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信息

哪些人不适合当收银员 当亚马逊无人商店无处不在 谁还会可怜那些收银员?

无人亚马逊商店亚马逊Go向公众开放,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著名科技博主本·汤普森在Stratechery上写了一篇文章。亚马逊Go讲了经济,大科技公司的技术战略,亚马逊的三重护城河,人类的未来。

以下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亚马逊Go是一个关于技术的故事,以下推文也是如此:

“我在西雅图,一家杂货店,专注于不需要排队结账的概念,但门外排着长队。”

西雅图的亚马逊Go概念店正式向公众开放,里面摆满了三明治、沙拉、零食和各种杂货,甚至还有啤酒和葡萄酒。它的噱头是你不用自己买单:一系列的摄像头和传感器会把你买的产品和你的亚马逊账号匹配起来——进门就通过智能手机应用注册——可以说它重新定义了“拿着就走”的概念。

亚马逊Go Economics可以用定义科技行业来形容;但是,这个策略是亚马逊独有的。最重要的是,亚马逊Go的意义解释了随着科技的崛起,整个社会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机遇。

科技公司经济学

这是Stratechery几乎所有分析的基础,所以值得重复。要了解科技公司的经济学,人们必须了解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区别,亚马逊Go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出纳是边际成本。也就是说,便利店每次多卖一件物品,收银员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而那段时间会花费便利店经营者的钱。收银员多卖100件物品需要更多的时间——运营成本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另一方面,固定成本与收入无关。在便利店的情况下,租金是固定成本;7-11必须交房租,无论是服务100个客户还是任何一个月1000个客户。当然,你服务的顾客越多越好:这意味着商店充分利用了固定成本。

以亚马逊Go为例,所有那些摄像头、传感器、智能手机阅读门户也都是固定成本——其实是两种类型的固定成本。首先是购买和安装设备的实际成本;不管商店最终产生多少收入,这些成本都会发生。

更广泛的成本是开发驱动亚马逊Go的底层系统的成本。这些是R&D成本,它们明显不同于固定成本,所以它们列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地方。

这些不同类型的成本将影响不同级别的管理决策:

如果销售单一商品的边际成本大于销售该商品的边际收益,那么该商品就不会被销售。

便利店月租超过店铺月毛利,店铺就关门。

如果装修和设备的成本超过除去募集资金后的净利润,业主就破产了。

记住,很多公司创立的时候都是亏损的:他们通常需要融资,通常是以贷款的形式,购买创业所必须的一切;一个公司在融资没有谈妥之前是不可能真正盈利的。当然,债务一旦全部还清,企业并不一定就出了问题:货架、制冷装置或照明设备等物品会贬值磨损,需要更换;但是在那之前,你可以用你已经支付的资本来赚钱。

然而,这就是为什么归类为R&D的活动对科技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此重要:数字基础设施显然需要维护,但总体而言,投资回报远远大于购买任何实物商品的成本。?亚马逊Go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无收银销售模式下,开发底层系统带动大量支出,不需要重复发生;另外,不像货架或者冰箱,那部分支出的产出可以无限复制,不需要任何额外费用。

这一原则支持成功技术公司无与伦比的盈利能力:

开发大型机的成本很高,但IBM可以重用其专业知识和运行构建大型机所需的最重要的软件。每台新主机都比上一台盈利。

开发Windows系统很贵,但微软可以在所有电脑上重用该软件;市场上出售的每一台新电脑都能给公司带来净利润。

开发Google搜索引擎的成本很高,但是搜索引擎可以扩展到任何有联网条件的人;每个新用户都是展示更多广告的机会。

开发iOS很贵,但是这个软件可以用在几十亿的iPhone上,每一部iPhone都会给苹果带来巨大的利润。

建立Facebook社交网络的成本很高,但网络可以扩展到全球20多亿人。然后,公司可以向所有这些用户展示广告。

在所有这些情况下,大量的前期固定成本与持续的大规模盈利能力相比不值一提;换句话说,技术公司有效地将固定成本与边际收益机会结合起来,这样他们就可以从更多的客户那里赚取更多的钱,而不会导致成本的相应增加。

这显然是亚马逊亚马逊Go的目标:只为一家店铺搭建如此复杂的系统,是鲁莽之举;亚马逊想让这项技术被广泛采用,并在不导致固定成本相应增加的情况下开辟额外的创收机会;每家新店仍将不得不支付传统的固定成本,如货架和制冷设备。然而,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概念如此亚马逊。

技术战略

亚马逊与大多数其他科技公司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后者通常只投资于研发——也就是软件。为什么会这样?正如我刚才解释的,软件开发具有价值保留和无限复制的神奇属性。所以更好的商业模式是让别人去处理利润率更低、风险更高的边际补剂。举三个最显著的例子:

微软开发了操作系统,把电脑的制造留给了OEM厂商。

谷歌开发了搜索引擎,并将网页的创建留给了世界其他地方。

Facebook建立了社交网络基础设施,将创建共享内容的工作留给了用户。

至少从他们的核心业务来看,这三家公司都是纯软件公司,也就是说他们业务的经济学和软件的经济学是一致的:大量的固定成本和几乎为零的边际成本。微软的市场是巨大的,但是受到电脑价格的限制,而谷歌和Facebook通过他们的广告模式成为超级聚合器,可以扩展到覆盖任何有互联网连接的人。这三者都受益于强大的网络效应,包括供给和需求;这些由自由扩张能力驱动的网络效应是这些公司的护城河。

另一方面,苹果和IBM是垂直集成商,尤其是IBM。大型机时代,大蓝开发了从组件到操作系统再到应用软件的所有产品,并通过签订长期服务协议的方式成套销售。这样做,所有潜在的竞争对手都被排除在IBM市场之外;最终为了规避反垄断压力,开放了应用软件,但在网络效应下,IBM的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早在20世纪60年代,苹果就没有像IBM那样专注于垂直整合,而是同时开发运行其软件的软硬件产品,从而阻碍竞争对手;苹果也乐于与电信公司合作,因为后者也有自己的网络效应。

亚马逊同时在做这两件事。

在一个又一个市场中,公司正在利用软件创造受益于网络效应的横向业务:在电子商务领域,更多的买家带来更多的供应商,然后是更多的买家。在云服务领域,更多的租赁客户带来了巨大的规模经济,这不仅体现在服务器和数据中心上,也体现在增加更复杂的功能所获得的影响力上。这些功能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以帮助客户锁定自己的平台。正如我去年写的,对于亚马逊来说,收购全食超市的意义在于在杂货市场开辟了类似的效应。

同时,亚马逊继续垂直整合。公司一方面在打造越来越多的自有品牌产品,另一方面也在打造自己的分销网络。该公司正在快速推进云服务业务,不仅提供虚拟服务器,还提供微服务,帮助客户完全避免管理服务器的需要。物流方面,亚马逊拥有自己的飞机、卡车和快递服务,并承诺推出无人机的配送目标。它的目标很明确:自己完成商品的整个配送过程。

横向和纵向同时发展是非常困难的:横向公司往往因为试图差异化其纵向产品而偏离其经济模式;垂直公司失去了他们的差异化定位,因为他们试图触及每个人。但也暗示了亚马逊是如何构建其庞大帝国的:如果公司的首要任务不是短期利润最大化,那么经济模式的问题,也就是对横向公司垂直化的限制,是可以克服的。

亚马逊的三重护城河

2012年,亚马逊以7.75亿美元收购了Kiva Systems,这是该公司历史上第二大收购案。Kiva Systems致力于为配送中心制造机器人,许多分析师对此次收购感到困惑:Kiva Systems已经拥有大量客户,亚马逊可以以远低于7.75亿美元的价格从其免费购买机器人。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收购不应该启动:继续向其他公司出售机器人消除了收购这家公司而不仅仅是购买机器人的唯一合理的战略理由,但停止向Kiva的原始客户出售机器人将在价值上具有破坏性。

事实上,这正是亚马逊所做的。该公司对与竞争对手分享Kiva Systems的机器人不感兴趣,从而在市场上留下了空空白。同时,公司增加了仓储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了Kiva的全部生产能力。换句话说,亚马逊犯了一个短期的“错误”,但有利于长期发展:它比竞争对手拥有更多更好的存储中心——它已经花费了数十亿美元。

这种愿意花大价钱的态度,才是亚马逊真正区别于其他公司的地方,它带来的回报是巨大的。我上面提到的电信公司:他们的经济实力直接来自于大量的资本支出;他们的力量受到缺乏分化的限制。而亚马逊则通过建立基于软件的横向模型和基于网络的差异化,不仅开始纵向堆叠,还在上面花了巨资。这笔费用将在短期内带来痛苦——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软件公司避免这样做——但它带来了一条巨大的护城河。

所以我觉得亚马逊不会许可亚马逊Go技术。毫无疑问,这正是像谷歌这样的公司所做的事情,而且有很好的理由:软件研发获得最大回报的最好方式就是尽可能广泛地传播,然后获得巨大的许可收入。修护城河最好的方法就是投入精力去挖,也就是花钱。

基于这个原因,我怀疑5到10年后,亚马逊所服务的国家会到处都是亚马逊Go商店,主要销售亚马逊产品,并得到亚马逊仓储中心的支持。那是另一个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地方;没错,亚马逊煞费苦心推广亚马逊Go无人店,但证明它还是有很多员工:理货员、身份证检查员、食品生产者等等。

传说:2018年1月22日星期一,在西雅图的亚马逊Go商店,可以透过人行道上的窗户看到员工。概念提出一年多后,亚马逊开始在西雅图市中心向公众开放人工智能驱动的商店。)

然而,与收银员不同,这些员工实际上并不需要在商店里度过大部分时间。可以预见,未来亚马逊Go在店里的员工很少:会有一个集中准备食物的地方和一个专门的理货员团队。亚马逊是这样的:它不怕旧世界的大小。不,三明治的准备似乎不是无限扩大的,但是可以按比例扩大,特别是你愿意花钱的话。

马克思VS贝佐斯

这一分析中包含的政治困境并不新鲜:卡尔·马克思诞生于200年前。像亚马逊Go这样的技术是资本的终极表现:为了有效获得大规模免费回报,提前投入大量资金。然而,正是劳动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马克思看到了一个资本为了自身利益征服劳动的世界,而像亚马逊Go这样的技术越来越倾向于根本不需要劳动。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问题:那所有的收银员呢?那些卡车司机怎么办?其他所有将被自动化技术取代的工作呢?那么,马克思时代的劳动力呢?

事实上,他们的工作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技术。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人类都摆脱了极端贫困。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在《纽约时报》上写道:

“2017年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一年。在世界人口中,饥饿、贫困或文盲的比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低。儿童死亡的比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低。因为麻风病毁容、沙眼等疾病,失明或患其他疾病的比例也下降了……”

“根据牛津大学经济学家马克斯·罗素(Max Russell)计算的数据,世界各地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数每天减少21.7万。用上电的人数每天增加32.5万。每天获得清洁饮用水的人数增加了30万。”

我不想低估真正的奋斗,更不想低估人类会被亚马逊Go这样的技术取代的问题。几十年来,技术帮助这个行业运行得更好;技术正在日益完全取代世界,这个过程将伴随着痛苦。但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记住世界不是静止的:从长远来看,取代人类就是释放人类创造新的需求,创造满足这些需求的手段。这就是我们所做的,相信它会再次发生将是理解这一切的最好指南。

至于亚马逊,其从所有经济活动中有效获利的目标将继续快速推进。公司在通过三重护城河建立垄断地位的过程中,吸引了大量的公众关注,一定很感谢Facebook。然而,亚马逊Go商店外的长队恰恰反映了为什么聚合垄断者是一个全新的东西:这些公司之所以占据主导地位,是因为人们喜欢它们。

1.《哪些人不适合当收银员 当亚马逊无人商店无处不在 谁还会可怜那些收银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哪些人不适合当收银员 当亚马逊无人商店无处不在 谁还会可怜那些收银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824184.html

上一篇

qq提示音 QQ提示音“嘀嘀嘀嘀嘀嘀”可注册商标?腾讯胜诉!

下一篇

动物猎食失败集锦:母狮子试图教小狮子如何捕食水牛时翻车了

亚马逊中国招聘 亚马逊在华启动大规模招聘 要靠跨境电商卷土重来?

亚马逊中国招聘 亚马逊在华启动大规模招聘 要靠跨境电商卷土重来?

9月12日,亚马逊在其招聘网站上列出了中国的400个职位,在领英上列出了中国的900个职位,其中包括亚马逊金融服务扩张部主管、天猫旗舰店主管和媒体内容高级主管。这一举动被许多媒体解读为亚马逊将再次在中国市场发挥实力,以夺回被阿里巴巴夺走的部分市场份额。“不能算是中国...

大商无算 算完无人便利店的成本,我们有点“崩溃”

  • 大商无算 算完无人便利店的成本,我们有点“崩溃”
  • 大商无算 算完无人便利店的成本,我们有点“崩溃”
  • 大商无算 算完无人便利店的成本,我们有点“崩溃”
顺风车春运不上线 “复苏”的春运顺风车靠谱吗?职业司机潜进群,违约成本不高

顺风车春运不上线 “复苏”的春运顺风车靠谱吗?职业司机潜进群,违约成本不高

临近年底,火车票难买,机票有点贵,长途自驾回家成本高...每年的春运高峰,都是对返乡者的考验。时间灵活、一站式直达、费用分担等优势,成为众多旅客在春运高峰期出行的新方式。不仅滴滴在春运高峰前恢复了骑行业务,一些“野”的跨市骑行也复活了。但记者调查发现,搭便车这种混合...

赛车模拟驾驶 专业级赛车模拟器,低成本在家开赛车

  • 赛车模拟驾驶 专业级赛车模拟器,低成本在家开赛车
  • 赛车模拟驾驶 专业级赛车模拟器,低成本在家开赛车
  • 赛车模拟驾驶 专业级赛车模拟器,低成本在家开赛车

物美办公平台 终敌不过亚马逊 全球最大办公用品超市把自己卖了

  • 物美办公平台 终敌不过亚马逊 全球最大办公用品超市把自己卖了
  • 物美办公平台 终敌不过亚马逊 全球最大办公用品超市把自己卖了
  • 物美办公平台 终敌不过亚马逊 全球最大办公用品超市把自己卖了
亚马逊购书网 亚马逊何以从一家网上书店变成消费和科技巨头?

亚马逊购书网 亚马逊何以从一家网上书店变成消费和科技巨头?

亚马逊是如何从一个网上书店变成集电子商务、云计算、人工智能、线下商店于一体的消费科技巨头的?2017年6月2日,亚马逊股价首次突破1000美元。截至6月22日,其市值达到4786亿美元,超过Facebook,在美国科技巨头中仅次于苹果、谷歌和微软。巴菲特在美国内布拉...

丹和影业 亚马逊影业将与三家制片厂签订优先投资协议

丹和影业 亚马逊影业将与三家制片厂签订优先投资协议

亚马逊影业(Amazon Pictures)最近宣布,已与三家享有盛誉的独立制片公司签署优先投资协议,这进一步推进了其在电影行业的布局。优先投资协议意味着亚马逊有权先于其他投资者看到影视项目,决定是否竞标投资。亚马逊影业旗下的三家独立制片公司是善意制片公司、黑仔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