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汉朝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看这里!钩沉|回顾历史上的人口普查,由古至今不断"进化"

阅读提示

人口普查也称为“国政调查”或“国税调查”,因为人口普查是各国政府获取人口数据和掌握国政国力的最基本的调查方法。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工作已于11月1日正式启动,将于12月10日完成。

我国的人口调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人口史料。历史上的人口普查都是怎样进行的?都普查哪些项目?河北不同时期的人口有多少?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每次人口普查,与之前相比有哪些技术进步?最新的全国人口普查有什么特点?在大数据的时代,人口普查得出的数据有哪些价值?

让我们共同回顾历史上的人口普查。

《史记》记载大禹时代便有人口统计

11月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裕华路街道建南社区居民使用个人手机进行自主填报。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您好,我们是社区居委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员,这是我们的工作证。”2020年11月1日零时,随着普查标准时点的到来,河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进入正式登记阶段。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其实,中国进行人口普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大禹时代。

《史记》中记载,“禹平水土,定九州,计民数。”可见大禹治水后,就对九州人口进行过统计,但《史记》中并没有说明确切人数。

据魏晋时期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记载,夏禹时,“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也就是13553923人,数据竟然精确到个位数。

因为《帝王世纪》成书年代距离夏禹时代已经2000多年,也没有交代数据来源,这一数据只能作为人口研究的一个参考。

有详尽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人口普查,始于西汉。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与相国萧何颁布了一项立国兴邦之策——齐民编户,即民户一律按照户籍所固定,不得任意搬迁,对固定下来的民户进行统一户口管理。

“齐民编户”,实质上就是西汉的户口管理制度和人口普查工作。

确切记载人口统计数据,已经是西汉末年。

《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有12233062户,59594978人。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人口统计数字。

《汉书·地理志》不仅记录了公元2年西汉全国的总人口数,还详列了各个郡、国的户口数。

当时,西汉在今天的河北(包括北京、天津),设置了14个郡国(郡治所在河北),还有6个郡郡治所在周边省份,部分县在河北。据统计,当时河北境内共有县202个。

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者葛剑雄在《西汉人口地理》一书中,根据西汉的统计数据,对现在各省区人口进行排序,河北人口仅次于河南、山东,位居全国第三,大约有6767339人,占全国人口比重的11.35%。

被称为中国档案界“四大发现”之一的《居延汉简》,让我们看到东汉时期的人口普查都记录些什么。

《居延汉简》中,其中一片记载:“戍卒南阳武当县龙里张贺年卅长七尺二寸黑色。”大意为,这个名叫张贺的人,出生在南阳郡武当县龙里,30岁,身高七尺二寸,皮肤黑,职业是戍守边疆的士兵。

调查内容包括了个人的姓名、年龄、身高、肤色、祖籍和职业,可见东汉时期的调查内容已经较为详细。

明朝初年,推行“户帖”制度,这是更加严谨和全面的人口统计,已经具有近代人口普查的雏形。

户帖,类似今天的户口本。它由户部印制,上面有勘合字号和户部官印。做好的户帖统一发放到州县官府,由地方官府组织人力开展普查,按户填写,记载每户的人口、籍贯、

年龄、基层归属等信息。填好的户帖一式两份,一份归户部,一份由百姓自己保存。

明初推行的户帖制度,其实是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过程。这比1790年美国、1801年英国推行的“国情普查”要早400多年。英国学者卡尔津曾撰文说:“此为全世界最早推行全国人口普查的明证和榜样!”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又推出了动态管理人口的“黄册”制度。“黄册”统计内容更加详细,包括户口、田地、房屋、牲畜、赋役等信息,并且每十年就进行一次普查登记。“黄册”成为明朝主要的户口册籍。

清初的人口普查,只普查“丁”(年满十六岁的男子),未普查“口”(女子和未满十六岁的男子)。其真正对全国人口进行普查统计,是从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开始的。

据《清史稿·高宗本记》记载,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人口普查结果是“民数三万万七百四十六万有奇”。这是中国人口首次突破3亿。

到了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全国人口已经突破4亿,达到“四万万一千二百九十八万六千六百四十九口”。

而明末的人口,业内学者普遍认为不会超过1亿,这样的人口激增,数据可信吗?

清朝人口激增的现实基础,是高产量农作物的种植。从美洲引进的高产量农作物玉米、土豆、红薯等在中国各地大面积种植,许多贫瘠的土地有了可观的收成,土地利用效率更高,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粮食保障。

整个20世纪前半期,“四万万同胞”成为人们对中国人口数量的一个宽泛共识。但当时人口的确切数量,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人口普查,才有了准确统计。

新中国“一普”首次查清全国人口底数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河北省的人口普查员入户试登。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翻拍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项政策的制定,都迫切需要翔实、准确的人口资料。开展人口普查,摸清人口状况,是开展建设的重要依据。

1953年7月,第一次全国范围内开展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选举人民代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准确的人口数据。所以,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是结合选民登记同时进行的。

1953年4月3日,政务院发布《为准备普选进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确定了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1953年7月1日零时。规定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均应进行登记。普查项目包括本户地址、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与户主关系等6项。参加这次调查登记工作的人员共有二百五十余万人。

1954年11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在1953年7月1日零时总人口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

这个数字,刷新了当时人们对中国人口总数的认识,“四万万同胞”变成了“六万万同胞”。

封建制度下,历代朝廷为征税、抽丁进行人口调查,因而瞒报现象严重,数据不够准确。民国时期,也没有全面进行过人口调查。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部分省调查、部分省估算的方式,确定人口约数4.75亿。

因此,这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查清了全国人口底数,也开启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人口调查历史,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对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河北省总人口35984644人(包括今天北京、天津原隶属河北的县区人口),人口总数位居全国第五。

此后,我国分别于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及2010年进行了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1982年7月1日进行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次普查的人口总数,许多人至今记忆深刻:10亿。这是中国人口首次突破10亿大关。具体人数为,1982年7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1031882511人。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河北省辖区规模已经基本与现在一致。普查结果显示,河北省总人口53005876人,位居全国第七。

与过去两次相比,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有许多新特点。

首先,这次普查距上一次普查,已经过去了18年。普查,是在人口状况的许多方面都不清楚的情况下进行的。

其次,这次人口普查是在十亿人口的大国进行的。对十亿人口进行大范围人口普查,这是历史上任何国家都未曾有过的。

而且,普查的内容更加丰富。第一次人口普查只调查4个项目,第二次增加到8项,这一次增加到19项。

这19项中,按人填报的项目有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年龄、民族、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不在业人口状况、婚姻状况、生育子女数和存活子女总数、1981年生育胎次等13项;按户填写的有户的类别(家庭户或集体户)、本户住址、本户人数、本户1981年出生人数、本户1981年死亡人数和有常住户口已外出一年以上的人数等6项。

值得一提的是,处理如此大量普查数据时,我国首次运用了电子计算机,更加高效严谨。

参与普查的,不仅有调查登记人员,还有计算机编码人员,共计300多万普查人员,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完成了10亿人、400亿字符的大规模数据处理工作。这也是我国首个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重大成果。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可谓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国情调查。这次调查,为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建设、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开展计划生育等多项工作提供了直接依据。

人口普查见证时代变迁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海报。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翻拍

从1990年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每一次新的人口普查,都比前一次增加多个项目。河北省的人口普查结果,见证了各个时代的社会变迁。

1990年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最显著的变化是全民文化程度的提高。

河北省的普查数据显示,与1982年相比,每10万人中:大学文化由470人上升为954人,高中文化由7544人下降为7457人,初中文化由19244人上升为24711人,小学文化由36422人上升为36821人。

而文盲、半文盲(15岁及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同1982年比较,由22.24%下降为15.34%。

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则从更多维度,展现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

河北的城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普查数据显示,河北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为26.08%,1982年只有13.69%,1990年为19.21%,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年均增加大约0.7个百分点。

这表明,河北从“四普”到“五普”的十年,改革开放促进了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城市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在增加。

而且,这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口红利”时期。河北省15岁到64岁劳动力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达到70.32%。

作为当时基本国策的计划生育,已经显现出成效,河北家庭户均人口规模减小。

1990年“四普”时,河北家庭户均人口规模为3.89人,2000年“五普”时,下降至3.59人,2010年“六普”时,下降为3.36人。

与出生人口下降相对应的,是老年人口的增多。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通过数据直观反映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六普”数据,同“五普”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95个百分点,占16.83%,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8个百分点,占8.24%。

根据国际上通常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

按此标准,2010年河北省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意味着劳动力减少,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支出增加,家庭养老经济压力增大。

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是全国性的,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直接带来了生育政策的逐步调整。

2013年12月28日,“单独二孩”政策在全国正式实施,规定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2016年1月1日,政策又进一步,“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一对夫妇,无论城乡、区域、民族,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五普”到“六普”的十年,我国不仅面临着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之变,还面临着史无前例的人口大流动。

全国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人,比“五普”时增长81.03%。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39959423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26652人。

2.2亿“农民工”,就这样成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农民工”数量的宽泛认知。

2020年10月11日至12月10日,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展入户工作,此次普查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

过去10年,中国无论是人口基数、人口结构还是人口流动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河北“六普”全省常住人口为71854202人,位居全国第六。十年已过,河北现在的人口情况如何,不久即将揭晓。

(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

■相关

为啥要挨家挨户去普查

11月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裕华路街道建南社区普查指导员(左)在居民家使用电子采集设备进行登记。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大国点名,没你不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在如火如荼开展。

然而,有不少人生出疑问,在“互联网+”时代,居民的户口信息都纳入网络管理,挨家挨户进行人口普查,真的有必要吗?

当然必要,因为有几种情况,是必须挨家挨户上门登记才能掌握准确人口信息的。

人不在户在。根据规定,公民死亡应在一个月内注销户口。但有些家庭会忘记或为了获取去世老人养老金等目的,不去主动注销户口。这就造成公安机关人口信息数据库内无效人口信息集聚,只有上门登记才能查清。

人在户不在。这就是常说的黑户。由于超生、偷渡等原因,部分家庭实际人口可能比居民户口簿上的人口多。如果只按居民户口簿信息进行统计,并不能真实反映我国人口的真实情况。

此外,居民户口簿上的信息更新会出现滞后性。比如公民在户口所在地可能因为买房、结婚等情况迁入、迁出,学历有可能发生变化,这些信息,都需要入户调查才能得到真实数据。

不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已经全面采用电子化采集方式,还首次开发自主填报小程序,首次探索利用行政记录和大数据进行比对核查。

人口普查员上门登记,会使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实时上传数据,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提高数据准确性和登记效率。

准确的人口普查数据,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国家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也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乡道路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

而且,可以摸清我国劳动力情况,更加准确地把握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状况,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劳动年龄人口波动情况、老龄化程度情况、男女比例情况、出生情况等,也可以通过普查数据直观反映,为我国制定人口战略和政策提供信息。

这次人口普查,除了“查人”,还要“查房”。收集到的公民房产数据,可以反映我国人口的总体居住状况,为未来住房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文/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1.《133年汉朝人口数量看这里!钩沉|回顾历史上的人口普查,由古至今不断"进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33年汉朝人口数量看这里!钩沉|回顾历史上的人口普查,由古至今不断"进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94280.html

上一篇

关于2000汉朝是什么样子我想说墓葬图像中,反映着汉代人怎样的生死观?

下一篇

2015年6月六级汉朝,干货看这篇!秦汉实行军功爵制度,军功爵制度对国家的发展有何意义?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古代人口统计数字背后的“玄机”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古代人口统计数字背后的“玄机”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相关介绍,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人口普查的国家,人口普查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 西周时,周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这是中国古代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人口调查。春秋战国时期以齐国管仲、秦国商鞅等为代...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看这里!中国古代人口与朝代更替的关系,竟如此微妙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看这里!中国古代人口与朝代更替的关系,竟如此微妙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相关介绍,在徐州、西汉,水草、宋朝、明朝灭亡与气候有很大关系。那么,春秋战国时期、唐朝时期没有小冰期。原因是什么? 答案是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分两个方面: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小农经济,这就...

关于133年汉朝人口数量我想说西汉覆灭之后,全国人口为何突然锐减?

关于133年汉朝人口数量我想说西汉覆灭之后,全国人口为何突然锐减?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相关介绍,我国历史上爆发过“永嘉之乱”,其发动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山羊、羌族和五个少数民族,当然还有其他民族的参与。 他们趁西晋皇权争端,国内政权摇荡不安的时候,五大民族的胡人联合组成军队,攻击西晋,...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干货看这篇!西汉末年各州郡人口及综合实力分析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干货看这篇!西汉末年各州郡人口及综合实力分析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相关介绍,西汉吸取了秦国迅速灭亡的教训,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军国双轨管理,军国国际在西汉初年恢复地方经济和维护中央政权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诸侯国的强大,逐渐威胁到中央的统治。 文帝、景帝时,为消除地方势力...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看这里!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疆域面积以及人口汇总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看这里!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疆域面积以及人口汇总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相关介绍,中国历史上一共有过十个王朝实现过对中华的一统,这十个王朝由于时代不同,所以疆域,人口差别极大,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个个王朝的疆域及人口总汇。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秦朝版图 1:...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专题之真实汉朝至三国时期有多少人口?老百姓生活处境又如何?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专题之真实汉朝至三国时期有多少人口?老百姓生活处境又如何?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相关介绍,大家年轻的时候可能都向往过三国时代。恨不得穿越三国,跟不上明珠。战场可能成为一代名将、清史,留下了名声。(莎士比亚。温斯顿。) 那么问题来了,除了极少部份人功成名就外。在当时平常老百姓日子又过得咋样呢...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专题之各个朝代人口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专题之各个朝代人口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相关介绍,夏朝:200万韩元(但这个王朝并不都是大辩论。由于生产力不足,这个数量不一定能达到。) 商朝:400万-1000万 按照《礼记·王制》记载来算一下商朝的人口总数,商初成汤时有三千余国,则总人口约为40...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看这里!真实汉朝至三国时期有多少人口?老百姓生活处境又如何?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看这里!真实汉朝至三国时期有多少人口?老百姓生活处境又如何?

133年汉朝人口数量相关介绍,大家年轻的时候可能都向往过三国时代。恨不得穿越三国,跟不上明珠。战场可能成为一代名将、清史,留下了名声。(莎士比亚。温斯顿。) 那么问题来了,除了极少部份人功成名就外。在当时平常老百姓日子又过得咋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