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宋朝

【m宋朝】专题魏晋南北朝朝到北宋,中国经济中心的大转移

秦汉以来,无论是我国的政治中心还是经济中心都集中在北方,秦朝时期围绕西安,后期逐渐将西安转移到洛阳地区。特别是在五代十代时期,北方五代连续战争不断,南方多国并举,局面稳定,没有大的合并战争,这与南方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经济

我们知道,北方的黄河流域基本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区,虽然从地理上以函谷关为界,有关东、关西之分,但并不构成必然的天然障碍,群雄纷争,诸国林立的局面也有,如十六国时期;也出现过东西并峙的局面,如西魏与东魏、北周与北齐。当南北对峙时,如果北方的黄河流域先行统一,就继而再南下完成全国统一的大业。

南方则不同,南方政权虽然也有在分裂时期先行统一的局面,但北伐往往并不成功,几经周折又被北方政权南下所征服。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是五代相继,而南方是多国并立,并且各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一段时间。虽然四川地区有前蜀与后蜀的更迭,江淮地区有吴和南唐的继代,但都没有引发战争,属于相对平稳的权力转移。各国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虽然疆域也有变动,但没有发生大的兼并战争,似乎也没有一国有实力大举吞并其他国家,当与这一时期经济区域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关系。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分析一下当时南方各经济区域发展的情况及各国立国的经济基础。这对我们理解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非常有帮助。

唐、五代时期的南方经济,经过三国以来的持续开发,已经逐渐形成若干具有鲜明特点的经济区域,即江准经济区、两湖经济区、川蜀经济区、闽广经济区。

江淮经济区,五代十国时期主要是在吴-南唐和吴越国的统治下。以杭州为中心的吴越国,最盛时统治区域包括今上海、浙江、苏州和福建东北部。以扬州为中心的吴,最强盛时,有今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的部分地区。继任的南唐则将政治中心迁到了金陵(今南京),势力范围也扩大至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虽然都属于江淮经济区,其实有江北和江南的区域差别,吴的统治核心区域基本以长江北岸为主,南唐则沿着吴越国的边境向长江以南偏西的江西、湖南、福建西部拓展。

而吴越统治区域基本是长江以南,向南再拓展到福建东北部,就与闽接壤了。"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这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为纪念吴越国主建在杭州西湖畔的钱王祠撰写的《表忠观碑记》(钱王祠原名"表忠观”)。他赞叹吴越这个地方不仅有形胜之势,经济之力也富甲天下,虽然描述的是吴越地区,其实也可以代表整个江淮地区经济发展的盛况。也说明江淮地区,依山带水,资源丰富,富庶程度甲于天下。

战乱引起的经济转移

安史之乱时,张巡、徐远守住睢阳(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使得江淮地区免受战火涂炭,维系了这一地区十数年的安定与发展。吴和南唐的统治从公元902年到975年,其间是以禅代的方式由李氏取代了杨氏,没有大的政局波动。而且采取了减轻民众负担、积极发展经济、推进水利事业建设等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吴和南唐是南方九国中控制范围大,实力最强,存续时间最长的政权。中国历史上的经济重心南移,最主要的原因正是江淮地区经济发展。其实浙江、安徽、江西,也就是我们今天所习惯划分的华东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今天。

两湖地区即今天的湖南和湖北,占据这一经济区域立国的是楚和荆南(南平)。楚以长沙为中心,除湖北省东部部分地区外,最盛时统治范围包括今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荆南都城为荆州,管控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四面强国环伺,分别与蜀(西)、后唐等(北)、南唐(东)、楚(南)接壤,地狭国弱,但利用地处交通要冲的便利,采取交好强国、俯首称臣等低调举措,依靠各国赏赐和劫掠过往商货,被称为"高赖子"。又是北方政权与吴、蜀、楚诸国的缓冲地,左右逢迎,居然也存续了40年。还因为高季兴(创立者)死后被后唐追封为楚王,被称为北楚,获得了和南楚(即楚)并称的地位。

两湖地区属于这一时期的新兴经济区,虽然发展程度不如江淮地区,但发展速度却很快。往前追溯到唐宣宗大中四年(890年),荆南的一个考生叫刘蜕的,成为当地第一个考中进士的学子,镇守荆南的崔铉特地赠他70万"破天荒"钱。这就是破天荒一词的来历。由此可知,湖南这个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事业也跟不上。

五代十国时期,楚不仅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还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商业贸易往来的举措,如不征商税,利用处于南北通道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与中原王朝和南方诸国的中转贸易,正所谓"右控巴蜀,左联吴越,南通五岭,北走上都",瓷器贸易远销至东南亚、南亚、西亚,而茶叶贸易不仅到达沿海诸港口城市,甚至远销今朝鲜和曰本。荆南的举措与楚又有不同,虽然地狭国弱,却占尽枢纽之地的便利,商税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居然在大国的夹缝中支撑了40年,最后也不是亡于周边强国,而是降服于北宋。

川蜀经济

川蜀地区历经前蜀王氏和后蜀孟氏的先后统治,前蜀为王建所创,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

后蜀为孟知祥所创建,前蜀被后唐灭亡后,任命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后孟知祥自立为王,继之称帝,所辖与前蜀大致相当。"天府之国"最早是对关中"八百里秦川M的美誉,因战国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的壮举,使得成都平原"沃野干里”,这一美誉似乎就已经逐渐让位于四川。

四川属于盆地,本身物产丰富,气候有利于农业发展。"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种难出难进的地理环境,也使得这一地区极少受中原战乱的影响,甚至皇帝避乱逃难都会首选四川,如唐玄宗、唐僖宗等。川蜀社会安定,借长江之利,又作为唐朝的"后院",商业也极为活跃。唐后期的M扬一益二”之称,就是指位于长江上游的成都和位于下游的扬州,是商业最繁荣的两个著名都市。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四川地区的前蜀和后蜀,赋役较轻,粮价低廉,特色手工业如丝织业、制盐业、制茶业、造船业、造纸业、印刷业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对巩固和发展"天府之国”这一美誉功不可没。

北宋太祖在制定统一全国的战略时,最终采纳"先南后北"的方针,("中国自五代已来,兵连祸结,帑藏空虚,必先取巴蜀,次及广南、江南,即国用富饶矣“《东都事略》卷22)首先就选择了征伐川蜀,他认为,中国自五代以来,战事不断,国库空虚,因此首先要夺取巴蜀,其次再取广南(闽广地区)、江南(江淮地区),国库就会充实了。

上述的江淮地区、两湖地区和川蜀地区,正是长江的下游、中游和上游。

江淮地区

江淮地区的核心区域是长江三角洲;两湖地区的核心区域在江汉平原,即湖北的荆襄,后来慢慢移到了武汉和洞庭湖东北,巴蜀地区实际是以成都平原为核心。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产粮区。

闽广地区由于远离中原,开发也较晚。五代十国时期有以广东、广西为主的南汉,和以占据福建为主的闽。正是五代十国时期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才使得闽广地区摘掉了落后的帽子。长江流域的南下扩展,可与珠江流域连成一片,但福建地区其实有其独特性-一山多。黄巢南下广州时,不得不从浙江保安仙霞岭开山伐道700里,打通到福建之路。

南汉和闽都对农业实行宽松政策,加上良好的自然环境,水稻的推广、复种、双季稻甚至三季稻的普遍推行,使得闽广地区的农业生产有长足的发展,再加上商业和海外贸易的繁荣,远离战事频仍的中原,与五代和五代接壤的几个政权距离也比较远,有比较安定的发展生产的环境。两国君主的出身也非武夫,如南汉的刘氏出身南海富商,闽的王氐虽然出身贫寒,从军起家,但建国之后,他们都能维持政局稳定,发展生产,招徕北人南下,利用海内外贸易的优势,改变了闽广地区经济落后的面貌。

这一时期的北方地区可归结为四大块,一是核心地区五代王朝控制的中原地区,其中后唐的版图最大;二是太原集团控制的代北地区,当其南下取代中原王朝后,往往与河南集团融为一体,此后又逐渐分化,演变为独立的势力;三是东北契丹的崛起,是中原王朝最大的边患;四是西北势力,包括从唐宣宗时兴起、占据河西的归义军和最后建立西夏的党项。不过五代时期,西北势力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已经远比不上东北的契丹。

这一时期,南北关系虽然是主线,但南南关系却更为错综复杂。南方九国疆域互有盈缩,某些地区往往数易其手,政治归属交错,有称帝的,有称王的。对后梁、后唐的政治态度不一,也导致政权的性质不同,有向后梁称臣的,有因不服后梁的代唐,坚决不肯称臣而索性自立为帝的。虽然内乱不断,但各政权所控制的区域相对稳定,吴和南唐守住了淮河一线,前蜀后蜀盘踞在川蜀,荆南守住长江中游的江陵一带,南方与北方的接壤或缓冲区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南北的关系也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打破这一平衡局面的是后周及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的北宋。北宋国力增强后,统一大业实行"先南后北”战略,公元964年、965年、970年先后消灭了荆南、后蜀、南汉三国,又于975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南唐已于此前吞并了楚和闽。北宋解决了南唐问题后,吴越与闽残存的地方势力纷纷归降北宋,纷乱的局面再次归为一统。

那么为什么要实行‘'先南后北"的战略呢?除了政治上的考虑,还有经济上的考虑。由于连年战争,国库空虚,要先去这些富庶之地解决国库的空虚问题。南方经济区域的形成与南方经济的发展,对于五代十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也有很重要的关系。这些经济区域不断发展,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但实际上,立国基础、经济基础仍然要靠对百姓征收赋税,才能解决他们的财政问题,所以下一讲我们要讲如何征税。

1.《【m宋朝】专题魏晋南北朝朝到北宋,中国经济中心的大转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m宋朝】专题魏晋南北朝朝到北宋,中国经济中心的大转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5562.html

上一篇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下一篇

【9宋朝皇帝】宋朝历代皇帝介绍

【m宋朝】宋元时期长沙城的规模与格局

【m宋朝】宋元时期长沙城的规模与格局

m宋朝相关介绍,宋元时期,长沙市从马楚国的都城下降到地方行政治理所,其规模和格局也随着军事、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长沙城到宋以后,在建制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现象,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将长沙县划出5个乡,湘潭划...

【m宋朝】专题忽必烈为何不一鼓作气灭了南宋,反而转头征讨大理?原因很简单

【m宋朝】专题忽必烈为何不一鼓作气灭了南宋,反而转头征讨大理?原因很简单

m宋朝相关介绍,高论金之前发表的《斡腹之谋和元跨革囊:“出没恍惚、不可端倪”的忽必烈征大理》中提到: 忽必烈征大理是蒙古汗国统治者创造性地采取万里跃进、出奇制胜、大禹会、大浦委的军事决策落地,最终占领和控制大理,在南...

关于m宋朝我想说宋元时期长沙城的规模与格局

关于m宋朝我想说宋元时期长沙城的规模与格局

m宋朝相关介绍,宋元时期,长沙市从马楚国的都城下降到地方行政治理所,其规模和格局也随着军事、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长沙城到宋以后,在建制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现象,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将长沙县划出5个乡,湘潭划...

m宋朝,干货看这篇!忽必烈为何不一鼓作气灭了南宋,反而转头征讨大理?原因很简单

m宋朝,干货看这篇!忽必烈为何不一鼓作气灭了南宋,反而转头征讨大理?原因很简单

m宋朝相关介绍,高论金之前发表的《斡腹之谋和元跨革囊:“出没恍惚、不可端倪”的忽必烈征大理》中提到: 忽必烈征大理是蒙古汗国统治者创造性地采取万里跃进、出奇制胜、大禹会、大浦委的军事决策落地,最终占领和控制大理,在南...

m宋朝,干货看这篇!在895年前的今天,1120年11月1日,北宋江南方腊起义

m宋朝,干货看这篇!在895年前的今天,1120年11月1日,北宋江南方腊起义

m宋朝相关介绍,在895年前的今天,1120年11月1日 (农历露月初九),北宋江南方腊起义。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起义军占领了六州五十二县 北宋宣和二年(1120)至四年,方腊率领两浙农民,...

【m宋朝】专题在895年前的今天,1120年11月1日,北宋江南方腊起义

【m宋朝】专题在895年前的今天,1120年11月1日,北宋江南方腊起义

m宋朝相关介绍,895年前的今天,1120年11月1日(农历正月初九),北宋江南方腊起义。 起义军占领了六州五十二县 北宋宣和二年(1120)至四年,方腊率领两浙农民,为反抗宋王朝腐败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 北宋末,...

m宋朝,干货看这篇!宋元时期长沙城的规模与格局

m宋朝,干货看这篇!宋元时期长沙城的规模与格局

m宋朝相关介绍,宋元时期,长沙市从马楚国的都城下降到地方行政治理所,其规模和格局也随着军事、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长沙城到宋以后,在建制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现象,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将长沙县划出5个乡,湘潭划...

关于m宋朝我想说杨家将真实存在吗,为什么北宋灭亡并未看到他们力挽狂澜?

关于m宋朝我想说杨家将真实存在吗,为什么北宋灭亡并未看到他们力挽狂澜?

m宋朝相关介绍,血栓金沙滩,十二寡妇征书,武继英帅哥,都是脍炙人口的杨家庄经典,既然杨家将这么厉害,为什么北宋最后灭亡了? 实际历史上真正的杨家庄故事很热血,但结局很悲惨。 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这句话用在杨家将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