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包括歌手在内的一些艺人在社会上受到尊重和尊重,古人很难想象。
而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乐籍制度,其实就是把犯罪的人、战俘等他们的妻女甚至后代,籍入专门的贱民民册,迫使他们世代从乐。从事音乐工作的人,不仅身份社会地位低,还受歧视和压制。我们都知道唐朝时期的歌舞非常有名,而且达到一个巅峰,包括那个时候“国家歌舞团”的一些表现,也相当优秀,那么唐朝歌舞团是怎么成立的?它们又表演什么节目呢?尽管乐籍制度被用在一些社会上的底层人士,但是客观上对中国音乐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政府对这些搞音乐的人不仅建立了户籍,在户口本上,这类人叫做“乐户”,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培养和管理乐户的机构:太常寺。单从这个背景就可以看得出来,太常寺它的职能就是主管音乐教化,旗下的乐户应该都是一些唱主旋律歌的人。
但是这样一来,缺乏一些情调,可能就不一定能够满足皇帝的全部需求,所谓“五音之好乃人之天性”,皇帝除了想听《爱我中华》这种歌之外,有时候也想听听《小城故事》、《路边的野花不要采》等等。而这个矛盾到了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这儿,就发展到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程度,唐朝人受西域文化的影响严重,所以对浪漫热烈的音乐特别的偏爱,李渊又有鲜卑血统,自然就在此列,加上太常寺平时的创作太过正统,只有自己搞一个乐团,才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
于是李渊自掏腰包创办了唐朝第一个国家级别的歌舞团——内教坊,白居易《琵琶行》里“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描写的女子就是经过专业的培训,是个专职的音乐人,是御前教坊第一部的人,也是长期陪伴在皇帝身边演奏的。
内教坊大概存在了100年时间,这一百年中,唐朝经历了贞观之治,又度过了武周之乱,不管是繁华似锦还是满目萧瑟,内教坊都默默的跟随着几代皇帝在太极宫、大明宫来回搬迁,在长安和洛阳之间往返,在这期间,它除了减轻皇帝的工作压力、丰富嫔妃们的业余生活之外,这些音乐人用他们自己精湛的技艺,甚至还为国家大事做出过贡献。
有一次,李世民举办国宴,邀请西域的朋友过来吃饭喝酒,酒过三巡,西域的一位胡人弹了一曲琵琶,且弹得非常之棒,在场的人都在那喝彩,李世民表里虽然很高兴,但是心想不能丢大唐的面子,然后就从内教坊喊了个琵琶高手罗黑黑,一曲弹罢,胡人赞不绝口,西域其他国家听说这个消息后,居然有几十个小国主动来降服大唐,这也算得上是“音乐外交”,彰显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但是内教坊的好日子到唐玄宗登基时,基本上算是到头了,他认为内教坊专门为宫廷服务,不太接地气,不太贴近广大人民群众,于是成立了一个新的教坊,但是它成立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稳定政局,因为当时民间流行散乐,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地下音乐,或者地下摇滚。
从事散乐的人一般都是些唱戏、卖艺或者是耍杂技的人,玄宗认为这些人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所以就成立教坊,给他们进行一个管控。新教坊的规模很大,而且待遇也不错,不但可以加官进爵,除了正常的工资收入之外,还可以去达官贵人家里面走穴,赚外快。
皇帝跟前的“当红巨星”,和现代明星的收入也是有得一拼,买很多房子、收藏古董,真金白银就不在话下了。但我想大家更感兴趣的是玄宗创办的另外一个歌舞团——梨园,它是专门为玄宗服务的歌舞团,今天我们管戏曲界叫梨园,也就是源于这里,再加上杨贵妃的掺和,后面的故事就更有趣了,我们下期再续!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墨池文化读书会#
1.《【2018年交流会唐朝歌舞团视频】专题唐朝“歌舞团”成员虽然地位低下,但是有固定工资且加官封爵》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8年交流会唐朝歌舞团视频】专题唐朝“歌舞团”成员虽然地位低下,但是有固定工资且加官封爵》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4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