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明朝

大明王朝:人比人得扔!和吕芳比起来,裕王就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40年正月15日“御前财政会议”结束后,吕芳等人回到了私人预感。匆忙跪下尚书的冯博已经冻成雪人了。

见此情况,吕芳对几位“秉笔太监”吩咐道:

“今儿元宵,你们也各自回去过个节吧!”

黄锦没有说话,陈洪却立马追问道:

“那当值呢?”

等到吕芳表示自己当值后,陈洪一脸不甘地转身离开了。

通过这段对话,我们能够明确得出这样一个信息:今天当值的应该是陈洪,而且陈洪想要趁着当值的机会,将抢报祥瑞的冯保置于死地。而且,让冯保死还非常容易,再让他多跪一会就行。

很明显,久侍于御前、拥有大智慧的吕芳很清楚冯保面临的威胁形势,只是,这个保全冯保的办法太过高明:

让下属们回去过节,自己则牺牲元宵佳节的休息时间,留下当值,既能彰显对下属们的体恤之情,又能让下属们找不到拒绝的理由。然后,再趁着自己当值的机会,保全冯保。

位置敏感、身份敏感的吕芳,能得嘉靖帝如此信任和倚重,并不是没有道理。

冯保已经被冻僵,吕芳则平淡地给出了一句:“抬进去吧”。注意,冯保可是吕芳的干儿子,面对已经冻僵的冯保,为何丝毫不担心?

对于宫中的太监而言,这种惩罚似乎早已经司空见惯,从基层一步步爬上来的吕芳自然不会大惊小怪;冯保再是自己的干儿子,但其毕竟有错在先,甚至已经触犯了众怒,身为“司礼监”一把手的吕芳自然不能明显袒护,也只能冷漠以待;更重要的是,吕芳还希望借用对冯保的惩治来敲打其余下属,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所以,他必须表现出冷漠的态度。

等到冯保慢慢醒来,他立马跪倒,拼命告饶:

“干爹,儿子错了,儿子错了。”

冯保和杨金水一样,都是吕芳的干儿子,为什么一开场就犯下诸多罪过的冯保最后落得善终,而杨金水就非得装疯卖傻,才能活下来?

我认为,冯保的人生态度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抛开冯保后来在裕王府的具体精明表现,但就其此时的认错态度就能一窥他的未来。

既然有了错,而且还是分分钟能要命的过错,就不要解释,更不要掩饰,逮住一个救命稻草拼命认错就行。吕芳既然能将已经冻僵的冯保救过来,就说明他不想让冯保死,所以,冯保只要低头认错,一改往日嚣张就能彻底活下来。

只是,活下来有着两种方式,一种是再无往日辉煌,一蹶不振;一种就是隐忍以后的再度崛起。很明显,冯保希望拥有第二种活法,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吕芳更希望冯保拥有第二种活法。

于是,吕芳开始了简单、直白地训斥:

“跟了我那么多年了,天天教你,牛教三遍也会撇绳了,瞧你那嚣张气。为了急着往上爬,你二十九打死了周云逸,今天又抢着去报祥瑞,我不计较你,可宫里这么多人,能不记恨你吗?还有周云逸那么多同僚,还有裕王,要找死,也不是你这么个找法。”

冯保的“找死”法,到底有多危险?

将周云逸打死,能得罪支持周云逸的清流官员,徐阶、高拱、张居正这种朝廷大佬抛开不算,他们的背后还有基本已经确定皇位继承人身份的裕王。一次举动就得罪了整个“清流派”,得罪了半个“内阁”,得罪了“准皇帝”,冯保这个“找死”法,还真是牢靠。

另外,将周云逸打死,是不是真就出自嘉靖皇帝的命令;就算是嘉靖皇帝的命令,万一他老人家想要维护自己的正面形象,把冯保拉出来垫背呢?

再加上冯保在正月十五的抢报祥瑞,又得罪了“司礼监”的诸位“秉笔太监”,陈洪更是想将其立马弄死。

如果不是吕芳保全,冯保的这个“找死”愿望,肯定会立马实现。

此时的冯保自然不能继续待在宫里,为了更好地保全冯保,更为了让冯保成为自己将来的依仗,吕芳决定将冯保送往裕王府,只是冯保并不理解:

“干爹,您老就在这儿把儿子给杀了吧。儿子死也不到裕王府去。”

刚刚下令打死了裕王的党羽——周云逸,冯保的这种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

为了打消冯保的顾虑,吕芳给出了两句话:

“一句是文官们说的,做官要三思,什么叫三思?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在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了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对于冯保而言,此时的宫中就是危险之地,而且近在眼前的陈洪就会想尽办法将其置于死地,所以,他要躲开危险,离开皇宫。裕王府,对于冯保而言虽然也是危险之地,但因为冯保是以皇上的名义指派,所以裕王暂时不会动冯保。

更重要的是,冯保待在裕王府,就能让宫里的对手和“清流派”放心,甚至忽略。因为冯保已经身处险地,不需要自己动手,他很快就会消失了;而且,冯保已经离开皇宫,不再具备威胁了。

一个几乎四面树敌的人,能被人忽略,就是最大的幸福,就是最大的活路。

只是,冯保对于裕王府这个危险之地,仍不放心:

“干爹教导得对,可叫儿子到裕王府去当差,那不是把儿子往绝路上送吗?”

冯保的这个顾虑,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及的“思退”地点选择。只是,冯保只记住了裕王对自己的仇恨,却没想到自己的东山再起。

再来看吕芳的第二句话:

“我再教你武官们说的那句话,置之死地而后生。看我大明的气数,这皇位迟早会是裕王的,到了那一天,你才真是个死呢。”

离开皇宫,再远离裕王府,冯保一时半会或能保全,但真等到裕王登基为帝,冯保还是一个死。也就是说,除了裕王府这个“思退”地点,冯保几乎没有别的选择。

那么,身处虎穴的冯保又该如何保全自己呢?

“我现在以皇上的名义,派你到裕王府做皇孙的大伴,你要夹着尾巴,真正让裕王和他府里的人重新看待你。如果真有裕王入主大内的那一天,干爹这条老命还得靠你。”

以皇上的名义指派,裕王就不会动冯保;而后,冯保再好好地“思变”,争取裕王对其态度的改观,才能真正躲开这个最大的危险。甚至,冯保还可能成为裕王的心腹,成为裕王登基以后的“司礼监当家人”。如此,冯保才能真正实现第二种活法——东山再起,辉煌依旧。

看完了吕芳对冯保的理性安排,我们再来看下裕王对谭纶的安排。

借着看小世子的机会,徐杰等人在裕王府开了一次小会,只是,这场会议却将裕王和裕王派系的缺点和矛盾尽数暴露。

先是裕王发言:

“你们不知道,刚才这几个时辰,我是怎么过来的!”

一个领导,一个势力集团的领袖,最忌讳在下属面前表现出自己不堪的一面,这会严重影响领导的权威,会让下属质疑其领导和控制能力。裕王如此表现,会换来下属何种反应?我们来看徐阶的回应:

“皇上还是圣明的,不至于会出现那样的后果。”

极为明显的安慰语气,更像是一个长者在哄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如此裕王,相较于就算离开也能让下属乖乖罚跪的吕芳,压根就不在一个级别。

裕王的领导能力不行,自然就控制不住集团成员,成员之间的矛盾自然也会慢慢凸显。徐阶发言以后,高拱第一个站出来唱反调:

“可现在的结果也好不到哪去,那些烂账全都报了。”

你认为这样的皇上圣明?财政超支到这个程度,还不至于出现那样的结果呢?

没搭理高拱,徐阶继续乐观发言:

“今年总算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了,开支控制了,没有再给百姓加赋税,但愿浙江改农田为桑田的事能办好。”

新年刚过15天,你就能如此乐观地断言“开支控制”、“赋税平稳”?去年的财政超支教训,还是没能给你敲响警钟啊!

徐阶对于今年的形势如此乐观,对于刚刚结束的“御前会议”如此满意的原因何在?

作为“内阁次辅”,徐阶是除裕王以外的集团领袖,负有领导集团同“严党”抗争的重任,也就是说,这次“御前财政会议”的结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徐阶的领导能力和他对裕王的忠诚程度。

会议的结果好,徐阶就是实心用事,就是对裕王忠心耿耿,等到裕王登基,他身上的“次辅”头衔就很可能变成“首辅”,成为内阁的当家人;可如果会议的结果不好,就算不能说明徐阶变了心,也能证明他的能力不行,那么他将来的“首辅”位置就危险了。

说白了,徐阶之所以在裕王面前“报喜不报忧”,就是想让裕王看到自己这个集团领袖,当得非常优秀。

只是,徐阶的领袖地位似乎并不稳固,继高拱唱反调以后,张居正又给出了不同言论:

“办不好的,不但办不好,浙江的百姓恐怕还要遭殃。”

“御前会议”一共就办了三件事,去年的决算,清流党败了;今年的决算,胜败尚在两可之间,就当前的形势而言,也几乎已成败局;改稻为桑的国策,嘉靖皇帝也已经首肯并给出了具体指示。也就是说,在这次会议上,徐阶所谓的“皇上圣明”、“开了好头”、“不增赋税”基本等于胡扯,清流党这是完败了。而在会议上几乎没起到任何作用的徐阶,现在却想着争功劳、求表现,高拱和张居正就差没吐唾沫,骂他不要脸了。

而我们的裕王似乎并不清楚徐阶的真正意图,只对张居正的担忧提出了疑问:

“你是说,他们会趁机兼并桑田土地?”

没有好处,严嵩为什么会提出“改稻为桑”的建议,填补亏空,给皇上一个交代是一方面,趁机敛财才是他们最大的目的。如此明显的目的,裕王竟然看不出来,真不知道是裕王太善良,还是真的“大愚若智”。

这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谭纶开口了:

“完全有可能!王爷,皇上下了旨意,农田改桑田以后不许加税,可一亩桑田要比一亩农田的收成高出五成以上;再加上桑田如果在他们手里,从种桑养蚕到织成绸缎,中间就省去了所有环节,利润可想而知。”

除了张居正,恐怕也就这个谭纶对基层百姓的生活有着较为透彻的了解。谭纶说完这句话以后,张居正赶紧加上了一句:“我担心的就是这个”,再看徐阶徐大人的脸,一副“就你们能”的嫌弃表情。

紧接着,高拱又再次追加了一波伤害:

“不能让他们得逞。当时严嵩提出这个方法,我就犯疑,现在这么一说,他们事先就有图谋。”

裕王,在这次会议上我高拱可是做了贡献,发挥了作用的,要是当时我就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会立马据理力争。您看见了吧,张居正早就看透了,可他却没有说,还是我对您忠诚,将来的“内阁首辅”还是让我来干吧。

高拱的发言,裕王仍然没有注意到重点,只对他的建议提出了疑问:

“怎么阻止他们,从朝廷到浙江都是他们的人。”

你说的啥意思,我不知道,我只听见你说要阻止“严党”,给个建议呗,看你是不是真有本事!

本就是见缝插针,争夺功劳的高拱自然没有实际见解,更没有什么有效建议,只能闭嘴,等待别人给出建议。

而后,张居正给出了建议:

“谭纶提到的胡宗宪,我看可以争取。”

注意张居正的语言艺术:

强调了“谭纶提到的”,表明对谭纶的支持态度,让自己尽可能地减少反对声音;另外,还能将这个建议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悄然转嫁到谭纶身上,真要是争取胡宗宪出了问题,也是谭纶的错,和我张居正没有关系。

更重要的是,对谭纶的强调还能让张居正转移反对声音的进攻方向,即使有人反对,谭纶也会站出来反驳,替自己解围。

高拱一看,张居正这是要占上风,立马给予了反驳:

“难呐,他可是严嵩一手提拔的,倒不是说人谁都不会变,可他的根儿毕竟在严嵩那儿。”

胡宗宪可是严嵩的学生,王爷,张居正这是要脱离组织,要背主求荣啊,您得注意。

而后,张居正没有说话,因为他知道谭纶肯定会站出来:

“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论,胡宗宪这个人和我有深交,在大事上他还是有见解的。从他当浙直总督这几年来看,虽然表面上都顺着严嵩和严世蕃,但牵扯到大局他总能稳得住。”

别乱扣帽子,我也和胡宗宪关系很好,可我是裕王府的人,怎么,我也要背主求荣吗?再说了,胡宗宪素日里的所作所为,大家有目共睹,王爷,您可不能相信高拱的挑拨。

好了,现在彻底变成了高拱和谭纶之间的你来我往,反复进攻,高拱继续反驳道:

“就算这样,谁去争取他,疏不间亲,他会听谁的?”

说那么好听管什么用,既然你和张居正都不是向“严党”靠拢,那该如何争取“严党”成员——胡宗宪呢?

注意,这是高拱为谭纶埋设的一个陷阱,几乎为谭纶设定了拉拢胡宗宪的目标——将他争取过来。这个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谭纶自然不能轻易接下。于是,谭纶给出了这样的回应:

“不是直接让他听谁的,而是要让他明白利害得失。”

我没说“争取”,我只是希望胡宗宪能存良知、明是非,至于他会怎么做,会向谁靠拢,我就掌握不了了。

注意,这时候裕王有个起身整理炭炉的举动,张居正赶紧接过手帮忙,这绝不是谄媚,而是在为自己制造一个躲避别人进攻的说话机会。

接着,谭纶给出了具体的办法:

“想个办法让我去浙江,我待在胡宗宪身边,总有办法向他进言。”

没有明确工作目标,没有明确工作办法,为自己留足了空间,留好了退路。都听好了,我只负责向胡宗宪进言,他听不听、干不干就不管我的事了。

再来看裕王的表现,没有丝毫停顿,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立马同意:

“浙江的大局,就拜托你了。”

考虑都不考虑,就直接同意,你是压根就没想过这个问题,听到一个建议就立马欣喜若狂;还是,这个建议本就是你私下和谭纶商量好的?

如果是前者,你和诸葛亮辅佐下的阿斗,几无区别;如果是后者,徐阶、高拱、张居正会怎么想?你们都商量好了,定好了,还和我们商量什么,你们自己玩去吧。

就算如此,如果裕王把话说到这里,还算给谭纶设定了一个工作目标:我不管你怎么进言,浙江的局面交给你了。可裕王偏偏还追加了一句:

“只要胡宗宪心存良知,大局还有可为。”

如果胡宗宪没有良知,谭纶就啥都不用干了?你这句话一出,谭纶几乎没有了任何工作压力,又会取得什么样的工作成绩呢?

注意,张居正借机整理炭炉的说话机会等到了:

“要是这次能从浙江烧一把大火,严党倒台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我是整理炭炉的时候,想到的从浙江“引火”扳倒“严党”,并不是我想争功劳,更不是借机向裕王表忠心,你们别误会。

就此来看,“清流”确实并非“清廉”,甚至他们的动机也绝对值得怀疑,都只是利益驱动而已。只不过,他们为“严党”设计了一个名字叫“奸臣”,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名字叫“清流”而已。只是,历史就是如此讽刺,大明王朝没毁在祸国殃民的“奸臣”手里,却毁在了为国为民的“清流”手中。

行文至此,我竟然希望嘉靖皇帝能将皇位传给吕芳,而不是裕王!

(本文仅基于《大明王朝1566》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1.《大明王朝:人比人得扔!和吕芳比起来,裕王就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明王朝:人比人得扔!和吕芳比起来,裕王就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4557.html

上一篇

「国产剧推荐」改编六朝纪事的《大明风华》由汤唯、朱亚文等主演

下一篇

【ms明朝字体下载】明朝历代钱币历史(图文)

一幅明朝,干货看这篇!明朝皇帝画的一幅画,1个脑袋3个身体,却成为了宝贵的文物

一幅明朝,干货看这篇!明朝皇帝画的一幅画,1个脑袋3个身体,却成为了宝贵的文物

一幅明朝相关介绍,门/索契 当我们谈论绘画的时候,齐白石的《虾》非常珍贵,一幅画可以卖到几千万,甚至超过徐悲鸿的《马》,价值数百万元作为绘画收藏家,我们知道一幅古画的价值远远超过现在名家的作品。因为古画不仅有艺术价值,...

【一幅明朝】他是明朝画坛的白描高手,生卒年不详,一幅画卖2139万

【一幅明朝】他是明朝画坛的白描高手,生卒年不详,一幅画卖2139万

一幅明朝相关介绍,在本月刚刚结束的北京保利秋季拍摄中,比利时尤伦斯男爵收藏的明代画家杜飞的《听琴图》成为张家争相拍摄的明星作品,最终以2139万韩元成交,创杜维安艺术作品拍卖创下新高。(莎士比亚,《北方专家》)(《莎士...

【一幅明朝】400年来高清图首次曝光!明朝北京竟然这么炫

【一幅明朝】400年来高清图首次曝光!明朝北京竟然这么炫

一幅明朝相关介绍,北宋口径繁华的盛况通过张泽丹的《清明上河图》已经被人们直观地认识到。 其实明代北京也有一幅类似的画卷,名为“皇都积胜图”。该图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者已不可考,根据其所绘景物和卷后题跋判断,应是创...

关于一幅明朝我想说重庆一岩上的8个怪字,刻得东倒西歪,专家却称:是一首绝妙好诗

关于一幅明朝我想说重庆一岩上的8个怪字,刻得东倒西歪,专家却称:是一首绝妙好诗

一幅明朝相关介绍,虽然古诗贯穿了我们的学生生活,但对很多人来说,对古诗的印象总是停留在教科书上的名篇。 总觉得那些诗词虽然经典,但是缺乏趣味性,有些时候不免便觉得枯燥乏味。 但这样的印象显然是片面的,古诗词其实也有着它...

一幅明朝,干货看这篇!一幅来自明朝的书法,这字温润如玉,极具“书卷气”

一幅明朝,干货看这篇!一幅来自明朝的书法,这字温润如玉,极具“书卷气”

一幅明朝相关介绍,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相信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因为测量标准很多。 假如以王羲之的书法最为衡量标准的话,后世的成名书法家几乎每个人都从王羲之的书法当中,汲取部分营养在加上自己的理解而卓然成家。...

关于一幅明朝我想说明朝的一位“书法奇人”,死前留下一幅字,被誉为“千古绝唱”

关于一幅明朝我想说明朝的一位“书法奇人”,死前留下一幅字,被誉为“千古绝唱”

一幅明朝相关介绍,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中国的书法史,就不难发现一些特征。汉魏时代是中国书法的萌芽和成熟期,这个时代的所有字体都已经形成,成为后世书法的源泉。 后世之人学习书法皆绕不开汉魏时期。 到了唐代,中国书法展现了它绚...

一幅明朝,干货看这篇!妙高寺《继喜亭记》,描绘的就是一幅明朝中期云南官场真实生态图

一幅明朝,干货看这篇!妙高寺《继喜亭记》,描绘的就是一幅明朝中期云南官场真实生态图

一幅明朝相关介绍,《继喜亭记》是明朝云南官场的生态图 明末崇祯年间访问昆明的西夏客在《滇游日记》中这样记载。 妙考寺,寺门东边面向中协,后面靠着三峰,所谓三化峰。 三尖高拥,攒而成坞,寺当其中,高而不觉其亢,幽而不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