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重建了汉朝,采取了仁义治国战略。他妥善地安顿下来,和一起打江山的功臣们一起休养了多年战争的百姓,使国家再次富强起来。(莎士比亚)。

对外,刘秀虽然尽量减免战争,但对于外族入侵和叛乱也毫不手软。在刘秀的治理下,东汉王朝从建立初期就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世称这个时代为“光武中兴”。那么,刘秀是如何处理那些与自己并肩战斗的武将们的?他对待老百姓和民族问题的态度又是什么呢?

从公元22年舂陵起兵,到公元36年击败公孙述,刘秀打了十五年的仗,也打累了。然而,更加困苦的还是广大老百姓们。他们从王莽建立新朝后就没怎么过上好日子,又经历了将近二十年的战乱,早已经苦不堪言。据史料记载,东汉统一战争之后,全国人口十不存二,也就是说当时有八成的老百姓死于饥荒和战乱。所以说,刘秀虽然打赢了天下,但是真正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

这些对于刘秀来说并不是啥难题。与他的九世祖刘邦不同,刘秀虽然出身地主豪强,但也是种地小能手,加上读过书上过太学,他非常清楚百姓的疾苦和天下的需求,也懂得治国的道理。于是刘秀昭告天下:咱们不打仗了,一起过好日子吧!

不打仗了,那跟着刘秀出生入死的兄弟们怎么办啊?嬴政的办法是继续带兵打匈奴,修长城。刘邦和后来的朱元璋的办法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杀了再说。可刘秀连杀个邓奉都狠不下心,何况这帮好哥们呢。赵匡胤的主意最高明,喝杯酒,交兵权,然后各自回家抱孙子去。可是那时候还没有宋太祖,刘秀没法学啊。

刘秀告诉我们:“虽然我没法成为赵匡胤的学生,却可以做他的老师啊。”那咱们就来看看刘秀是如何处理开国功臣问题的。

当刘秀结束了灭蜀之战,可以安心治理国家的时候,那些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功臣们大概有这么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已经去世。代表人物:来歙,岑彭,冯异。前面说过,刘秀派来歙和岑彭率兵进攻公孙述,势不可挡。公孙述一看,既然自己在战场上打不过刘秀,那就干脆来阴的。于是,公孙述接连派出两名刺客,暗杀了来歙和岑彭。不久之后,为刘秀称帝和击败赤眉立下首功的冯异因病去世。在刘秀灭蜀后一年内,曾被刘秀称作萧何的寇恂,以及追随刘秀招抚河北的大将铫期也先后去世。虽然刘秀对这些将领的死倍感痛心,但他也就不需要为他们的将来耗费什么心思了。

第二种情况:懂得主子的心,主动交出兵权。代表人物:邓禹,耿弇,贾复。刘秀在统一天下后,多次表示要平息战争,以柔治国。刘秀的铁哥们邓禹自然明白刘秀的用意,就跟有着“赛韩信”之称的耿弇,以及为刘秀出生入死,浑身都是战伤的贾复一起,向刘秀表示,自己不适合领兵打仗了,愿意退休养老。刘秀对这么几位如此高觉悟的好友自然不会怠慢,不但封他们为侯,给他们封地,甚至结为儿女亲家。当然,既然你们这么主动交出兵权,那我就收下好了。公元37年,35岁的邓禹,34岁的耿弇,以及28岁的贾复先后告老退休,隐居二线,回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两年后,老同学朱佑也向他们学习,交出兵权,告老还乡。

大伙看着这段故事是不是有点眼熟。九百年后,赵匡胤基本复制了刘秀的做法,只是他跟自己的兄弟们喝了场酒,才让那些人交出兵权,从而有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从这一点看来,刘秀真的可以称得上是赵匡胤的老师。

第三种情况:还是要留几个能打仗的来保家卫国。代表人物:吴汉,王霸,马援。刘秀清楚,虽然现在天下统一,但是周边少数民族还不消停,加上人民内部矛盾尚未消除,也不能让所有的大将们都去歇着,万一打起来了总不能老是自己领兵出征吧。像吴汉这种专门为打仗而生,但是好多时候刘秀还要帮他出主意的将军,比较适合继续带兵。后来几次匈奴进犯,以及个别地区的造反,都被吴汉等人轻易搞定了。

所以,刘邦时期韩信彭越英布等人的悲剧,没有在刘秀这里重演。可以说,在中国历朝历代开国皇帝之中,刘秀几乎是最善待开国将领的。除了因为跟老板处不好关系而造反的邓奉和彭宠之外,其他将领没有一个是被刘秀所杀掉的。

当然,后人在分析刘秀善待开国功臣原因的时候,还总结出以下三点。第一,刘秀跟手下将领们推心置腹,加上他自己为人豁达,不会乱猜疑,没有弄出类似彭越这样的冤案,或者逼迫将领造反。第二,刘秀本身就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昆阳一战打的天下皆知,刘秀手下的小弟们都是他的粉丝。加上刘秀年轻,称帝时才33岁,统一全国才42岁。这种年轻有为的皇帝,一般人是不会造他的反,即使反了也打不过他。第三,刘秀晚年选择了一个强硬的接班人,未来的汉明帝刘庄。刘秀清楚,刘庄是有能力震慑住那些武将的,不用担心自己去世后,自己的老哥们造儿子的反。总而言之,东汉的开国功臣们基本算是善终了。

处理好了功臣,最多就是让这些牛人不要来添乱。可是,想要治理好天下,必须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于是,在刘秀定都洛阳,光复大汉之时,一系列的治国之策就已经开始陆续实行。

首先,刘秀要把政府部门,或者说当官的问题解决好。那个时候,天下的老百姓都死了一大半,可是政府职位还是这么多。如果都来当官,谁去种地啊。所以,刘秀精简机构,把许多职位兼并的兼并,取消的取消。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刘秀不需要三公帮忙,直接裁员,把权利都集中在了皇帝掌控的尚书台。这样一来,大事都是皇帝说了算。

与此同时,刘秀大力整顿吏治,改变官场风气,提拔重用那些廉洁奉公,赏罚从严的好官。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光武年间发生了著名的“强项令”的故事。

东汉都城洛阳令董宣,就是符合刘秀的选官条件,被他提拔上来管理都城的官员。有一次,刘秀的大姐湖阳公主刘黄的仆人杀了人,躲在刘黄的家里。皇帝的姐姐谁敢惹,所以她们家的家仆才有恃无恐。可是,董宣却敢惹皇上的姐姐。他带着人在刘黄家门口蹲点,有一天看到那个仆人跟着刘黄一起出门,董宣上去就把仆人抓住并要带走。刘黄自然不干,竟然有人敢从皇帝大姐家门口撒野,要求董宣立刻放人。董宣一看自己无法带走那位仆人,结果来了个立即审问,就地正法。

刘黄一看,自己的仆人被一个小小的洛阳令在自己面前杀了,马上就跑去宫里找刘秀,让他替自己出气。刘秀明白董宣做的是对的,但是又想给自己大姐一个台阶下,就打算派人把董宣打一顿。董宣说:“皇上如果你想要治理好国家,成为一代明君,怎么能够容忍公主的仆人违法杀人?不用陛下动手,我自己了断。”说完,董宣一头撞向柱子。刘秀赶紧让人拉住他,让他给大姐磕头道歉。可是,无论太监怎么压董宣的脖子,他就是不低头。最后,那个聪明的太监给所有人找了个台阶:“皇上,这个人脖子太硬,摁不动啊。”刘秀就这样放走了董宣,并且告诉自己的大姐,现在自己是一国之君,更要依法治国,不能像以前做地主的时候随心所欲了。后来,刘秀重重的奖赏了董宣,“强项令”董宣的故事,也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除了解决政府问题,减轻人民负担也是刘秀的一项重要工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降低税收。虽然东汉初期国库也不富裕,但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刘秀还是不断的给百姓减税。最终,刘秀采用了三十税一的低税率,相当于西汉文景之治时期的税率。与此同时,刘秀还多次下令释放奴婢,从而进一步降低社会矛盾。当然,释放奴婢是要一步步一点点进行的,王莽改革的失败可是历历在目,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这个道理刘秀还是懂的。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要把账单算清楚,起码知道自己管理多少人,多少地。刘秀进一步完善户籍制度,并且度量田地。这样一来,许多想要投机取巧的豪强自然就受到了压制,也有人开始造反。这当然难不住刘秀,他采取刚柔并进的方法,一边进行武力镇压,一边做出必要的退让,还把许多有意见的带头分子搬家,让他离开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样一来,东汉甚至出现了“牛马放牧,邑门不闭”的大好局面。

最后,作为一名有文化的皇帝,治理国家当然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刘秀继承了西汉的尊儒传统,进一步兴建太学,大力推行大学扩招,培养更多的人才。虽然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刘秀有点过度重视图谶,弄出大量的封建迷信问题。但是他一直不忘招纳贤能,很快就有一批优秀的人才来到他的身边,帮助他治理国家。后世司马光和梁启超在评价这个时代的时候,说东汉一朝是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这可以说是对汉光武帝刘秀治国的最大肯定。

经过刘秀和大臣们的不懈努力,东汉王朝很快就进入了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时代。但是,百姓过上好日子仅仅是解决了内部问题,大汉王朝一直面临的边境问题,也需要刘秀想办法解决。刘秀的策略很简单:休养生息,以德治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谈到大汉的边境问题,咱们不得不提老邻居匈奴。自打汉武帝对匈奴动武之后,匈奴就开始一点点走向衰弱。尤其在汉元帝时期,陈汤甘延寿远征匈奴斩杀郅支单于,随后呼韩邪单于投降大汉,并迎娶王昭君之后,汉匈两国关系一直很融洽,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风波。可是,王莽掌权之后,不知道为啥欺负人家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非要收回大汉发给匈奴单于的印玺,给他们改了个名字叫“降奴服于”。这就有点没事找事了,于是两国开始再起战事,发生了不少的边境冲突。

新莽后期,王莽被起义军搞的焦头烂额,随后华夏大地遍地烽烟,也就没人有空理会北方的匈奴。等刘秀忙活半天统一了中原,安顿好了身边的大将,开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时候,突然发现北方边境还有人在捣乱。公元39年,匈奴入侵雁门,代郡一带。刘秀留下吴汉等人带兵就是提防着这么一天,于是吴汉带着马成等人很快就把匈奴赶了出去。不过,考虑到东汉初年连年战争,百姓疲惫,刘秀还是以防为主,将雁门一带的百姓都迁至长城以东地区,避免遭受匈奴的骚扰。

看到大汉帝国又重新活过来了,那些被匈奴欺负了好多年的西域小国,似乎看到了希望。公元45年,西域的鄯善,东师等十六个小国一起跑来洛阳,就想办一件事:送各自国王的儿子过来做人质。人家把儿子送过来,就是想求个平安,求大汉的护佑。没想到几天之后,刘秀又把那群儿子们送回了家,还告诉他们国王:“不好意思,你看我们国家也刚刚安定,实在顾不上你们了。”刘秀也是没办法,自己国家就剩这两三成老百姓,自己种地还来不及呢,万一西域打起来,自己上哪里找一支远征军去啊。

此时的东汉没有精力出击匈奴,而匈奴也没了功夫来骚扰东汉。因为,内乱不仅仅会发生在大汉,在匈奴也是家常便饭。汉宣帝时期,匈奴曾经冒出五个单于,打的不可开交。到了公元46年,一场天灾让匈奴人畜死伤大半,一场匈奴统治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大战展开,这场内乱的结果就是,一个强大的匈奴王国分成了两半。

公元48年,匈奴八个部落的人拥立呼韩邪单于的孙子日逐王比为单于,与他们的敌对派蒲奴单于分庭抗争。日逐王比一部担心自己搞不定蒲奴单于,就向自己的爷爷学习找靠山,带着几万人南下投靠刘秀。后人称这群匈奴人的政权为南匈奴。而蒲奴单于地处漠北,我们称他们为北匈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北匈奴分裂。

蒲奴单于一看南匈奴找了大汉这么个靠山,非常眼红,也派人来到洛阳,想跟东汉和亲。刘秀在儿子刘庄的建议下委婉的拒绝了,毕竟我们大汉已经收纳了南匈奴,要是再接受你们北匈奴,那岂不是脚踏两只船。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南匈奴就变成了大汉的盟友,而北匈奴则成为大汉的敌人,直到他们被彻底赶走。

看到匈奴分裂,曾在灭蜀之战中立下大功的大将臧宫等人坐不住了,纷纷向刘秀请求带兵出征,趁着匈奴分裂干脆灭了他们得了。刘秀坚持自己的治国策略:“如今天下刚刚平定,尤其最近天灾不断,我们自己都不能自保,哪里有功夫出征边外啊?”因此,在整个光武一朝,东汉和匈奴之间没有发生大的战事。至于那个游离在北方的北匈奴,就交给刘秀的儿孙们去解决吧。

北方消停了,但是西部和南部边境还是有一些小风波,刘秀就把镇守和平定西南的任务交给了另一员大将,马援。据说马援的祖先就是战国时期那位提出“狭路相逢勇者胜”,并在阏与之战中率领赵军击败强大的秦军的名将赵奢(他还有个更著名的儿子,纸上谈兵的赵括),因为他为赵国立下大功,被封为“马服君”。因此,赵奢的后人就改姓为马。

马援并非为战争而生。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畜牧业上闯出了一片名堂,一边放牧还一边跟自己的宾客们吹牛逼:“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来挣钱多了,突然感觉自己“无敌是多么的寂寞”,就把钱财散给了朋友,自己继续过着清贫的生活。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先是追随隗嚣,后跳槽去了刘秀这里。就这样,放羊高手马援和种田高手刘秀终于走到了一起。随后,马援堆米为山,用最原始的战术沙盘,帮助刘秀进军陇右,消灭了隗嚣。刘秀任命马援为陇西太守,防止羌人作乱。由于那时候羌人还没有归附刘秀,双方发生过不少的摩擦冲突,但最终的结果就是,马援把那些羌人收拾的服服帖帖。

公元40年,越南人心中的民族女英雄征侧征贰在交趾(今天越南东部地区)造反,自立为“征王”,这次造反被称为“二征起义”。第二年,刘秀册封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兵出征交趾,镇压二征起义。那个时候,交趾地区几乎都是蛮人,无论是文化程度还是战斗力都跟马援所带来的汉军无法比拟。靠着地形优势坚持了两年之后,征侧征贰最终被马援击败,南方得以平定。

马援回到京城,得到刘秀的大力封赏,自然少不了人跑来拍马屁。马援觉得那人实在无聊,就对他说:“现在匈奴,乌桓尚在骚扰北方,我想自请带兵出征。男子汉就要战死于遍野,马革裹尸回家安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身边呢?”马援果然没有食言,当时东汉北部的乌桓已经发展壮大,并且开始入侵汉朝边境。马援主动请缨,去赶走了乌桓人。

公元48年,南部武陵郡的五溪蛮又发生暴动,杀掉了大汉的武威将军刘尚。听说这消息后,马援又来找刘秀,请求带兵出征。刘秀打量着这个六十二岁的老头说:“大哥你岁数也不小了,就别出去折腾,在家养老吧。”老头二话不说,翻身披甲上马,舞者兵刃跑了三圈。刘秀说,这老头壮实,那你就去吧。

然而,这一走,却成了永别。武陵郡的气候让东汉军队完全不适应,许多士兵都病死了。马援也身染重病,不久之后就去世了。不过,马援的副将中有一个人跟马援的出兵意见不一致,就在马援病重期间告了马援一状。这个人就是刘秀最重要的开国功臣之一,好畤侯耿弇的弟弟耿舒。耿舒给哥哥写信,说马援在南方乱指挥,不但损兵折将,更是死了很多人。耿弇不敢怠慢,赶紧汇报给刘秀。刘秀没有搞清楚情况,就让自己的女婿梁松去责问马援。虽然梁松到达前线的时候马援已经去世,但马援曾经在言语上得罪过梁松,所以梁松就诬告马援,说他私自带了好多珠宝回家。刘秀很生气,就剥夺了马援的一切爵位,他的家人只好给他用一张草席裹着马援的尸首草草安葬,倒是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夙愿。几年之后,马援的家人看到皇上的气也消了,才上书说明情况,说马援带回来的是薏仁,不是什么珍珠。朝廷也有大臣为马援说清,刘秀这才为马援平反。

在刘秀治理国家的这三十余年里,天下统一,百姓安定,外患消除,东汉王朝迅速从连年战争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人们把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称为“光武中兴”。

回顾刘秀年少时的梦想: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现在看来,执金吾是当不成了,直接做了执金吾的顶头上司,严重超额完成任务。阴丽华也娶了,还又多娶了一个郭圣通,爱情也算是圆满成功了。可以说,刘秀的理想全部超额实现。然而,做了皇帝当然是好事,可是媳妇娶多了却会有更多的烦恼。面对两个优质的媳妇,刘秀真正的爱到底在谁那里呢?

1.《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四十三)光武中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四十三)光武中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3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