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肇福街67号,有一家不起眼的杂货店。虽然简陋,但是去杂货店买东西的顾客络绎不绝。走进杂货店,时间仿佛倒退了40年,货架上依然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海报。现在来店里的顾客不仅包括住在附近的居民,还有来自远方的游客。店长李说,这里有很多回头客。这家杂货店为什么这么受欢迎?李说,这不仅是店里的温馨体贴,更重要的是,有一种老味道让大家回味。
李在这里工作了30年。公私合营后,铁饭碗杂货店被称为招福街杂货店,成立于1956年,今年已有61年。“听老人们说,公私合营之后就有这家店了。”李,1959年出生的店长,虽然没有赶上开店,但自从1987年调到这里,已经当了30年的店长。
杂货店开业时,营业面积100多平方米,销售人员20多人,主要负责周边胡同1300多户的日常需求。“以前经常碰到炉子上的锅,结果发现缺酱油少醋的顾客在这里挠。”李说,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匮乏,什么都是靠票买的。“猪肉和鸡蛋需要票买,粉丝和麻酱需要书买,年底只有黄花菜和木耳有,但是要和书一起买……”当时在别人眼里,副食店的销售人员都是捧着有名的铁饭碗。
卷首,肇福街的一家副食店,没没落,差点撑不住。但是,副食店的好日子,随着粮票和粮书退出历史舞台而慢慢过去了。综合商场、连锁超市的出现,对副食店的经营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还是老做生意的方式。柜台里的商品没有超市那么好摸,种类也没有大商场那么丰富。来副食店的顾客越来越少了。”慢慢的,副食店的面积也变了,从原来的100平米到现在的40多平米,销售人员也要各奔东西。“有路子的不是买断就是转让,只有我这样的留下来了。”后来,所有的老人都退休了,留下李在店里。2006年,李与奥仕凯连锁公司签约,独自承包经营肇福街副食店。在店里,他既是经理又是业务员,还接了副食店的保安工作。
虽然瑞-李晟的家离杂货店不远,但他已经在店里吃了很多年,住了很多年,但他在家的时间很少。晚上九点半关门后,李就住在店里看东西,生怕有什么闪失。早上六点半,杂货店的门又要开了,因为装车来了,他要把所有要卖的货放整齐,顾客才能到。
“我来我的老邻居已经几十年了。大家都喜欢咸菜,芝麻酱,黄酱。我在别处买不到这么老的味道。”2007年,李的杂货店每况愈下,他真的很伤心。酒也怕巷子深。正当李急于谋生的时候,媒体的报道让更多的人关注起这家老式杂货店。
生芝麻酱是老李的手艺活,复活了长久以来的怀旧味道。“当初很多人带着怀旧的心态来找我买东西。”李的食品店还保留着开业以来一直设置的旧木制柜台。它已经被黑暗的古铜色磨损了很多年。在20世纪70年代的商业海报上,画着三个装有大量酱油、醋和黄酱的大桶...商品陈列的风格也沿袭了70年代。称重的台秤和算账的算盘码放在盛咸菜的塑料盆旁边。
“上午9点半到11点是最忙的时候,买东西的顾客都要排队。”中午12点,来店里买酱菜、黄酱、麻酱等调料的顾客从未停止。现在,李店里的生意已经好转。他说这么多年过去了,生活越来越好。
“师傅,你给10块钱的芝麻酱。”一个女人走进杂货店,兴高采烈地和李打招呼。“好的,请稍等!”李熟练地用左手抓起一个塑料罐子,用右手把一个大铁勺放进麻酱桶里,使劲搅拌,然后转身顺着手腕举起来,盛了一勺麻酱。只见他手腕轻轻一抖,芝麻酱全放进了塑料罐子里,一点没沾到罐子口。“它不愧是老主人。这麻酱的手艺真棒!”听到顾客的夸奖,李笑了。
“今年夏天我在这里买了一罐和一磅咸菜。现在已经吃完了,再多买点。”另一位顾客把塑料罐交给了李。李熟练地拉了一下秤,数了数钱数,“一共17元”
“老板,我们有五个人。晚饭请带点咸菜。”两个年轻的农民工走进了商店。李很快地把咸萝卜条放进一个有铁夹子的塑料袋里,称了称,同意“给你,五块钱!”
“这种正宗的味道在别的地方买不到。”一位老顾客告诉记者,除了邻近的街区,还有很多网友来这里杂货店买菜。很多人一开始带着怀旧的心态来到淘宝,但是从老李的店里买了东西之后,就成了这里的回头客。
如今,除了李,之外,他的妻子退休后也来帮忙。一年多以后,李已经退休去享受的幸福了。对于退休,他既期待又有些舍不得。“想接手副食店的人可以继续经营这家老店。”
1.《副食店 北京这家老副食店开了61年 秘诀就是有大家怀念的老味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副食店 北京这家老副食店开了61年 秘诀就是有大家怀念的老味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751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