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
大历元年(766)或稍前,刘秩满赴京,随即入转运使府任职,充判官,兼殿中侍御史,作为著名理财家刘晏的主要助手之一,投入到战后经济复苏的繁忙活动,由奉使淮西,到驻守淮南,再到分务鄂岳,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洞庭左右的数十州。大历八九年间,就在他任鄂岳转运留后、检校祠部员外郎期间,
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
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②心。
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
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刘长卿只身离开京城,就任鄂岳转运留后。〔鄂渚〕在今湖北鄂州。
历史记载中可以知道,鄂岳淮西转运使院设置在武昌,而鄂岳沔观察使的治所也在武昌,相当于仅低于中央机构的是鄂岳沔地方的政府机关。
鄂岳转运留后虽说官职不大,但是权势很大,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这个职位,别的史书没有记载,从盐铁司的整体布局来看,鄂岳一带是整个转运事业的起点,早在开辟粮食物资转运线之前,刘晏曾经给元载写过一封信,是唐文中的名篇,写得极为精彩,其中提及:“潭、衡、桂阳必多积谷,关辅汲汲,只缘兵粮。漕引潇、湘、洞庭,万里几日,沦波卦席,西指长安。三秦之人,待此而饱;六军之众,待此而强。天子无侧席之忧,都人见泛舟之役;四方旅拒者可以破胆,三河流离者于兹请命。”
最关键的一点,当然是有钱。鄂岳转运留后遇本就高于同级别付其他机构,明里暗里过手的资金想必很不少,光就薪酬而言,刘长卿比在同职位的官员要高出一截——战乱之际,京官可是经常发不出工资的。
刘长卿是唐代大历诗人的杰出代表,从公元766年到公安云774年之间,刘长卿在鄂州至少任职了八年,这八年间正是唐代从安史之乱给社会带来了由盛到衰的剧烈转变时期,亲身体验了安史之乱带来的沧桑巨变,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心理上笼罩着浓重的悲观情调。表现在诗中,就显得凡是“交汇成盛唐之音的观念、气魄、情调全都黯淡了、褪色了、低沉了,为一种疲倦、衰顿、苍老而又冷淡的风貌所取代”。
于是,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在鄂州任职时期,不但数量甚多,而且质量甚高,当是鄂州地方文化的宝贵遗产,值得为之整理研究,尤其是在鄂州任职期间,刘长卿为鄂州当地的百姓收入和治理做出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当时鄂州经济建设更是不遗余力的出谋划策,以至于才有了后来宋朝一代盛极一时的鄂州。
巡去岳阳却归鄂州使院留别郑洵侍御侍御先曾谪居此州
何事长沙谪,相逢楚水秋。暮帆归夏口,寒雨对巴丘。
帝子椒浆奠,骚人木叶愁。惟怜万里外,离别洞庭头。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孙权故城下怀古兼送友人归建业
雄图争割据,神器终不守。野径春草中,郊扉夕阳后
上下武昌城,长江竟何有。逢君从此去,背楚方东走。
古来壮台榭,事往悲陵阜。烟际指金陵,潮时过湓口。
寥落几家人,犹依数株柳。行人已何在?临水徒挥手。
威灵绝想象,芜没空林薮。惆怅不能归,孤帆没云久。
刘长卿的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个皇帝朝代。亲眼目睹了盛唐的繁荣和中唐的战乱,致使他为我们留下了五百多篇流露自己心声的诗词作品。
作者/来源:水墨鄂州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西部文明播报 鄂州地方文化的宝贵遗产中应有大历诗人刘长卿一席之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西部文明播报 鄂州地方文化的宝贵遗产中应有大历诗人刘长卿一席之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3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