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局按:

时间过得真快。手指刷得更快。

2016还没好好体会、咂摸,就被我们的大拇指嗖嗖刷过去了。

回望2016年的全球文艺,鲍勃·迪伦是个值得记住的人物。

或者说,如果写一部全球文化《新史记》,那么应当有一章《鲍勃·迪伦列传》。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年底的诺贝尔颁奖礼,鲍勃·迪伦缺席。

斯德哥尔摩音乐大厅外洋洋洒洒地下起了大雪,却没有抵挡斯德哥尔摩市民的热情。

迪伦的歌声依旧在风中飘。

一个老欧洲的皇家颁奖礼,向通俗的美国行吟诗人伸出了橄榄枝,人家还借故推辞。还是让人感叹:时代真的是变了。

而我们,则看见一个不愿意被贴标签的人,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变迁。

本站

鲍勃·迪伦,美国明尼苏达州犹太人也。初名罗伯特·艾伦·齐默尔曼本站,因慕迪伦·托马斯,故易名鲍勃·迪伦。

迪伦少喜操琴,雅尚书卷。及大学,好讴歌。时伍迪·格斯里本站尝孤身负琴,游吟四方,以民谣发疾苦,咏世情。迪伦响慕,遂废学,至纽约格林威治村,欲效先达。

格林威治村时为新文艺之集所,诸方前卫之士麇聚。尤其民谣歌手,树帜聚旌,短长互竞。世所谓“格林威治村民谣复兴运动”,当时之事也。

迪伦后进,初不知名。未几,识苏珊·罗图洛本站,苏珊父母皆纽约共产党人。苏珊雅趣识,性豪侠,与众艺术家多私昵,时参策展。迪伦少年卓荦,操琴徐歌,心悦目挑,燕婉致求,效相如旧事,苏珊有文君之悦。既与迪伦相结,乃引介迪伦。

时民权运动方兴,苏珊力倡,谓迪伦曰:“儿女情长,小道也。不若兼济天下,一呼万应。弦歌虽小道,声高振远,必有可为。今天下狼藉,我辈安能袖手花前月下乎?”迪伦应之曰:“诺。”

苏珊复荐布莱希特之剧,蓝波之诗,迪伦读之若渴,复感激时事,作《答案在风中》本站讽咏当世,歌以志怀。

一时应者无数。

于是迪伦发奋,更制新曲,讽议时事,其辞尖利,其喻晦显,吟咏咀嚼,层有深致。迪伦复虚构生平,备言艰辛,以共情于听众。时人多之。

未几,迪伦遇琼·贝兹本站。贝兹负盛名,号为“民谣皇后”,一时之望,如日中天。

初,迪伦因慕格斯里,作《与伍迪之歌》本站致献。贝兹因记其事,壮之。迪伦以格斯里之继者自任,而声情犹过之。迪伦或齉音不恭,或沉郁悲切,忽转轻巧,起落往出意表。贝兹异之。迪伦复挥指拨弦,吹簧振响,惟求一顾。

久之,贝兹与结新侣。乃携迪伦巡演,凡大型会演,贝兹常引迪伦出,力荐迪伦新曲,或自唱迪伦作者。众议汹汹,贝兹不顾也。而迪伦名亦起矣。

时所谓民谣者,游吟承续也。讽刺当政,调笑世情,应时事,怀疾苦。间或吟咏旧故而已。所引诸事,实与《诗经》中之“风”部略同。

时美国民权风潮最炽,外误越战之迁延,内纠种族之难解。旧规即陋,新德未建,时议汹汹,人心彷徨。

反越战”“黑人民权运动”“性解放”“左翼运动”皆当时风云。暴风漩流,勾连并加,似无止期。

当时少年,失意空虚,沉湎瘾癖,与声明主张,奢言致暴,概一身进退之状而已。迪伦与贝兹同台并肩,以歌反战,表逆叛。时所作《答案在风中》、《大雨将至》本站、《你属于我》本站、《变革的时代》本站皆一时传颂。

凡有愤怒青年流徙处,皆有迪伦歌矣。

国朝十四年庚申癸卯本站,马丁·路德·金本站聚二十五万人于华盛顿特区,举抗议,争民权,倡平等。迪伦于台上,先奉《答案在风中》一曲,马丁·路德·金复登台,始宣讲《我有一个梦想》本站。

迪伦既具盛名。人皆谓之“民谣之王”。一时人望,全美无双。

时人闻其歌,感其文,各有共情。或谓其“民主战士”,或谓“意见领袖”,或谓“公众知识分子领袖”,众口纷然,万众瞩目,一身而已。迪伦爱而倦之。每见人,人辄问政见。迪伦渐不能忍。有左派诸人,向以为迪伦同志。一夕与清谈时弊,迪伦忽怒,讽刺交加。众人愕然不能对。复问其故。迪伦笑曰:“我为优,言无由。”复赋歌反讽其事。

国朝十六年癸未庚辰本站,新港民谣音乐节,迪伦操电吉他登台,以摇滚法为新曲。一时大哗然。迪伦向为民谣歌手,弹木吉他,带口琴。简略从容,因就吟咏。今以电吉他为他道,出人意表,闻者无不忿怒,尤其向喜闻迪伦民谣者,以为妖异。呜呼哀嚎,怒骂喝詈,无不蜂起。

迪伦止歌对骂,然后复唱。不过三曲,已纷纭骚乱,群情激愤不能止,主持者不得已,终场。迪伦自若也。

迪伦既有名,任意自为,犹不喜“标签”。所言嬉笑怒骂,皆本自由。

人问其意,迪伦惟云:“我惟做音乐,其他皆浮云尔。”而所出言论,人犹重之,迪伦往往规之以也。

迪伦或演唱分上下场,上者以吉他口琴为民谣。闻者相安。下则摇滚电吉他,闻者勃然。或有爱之者,求加唱。迪伦云:“毋以为汝辈爱我,我便如欠汝辈也。”言毕,扬长去。其行事多如是。

迪伦新作《像一块滚石》本站,一朝激荡,涟漪千重。迪伦于台上嘶声云:“所感何如?所感何如!孑然孤身,无家可入,寂然无闻,如石滚驻。”此曲所云,虽为旧时贵家女败落事,实动人心。凡漂泊落拓者,无不震动心怀。使人反顾,沉思求索。

当时迪伦演唱,座下无不常盈,或为欲杀之后快者,或为爱之狂者,或兼有二者。迪伦举先声,振响电吉他。嘘声与欢呼声同排倒而来。中有一声“犹大”,如舟破浪,横割而前。迪伦转身对乐队云:“更大声!”而今《滚石》乐评,以为此曲尤佳。所谓美国第二国歌是也。

今所谓美国文化,鲍勃·迪伦实有砥石奠基之功也。

时迪伦与“垮掉一代”本站相表里。所作《荒芜街巷》本站,征引故典,出入《圣经》、雨果小说、格林童话、艾略特之《荒原》、金斯堡之《嚎叫》之间。交织意象,如真似幻,荒凉狼藉,所象征隐喻,自成一体。形神之备,介“垮掉一代”诸家间,犹粲然倜傥也。

迪伦词文之能,向为称善,至此极矣。尤与艾伦·金斯堡善,当金斯堡逝世,迪伦于次晚奏《荒芜街巷》,然后泫然徐云:“谨以此曲献金斯堡,此,其最爱也。”

迪伦虽负盛名,煊赫一时。凡瘾癖无不沾染,名作亦时出,文学歌曲皆耀目当代,心犹不能安。才思日乏,身羸体销。国朝十七年本站,迪伦驱驾横行,车祸几死。于是折心隐遁,寄情宗教。甚以《圣经》入歌。时人非之是之,迪伦不论也。

复八年,复出巡演。时七十年代,乐坛纷纭厮杀,更胜于前。旧人故乐,多渐没落。迪伦犹沙嗓独讴。虽瞬息万变,若不关己。而爱之者犹如初也。

人所谓“迪伦永无过时。”概迪伦不阿世,不随时也。

迪伦初起,与时势表里,偶然居位,尽其能。而后则领其势也。自迪伦复出,新制时出,而旧日之作,已成经典。旧日之为,以成神话,旧日之人,或如传说中人矣。其所作为,已尽深远,百业诸方,不能一言以蔽。

自国朝三十九年本站,迪伦发宏愿,为“永不结束的巡演”本站,今犹以古稀之年,行巡演路上。年周游数十国,巡演百余场。此迪伦之好也。

近诺贝尔文学奖授迪伦,迪伦初不纳。迪伦往所获奖多矣,其稍重格莱美奖。以美国之奖而于专声乐也。所拒者亦多矣。或有赠其奖,回于詈骂者。迪伦为美国人文之建者,不以北欧之奖为意。此亦常情。

或有人云,迪伦不受奖,实关“文化权力”事。欧洲以旧贵之身,以授一游吟歌者,实欲参美国之文艺,求“话语权”而已。

或有人云,诺贝尔文学奖早非世界文艺之风标,惟欧洲与中国犹重其事,美国自有体系,不与政也。譬如足球之于棒球。故迪伦以美国文化尊要,不欲与瑞典之辈以隙也。

此皆权谋之论也。迪伦自负初名后,任意而为,固无谓也。

迪伦故有云:“扼杀逆鳞反骨者,宜赠其奖。其功倍于囹圄坦克。此种事,时刻有之。而仍守自由以抗者,当存真荣,与自由而永光。”

迪伦不受之事出,寰宇哗然。诺奖评委尤惭怒。屡发怨声。

未几,迪伦旋其意,欣然受奖。诸方乃偃。

而近欲授奖,迪伦竟不亲到。“以另有约诺”为辞,托请歌手帕蒂·史密斯本站代出席,唱迪伦旧曲《大雨将至》。帕蒂·史密斯老妪,为朋克女诗人,号“朋克教母”,亦神仙中人矣。能莅席,犹难得。迪伦行径,此始终也。史密斯于台前,竞忘其辞,此亦难得。《大雨将至》为迪伦名作,实讽喻冷战之曲也。时古巴导弹危机方歇,人类险灭顶。鲍勃·迪伦作此曲隐刺其事。金斯堡闻之痛哭,以为旧时将去,新人在前。

余且录其辞于下,以应颁奖。

《大雨将至》

胡将适兮,碧目稚子

胡将适兮,心爱少儿

山崔巍而高峻兮,前笼以玄冥

虽十二峰而不顾兮,吾将拨雾以穿行

六长路之漫漫兮,人拥塞而迟停

适入阴林以幽敻兮,对死亡之深海

复入茫茫之坟茔兮,虽千万里而莫终

余感之大雨兮,大雨之将至!

胡所见兮,碧目稚子

胡所见兮,心爱少儿

余见初生之襁褓兮,围伺以饿狼

余见暝然之空路兮,钻石以修成

余见凋黑之枝梧兮,鲜血而滴降

余见摩踵之困室兮,锤砧以血淌

余见白梯而登临兮,水覆于其上

余见世人怒吼兮,而不能闻其声响

余见钢枪与利剑兮,皆为少年执掌

余感之大雨兮,大雨之将至!

胡所闻兮,碧目稚子

胡所闻兮,心爱少儿

余闻雷殷殷而轰然兮,当示以初警

余闻涛汩汩忽惊岸兮,世界为其吞并

余闻万人振鼙鼓兮,其掌桴皆被长焰

余闻万人低语兮,其言语而莫知

余闻饿殍之哀号兮,倚陋室而将死

余闻编氓之哭泣兮,盈山谷而心惊

余感之大雨兮,大雨之将至!

胡所遇兮,碧目稚子

胡所遇兮,心爱少儿

余遇小子兮,立死马旁

余遇白人兮,脚踏苍黄

余遇少妇兮,其婴蜡燃

余遇小女兮,赠我蝃蝀

余遇丈夫兮,为爱所伤

余遇莽夫兮,为恨瞽盲

余感之大雨兮,大雨之将至!

胡所为兮,碧目稚子

胡所为兮,心爱少儿

余将归去兮,适大雨之将临

余将归去兮,步阴林之深奥

彼之人赤手空拳兮,彼之流水遗毒

林泉之幽居如狱兮,凶徒隐现于人中

尽世饿殍兮,虽灵魂而已忘

余惟见玄色兮,将述而复思

余将呼吸吐纳兮,将长啸与引吭

余将以万灵能见兮,彼处之景象

余将立于海涯兮,待余以沉降

余将知音于弦歌兮,当将没于重浪

余感之大雨兮,大雨之将至!

本站

1.《新史记 回望丙申 新史记·鲍勃·迪伦列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新史记 回望丙申 新史记·鲍勃·迪伦列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40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