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汉朝

汉朝削藩是三代人努力完成的,并非汉武帝一人之功劳

扎伊写《过秦论》时说:“这是粉六世的余热。”秦朝统一天下是在六代人的努力下完成的。

汉朝的削藩,同样也是三代人共同完成的,但大多数人只知道汉景帝削藩导致“七国之乱”,汉武帝依靠主父偃“推恩令”才削藩成功。

就像祖孙三代挖一口井,爷爷挖了十米,没出水,父亲接着挖,刚刚出水,儿子接着挖,刚挖几下,水就涌上来了,于是人们都说,是儿子挖成功的。

其实并不是这样,从高后开始,汉朝中央政府就开始削藩了,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代人,削藩才完成的。

汉文帝时,相继发生了济北王刘兴居和淮南王刘长叛乱,之后,贾谊就给文帝上书,也就是著名的《治安策》,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策略,将诸侯国分割得小一点,这样一个诸侯国的实力就不足以挑战汉朝中央政府。

汉文帝虽然贬了贾谊的官,但是,他后面做的事,完全就是按照贾谊的策略来执行的,

文帝十六年(前164年),齐文王刘则死,无子嗣位,文帝趁机将最大的齐国分为七国,齐国、胶东、胶西、济北、菑川、济南、城阳,

七国之乱时,胶东、胶西、菑川、济南四国皆参与吴、楚一方。

此外,汉孝文二年,割齐国的济北郡为济北国以封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又割城阳郡为城阳国以封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

但不久,济北王刘兴居反,兵败身死国除,地入于汉为济北郡。

汉文帝十六年,又封刘长的三子刘安、刘勃、刘赐等为王,将淮南国一分为三。

孝文十六年,徙淮南王喜复故城阳。上怜淮南厉王废法不轨,自使失国蚤死,乃立其三子:阜陵侯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皆复得厉王时地,参分之。

汉景帝时,晁错提出《削藩策》,“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意思是晚削藩不如早削藩。

后来,因赵王刘遂有罪,削去其河间郡,常山郡;胶西王刘昂因为售卖爵位时舞弊,削减其六个县;楚王刘戊犯罪,削减东海郡作为惩罚。

汉景帝三年,为了逼反诸侯王,来削夺封地,汉景帝下诏削夺吴王刘濞的豫章郡、会稽郡。

诏令传到吴国,吴王刘濞立即杀了汉朝派遣到吴国的官吏,联合串通好的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六王公开反叛,是为“吴楚七国之乱”

叛乱三月后被平定,除了楚国另立新王外,其他六国皆国除,并入汉郡。

同时,趁着平定叛乱的余威,汉景帝趁势收夺各诸侯国的边郡归朝廷所有,并进一步采取措施,削弱诸侯王的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

景帝十三年,弟弟梁王刘武去世,将梁国一分为五。

“分梁为五国,立孝王子五人皆为王”,后梁平王有罪,“乃削梁八城……梁余尚有十城”。

当然,汉文帝和汉景帝在削藩的同时,也分封自己的儿子为诸侯王(但此时的诸侯王非刘邦时代的诸侯王)。

春三月,立皇子德为河间王,阏为临江王,馀为淮阳王,非为汝南王,彭祖为广川王,发为长沙王。

夏四月己巳,立皇子荣为皇太子,彻为胶东王。

立皇子越为广川王,寄为胶东王。

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汉景帝采取一系列措施,

取消诸侯王任免封国官吏和征收赋税的权力,诸侯王不得继续治理封国,由皇帝派去官吏;改革诸侯国的官制,改丞相为相,裁去御史大夫等大部官吏,使诸侯王失去了政治权力;规定诸侯王不能自治其国,无权过问封国的政事,只能按朝廷规定的数额收取该国的租税作为俸禄,这样基本就成了大地主了。

到这个时候,基本上诸侯王的威胁已经消除了,大大加强了汉朝中央集权,为汉武帝以“推恩令”进一步解决诸侯王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汉武帝时期,主父偃提出“推恩令”,推恩令其实没什么神奇的,只是贾谊《治安策》的翻版而已,但被很多人神化了。

像推恩令这种东西,如果是在汉文帝时期,有效果吗?估计是没有的,诸侯王手握重兵,你让他们分割自己给兄弟子侄,谁会理你?

但是汉武帝时期的诸侯王,已经类似于大地主了,再也没有实力挑战皇权了,

《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序》载:武帝“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名号。’”

《汉书·武帝纪》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史书上评价汉武帝用主父偃的推恩令削藩是这样的。

“齐国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馀焉”。

其实呢,看看这些被削的诸侯国,就知道都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事了。

到了汉武帝之后而整个国家范围内,“汉郡八九十”,也就是作为直属中央的郡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0%——90%,

就是说,历经三代人努力的削藩之策,基本上完成了。

1.《汉朝削藩是三代人努力完成的,并非汉武帝一人之功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汉朝削藩是三代人努力完成的,并非汉武帝一人之功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7108.html

上一篇

【3字汉朝名将】除了李陵,汉武帝时还有哪些投降匈奴的汉朝将领,他们下场如何?

下一篇

【100年前汉朝】专题商人100万做出的仿制品,专家鉴定为汉代文物,被拍出2.2亿天价

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干货看这篇!“推恩令”真的维护了中央集权吗?实际上可能产生了相反效果

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干货看这篇!“推恩令”真的维护了中央集权吗?实际上可能产生了相反效果

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相关介绍,汉朝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楚恩令》虽然没有彻底解决王王的问题,但也没有完全达到《削藩》的效果。 但是有效缓解了藩王带来的危害,维护了中央集权。同时,由于不是采用强制手段,是一种比较温和的策略,因而给整个血...

关于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我想说七国之乱的爆发有着更深层次的制度原因,也促进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关于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我想说七国之乱的爆发有着更深层次的制度原因,也促进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相关介绍,韩经济登基的第三年,接受了民五的建议,抢了诸侯王的包。对此怀有反心,长期密谋的吴王刘英联合其他六位诸侯王,勾结匈奴、董越等外国人,共同发动了对西汉中央政府的叛乱战争。历史被称为“七国之乱”。 那么西汉...

【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了这些政治改革措施!

【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了这些政治改革措施!

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相关介绍,汉武帝奖 如上所述,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官制和选举官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此同时,他还采取了其他政治改革措施,继续加强中央集权。 继续削藩,加强对地方的监察等。 推恩令图解1 1、颁布“推...

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看这里!七国之乱的爆发有着更深层次的制度原因,也促进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看这里!七国之乱的爆发有着更深层次的制度原因,也促进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相关介绍,韩经济登基的第三年,接受了民五的建议,抢了诸侯王的包。对此怀有反心,长期密谋的吴王刘英联合其他六位诸侯王,勾结匈奴、董越等外国人,共同发动了对西汉中央政府的叛乱战争。历史被称为“七国之乱”。 那么西汉...

【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专题推恩令:温水煮青蛙,史上最温和的削藩手段,成就了大汉的强盛

【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专题推恩令:温水煮青蛙,史上最温和的削藩手段,成就了大汉的强盛

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相关介绍,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推行了郡国并行制,但就是一个鸡肋,汉朝中央政府无法有效地管理地方,因此削藩成为了汉朝必不可走的一条路。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然而,削藩哪有那么容易的,这可都是...

关于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我想说郡国并行制弊端揭秘:膨胀了各郡王的野心

关于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我想说郡国并行制弊端揭秘:膨胀了各郡王的野心

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相关介绍,西汉军国并列制的弊端很多。汉文帝继位后,将齐国划分为六个小王国,将华南划分为三个小王国,是为了削弱宗室诸侯的势力,培养中央力量,达到国家长治久安。 不过这项举措并没有实现长治久安,当时以吴王刘濞为首的...

【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七国之乱的爆发有着更深层次的制度原因,也促进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七国之乱的爆发有着更深层次的制度原因,也促进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相关介绍,汉景帝即位的第三年,采纳晁错的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对此,心怀反心、预谋已久的吴王刘濞联合其他六位诸侯王,并勾结匈奴、东越等外族,联合发动了对于西汉中央政府的反叛战争,史称“七国之乱”。 达到当天最大...

【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五分钟懂西汉,二百一十年历史,就是这么简单

【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五分钟懂西汉,二百一十年历史,就是这么简单

113年汉朝中央集权加强相关介绍,西汉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共享有十五帝、乡国210年。西汉、上升镇和东汉统称汉朝,是刘邦击败项羽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布衣出身的刘邦称帝,建立大汉王朝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农民出身的刘邦率领一帮“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