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12月7日15: 35。“这些李子树是我家的‘摇钱树’,因为有了它们,我才能顺利脱贫!”陈,重庆市梁平区曲水镇聚宝村的一户特困户,正在自家的打扫花园。2012年以来,在曲水镇大力发展梅子产业的带动下,建卡贫困户陈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成功脱贫,用梅园管理的种植技术和经验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为村民率先致富竖起了一面旗帜。
村民陈孝良正帮贫困户谭从兰修剪李子树。通讯员 熊伟 摄
政府引上路勤劳脱贫勇当先政府带头努力工作和扶贫
“没有政府的指导,就没有我今天的好日子。”陈感激地把这个故事慢慢讲给听。多年来,由于妻子体弱多病,2008年“屋漏偏逢连夜雨”,因腰椎和肩板突出,导致严重需要手术。另外,小儿子考上了大学,运营费用和学费也赶上了。突如其来的巨额开支压得这个一生坚强的人几乎喘不过气来。由于病因学的原因,陈的家庭成了贫困户。
2012年,曲水镇开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梅子产业。通过实施规范化管理,改良李子品种,加大宣传等手段打造李子品牌。为了加强梅花产业的发展,曲水镇组织各村成立了梅花专业合作社,为种植者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售后服务和市场拓展。在陈政府的帮助下,也开始尝试种植李树。六年过去了,陈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成了村里的一个大型话梅种植户,从最初对种植技术的无知到现在的话梅种植户,从最初的百棵到现在的六百多棵话梅树。
陈说,这完全离不开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统一管理。曲水镇连续四年举办观花节和采梅节,以花果、赏花采梅的方式吸引更多游客来到聚宝村,扩大了李子的知名度和销售渠道,注册了品牌,提升了李子的档次和价格。在政府的指导下,陈也成为2017年聚宝村精准扶贫的典范。
“以前空空,没有像样的家电,连彩电冰箱都没想过。自从种了李子树,收入增加了,生活也富裕了。”陈指着一栋红砖房介绍。通过近几年的稳定收入,2015年陈还住在砖房,/k0/]空调、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
村民陈孝良正向笔者介绍怎样嫁接李子树。通讯员 熊伟 摄
致富不忘本做好脱贫好榜样发家致富,别忘了自己的根,为摆脱贫困树立好榜样
“以前,村干部和党员经常教我管理和保护李树的经验,并经常深入李梓源帮我除草和杀虫。现在收入这么丰厚,不能忘本,也不要再去打扰政府了。既然政府给我们铺好了路,我们就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而不是一直靠政府。现在我已经脱贫了,但是看到我的一些邻居还在贫困中,我的心里总是不是个滋味。如果我能尽我的一份力量帮助他们,我也很愿意。”言外之意,陈对又是感激又是自信。
如今,作为聚宝村精准扶贫的典范,陈始终没有忘记政府对扶贫的厚意,帮助村里的贫困户。话梅行业暴利。虽然村民们渴望看到它,但一些贫困家庭没有勇气去尝试。李小良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他总是上门劝说并教给他们种植管理和保护的经验。每当提起陈,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夸其谈。他在村民心中树立了致富带头的旗帜,是村民学习的好榜样。
谭从兰,一个建了卡的贫困家庭,是陈的扶贫对象之一。因为老公摔了一跤,不能做重力工作,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她一个人扛着全家。在危机时刻,陈向伸出了援助之手。谭从兰家有200多棵李子树,又因为没有管理经验,年产量不高。陈利用他多年的种植经验。每次修剪杀虫,他总是主动帮谭丛澜打理梅园。为了增加收入,他还用自己的种植技术嫁接李子,从而增加了谭从兰的李子收入。
谭吉策家的李园与陈家的李园相邻。谭吉策以前也是用来种水稻的。村里梅花开发之初,村委会多次动员谭吉策开发梅花树。但是他比较保守,认为种水稻不安全。几年后,陈家的一年比一年多产。陈也多次上门劝他一起发展,教他种植经验。2016年,谭继策看到收获颇丰的陈,也动了心。在陈的带领下,种下了所有的李树。热情的陈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种植经验。两年后,谭吉策的梅子也开始结果了。“通过核算,李子的收入比水稻种植的收入多,感谢陈先生的细心劝说和帮助。”谭吉策说出了心里话。
1.《陈孝良 从建卡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梁平区曲水镇聚宝村村民陈孝良用勤劳树起一面带头致富旗帜》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陈孝良 从建卡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梁平区曲水镇聚宝村村民陈孝良用勤劳树起一面带头致富旗帜》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357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