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周朝

【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不要一提民间收藏,就说是赝品

中国作为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经过无数朝代的变迁,最终形成了深受帝王喜爱的八大古都。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些古城都经历了一五、二五时期的大建设,出土文物众多。

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基本建设、高速公路、高铁、南水北调、房地产开发等基建项目,动土量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地下挖出古墓群和窖藏不计其数,天文数字的文物重见天日。因各种客观情况,有许多文物精品藏在民间,民间收藏家亦是文物抢救和保护的主力军。刘玉珠局长代表国家文物局公开承认“还有大量的文物被民间收藏, 它们也是我国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玉昌丨文



民间收藏的数量,大概是全国博物馆馆藏文物总和的十倍

根据国家文物局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文物收藏数量最大的故宫博物院为180多万件,第二名中国国家博物馆为160多万件。我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2012-2016)的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其中有8000万件是档案,有2600万件/套是俗称的文物。因为统计单位是件/套,所以实际数量应该是6400多万件”。以上这些通常称之为“国藏”。

而散落在民间的文物有多少?这些数据无法统计。只能根据由国家文物局认定的权威期刊——《中国观察》上的文章来推演:中国民间收藏家人数已经高达八千万之多。按人均藏品10件推算,民间藏品数量就可达到8亿多件。

基于此,收藏界目前有六种不同的声音。

第一,文博界的观点:除认可官方发掘出土的文物和现有馆藏品外,对民间藏品基本否认。

第二,收藏品“留传有序”观点:只认在历史上“留传有序”的藏品才是真品。

第三,“高、精、真”藏品都在国外观点:因为国内“专家”只认“老、普、残”品,高级、精美的真品,被作为“赝品”而流失到国外。

第四,收藏界“国宝帮”观点:民间收藏有巨量真品,而且国宝巨多。

第五,陶瓷界“瓷片帮”观点:民间只有古瓷片是真的,不可能有真的高、精完整古瓷器,所以,民间完整的古瓷器都是假的。

第六,收藏界“行家”观点:客观的说,民间收藏人群复杂,收藏品种繁多,数量巨大,藏品有真有假,级别有高有低。民间不可能遍地国宝,也不可能没有国宝。这两种极端观点都是错误的。

然而,实际情况是,民间收藏有大量的真品,远超目前国有博物馆总藏品数量,而且有一定数量“高、精、真”的国宝级藏品。所以,不要一看到民间国宝就否定,不要一提民间有国宝,就说不可能。

别忘了,许多馆藏国宝,早年都来自民间。

从废品站捡回来的镇国之宝——“何尊”

“中国”二字,最早出自这件青铜尊

在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内,有一件与“后母戊大方鼎”齐名的青铜尊。铜尊的内壁底部有122个铭文,记录了周王室的一位重臣,放言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的故事。铭文中,“中国”二字首次现身器物之上,这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引以为豪的祖国名称,在泱泱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首次崭露。

《何尊》西周早期

通高38.5cm,口径29cm,重14.6kg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收藏

就是这样一尊称之为“国宝重器”的文物,曾经竟沦落废品站与破铜烂铁为伍,饱尝日月风霜的侵蚀,甚至几乎回炉铸铜。

具体怎么回事,还要从1963年说起。

那年8月的一天雨后上午,宝鸡县贾村镇贾村村民陈堆,住房后院土崖坍塌了一块,陈堆发现土崖上好像有亮光,于是就和妻子张桂兰用手和小镢头刨,结果在坍塌的土崖上刨出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青铜器,夫妻俩不懂文物鉴定,便暂时将其放在阁楼上装粮食。

第二年,陈堆夫妇因故要去外地,临走时将青铜器交给哥哥陈湖保管。1965年,因生活困难,陈湖将弟弟寄放的青铜器卖到了废品收购站。废品收购站的师傅也不懂文物,便将这个铁疙瘩与其它废铜烂铁存放在一起,准备送冶炼厂。于是,这个没被认出来的“国宝”险些要和废铜烂铁一起回炉熔化。

天佑中华,1965年9月的一天,宝鸡市博物馆一位叫佟太放的干部,在一个废品站中意外看到了这件铜器,觉得有一定价值,向领导汇报后,博物馆再以30元的价格将这件青铜器买走。经考古人员初步鉴定,认定这是一尊西周早期时的青铜酒器,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其上的浮雕被称作“饕餮(念作taotie)纹”。

《何尊》上的“饕餮纹”

时光荏苒,到了1975年,为纪念中日建交,国家文物局要在日本举办中国出土文物精品展,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赴京组织筹备。经审核后,马承源很快从全国各地调集了100件一级文物,其中就有宝鸡出土的这件饕餮纹青铜尊。

马承源先生(1928~2004)研究青铜器

经马承源先生对该青铜尊认真反复研究,并清除泥土和锈迹,在铜尊底部发现了长篇铭文。马承源高兴至极,马上做了拓片,经研究,隶定出的铭文有122字。这122个字,揭开了3000年前的一段往事:

周成王五年四月,一位叫“何”的周王室重臣,在刚建成的洛邑(周朝金文称“成周”、“王城”)受到新居那里的王的训诰和赏赐。“何”用得到的赏赐,铸成这件铜尊,记载这一重大殊荣。其中有一句“余其宅兹中国”,意思是“我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在器物上出现。

《何尊》内壁底部铭文

《何尊》铭文拓片,“宅兹中国”见左起第6行上4字

拓片右图两字为中国

事后,马承源将其命名为“何尊”,并称之为“镇国之宝”。也因为这一重大发现,国家文物局取消了“何尊”赴日本展出的安排。

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2002年1月,国家文物局印发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全国有64件国宝此后永久不准出国展出,“何尊”被列为其中之一。

被用来烙过饼的国宝——“兮甲盘”

西周——青铜带铭文《兮甲盘》

盘高11.7厘米,直径47厘米

共有铭文一百三十三字

兮甲盘制作于约2800年前的西周,是传世的国宝重器。依据传世文献,器主兮甲名尹吉甫,是当时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大诗人,文武双全。他是《诗经》的主要编纂人,保留和弘扬了中国早期文化,被认作“诗祖”。

相传“兮甲盘”曾于南宋时出土,藏于绍兴内府,后因战乱流出内府,逐渐不为人知。辗转至元代,大书法家、鉴藏家鲜于枢在僚属李顺父家发现此盘时,它已被其家人折断盘足,用作烙饼炊具。再后来又历经数代收藏传递,至清末民初辗转入大收藏家陈介棋之手,随后“兮甲盘”不知下落。

真器下落不明,于是赝品时有出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传闻日本书道博物馆收藏有兮甲盘。然而,经多位专家鉴定,这是一件民国时期伪造的兮甲盘。八十年代,又传香港中文大学也有一件兮甲盘,后经专家鉴定,发现这件所谓的兮甲盘,盘体确是周代的真品,但盘中的铭文却是后人伪作。

2014年11月在武汉举行的中国(湖北)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展出一件兮甲盘,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邀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数字专家进行鉴定。经鉴定,不论从形制、纹饰、皮壳锈色、铸造遗痕,还是铭文书体,都可以确定这就是失传已久的赫赫有名的西周重器兮甲盘,特别是这件兮甲盘铭文拓本与陈介祺的原始拓本丝毫不差。

兮甲盘高11.7厘米,直径47厘米。敞口浅腹,窄沿方唇,内底微向下凹,一对附耳高出盘口,两耳各有一对横梁与盘沿连接,圈足残缺。腹部饰窃曲纹,耳内外均饰重环纹,简洁朴实。在兮甲盘上,共有铭文一百三十三字,记载了中央王朝西周倒数第二王周宣王的历史,是已知国内拍卖市场中字数最多、级别最高、分量最重的青铜器。正如王国维所说:“此种重器,其足羽翼经史,更在毛公诸鼎之上。”

2017年7月15日晚9点,杭州西泠春季拍卖会“南宋宫廷旧藏西周重器国宝兮甲盘专拍暨中国青铜器专场”上,西周青铜器兮甲盘以1.2亿元人民币起拍,1.85亿元人民币落槌,2.1275亿元人民币成交。

兮甲盘从宋代至今,屡遭不幸,时隐时现。辗转数百年后,失而复得的兮甲盘重归故土后再遇新主,这也是一种圆满吧!

因农民从红薯窖里挖出一件青釉小洗

从而揭开了汝官窑遗址的千古之谜

被后人尊为“五大名窑”之首汝窑遗址,由于文献记载不详,烧造汝官瓷的汝窑究竟在哪里,它是如何烧造的也就成了千古之谜。为破解谜底,无数的古陶瓷专家学者为此费尽心血。

但您知道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由宝丰县陶瓷工艺厂技术科科长王留现先生,在1986年中国古陶瓷西安年会上,向到会专家提供一件村民在该窑址,从红薯窖里挖出的一件青釉小洗而引发的,专家看后为之震惊,从而开始对宝丰清凉寺汝窑的调查和发掘,最终揭开了宝丰清凉寺汝瓷遗址的千古之谜。

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

最早对汝窑瓷的寻找是从陈万里先生开始的。195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陈万里先生专程来河南寻找汝窑。他当时跑了河南的不少地方,临汝、宝丰、鲁山,回去以后写了一篇文章《汝窑的我见》。而从60年代,当时找到的主要是民窑烧造的那些瓷器,并没有找到汝窑。

“清凉寺到段店,一天进万贯”,一句流传于宝丰县清凉寺一带的乡间俚语诉说了这里曾经有过的贸易盛况,这也引起了来此进行调查的考古人员的注意。

20世纪80年代初,一群年轻的考古工作者徒步沿清凉寺到段店进行考察,10多公里范围内竟发现有数十座窑址,但是却并未发现汝官窑遗址的任何线索。与此同时,当地一些酷爱汝瓷的民间人士,也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在寻找着有关汝官窑窑址的蛛丝马迹。

王留现老先生,老家就在宝丰县的大营镇,家距清凉寺不足4公里。小时候也耳闻目睹过这一带有宝藏的传闻,自从他进了县文化馆后,就把传闻当作一项事业去研究了。后来,他调到陶瓷厂从事专业陶瓷研究工作后,就更加留意从田地里寻来的碎瓷片,他不断问自己:“汝窑会不会就在清凉寺这一带呢?”

左图为王留现先生,右图为汪庆正先生

1985年盛夏的一天,有人告诉王留现先生,大营镇清凉寺村有户人家的红薯窖塌了,无意间露出了一个瓷器,王留现先生得知消息后,马上赶到了清凉寺村。到那儿一看,吃了一惊。那个东西猛然一见,就有一种雾光效应,虽然这个雾光效应很短时间就消失了,但是这个东西跟过去的不一样。最后,王留现先生毫不犹豫地借了600元钱,买下了这件从未见过的瓷器。但是,它到底是官窑还是民窑呢,王留现先生心里也没数。

1986年10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在西安召开。王留现先生参加了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在会上,他把那件汝瓷洗拿给冯先铭先生、耿宝昌先生等专家鉴赏。在场的五六位专家都说这是汝瓷洗,但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件汝瓷洗就是价值连城的汝官瓷,更没有想到汝官窑遗址就在清凉寺。

会议即将结束时,王留现拿着汝瓷洗找到了上海博物馆的古陶瓷专家汪庆正先生:“汪老师,耽误你一点时间,请您看看这件东西。”看到那件汝瓷洗后,汪庆正先生的表情十分激动。汪庆正先生回到上海后,立即派两名专家到宝丰清凉寺考察。这两位专家在清凉寺附近捡了许多汝官瓷碎片,带回了上海。而这两位专家就是范冬青女士和陶瓷部的同事周丽丽女士。

一年后,王留现先生意外地接到了一封从上海博物馆寄来的信件。信上说,希望他能够拿瓷器到上海来和上海博物馆的馆藏汝瓷进行对照鉴别。对照鉴别完后,汪庆正就跟王留现郑重地说起了收购他那件汝瓷的事。汪庆正说这个汝瓷洗就是国家珍贵文物,不能个人收藏,应当献给国家。最后,上海博物馆给王留现先生颁发了国家文物局的奖状,并发给了5500元奖金。王留现老人当年花了600元钱买下的这个汝瓷洗,现在的价值过亿。

1987年5月,上海博物馆依据他们在清凉寺采集到的同传世汝窑器完全相同的46块碎瓷片,和王留现先生捐献的汝瓷洗,首次向世人宣布了汝窑的发现。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位于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韩庄村,遗址保护范围共计133.2万平方米。该遗址1990年曾被评为“七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20世纪河南十项重大考古发现和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列入全国100处重要大遗址保护项目;2011年汝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入选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

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博物馆

汝窑位居“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有“汝窑为魁”之称。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为寻访汝窑遗址,我国几代文博工作者付出了巨大努力。

自1987年至201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对宝丰县清凉寺汝官窑遗址进行了十四次考古发掘,发现了20多座烧制御用汝瓷的窑炉及作坊遗迹,获得了大量瓷器、瓷器、标本,出土了不少传世品种未见的新器形,扩大了人们对汝窑瓷器的认识。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的发现,揭开了千古之谜,使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大悬案了结。

许多客观条件与清凉寺汝窑极为相似的鲁山段店窑址,如果能二次发掘,也许会给世人带来更大的惊喜!期待段店窑之谜能早日揭开!

农户家一块挡鸡笼的砖,

竟是“国之瑰宝”—《斜索戏车》

1980年夏季的一天,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城郊文化站,一位文物专家齐先生,下乡考察。他在一家农户的院子休息时,看到院子里有很多各种各样图案的砖,像是汉代的花纹砖,便起身在院子进行寻找观看。

《斜索戏车》汉画像砖

在一个鸡笼附近,他看到了挡住鸡笼的砖头,又大又厚很不寻常,砖头上面的图案非常巧妙。虽然砖头少了三分之一,可直觉告诉他,这块砖头并不简单,于是他想把砖头拿回去做深入研究,农户没有答应,齐专家最后拿出7元钱买下了这块砖,带回单位。这块砖就是后来震惊全国的“斜索戏车汉画像砖”,全国仅此一件。

《斜索戏车》汉画像砖

这件汉砖孤品上反映的是中国最早的杂技——险象环生的戏车表演,画面中共有两驾马车,前面马车上,面朝后站立一个艺伎,与蹲在后面马车横杆顶端—个小托盘上的艺伎共同拉起一根前低后高的斜索。在这条有巨大倾斜度的斜索上,一艺伎胸腰端正、头部前倾,口中衔着一个棍状物,双臂优美地摆动着,她的一条腿优雅地抬起、弯曲,另一条腿直立,身躯仅靠一只脚的脚尖支撑在斜索上,边舞动双臂,边向斜索上端攀登,成为整幅画面中的第一焦点。

前车橦杆上端横置一木,横木右端上一艺伎双脚钩木、头朝下倒挂在横木上,她双臂伸展,左右手掌上各托一圆球,左手圆球上蹲一艺伎吹奏着乐器,姿态优美端庄;右手圆球上一艺伎随音乐翩翩起舞。这个倒挂托举者,成为画面上第二个焦点。

画面上还有两个御手,前车御手凝神驾驶,后车御手却是一心二用:一边驾车,一边仰头注视斜索上的惊险。

《斜索戏车》汉画像砖拓片

“斜索戏车汉画像砖”为什么会在新野被发现呢?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于西汉初年置县,两汉交替时,新都侯王莽及其子孙据此37年。汉末刘备屯兵新野7年,曾请出诸葛亮,开启三分大业。所以,新野名门望族故里和汉代城廓建筑遗迹颇多。加之汉时厚葬成风,境内古冢墓葬星罗棋布,地下埋藏着大量珍贵的汉代文物。

据初步统计,全县共有汉代墓群和汉建筑群10多处,地下汉代纹饰砖、古文字砖20000多块,汉画像砖2000多块,其数量之多,堪称“全国之最”。

《斜索戏车》汉画像砖拓片

汉代画像砖为何如此珍贵?

汉代画像砖虽属陶制工艺品,但它和汉画像石一样都是国之瑰宝,为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古代特殊的烧陶工艺,使新野汉画像砖质地优良,不易风化和腐蚀,至今仍画面清晰,浮雕凸现,线条分明。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对圣贤忠烈的景仰,有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也有对人生欢娱的留恋。

“斜索戏车”是一块反映汉代高超杂技艺术的模制高浮雕画像砖,由于软索为飞车软索,倾斜角度较大,难度远远超过现代的走钢丝技艺,堪称汉代杂技之精粹。

该画像砖送京展出后,令众多的现代杂技艺术家和考古学家惊叹不已,称它为国之瑰宝。

一个农民挖出来的四川宋瓷博物馆

1991年9月,四川省遂宁市金鱼村,村民王世伦老先生在地里劳作时,一锄头下去,没想将一只炉子的耳朵凿掉,随后,一桩轰动全国的南宋瓷器窖藏,震惊中国田野考古学领域和古陶瓷界。

四川遂宁金鱼村窖藏挖掘现场

这批神秘宝藏,最终经清理发掘,出土完整和可复原器物1005件,其中仅瓷器就多达985件,被称为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处宋瓷窖藏,当中出土的龙泉窑青瓷,被称为中国陶瓷史巅峰,相关机构还特别为之建起四川宋瓷博物馆。

四川窖藏 青釉荷叶形带盖瓷罐

这批窖藏中最重要的一件宝物, 如上图青釉荷叶形带盖瓷罐,龙泉窑青瓷顶级宝物。其内里还装有99只菊叶小碟,无论器型、釉色还是工艺,堪称举世无双,世所罕至,也因此揽获多项殊荣:

它是南宋龙泉窑青瓷中最大的一件,全球宋瓷中唯一件荷叶形盖罐,被当作龙泉窑梅子青釉瓷器代表作,四川宋瓷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更是位列中国瓷器三大国宝之一。

荷叶形盖罐细节图

而就在如此重量级宝藏,重见天日二十余年后的今天,一批批海内外专家学者和陶瓷爱好者,相继来到四川宋瓷博物馆,在观赏那一件件稀世奇珍的同时,却对它背后的种种谜团一筹莫展。

结语:

中国历史上因战乱和朝代更替等原因,如八国联军侵华、清朝覆灭、抗战时期的北京故宫文物南迁等等,造成很多珍贵文物遗散民间。又如在一些特殊时期,如文革、大炼钢铁,许多珍贵的文物被无知者送往废品站,一部分被有关人员发现上报政府回收,还有一部分则被民间人士发现收藏,其数量很难估计。

所以,否定民间藏有国宝的言论,都是违背客观事实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张玉昌,资深艺术品投资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深圳文交所艺术顾问,现任豫记文化艺术院(筹)院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涉足收藏,亲历了中国收藏界和艺术品市场兴起发展的整个过程。在对高古陶瓷、古代石雕、翡翠玉石、名家字画、崖柏等收藏实战中,感悟至深。

豫记·甄选河南好物

在微信中搜索salome1203,添加小秘书微信

进入“豫记·河南好物群”,获取更多豫地风物。

(添加时请备注“豫记好物”)

THE END

欢 迎 投 稿

邮箱 yujimedia@163.com

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salome1203

1.《【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不要一提民间收藏,就说是赝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不要一提民间收藏,就说是赝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87163.html

上一篇

【1500年 商朝】专题《封神》人口简史:商朝总人口5亿

下一篇

【12生肖商朝】十二生肖究竟是什么?《山海经》记载了6种古老的属相

关于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我想说黄山一西周国宝酷似“无线路由器”走红,出土59年专家认不得

关于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我想说黄山一西周国宝酷似“无线路由器”走红,出土59年专家认不得

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相关介绍,尧舜宇,夏商周。州又分为西州和东州。事实上,由于长时间的周国、小说和电视剧,我只知道武王伐州、姜太公钓鱼、封神之类的。 按历史记载,古徽州所在地(现安徽黄山市和江西婺源、宣城市绩溪县等)在春秋战国时期...

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看这里!古墓出土27件鼎,按礼制,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墓主人是谁?

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看这里!古墓出土27件鼎,按礼制,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墓主人是谁?

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相关介绍,丁从夏朝开始就是王权的象征。据说周玄王没有把九鼎放在射手身上,而是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后世帝王曾屡次重铸九鼎,以示自己权威,武则天和宋徽宗在位时都曾铸九鼎。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以“天子九鼎,诸侯七鼎,...

关于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我想说专家30元买走“废品”,10年后才知是国宝,如今国家禁止出境展览

  • 关于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我想说专家30元买走“废品”,10年后才知是国宝,如今国家禁止出境展览
  • 关于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我想说专家30元买走“废品”,10年后才知是国宝,如今国家禁止出境展览
  • 关于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我想说专家30元买走“废品”,10年后才知是国宝,如今国家禁止出境展览

【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65年农民卖一废铜,博物馆30元收来凑数,十年后才发现是国宝

  • 【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65年农民卖一废铜,博物馆30元收来凑数,十年后才发现是国宝
  • 【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65年农民卖一废铜,博物馆30元收来凑数,十年后才发现是国宝
  • 【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65年农民卖一废铜,博物馆30元收来凑数,十年后才发现是国宝

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看这里!3000年前的文物被丢废品站,考古人员买下,其中两字让专家兴奋

  • 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看这里!3000年前的文物被丢废品站,考古人员买下,其中两字让专家兴奋
  • 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看这里!3000年前的文物被丢废品站,考古人员买下,其中两字让专家兴奋
  • 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看这里!3000年前的文物被丢废品站,考古人员买下,其中两字让专家兴奋

关于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我想说这件差点葬身熔炉的文物,最早出现“中国”二字

  • 关于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我想说这件差点葬身熔炉的文物,最早出现“中国”二字
  • 关于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我想说这件差点葬身熔炉的文物,最早出现“中国”二字
  • 关于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我想说这件差点葬身熔炉的文物,最早出现“中国”二字

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看这里!国宝亚醜钺:一次出土两件青铜钺,因为太过罕见被国博抢走一件

  • 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看这里!国宝亚醜钺:一次出土两件青铜钺,因为太过罕见被国博抢走一件
  • 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看这里!国宝亚醜钺:一次出土两件青铜钺,因为太过罕见被国博抢走一件
  • 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看这里!国宝亚醜钺:一次出土两件青铜钺,因为太过罕见被国博抢走一件

【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殷商青铜钺,青州亚醜国!从国宝亚醜钺闲说商代王权

  • 【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殷商青铜钺,青州亚醜国!从国宝亚醜钺闲说商代王权
  • 【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殷商青铜钺,青州亚醜国!从国宝亚醜钺闲说商代王权
  • 【1965挖出的周朝古物】殷商青铜钺,青州亚醜国!从国宝亚醜钺闲说商代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