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隋朝的建立,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中国国内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激烈变化的总结,可以认为是隋朝也可以乘胜追击的时代。
尽管隋朝的国祚十分短暂,但是其历史意义可谓十分重大,特别是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方面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隋朝的建立,按照今天诸多隋唐史学者的观点来说,其开辟了中古时期封建王朝的序幕,并对日后的封建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在很多方面既是继承性的也是开创性的,比如,隋朝虽然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方面主要继承了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的典型制度,特别是府兵制度的继承对于中古时期的兵制发展沿革史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思想方面,隋朝建立之初还是非常注重对于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并一度依据南朝时期的典掌进行隋朝时期的典掌修订模板,以此影响到了后面的唐朝。
隋文帝
此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隋朝的建立是由北周时期在宇文泰领导下,不断发展形成的关陇贵族集团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这对于当时的隋朝来说,可以说是主要的,甚至是根本的统治基础,而关陇集团作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兴起的一个军事贵族集团,逐渐影响了中古时代的整段封建历史,并在其中扮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在隋朝时期也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
《隋书》载:"家家自修,人人克念,使不軌不法,蕩然俱盡。兵可立威,不可不屑,刑可助化,不可專行。禁衞九重之餘,鎮守四方之外,戎旅軍器,皆宜停罷。"
另外,隋朝既然完成了统一已经对立、分裂了270多年的南北地区的任务,其建立之初还要面临着复杂的南北政局以及各自的发展历史基础。对于南北这种政治方面的差异调和,是非常不容易和具有挑战性的,其中究竟如何调整南朝时期逐渐衰落的门阀士族,以及北朝时期不断兴起的庶族势力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政治关系,成为了隋朝建立之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由此,在隋文帝及其智囊团的改革下,隋朝出现了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
统一战争
隋朝建立之初士族与庶族之间势力的消长
东晋作为门阀政治发展的顶峰时期,士族力量也在此刻登上了其发展历史过程的黄金高峰。不过自从南朝政局开启之后,由于南朝的四个朝代基本上都是由新兴的庶族军事将领所建立,因此传统的门阀士族在此时开始逐渐被驱逐出高级政治集团和决策机构。那些名不见经传,出身较低的庶族地主开始成为整个王朝的重要政治力量,他们虽然官职不高,但是担任的一般都是重要机构的官员,因此位低而权重。
《南史》载:"時中書舍人四人各住一省,世謂之四戶。既總重權,勢倾天下。晉、宋舊制,宰人之官,以六年爲限,近世以六年過久,又以三周爲期,謂之小滿。"
而在北朝时期,虽然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效仿汉人的士族等级制度,也将鲜卑贵族按照相应的标准划分了门第等级,但是当时的鲜卑贵族实际上只是在北魏征战过程中军功赫赫的将领,因此他们应当算是出身庶族的新兴地主势力。到了隋朝建立之后,由于分割了270多年的南北重新统一之后,这种政治势力的消长局势也被隋朝继承了下来。
隋朝疆域图
士族力量在走向衰落,庶族力量在不断增长,这种政治势力的变化是非常令隋文帝头疼的。因为按照隋朝建立之初的政局来看,其是非常需要人才的,而且隋朝为了重建汉晋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就必然需要重用南朝遗留下来的那些门阀士族。而在治国理政方面,隋文帝为了维护关陇贵族的统治地位,必然他就会全力提拔当初跟随自己发动宫廷政变的那一批官员。
因此,在士族和庶族两种政治势力此消彼长的过程中,隋文帝也在不断摸索中力求寻找出一种在复杂政治势力中保持平衡局面的方式,并且以此为中心和原则重新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能够调节士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矛盾的官僚制度。因此隋文帝吸取了北周时期和南朝时期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并进行适当地融合,隋朝建立之初的政治制度以及相应的官僚体制就这样建立起来。
李煜
对于北周周礼官制的废除以及三省架构的建立
北周宇文泰统治时期曾经进行了大范围的官制改革以及军事改革,在官制方面改革主要坚持的原则就是效仿汉族周礼官制,由此想要藉此来拉拢当时的汉族官员,特别是士族群体,同时依靠这种政治上来追求胡汉民族之间的心理认同。由此,在周礼官制以及府兵制的推动下,宇文泰完成了对于这种胡汉融合的关陇贵族群体的构建,使其成为影响今后中古历史的重要角色。
隋朝建立之后,对于这种极为复古的周礼官制进行了废黜,一方面是因为隋朝时期,北周存在的那种胡汉之间的矛盾已经缓和了许多,并且民族融合的进程也基本结束,因此不存在需要再去刻意追求那种共同的政治心理认同。另一方面,这种上古的周礼官制过于古老,对于当时新形势的政治发展完全不适应。
隋朝壁画
因此废除周礼官制自然就成为了隋文帝当时的重点改革,与此同时在筹建新的政治制度之时,随人地听取主要大臣意见,开始将东晋南朝时期不断继承的魏晋官制作为主要政治改革模板。因此,以三省制为主要政治架构,同时配以相关的其它分支官职作为支撑,构建了隋朝之初的政治框架。
隋文帝时期的高级官员主要有三师、三公和五省,这些共同构成了高级官僚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师、三公其实是对于周礼官制,特别是秦汉名誉官职的重新设立,他们没有实际的行政和决策权力,一般用来当做加封的荣誉之官。五省制中的尚书、中书和内史省才是隋朝的核心政治机构。他们分掌决策、审议和行政之职,对于隋朝初期的政治发展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隋书》载:"三師,不主事,不置府僚,盖與天子坐而論道者也。三公,參議國之大事,以後齊置府僚。無其人則闕。祭祀則太尉亞獻,其位多曠,皆攝行事。"
修订典章
中央其它官制的设定以及地方官制的调整
三省制度建立之后,虽然隋朝初期的政治基本架构已经建立起来,但是由于三省长官在当时的权力过大,再加上其它官员数量的庞大,因此对于主要官员,特别是核心官员的制度约束也是非常必须的。对此,隋文帝时期就非常重视官员个人素质建设以及行为监督,当时设立的御史台就是出这样的需求。
隋炀帝时期在御史台的基础上,又设置了监督和管理基层官员的司隶台和谒者台。与此同时,在其它中央的辅助官员以及机构中,除了必要的管理文化、礼仪、外交等方面的官员之外,大部分的冗官和多余之机构都被隋文帝废除了。并且对于北周以来势力根深蒂固的贵族进行了相应地削弱,随后隋文帝又开始了对于地方官员的调整。
渡江作战
在地方行政建制方面的改革中,隋文帝将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改为了州县两级制,其目的就是为了削减地方多余官员的同时,加强中央对于地方的直接控制。在地方官员的考核与选拔方面,隋文帝采取了极为严格的措施,官员的升迁与惩罚必须要由重要的派出官员进行考核,或者参与每年由中央举行的考课制度。
《隋书》载:"竊見當今郡縣,倍多於古,或地無百里,數縣並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具僚以衆,資費日多,吏卒人倍,租調歲減。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在地方官员的选任方面,隋文帝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为了能够最大程度限制和控制地方势力的发展,隋文帝将州县长官的选任权收回了中央。而且规定,地方长官的选任不得在本地籍贯范围内的人员中进行,这样的规定就是为了防止地方官员暗自拉拢势力,形成对中央的威胁。
杨素
评价
隋朝建立之初关于政治制度的改革,从其内容上来看貌似并没有什么创新性的内容,绝大部分还是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演变和官员演变的一种总结。其实隋朝对于政治官员的相关调整,基本上就是为了将南北截然不同的官制进行统一和融合。
隋朝作为刚刚结束将近3个世纪之久的分裂政局的统一封建王朝,在其建立之初的主要任务就是调和南北之间长期分裂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这种调和与统一的任务对于中古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唐朝能够成为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离不开隋朝时期所作出的诸多贡献。
隋文帝对于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和官员制度的改革,其总体原则就要遵循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上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皇权势力的衰落,或者经常受到其他政治势力的威胁,这对于王朝的治理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而隋朝作为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如若在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方面做得不够好的话,那么很有可能这只是短暂的统一,后来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或许就要推迟一段时间的。而进行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和巩固的措施,最主要的就是从官员的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入手。隋朝对于地方官员和行政建制的调整是具有深远影响的,这也成为之后封建王朝统治者不断加以重视的一点,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隋书》等。
1.《关于1 隋朝统一全国的原因和意义我想说国祚短暂却意义重大?为何说隋朝是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1 隋朝统一全国的原因和意义我想说国祚短暂却意义重大?为何说隋朝是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6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