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隋朝

关于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我想说串联5大江、跨越2500年、绵延3200公里……大运河,不止于此

“时代的画卷蜿蜒曲折,来回扬帆,饱受历史兴衰的困扰。

是江南羞涩美景和垂柳岸,还是北方豪爽幅阔辽员,花木葳蕤运河滋润,烟波浩渺几千年。”一条人工河道,横跨5大江河,绵延2500余年,至今澎湃不息,这首《大运河之歌》,唱出中华儿女的悠悠运河情。

相关阅读

国务院同意建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从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法律保障、抓好督促评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明确了重点任务的部门分工,以保障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那大运河就是挺立脊梁下流动的血脉,它凝结了中华先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中国智慧,并作为独特的活态文化遗产,在历经千年的通航岁月里,孕育了一座座名城古镇。本期《乡村周末》,让我们跟随几位作者的脚步,看运河串起的天下粮仓,游运河孕育的锦绣河山。(编者)

● 隋唐大运河

隋唐运河洛阳起

by 张少辉

最初认识运河,是我14岁那年,当时读了臧克家的诗《运河》,那些震撼心灵的诗句至今犹记:“我立脚在这古城的一列残堞上,打量着绀黄的你这一段腰身,夕阳这时候来得正好,用一万只柔手揽住了波心……运河,你这个一身风霜的老人,盛衰在你眼底像一阵风……”我也是从那时才知道,中国的大江大河,除了长江和黄河,还有一条河叫运河。

但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成年后会到古都洛阳工作,并在曾经举世闻名的隋唐大运河河首——洛河畔定居生活。这,或许是我和大运河冥冥之中的一个缘分吧。

洛阳因地处洛河(古称洛水)之阳而得名,洛河是洛阳的母亲河。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刚登上皇位的隋炀帝杨广力排众议,下令开展两项重大工程:一是将首都由长安迁往洛阳;二是征调劳工数百万,由杰出工程专家宇文恺主持开凿以洛阳为中心、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此时主要是开通的是通济渠和永济渠。

通济渠分东西两段: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洛河和谷水(即涧河)入黄河;东段自荥阳汜水,引黄河后,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经商丘、宿县、泗县入淮河。公元608年,永济渠开凿。公元610年,继开江南运河,开通镇江至杭州段,长400公里。这样,从首都洛阳到江都(今扬州)、杭州全长1700公里的河道便可直通船舶、畅行无阻。

至此,以首都洛阳为中心,以洛河为起点,以通济渠、永济渠为“人”字状两大撇捺延伸,并通过邗沟和江南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主航道全长2700公里,沟通中国南北和东部、中部的水运大动脉成形。值得一提的是,隋唐大运河比著名的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开凿时间要早1200多年,长度相当于苏伊士运河的15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相比京杭大运河,许多人对隋唐大运河知之甚少,这是因为京杭大运河修建于元明清时期,时间上离现代更近,而且很多航段现在仍在使用。其实,隋唐大运河开凿要比京杭大运河早500年,虽然开凿的时间不同、流经地区不同,但必须承认,正是有了隋唐大运河,才有了后来的“去弯截角、纵贯东部”的京杭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自开凿之初就非常注重两岸的绿化。“堤畔筑驿,树以柳”,自洛阳至邗城(今扬州)2000余里的长堤上尽栽柳树,形成了绿色长廊,以至于“隋堤烟柳”常常被作为名句引用。目前,洛阳正沿洛河老城区段修建隋唐大运河公园,根据大运河沿线著名城市和历史文化设置景点,建成后游客可身临其境地体会大运河和隋唐历史文化,“隋堤烟柳”的盛景也将很快得以重现。

大运河与长城一起被列入“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名单,长城的功能是防御,运河的功能则是沟通,洛阳成了当时的交通枢纽,联结起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也让洛阳“天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中外商旅,莫不咸集。“突厥、于阗、波斯、天竺、昆仑、倭国、百济、高丽等诸番酋长,各率其属扈从,穹庐毡帐,及牛羊驼马,填候道路。”瞧瞧,那是怎样的盛况啊。

有运河,就会有渡口。那时的洛阳城内分列着南市渡、天津渡、洛阳渡等几个享誉世界的大渡口,每天船来人往、熙熙攘攘,担负着全国乃至域外货物贸易中转的重任。凭借发达的漕运,洛阳成为当时真正的天下粮仓——隋唐王朝相继修建了含嘉仓、回洛仓、洛口仓等多处大型官仓,拥有仓窖数百座。据有关史料记载,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全国主要大型粮仓的储粮总数为12656620石,含嘉仓就有5833400石,占了将近一半。2014年,洛阳回洛仓及含嘉仓遗址作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的有力物证,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洛阳段的开通也使“洛水贯都”成为古代城市格局的典范。隋唐洛阳城以洛水为轴线,100多个里坊分列两侧,布局有序、规模宏大,代表了当时我国城市建设的最高水平,而“沿洛河两岸发展”这一城市建设理念也从隋唐延续至今。如今的洛阳市,洛河依然穿城而过,静静东流的河水仿佛在从容不迫地,向世人诉说洛阳城千年来的一脉相承。

有河必有桥,洛河上,天津桥曾是隋唐大运河的醒目标志,也是“洛阳八大景”之一——天津晓月所在。

天津桥地处隋唐皇宫应天门南洛河上,以“天子之津”而得名。2004年被发掘出来,其遗址就在现在洛阳桥的西边200米处。

隋大业初,隋炀帝命宇文恺在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8里处的洛水两边营建了方圆73里的东都,并在自西向东穿城而过的洛水上兴建了天津桥,成为洛阳南北交通的要冲。隋代洛阳城的各部分都与天子有关:将洛水比作银河,把京城看成天帝的居所“紫微宫”,架在洛水上最大的桥和宫城的南边正门相连,叫“天津桥”。“天津”,即天界的渡口,船只在此可驶往天上的银河。桥上有四角亭、栏杆表柱,两端有酒楼市集。拂晓时分,漫步桥上,举首可见一轮弯月垂挂天幕,俯首河面波光粼粼,清雅幽静的意境,使“天津晓月”成为洛阳的著名景观。

隋代,洛阳漕运发达,天津桥保证了物流的通畅,这时的天津桥为铁链连结而成的浮桥,长约500米。唐代,天津桥重建为石基桥,桥长300步,宽20多步,涂朱红色。从早到晚,桥上人来车往、络绎不绝,以至唐代诗人刘希夷有“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的曼妙诗句。每当拂晓时分,天津桥上晓月当空,桥下波光粼粼,更使得诗人为之赞吟。白居易在《晓上天津桥闲望》中吟诵道:“上阳宫里晓钟后,天津桥头残月前。空阔境疑非下界,飘飘身似在寥天。星河隐映初生日,楼阁葱茏半出烟。此处相逢倾一盏,始知地上有神仙。”

历史上,天津桥也曾见证了一场变动:唐安史之乱中,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叛,兵败致擒,被安禄山缚于天津桥柱,从脚上开始肢解。颜杲卿瞋目怒骂,即使被叛兵钩断舌头,仍含糊骂贼不止,至死不屈,场面极为惨烈。

自宋以后,洛阳屡经战火,古建筑大多被毁,天津桥亦未幸免。民国年间,人们在天津桥旧址附近的洛水中央建碑亭一座,至今犹在,其亭亭之姿,吸引无数怀着“唐月即今月,多情映来者”心境的游客前来,掬一捧洛水,披一袭月光,斟一觚诗意,更聆听那一脉远自唐朝传来的歌声。

tips

景点:龙门石窟、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应天门遗址

美食:洛阳水席、牛肉汤、浆面条

● 京杭大运河

不可居无竹

by 李波

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途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全长约1797公里,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饰、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食盐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由此可见一斑。也正因如此,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下令实行盐铁专卖政策,笼天下盐铁,由政府募民煎盐,官收、官运、官销。

在随后的2000多年中,食盐专卖制度成为历朝历代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而处于长江与南北大运河交汇点的扬州,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漕政、河政以及食盐集散中心,当仁不让地成了古代中国最为富裕的城市,也让无数盐商富可敌国、冠绝宇内,就连乾隆也不禁感叹:“盐商之财力,伟哉。”

然而丰厚的经济实力并没有提升盐商的社会地位,他们渴望摆脱自己在封建社会传统等级“士农工商”中垫底的商人属性,于是“贾而好儒”,转而向文化方面发展。盐商普遍鼓励自己的子女弃商从学、业儒仕进,通过科举的途径转而为政,同时他们也在日常生活中寻觅闲逸情趣、大造园林,举办雅集之风蔚然形成。当今的扬州园林,多半是那时兴建而起。

《扬州画舫录》评价杭、苏、扬三座繁华城市时曾说:“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盛,不可轩轾。”而在今天的扬州,最能体会扬州园林疏淡雅朴、夸侈斗糜的独特风姿所在,莫过于有“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美誉的个园。

坐落于扬州古城东关街的个园占地2.4万平方米,分为中部花园、南部住宅、北部品竹观赏区三大部分,是清嘉庆年间扬州盐商总代理黄至筠花费20年时间、耗银600万两,在明寿芝园故址之上改筑而成的。黄至筠喜竹,故在园内种满了竹子,所以个园之名,也是去了竹字的半边而得。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妄自揣测,个园的竹之盛,苏子应当满意吧。

告别人群,从北门进入,眼前出现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千万竹林曲径通幽,个中小径悠忽可见,疏影横斜。漫步走入,人声鼎沸的东关街瞬间被抛在脑后,于清幽处,听清风徐徐,如果不是偶尔行经的游人,其静谧让人恍生两世之感。我突然在想,也许是中国古人对于竹子品性的推崇,所以黄至筠会种植如此多竹子,希望自己及家人能如同竹子一般坚韧正直、胸怀坦荡。我又在想,千百年间,有多少巨商贵贾在扬州这座城市兴衰交替,有文人雅士在此挥毫泼墨,又有多少悲欢离合在此轮番上演。岁月红尘,早已模糊了曾经出现的无数面孔,唯有运河水不舍昼夜,带着旧日的辉煌与落寞东流而去。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人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理想生活的实景物化,讲究山水相映、意境为甚,叠石理水、淡雅不拘。如果说竹是个园的灵魂,那以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则是个园的骨骼。

四季假山,听名字以为是用四季花卉来装点假山,呈现出四季不同之景,然而步入其中却发现不止于此。四季假山采用石笋、太湖石、黄石、宣石四种不同的石料构建出了中国山水画中对四季山景的呈现。春景,石笋插于竹林,好似雨后新生;夏景,荷花池畔叠以湖石,恍若炎夏浓荫;秋景,黄石假山峰峦起伏,顿觉秋高气爽;冬景,宣石累累、耀耀放白,大小狮子俏皮可爱。

面对眼前的奇山怪石,不得不赞叹自然造化神奇,“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呈现出的阴阳动静在此相得益彰,完美体现出中国阴阳调和的辩证美学。四种石料,方寸之间堆积出了四季之景,这种对时间的抽象汇聚,使用写意的手段构建起中国园林艺术的时空桥梁,以有形沟通无形。我想起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不会说话的园林,可能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体现了吧。

在假山上的凉亭,我坐了很久,看云卷云舒,看怪石嶙峋,看纷纷人群。我看见一位老人,从这座代表着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最高水平之一的园林向我走来,竹林是他的少年时期,茁壮而有活力,假山是他的中年时代,沉稳且伟岸,而生活区则是暮年将至,沉寂的如同墙外默默无言的大运河。而这条河,如今不用再担负货通南北、连接世界的重任,反而如同一本记载了王朝更替、历史兴衰的古书,承载起了重新书写未来的期望,在文旅融合发展的今天,这条古老而伟大的河流必将焕发新的生机。

tips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盐阜东路

美食:扬州炒饭、蟹黄汤包、鸡公煲、春卷

票价:45元/人

● 京杭大运河

江南佳丽地

by 叶艳莉

“河开矣,桥筑矣,市聚矣。”寥寥数笔,一个古镇诞生与兴起的轨迹便被勾勒出来。这个古镇,就是杭州的水上门户——余杭塘栖。塘栖的记忆里,潋滟着的,是京杭大运河的波光。桨声帆影里,水陆辐辏、商家鳞集、市肆荟萃,最繁盛时,塘栖居“江南十大名镇”之首。丰子恺先生说:“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这是他“常常坐客船,走运河,在塘栖过夜”,亲身体会后才说出来的。

来塘栖,第一件要做的事是走一走广济桥。这可是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也是大运河上保存至今规模最大的薄墩联拱石桥。长78.7米的古桥南北向横跨京杭大运河,势若长虹,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老百姓是最擅长抓住事物特点的,一个俗称“长桥”,就朴素地道出了人们对古桥的观感。桥不仅长,还高,中孔矢高7.75米,南北各设石阶80级,有人说,从桥下拾级而上,有一种像爬山一样的感觉。明代当地诗人吕需在《长桥晚眺》里说得有趣:“远眺成高陟,因之解睡魔。”入夜之后,广济桥景致清绝,“冷浸银蟾跨玉虹”“参差楼阁水云中”,栖溪十六景里,长桥月色遂为其中一景。

不仅如此,广济桥还极富传奇色彩。相传此桥始建于唐代,现在的桥是明代弘治二年(1489年)重建的,而它的募建者竟是一位外乡人,一位“武训”式的人物——鄞州义商陈守清。一日黄昏,陈守清落脚塘栖,正喝着酒,突然听到哭喊声,转头一看,原来是运河里的渡船被风浪掀翻,船上的人无一幸存。这一眼,成了陈守清人生的转折,他下决心要造一座桥,一座通途大桥。但当时他的财力并不足以完此心愿,于是他毅然削发为僧,四处化缘,募集资金。历尽千辛万苦,宏愿终成,陈守清留下了这座泽被后世、永载史册的桥。如今,他的塑像静静地站在广济桥头,接受来往过客的敬意。500年来,广济桥如家人一般,和塘栖人民相依相偎。但在20世纪90年代,广济桥曾面临一场生死考验。其时,广济桥经常发生堵航现象,最严重的一次船只被堵了7天6夜,堵塞船只5000余艘。“拆”还是“保”,这是一个问题。1998年,杭州市政府斥资8000多万元对大运河塘栖段进行了改道,使绝大多数船只绕道而行,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一座桥,不惜以8000多万另辟水道,这在全国都是罕见。2014年6月,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广济桥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广济桥和它的传奇成了塘栖的灵魂与根。爱与善、敢为与担当,沉潜在塘栖的血脉之中,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来塘栖,不得不说的人物还有乾隆皇帝。乾隆一生6下江南,3次到塘栖。古镇水北街东的御碑亭里,高5.45米的御碑娓娓诉说着南巡往事。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帝首次南巡就颁发了塘栖免税御旨,对浙江“从无积欠”大加赞扬,特免当年地丁钱粮30万两以示奖励,又将“圣谕”刻石,晓谕官民。此碑的保护和发现极具戏剧化。岁月沧桑,御碑被砌入当地民宅卢宅墙内,只露出顶端一截,看不到全貌。民国初,卢宅被毁,碑尚存。而旧时水北街曾分属德清、杭县两县管辖,天长日久,当地人错以为此碑是两县的分界碑,直到1985年文物普查,才使得御碑重见天日。运河遗珍,当重之惜之,塘栖人以古色古香的御碑亭、绿荫掩映的御碑公园、牌坊雄踞的御碑码头,细细地呵护着它。

御碑公园一角是运河谷仓博物馆。塘栖与粮食的缘分着实不浅,作为运河要津,塘栖曾是最著名的粮食集散地和交易市场。米市兴盛之时,大街上米行林立。“跑过三关六码头,不及塘栖廊檐头”,沿河长廊连成一片,不怕下雨。檐下一长溜的“美人靠”令人遐想,其实,当地人将其称为“米床”,是收米卖米之处。水北街至今犹存一家水北粮站,可见当年米店旧影。在这样的地方建谷仓博物馆,再适宜不过了。谷仓在人类生存与文明进步中扮演的角色远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农业的起源、文明的诞生、城市的兴起,以及人类的战争与和平,都与谷仓息息相关。古今中外,天下粮仓尽入博物馆中,让人惊叹原来小谷仓也有大学问。

悠然穿行于水岸古朴的街巷中,木门板、花格窗、青石巷、美人靠,老宅院、文艺小店、百年老字号……一次又一次被相机定格。时不时,还会与地道的乡土风味相遇:肥而不腻的粢毛肉圆、金黄脆软的细沙羊尾、五颜六色的四方糕、香糯可口的五花肉粽……始于颜值,陷于味道,让你的味蕾欲罢不能。

在塘栖,有说不完的故事,看不完的景致,吃不完的美食,慢慢走,欣赏啊!

tips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

美食:粢毛肉圆、细沙羊尾、五花肉粽、四方糕、熏板鸭、枇杷

● 京杭大运河

枕水筑窑湾

by 吕峰

依水而筑的窑湾头枕骆马湖、腹背大运河,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碧水成就了它的繁华,使它变成了一座古老的博物馆,耐人寻味。

窑湾与历史牵缘是在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后,船夫每经此地,总在此歇脚避风,窑湾之名由此而来。明清时期,它是苏北商业重镇,商贾云集、市井繁华、人气旺盛,运河上南来北往的船帆载着各地的文化,在此交流与共。窑湾的饮食文化也独具一格,桂片雪花糕、小脆子等面点食品取自天然,五味俱佳而不失平和,绿豆烧酒在乾隆年间即为贡品,信昌酱园至今还生产甜酒和咸菜,上百个酱缸整齐地排在一起,上面覆盖着罩笠,很是壮观。

我是在有所耳闻的情况下进入窑湾古镇的,但没料到,它仍让我震撼,随即卷起了在心头积淀已久的情愫,滋味莫辩。走在曲折迂回的街上,古朴的明清建筑错落有致,这些建筑既有北方的稳实厚重,也有南方的秀雅灵巧,穿行其间,空间并没有走出多远,时间却觉得仿佛已经跨越了千百年。历史的风烟在眼前掠过,那湮没于往昔的万种喧嚣、千般角逐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了,但这些现存的古民居、商会馆、古庙、碑亭、古桥,却仍在向来往游客诉说着古镇曾经的故事。

窑湾有两条形成于明末清初的主街道,至今仍保持原有的风貌,一条是中宁街,一条是西大街。中宁街石板铺路,两边是店铺,前廊出厦、木板门面,弯弯曲曲纵贯古镇南北,每一处都能清晰地捉摸到岁月的遗存,甚至不难想象这里当年人头攒动、丝竹弦歌的情景。我轻步缓行在被磨得光滑的石板路上,即使脚步轻柔,声音却依旧在狭窄的小巷中回响。

沿着一条幽暗的巷陌走进西大街,这里既有富商人家的大院,也有小康人家的斗室。最后,我在街巷深处、幽静的旧宅前停下了脚步。剥落的墙壁如褪色的油画,厅堂、门楼、厢房,仍然保留了往日格局,铺地的方砖上长满了青苔,但旧时大户人家的气派却依旧在每一条缝隙里渗透。屋舍内,那些云头、斗拱和粗大的廊柱,展示着这里昔日的尊贵。令人惊讶的是那些雕刻,精致细巧,各具风姿的人物、花鸟、走兽,在经历了时光的淘洗后,依然光影照人。

一个城镇的发展史总是有繁盛、有衰落,有扩张、有萎缩,窑湾也不例外。曾几何时,一切富贵繁华都随风而逝,一座座古宅成了一首首挽歌,老街苍颜斑驳,临河的房屋颓然而立,退了漆的亭柱梁掾露出疏松的木纹,花岗岩的阶石仍坚固如昨,只是被难以计数的脚印磨出了深深的凹痕。庆幸的是,湖荡如天然屏障,使古镇避开了现代文明的侵蚀,保留了淳厚的民风和水一般清冽的情味。随便走在古镇上,都可以在它的斑驳中找到岁月的积淀,那黑漆大门上的一对对紫铜门环,是岁月的象征。

如今,这座始建于隋唐,全盛于明清,晚清以后一度衰落的古镇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它又以独特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雅致古朴的氛围吸引了无数为都市生活所累的人们。一边是舟楫往来的河流,一边是历经沧桑的老宅深院,从古到今的一切都毫无遮掩,那些苔藓斑驳的岁月留迹、照临过无数次的月圆月缺,似乎都让人伸手可抚。

生者自生、死者自死。但愿下一个千年,窑湾依然窑湾,依然能吸引住人们的目光,留住人们匆匆的脚步。

tips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西南

美食:窑湾绿豆烧、骆马湖银鱼炒鸡蛋、辣鲜鱼

● 浙东运河

安昌夜色

by 李波

隋开皇四年(584年),广通渠的修建拉开了隋朝兴建大运河的帷幕。公元605年,炀帝杨广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征民360万,用短短6年的时间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至北京,南达杭州,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然而大运河并没有在杭州停下脚步,610年,杨广再次下令开凿江南运河,使得镇江至绍兴段通航。至此,中国隋唐大运河全线贯通。

大运河的开凿让“咽喉吴越,势雄江海”的绍兴崛起为江南第一大都市,在诗人元稹的眼中,即便是苏、杭二州,在绍兴面前也不过是“会稽天下本无俦,任取苏杭作辈流”。

大运河带来的物华风流随着时光渐渐模糊了昔日荣光,成了只存在在史书上的遥远记忆。只有那风格独特的古桥,布满青苔的码头,摇曳穿梭的乌篷船,以及深巷交错的运河风光,让这座名为安昌的古镇,还能让人想起那些属于运河的时光。

绍兴,这座拥有2500余年建城史的古城因为鲁迅而被国人熟知,前来的游客好像大多聚集在鲁迅故里景区,不然也是王羲之的兰亭、陆游和唐婉的沈园,又或者是美食聚集的仓桥直街,所以与绍兴古城相去较远的安昌古镇,反倒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绍兴味道。

到达安昌,日色已暮,夕阳的余晖懒懒散落在碧绿的河道与黛色的屋瓦之上,江南古镇的静谧典雅与眼前的小桥流水相得益彰。河堤旁的杨柳已经抽出了细嫩的绿芽;绿芽下,橹声咿咿呀呀,乌篷小船在水面上泛出阵阵波纹;黛色的屋檐下,挂满了红色明亮的香肠。

我喜欢食物,我喜欢酒。腊肠和黄酒的存在,让这座古镇在我眼里愈发变得可爱起来,那就切两根腊肠,那就饮几盅好酒。

窗外日已西垂,水乡的夜来了。水乡的夜怎么会这么静?

出得店来,漫步于古镇,行走在青青石板铺就的临河小路,听着蛙鸣,踩着月光,穿过一间又一间颇具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然后过河。

建于北宋时期的安昌古镇因河而兴、依河而建,北岸为商市,南岸是民居。纵横交错的水域使得古镇营造了数量颇多的桥梁,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其中最著名的是福禄、万安、如意这三座桥,据说古镇人家嫁女儿时都要走全三桥。我不嫁女儿,所以随便挑一座桥,拾级而上,安昌最美的夜就出现在眼前。

月色朦胧,万籁俱寂,两岸泛起的星星灯火,隐约照亮了古镇的黑夜,波光粼粼的河面,将月色下的安昌倒映其中。安昌,就这样静悄悄的酣眠在夜色的怀抱,却让我好像捞月的猴子一般,面对着当空皓月,久久不愿睡去。

想起鲁迅在《故乡》一文中曾写到“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当年渴望中国走出的富强民主之路,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然实现;隋炀帝修建大运河为的是贯通帝国,在如今的中国已然有现代化的飞机、高铁。然而千百年来,正是因为这条伟大河流的存在,无数古往今来的中国人,将一座座城市或者乡村与远方相连,真正实现了货通南北、物畅其流、文化互通、融合共生。

时至今日,即便昔日辉煌不再,但是大运河仍然像不断流动着的血脉,串联着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脉。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古老的大运河再次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也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tips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安昌镇

美食:腊肠、仁昌酱油、扯白糖

● 京杭运河

烟雨惠山

by 王玲花

去江南,不能不看古镇;来无锡,不能不去惠山古镇。

惠山古镇位于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京杭运河南岸。如果说京杭运河是一位沧桑的老人,那惠山古镇就是镶在他衣襟上的一粒纽扣,是那种中国传统盘扣:靛蓝、老旧。古朴的气息、中国的味道在它的褶皱和纹理里繁复绵延。

惠山古镇是一本厚重的史书,它以民居的形式珍藏岁月,一砖一瓦里都落满光阴。循着它古老而厚重的气息走入,脚下是石板路,苍老的苔藓从缝隙里溢出,像给这些石头晕染上了图案。走这样的石板路适合穿布鞋,高跟鞋的坚硬会把这些意境踏乱,也会惊扰那些沉睡千年的故事。我始终坚信,每一块落满脚印的石板上都密集着故事。

路两边是江南特色的民居。灰砖、青瓦、斗拱、悬檐、镂空木窗、细条栅栏……每扇门内都曾有过琐碎、争吵和爱,门前的石墩被时间的风雨擦拭了无数遍,也被不同的体温温存过上万次。那些木门、木窗是一些亲切的召唤,我禁不住走了过去,斜斜地靠在门木上,回望,有一种穿越千年的感觉,也许我的前世就是这样一位江南女子,在淫雨霏霏里,等待着离人的归来。

而今,这些一间紧挨一间的民居都做了商铺:古玩店、小吃铺、衣饰坊,最多的要数茶社了。我喜欢逛这样的小商铺,一间间进,一家家出,看的不仅仅是商品,更是地方风尚。也喜品茶,在阴雨连绵的时刻,与友人临窗而坐,茶的清苦、雨的缠绵、江南的水汽,一并在唇间交汇。时间在这里慢下来,接近奢侈。

路两边也是祠堂的汇聚:先贤施子祠、朱祠、杜祠、浦长源祠……或大或小、或阔或窄,某种程度上,祠堂是身份的名片。跨过门槛,照壁背后,一些生活的私密以细节的形式呈现。先人们去了,但他们的故事砌进了墙里,他们的气息氤氲在祠堂的角落里,等着后人去翻阅。门前的石板路上,时间已把他们的背影风化,但门前河水的涟漪里一定荡漾过他们的音容笑貌,只不过也一样被时间冲洗掉。

水,让惠山古镇有了女子温婉的模样。水从京杭运河的主脉上分成一股,缓缓地流进古镇的胸膛。一条流动的经脉将古镇分开,河南岸跟北岸仿佛是彼此的倒影。经过水这面镜子的映照,景致多了,那些本不高的建筑也软了许多。水上有古船,水上有小桥。小桥作为水的花环,不仅美了桥,也成了连接两岸的纽带。

牛毛小雨,淅淅沥沥,成了古镇天然的道具,它营造了朦胧诗意,加重了古镇的温婉气息。我把脚步放慢,选一块石头坐下,水的湿气、草的清香扑面而来。水面上积着老绿,水清得能当镜子照,那就不要枉了这清,就临水自顾吧。但手不可轻触水面,怕搅乱了这一河的宁静。

到这里,祠堂就密集繁多了起来,几乎一间挨着一间。据说在古镇有上百间祠堂,古人为什么选择这里?一定是看重这傍山依水的“风水宝地”了。一块“人杰地灵”的牌匾,古镇的精髓就被这四个字衬托出来了。

是祠堂把古镇撑得饱满,是水让古镇温婉,而《二泉映月》的悠扬曲调也让古镇染上了艺术的气息。试想,阿炳在有月的夜晚,穿过小巷,坐在二泉边,用乐曲表达着内心的丰富,那不能不说是凄凉里的奢华。在古镇的一隅,安放着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我是以敬仰的心去靠近一个丰富细腻、经历风雨摧残却屹立不倒的灵魂的。

巷子是老街的支脉,这里一条,那里一条,像先人布下的迷阵。吸引我走入的是一阵阵的香气,这香气来自墙角处的一树花,花还没全开,以朵的姿态挂在枝头,淡黄、含苞,跟挂在屋檐下的灯笼相互映衬,灰的底色上顿时妖娆起来,也生出了些许暖意。

拐过一条巷子就是小吃街,由于下雨,又遇天黑,店铺散发着倦态而迷离的光。我们在一家挂着豆花招牌的店铺前站定,老板娘是位40多岁的女子,身材娇小,眉目清秀,一副江南水乡的样子。她看看店里,摊开两手,脸上挂着歉意的笑容,说,下次再来吧。

由于下雨,街上行人三三两两,此时的古镇似穿着一件蓝衫,戴着一些水纹,蓝色洇染开来,素淡之下,韵味就更浓了。

雨幕下的老街散发着浓浓古意,我就要把惠山古镇这本史书合上了,于生活在北方的我,南方水乡毕竟是一个梦境,但在某一个黄昏或者月夜,我还会再次翻阅这本书,让心插上羽毛,在它的上空做长久的飞翔。

tips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

美食:惠山豆腐花、热炉月饼、桂花糖芋头

● 隋唐大运河

遗珠光彩

by 秦延安

从地图上俯瞰,隋唐大运河如一个“人”字,一步横跨北京和杭州,这个“人”字的核心便是洛阳。南水西去、北流,一脉贯通,源远流长。随着洛阳帝都身份的丢失,隋唐大运河也浓缩成一座博物馆,供世人瞻仰。

依托山陕会馆筹建而成的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东傍瀍河、南临洛河,离隋唐时的漕渠和新潭不远。历史上,这里一直是秦晋商人去往江南和华南地区的必经之地。到明清时,仍是洛阳水陆码头的物资中转站和繁华商业区。保存完好的会馆于2014年被建成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整个博物馆为中国传统的两进四合院,古朴庄严的建筑风格和饱经沧桑的历史面容正迎合了古老的大运河。琉璃照壁、西门楼、东西仪门、山门、舞楼围合成第一进院落,舞楼、东西廊坊、东西官厅、拜殿、正殿、东西配殿等组成第二进院落。歇山式山门,高大的斗拱飞翘檐角,精致的砖雕栩栩如生,让人目不暇接。绕过二龙戏珠的琉璃照壁,穿过古色古香的第一进院落,便来到第二进院落。正中为中国大运河浮雕图,东、西展厅分别处于东西配殿,展陈面积共700平方米,由12部分组成,分为东都洛阳的营建、隋唐大运河的开凿、通济渠的开凿与隋炀帝下江南、运河遗珠等部分,通过图片、实物、模型、视频等形式,诠释了隋唐大运河广阔的时空跨度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随着游人,我们进入设在东配殿的东展厅,一个巨大的沙盘将隋唐大运河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只见大运河如一条巨龙横贯洛阳,2700公里的流程辐射了整个东北和东南。河面上桅墙如林、舟楫如梭,一片浩浩荡荡。玻璃柜里1:30的龙舟模型形象地展示了隋炀帝乘龙舟经运河下江南的宏大气势。展厅中最吸引人的还是面目狰狞的三彩瑞兽。三彩瑞兽又叫“四不像”,长着老虎的头、牛的鼻子、狮子的背、猫的爪子,相传是运河商船上必备之物,保佑着运河上的船只安然出行。

出得东展厅,进入对面的西展厅。厅内主要为隋唐大运河在洛阳段遗留下来的文化遗迹。元代后运河截直,形成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的通济渠、含嘉仓、回洛仓、天津桥等便成了历史遗迹。一张张照片,将那些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运河风采打捞出来,供世人观瞻。两个玻璃柜中的商船残片见证着当时造船技术的先进和惊人的运货能力。一张长达百米的《隋唐运河组雕卷》更是惟妙惟肖地展现了隋唐运河曾经的繁华。

历史灰飞烟灭,挑起南北的隋唐大运河也隐匿在了岁月之中,只留下一段传奇,供世人追寻与凭吊。

tips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九都东路171号

开放时间:9:00至17:00,逢周一闭馆

来源:乡村周末

编辑:李凤 崔晶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1.《关于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我想说串联5大江、跨越2500年、绵延3200公里……大运河,不止于此》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我想说串联5大江、跨越2500年、绵延3200公里……大运河,不止于此》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87004.html

上一篇

1 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干货看这篇!高句丽的建立与崛起

下一篇

1.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专题之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看这里!弄错了?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原来不是现在的京杭大运河

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看这里!弄错了?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原来不是现在的京杭大运河

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相关介绍,经常听到朋友批评隋炀帝的过失,其中第一个大过失是因为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使老百姓无数云云疲惫不堪。 小可在这里要提醒一下,我们现在的京杭大运河可不是隋炀帝修建的,它其实是在后来的元朝修建,明清时期清理疏...

关于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我想说京杭大运河七段的长度和流向

关于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我想说京杭大运河七段的长度和流向

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相关介绍,(9500.163.com) (9501.163.com) 京杭大运河是北京到杭州的一条古老的运河。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古老是因为它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凿,而非传统说法始建于隋朝...

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干货看这篇!京杭大运河

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干货看这篇!京杭大运河

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相关介绍,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与长城同名的伟大建筑工程。远超以全长1794公里闻名的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比欧洲第一条运河早2000多年改建。 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河流。 大运河历史悠久,几经...

【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专题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为何终点都在杭州?

【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专题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为何终点都在杭州?

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相关介绍,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长约1794公里,北基多,南至浙江省杭州。 众所周知,京杭大运河是元朝在隋唐大运河的基础上重新浚通的,原因很简单,首都不在一个城市了。隋唐的国都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古称...

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专题之隋炀帝修京杭大运河目的何在?你把大运河的路线连起来,就明白了

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专题之隋炀帝修京杭大运河目的何在?你把大运河的路线连起来,就明白了

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相关介绍,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在唐朝末年呈现出巨大的乱世,曾极度嘲笑前王朝是如何淫荡误国的唐朝士大夫现在不再在意嘲笑隋炀帝的吴国了。(莎士比亚)。 因为仔细看来,唐玄宗的荒淫比起隋炀帝有过之而不及,最起码隋炀...

关于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我想说隋炀帝动用上百万人修建的“人字形”大运河,为什么被“拉直”了

关于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我想说隋炀帝动用上百万人修建的“人字形”大运河,为什么被“拉直”了

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相关介绍,唐朝诗人菲一休留下:“为这条河竭尽全力而死,至今还留有千里赖统派。”“市区,市的“这条河”是指大运河。 人们通常认为隋炀帝杨广修建了现在依然发挥作用的大运河。 其实大运河分为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前...

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看这里!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各有千秋

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看这里!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各有千秋

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相关介绍,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东都以洛阳为中心,北分为朱军(现在的北京),南分为余杭(现在的浙江杭州),共四段。 第一段是控制水道(也叫鱼纲)。 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河...

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看这里!京杭大运河: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

  • 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看这里!京杭大运河: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
  • 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看这里!京杭大运河: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
  • 1 隋朝大运河分哪四段看这里!京杭大运河: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