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男权社会中,“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可谓根深蒂固。
然而在汉代这样一个多民族大一统的社会中,尊崇母亲的风尚却异常张扬。所谓崇母风尚,即崇母敬母,尽管汉代的儒家思想在不断的强化父权观念,但纵观汉代的有关史料,在孝道实践中对崇母的记载要远多于崇父的记载。汉代孝子私尊母亲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道家思想中的重母情结有着很大的关联,另一方面汉代的治国举措也是崇母风尚的重要成因。下面,本文就将从渊源、表现与影响三个方面对汉代崇母风尚研究。
渊源——道法思想的奠基与糅合
1、“崇母即崇道”——老子价值观的指导作用
西汉初年,天下刚定,民生凋敝,为适应汉初休养生息的社会需要,提倡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便成为了汉初的指导思想,而带有鲜明老子哲学特色的“尚阴崇母”观在当时社会上影响很大。
老子的女性主义思想在诸子百家中是最为显著的,在老子那里,崇母就是崇道。老子之所以给予母性无限的崇敬与赞美,是因为母性的慈悲与慈爱。
在他看来,母亲生养子女,赋予他们生命,包容他们的一切,还不求索取,不取回报,这种与生俱来的品性与虚若怀谷的自然万物不谋而合。这为汉代崇母风尚的充实提供了哲学依据。
2、以孝治国观念下:崇母是家事更是国事
《大学》云:“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古代的统治者看来,治国与治家有相似之处,家得以齐的根本在于子孝,就如同国得以治的根本在于臣忠。正是由于在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中为子尽孝与为臣尽忠是一致的,为了培养顺民良臣,维持社稷的长治久安,从西汉初期,统治者便有意识的提倡孝道,施行“以孝治国”的理政观念,崇母风尚也由此得以发展。
表现——孝顺母亲的空前盛况
1、优待乳母,仁至义尽
汉代崇母风尚的一大特点便是对乳母的崇敬。崇敬自己的生母,是为了感激母亲的生育之恩这并不难理解,但为何乳母也会被汉人所应尊崇的行列呢?他们对乳母的尊崇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自汉时起,乳母已经成为一种很成熟的职业,据《汉代风俗制度史》一书的记载,汉时乳母则“德行有乳者为之,并使之教子”。可见当时的乳母除了哺育乳子外,还承担有教子的职责。
由此一来,乳母同样对幼儿的成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乳子基于恩义,待其长大成人,积有资财时自然要报答乳母的恩情。以武帝为例,虽然他有杀妻戮子之迹,但在优待乳母一事上可谓仁至义尽,乳母在世时他赏赐的不计其数的衣帛、金银、田宅就是最好的佐证。
2、报答生母,至孝过礼
当然,崇母最主要的还是对其生母的崇敬。那么汉代人们又是采取何种方式来报答母恩的呢?根据现存史料的记载,汉代的崇母大致可以分为母亲生前的侍奉与死后的哀思这两种形式。
⑴带有政治色彩的皇家孝行
汉代皇家对孝道的宣扬,有着较礼仪礼节之外的更深层次的含义。汉初,高祖刘邦登临帝位之时,可谓是天子之尊未隆,宗室秩序未定。在那样一个以“孝”来衡量人们品德操行的时代,为安抚民心以令天下,崇母敬母便作为皇家的舆论宣传方式和重要的统治手段被深深地嵌入到政治体系之中。
据《孝经》的记载,汉文帝对待生病的母亲曾“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于天下”,可见就连身份那样尊贵的皇帝也要放下架子,诚心诚意的侍奉母亲,尽管皇家的孝行不仅有亲情的表露,还是王子皇孙角逐王位、帝位的有力武器,但是单就其形式而言,仍是一种应受推崇的尊母行为。
⑵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儒家对于亲丧举哀与追思是十分重视的,子孙在丧期与与丧礼中的表现是对其孝行的主要评价依据,汉代亦如是,具体可表现为西汉时期“丁忧”的创制。在汉代,朝廷官员的父母若是去世,不论其职位高低,任期长短,都要去官奔丧,待丧期服满后再回朝任职。
一如《后汉书》中所载:“母忧,弃官行礼”,可见在西汉母亲的丧礼也同样重要,统治者甚至会鼓吹“居丧过礼”的行为,即在丧期中越是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悲伤,越是痛不欲生,甚至到损伤身体的地步,越会被视为孝顺。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愚孝的表现。
影响:文化情结与法律举孝之表
1、母权意识与母亲权职的凸显
汉代尊母敬母成风,高祖刘邦即位后对其母的追封开启了汉代四百余年的尊母风尚。有了统治者至关重要的表率作用,孝道整个社会更是蔚然成风,正是在这种社会风气下,给母亲带来了巨大的优势,母亲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得以彰显的淋漓尽致,与此同时,母权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悄然出现。
汉代母权的形成在后妃干政上表现的极为明显。自刘邦建国后的400余年间,由皇后或太后干政摄政的现象都较为普遍,甚至都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册府元龟》中就说“万岁之后未能持国,权柄之重于女主”。可见这种原始的尊崇情感关系已逐渐权威化。
2、法律:对不孝之罪予以严惩
为了更好的保证母权得以有力的实施,汉代的法律与制度都对“不孝”罪行严惩不贷。如《后汉书》中就载有东汉齐王晃及弟利侯刚坐事母不孝,被贬为“芜湖侯,削刚户三千”的事例,不仅如此,太丘长陈寔还因“欺君不忠,病母不孝”的罪名被朝廷处死。可见,汉代国家对不孝母亲的惩罚是相当严厉的,而且以完善而严苛的朝廷律法为后盾来确保母亲的权威。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大致了解了汉代的崇母风尚,即吸收了汉初黄老思想衍生出崇母的 初始形态,并经后期儒家思想中孝文化的加持与完善,共同构筑成为了汉代社会中的孝母现象。
这种看似与儒家传统家庭伦理观相矛盾的现象是汉代重视母性,以及对母亲在家庭生活中辛勤付出的结果,尽管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一些愚孝现象值得人们深思,但就其出发点与宣扬的部分观念而言,至今仍具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大学》
2.《孝经》
1.《“崇母即崇道”,探究汉代“母权崛起”风尚形成原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崇母即崇道”,探究汉代“母权崛起”风尚形成原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3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