。
功崇惟志,业广推勤。他痴心不改、奋力前行,用浓笔重彩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东平古代文化的恢弘画卷,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东平古代文化名人列阵般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其用力甚焉,功亦大也!
他说:“郓学,我的爱,东平府学,我的情。今后,我还为你增砖加瓦。”爱是动力,情是牵挂,增砖加瓦需要付出更大的辛劳。愿他在今后的日子里登上新的高峰,取得新的成绩。
邀您品读
醉语出天真——苏轼与刘挚
钦之爱我——苏轼与傅尧俞
苏轼与东平文士那些事儿
退食从容北窗卧
——元好问与王玉汝
文/颜建国
很多人的历史研究是想当然的,比如对元朝严实、严忠济父子的主要幕僚王玉汝的注解,就根据《元史·王玉汝传》中写有:“王玉汝,字君璋,郓人。”①有人把王玉汝注解为今山东省郓城县人。其实,南宋彭大雅撰、徐霆疏证的《黑鞑事略》就记载清晰:“万户四人,如严实之在郓州,则有山东之兵。史天翼之在真定,则有河东、河北之兵。张柔之在满城,则有燕南之兵。刘黑马之在天城,则有燕蓟山后之兵。他虽有领众者,俱不若此四人兵数之多,事力之强也。”②严实占据的是郓州而非郓城,再结合《元史·王玉汝传》中记载:“少习吏事。金末迁民南渡,玉汝奉其亲从间道还。行台严实入据郓,署玉汝为掾史,稍迁,补行台令史。”③这样看来,王玉汝为元朝郓州即东平县人无疑。
王玉汝早期家事不可考,估计生于官宦之家,不然,在门当户对的金朝,他不可能娶濮州刺史毕叔贤的孙女为妻。王玉汝先为金国小吏,后金朝被蒙古灭国,王玉汝只好回到家乡东平避难。此时,严实占据须城(今山东省东平县州城街道办事处),毕叔贤以李全帐前都统的身份该归严实,累官至濮州剌史(从五品)、营屯都总领、路税课所长官等,王玉汝应该是在毕叔贤的庇护下进入严实东平万户府任职。看毕叔贤有关史料和元好问的记载,其只有一子毕守约,那么王玉汝应该是毕守约的女婿,虽然毕守约曾考中进士,但官职不详。在毕氏照应下,王玉汝逐渐成为严实万户府的主要幕僚,据《元史·王玉汝传》记载:“行台严实入据郓,署玉汝为掾史,稍迁,补行台令史。中书令耶律楚材过东平,奇之,版授东平路奏差官。以事至京师,游楚材门,待之若家人父子然。实年老艰于从戎,玉汝奏请以本府总管代之行。夏津灾,玉汝奏请复其民一岁。济州长官欲以州直隶朝廷,大名长官欲以冠氏等十七城改隶大名,玉汝皆辨正之。戊戌,以东平地分封诸勋贵,裂而为十,各私其入,与有司无相关。玉汝曰:‘若是,则严公事业存者无几矣。’夜静,哭于楚材帐后。明日,召问其故,曰:‘玉汝为严公之使,今严公之地分裂,而不能救止,无面目还报,将死此荒寒之野,是以哭耳。’楚才恻然良久,使诣帝前陈诉。玉汝进言曰:‘严实以三十万户归朝廷,崎岖兵间,三弃其家室,卒无异志,岂与他降者同。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功也。’帝嘉玉汝忠款,且以其言为直,由是得不分。迁行台知事,仍遥领平阴令。辛丑,实子忠济袭职,授左右司郎中,遂总行台之政。分封之家,以严氏总握其事,颇不自便,定宗即位,皆聚阙下,复欲剖分东平地。是时,众心危疑,将俯首听命,玉汝力排群言,事遂已。宪宗即位,有旨令常赋外,岁出银六两,谓之包垛银。玉汝曰:‘民力不支矣!’纠率诸路管民官,诉之阙下,得减三分之一。累官至龙虎卫上将军、泰定军节度使,兼兗州管内观察使,充行台参议。壬子,以病谢事杜门,日以经史自娱。乙卯,忠济使人谓玉汝曰:‘君闲久矣,可暂起,为吾分忧。’玉汝坚辞,以参议印强委之,不得已起视事,仅五六日,裁书署置,焕然一新。八月既望,有星陨庭中,已而玉汝卒。”④看这段记载,可知王玉汝在严实、严忠济主政东平期间,是出了大力的,无论对行台还是百姓,他都是一位好官员。在严实主政期间,他通过耶律楚材保全了严实;在严忠济主政东平期间,他上书朝廷减免赋税,救民于水火。严实时期,王玉汝任掾史、行台令史、行台知事(从七品);严忠济时期,王玉汝任左右司郎中(正五品)、龙虎卫上将军、泰定军节度使、行台参议(正二品)。由此可见,在严忠济时期,王玉汝已经成为东平行台的主要官员之一。
王玉汝和耶律楚材的交往,除了《元史·王玉汝传》的记载外,在耶律楚材的《湛然居士文集》中有诗文可寻:
赠东平主事王玉汝
耶律楚材
圣主方思治,边臣未奉行。
凭君达此意,无得负苍生。⑤
耶律楚材主要在元太宗窝阔台时期任中书令(正一品),而窝阔台在1241年去世,严实在1240年去世,因此,耶律楚材写此诗的时间,当在1240年之前。此诗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元史·王玉汝传》中有关王玉汝哭诉保全严实地位的真实性。
王玉汝的帝京之行,在他的好友元好问诗词中也有体现。其时,元好问应严实、严忠济父子之邀,已经在东平闲居多年,和东平府学师生交往颇多。元好问有多首诗词,写了他和王玉汝在东平的友谊:
云峡 并序
元好问
君璋启事西凉,占对称旨。其还也,行台公以宣和宝石为贶。奇秀温润,信天壤间之尤物。君璋目之曰“云峡”,邀词客赋诗,予亦同作。
石盆清冷贮秋水,水面苍烟飞不起。一堆寒碧几研间,宝气峥嵘插箕尾。山中雪浪空影像,长安鹦鹉犹纨绮。枉着奇章甲乙中,槁项纔堪把耕来。不知天壤此尤物,鬼刻神劖通有几。熏蒸似欲出泉脉,莹滑定应凝石髓。剥裂雯华渍月秋,辛苦诗仙费摹拟。车箱箭筈连西东,仇池百穴总玲珑。飞堕不嫌灵鹫小,奇探已觉太湖空。故都乔木今如此,梦想熙春百花里。膏血纲船枯九州岛,亡国愁颜为谁洗?主人天质粹以温,天然与山作知闻。退食从容北窗卧,今古起灭真浮云。⑥
元好问此序,告诉人们王玉汝保全严实后,严实曾赠给他宋朝宣和宝石,王玉汝邀请东平文士同来饮酒庆贺。更为有趣的是,元好问在其《外家别业上梁文》中,介绍了他老家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房屋失修,东平严、赵两侯给予帮助,而在西凉奏事的王君璋(王玉汝),也寄去了草堂之资,可见他们深厚的友谊。
南乡子
元好问
促坐烛花红。春到梅边蜡蒂融。南去北来何限客,谁同?酒令歌筹醉不供。聚散落花风。限煞陵台望眼中。人世只除开口笑,难逢。莫惜金杯到手空。
原注:饮东原王君璋郎中家。⑦
通过这首《南乡子》,可知元好问等人经常到王玉汝家宴饮,王玉汝是一位好客之人。此时,王玉汝已经任“郎中”,时间当在严忠济主政东平之时。
王玉汝在严忠济主政东平的重要身份,在今存的碑刻亦可寻踪迹:如1249年严忠济到曲阜祭孔,随从人员有东平王玉汝、燕山毕英、清亭杜仁杰,把王玉汝列在杜仁杰前面,可见王玉汝之职位高于毕、杜两人,毕英为燕山,和元好问所写《濮州刺史毕侯神道碑铭》记载王玉汝的岳父毕守约之父为易人(今河北省易县)相符,可推知毕英或为王玉汝的妻舅:
濮州刺史毕侯神道碑铭
元好问
“乙卯秋八月,予来自镇阳,东平参佐王君璋以毕侯叔贤之子、之子婿来请曰:‘侯之葬久矣!墓当有铭。以吾子于侯有一日之雅,敢以属笔,使不随世磨灭为幸也。’”⑧
这样看来,1255年,王玉汝是和他的妻舅毕英一同在严忠济的东平行台任职的。
王玉汝不仅陪同严忠济到曲阜祭孔,还曾陪严忠济到泰山进行礼佛之事,今泰山东北玉泉寺的《重修谷山寺记》,就记载了一次东平行台的修寺活动:
重修谷山寺记
宣差东平路行军万户、都总管严忠济书,前须城县令、五翼总领信昌篆额。
凡选树道场,必去人境远为胜,必依山之名而尊者为胜。……若夫山川之光怪、寺缘之隆替,有竹溪翁之丈石具在,故不复云。岁舍上章阉茂立春后三日。齐人杜仁杰记。
昭勇大将军、泰安州刺史、兼知军事张郁,宣差都总管府参议、知泰安州节度使、兼提控修护林庙事、都功德主王玉汝立石。岱宗高源刻。⑨
此碑立于上章阉茂立春后三日(l250年),前来的有严忠济、泰安州刺史张郁、王玉汝,还有五翼总领信昌、泰安高源等人,撰写碑文的是杜仁杰,可见杜仁杰在“东平学派”中是被大家推崇的。
《元史·王玉汝传》中记载王玉汝于乙卯(1255年)八月去世,这样看来,王玉汝在完成毕叔贤的建墓事宜后不久就去世了。从壬子年(1252年)到此年,年迈的王玉汝以经史为乐,这在一个读书人看来,是人生极乐之事,真让后人仰视和羡慕至极。
“退食从容北窗卧,今古起灭真浮云”。元好问是写的王玉汝,还是他梦中的自己呢?
☞参考资料:
①明 宋濂等《元史》[m]中华书局1976
②南宋 彭大雅《黑鞑事略》[m]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
③明 宋濂等《元史》[m]中华书局1976
④明 宋濂等《元史》[m]中华书局1976
⑤元 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m]中华书局1986
⑥金 元好问《元好问全集》[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⑦金 元好问《元好问全集》[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⑧金 元好问《元好问全集》[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⑨金 杜仁杰《杜仁杰诗文选》[m]济南出版社2009
联系我们:
地址:东平县城佛山街13号(检察院旧址)
邮箱:jrdpbs@163.com
电话:0538—2858012
小编个人微信及QQ:492534840
1.《圣主为什么杀古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圣主为什么杀古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091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