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碑麒麟
有人认为,孔子因为麒麟出现在乱世,哀叹自己生于不合时宜,停止写《春秋》,到此为止;有学者认为,孔子之所以开始写《春秋》,是因为看到了麒麟,害怕事业上没有接班人。
《公羊传》说:“春天,西方赢得了森林。为什么是书?记住区别。何伊尔?非华兽也。但是就职的是谁呢?讨薪者也。薪酬挖掘是微人,是就职演说吗?也大。很大吗?为了得到我们的大也。为了赢得我们的大奖?吾者,仁兽也。有王就来,没有王就不来。一些原告说:“那些有乌龟和角的人。”孔子说:‘谁来了?“谁来了,”反服务员,擦脸摸袍。.....西征得林,子曰:‘吾道穷矣。’《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十四年春,鲁哀公得大野。孙氏叔叔的车赢得了野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仲尼看着它说:“叶林。”。拿去吧。他说,‘如果河流不产生一幅画,它就不会产生一本书。“我已经是丈夫了,”颜渊死时,孔子曰:‘天亡矣!’见林曰:“吾道不善!叹了口气:‘不认识我老公!' .....子曰:‘是福,君子病而无名。我做不到我的方式,为什么我能在后世看到我自己?就是因为史记写的是春秋时期,上了该隐公,然后以哀公十四年十二公而告终。"
无论是因为麒麟的出现而写春秋,还是因为麒麟的出现而不写春秋,麒麟的出现是非同寻常的,这是肯定的。
《公羊传》只说麒麟是“非中华兽”,但在后世,大多数学者认为麒麟只是传说中的动物,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麒麟在古代确实存在。关于是哪种动物,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麒麟是獐,所以古书上说麒麟是“死尸”,有的学者认为麒麟是真牛,有的认为是印度犀牛。
那么,现实生活中麒麟真的存在吗?如果麒麟是真的动物,那么孔子在“西征赢林”时看到了什么?
汉代石画中的麒麟
在我看来,说麒麟“只是古代传说中的动物”,“现实中不存在”是站不住脚的。
第一,最早成熟的甲骨文和最早的诗集《诗经》中有关于麒麟的记载。
麒麟多次出现在殷墟发现的可辨认的甲骨文中,如“游(夷)白大夷”(《甲骨文合集》36481)、“卜真、王□……、驳、老”(“),这是一个关于战争俘虏和奖赏的记录,是出土文献中最早也是唯一的“白林”记录。值得注意的是,“百林”祭祀大义,即商汤,是商朝开国君主,说明了商朝人对“百林”的高度重视,“国之大事只拜熊”,鬼神信仰十分盛行。
这两个甲骨文是从地夷和帝辛(公元前1101-1046年)的时候开始的,证明麒麟在商代晚期有很高的地位,但并不难看出。
殷墟甲骨是商王室为占卜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商朝的臣民对鬼神的信仰非常虔诚。“国家大事只有崇拜和嫉妒”,人不大可能欺骗鬼神;商朝灭亡后,甲骨文深埋地下三千年。不太可能出现后人造假的问题,还是很可信的。《诗经》中也有对麒麟的赞美和歌颂:“麒麟之趾,子,子,子。我们决定,振振男姓,余姐叫‘Xi’。震动大众的森林一角,就在森林里!”赞美贵公子,以“林”开始,可见麒麟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也体现了麒麟的真实存在。
甲骨文中有“麒麟”的文字记载
其次,《春秋》和《孔子家语》中关于“西征林”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孔子很严。《论语》说他不讲怪异,不讲勇气,不讲叛逆,不讲鬼。他非常重视《春秋》的写作。写《春秋》时,“笔是笔,伐是伐,夏弟子不能赞。弟子收了春秋,孔子说:‘春秋为后世识山者所用,春秋也为犯罪之人所用。’所以春秋记载的内容应该是可信的。《春秋十四年哀公》载:“十年春,西得林。”可见孔子当时看到的是真正的“麒麟”,普通人很难看到。
近年来,被学者称为“孔子研究第一书”的《孔子家语》对“西猎钻林”有较详细的记载:“叔叔的棋手说他是个商人,在大野领了薪,赚了,折了前脚和左脚,带回家。孙叔以为不祥,弃于郭外。使人告孔子曰:‘若有角,何乐而不为?’子曰:“林也,胡为来否?”反女侍擦脸,哭摸翻领。孙叔叔闻了闻,然后拿走了。子贡问:“师父为什么哭?”子曰:“林之来,明之王也。时间到了看到伤害就是伤害。" "
第三,从古代文献来看,麒麟往往出现在商朝以前的中原地区,西汉到北宋也有麒麟活动。比如汉武帝元寿元年(公元前122年)去雍郊,得了一只独角兽;麒麟出现在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元和二年至漳河元年(公元85-87年),“麒麟五十一见郡国”;严光三年(公元124年)“麒麟见阳斋”,同年八月“颍川说麒麟一、白虎二见阳斋”,严光四年(公元125年),董军说“麒麟见富阳”;汉延康元年(公元220年),“麒麟见十郡”...
从这个角度来说,麒麟怎么可能只是古代传说中的动物,而现实中并不存在?!
[清]焦秉珍《后汉书·林知一修》中麒麟的形象,此图人物选自《国风》。周南。《林芝》:“林芝,甄龚振子,余林杰Xi。我们决定,振振男姓,余姐叫‘Xi’。林的一角,震动着众人,是在森林里。"
那么,麒麟到底是什么呢?作者认为真正的“独角兽”,或者说孔子在西方打猎时看到的“独角兽”,既不是獐,也不是牛,也不可能是印度犀牛。麒麟是独角兽,是一种类似麋鹿的鹿类动物,但在后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狩猎而消失。麒麟的外貌并不像后世描述的那样: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牛尾。
从现存的汉碑中也可以看出麒麟在汉人心目中的形象。比如东汉杨珊太守碑上的麒麟就像一只鹿。秦汉时期的《尔雅》说:“林,枭,枭体,牛尾,角。”也就是说,孔子看到的独角兽是一种看起来像麋鹿的动物。
明朝时长颈鹿被误认为麒麟,可见麒麟是一种类似麋鹿的鹿类动物。1413年、1421年、1431年三次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在《瀛涯胜览》一书中提到“阿丹麒麟”:“阿丹麒麟,前脚九尺多高,后脚六尺多长,头高,可达一尺六,耳生两短肉角,牛尾,鹿身。阿丹王国就是今天位于亚丁湾的亚丁王国。马欢的“阿丹麒麟”其实是一只长颈鹿。
【明】《瑞影麒麟图》,永乐十三年十一月,邦格拉特使来华赠送“麒麟”(即长颈鹿)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体长约2米。男性肩高0.8 ~ 0.85米,女性0.7 ~ 0.75米。刚出生的宝宝12斤左右,成年公麋平均体重可达250斤,长角,每年12月脱角一次。雌性麋鹿没有角,体型较小。他擅长游泳,喜欢群居。他俗称“四异”,因为他的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巴像驴。因为它的蹄很宽,非常适合在泥泞的森林和沼泽地区寻找草、树叶和水生植物。麋鹿繁盛于3000年前,主要分布在中国和日本的中东部。在东海、黄海及其邻近海域也发现了麋鹿化石。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狩猎,汉末中原地区的麋鹿几乎灭绝,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区的麋鹿也只有少数。野生麋鹿大约在150年前消失了。
驼鹿
扬子鳄比独角兽和麋鹿幸运。扬子鳄是短吻鳄的一种,古代称之为蝾螈或蝾螈。它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6000万年,比人类历史长得多。扬子鳄凶猛,寿命一两百岁,体长两米。背部覆盖着六排坚硬的角质鳞片,这是传说中的龙身上的鳞片。背部多为深褐色,即青色,故称青龙或黑龙;腹面灰色,有黄灰色条纹;尾巴有灰色和黑色的环。目前,中国短吻鳄分布在长江下游的有限区域,但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北纬36度附近就有鳄鱼。
在山东兖州王印遗址发现了至少20具扬子鳄的遗骸,这些遗骸与鱼、龟、龟和贻贝等其他水生动物的遗骸混在一起。这些鳄鱼大于1.5米,小于1米。骨板发黑,被火烧着了。很明显,灰坑里的残骸是6000多年前王银人烹煮这些水产品后丢弃的。变黑的骨板是他们吃鳄鱼肉的铁证。商代及以前在泰安、泗水、兖州、滕县发现的鳄鱼皮制品,也要当地制作。
扬子鳄
作者认为麋鹿和短吻鳄的命运可以作为麒麟命运的旁证。由于商代以前鲁西南温暖湿润的气候,以及大野泽、菏泽、雷夏泽、黄河、吉水等辽阔的水域,自然成为独角兽、麋鹿、扬子鳄等动物生长繁衍的天堂。西周以后,由于滥杀人类,地区干旱,大面积积水,独角兽和野麋鹿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最初发表于《中国历史评论》第八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