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国最著名的战争刀,人们可能第一次想起关羽的青龙月刀,但熟悉三国史料的人不同意。东汉三国时期连马镫都没有,关羽立刻挥舞着82斤的长刀,也不怕让自己下车。(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战争)但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也会站出来反驳。我为什么写关羽青龙月刀“长柄”字?
今天参考三本史料,看看关羽的荆安良的东汉三国时代到底有没有马镫,哥里是否可以用于暗杀。
得出的结论,可能为很多人难以接受,但史料就是史料,竹简木牍或白纸黑字摆在那里,不由人不信:兵器谱不是帝王传,没必要洗白抹黑弄虚作假。后汉三国时期有没有马镫,这个已经有很多出土文物证明,当时汉军已经普及马镫了:长沙出土的西晋骑马青瓷俑上有马镫、河南安阳直接出土了晋代马镫实物,而在内蒙古达茂旗发现的、形成于公元前210年的岩画,分明刻画着马镫。
公元前210年,也就是秦始皇嬴政龙驭归天那一年。这就是说,在关羽出生的三四百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马镫——即使马镫是匈奴人发明的,卫青霍去病北征匈奴,见东西就抢,又怎么会放过马镫这么好的东西?
其实不用卫青霍去病抢,匈奴也会主动送上门——卫霍成名之前,从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到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五六十年间,匈奴大中规模的南侵超过百次,久经战阵的汉军也是连一只马镫都缴获不到,这说法鬼也不信。
马镫的问题解决了,是不是就可以证明关羽用的是长柄青龙偃月刀了呢?咱们还是来看三本史料的记载,这三本史料综合起来,可以证明关羽斩颜良,是可以用刀来刺的。
一、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颜良是谁杀的
首先咱们来看《三国志·卷三十六》的记载:“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熟悉秦汉军功制度的读者都明白,颜良确实是关羽斩杀无疑,因为此战曹军主将是张辽,关羽是助手。这一战后,副将关羽因功封侯,而主将张辽在下邳兵败被擒降曹的时候就已经赐爵关内侯(小于名号亭侯),白马之战后,张辽还是关内侯。直到建安十一年,张辽率军攻打荆州建功,才被封为都亭侯。
关羽斩将立功封侯,他的垫脚石就是倒霉的颜良。我们细看《三国志》,就会发现关羽斩颜良之后还有一个动作:“斩其首还。”如果关羽用长槊把颜良挑落马下,自己也跳下来拔剑割头,那他可就跑不回来了——您还真相信曹操所忌惮的河北人马是土鸡瓦犬?
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连明光铠都出现了(曹丕曾赐给孙权),因为有了战马,大将身上的铠甲越来越重,防护力越来越强。但是重甲还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没了战马的大将,在地上行走都困难,就更别说挥刀鏖战了。
身穿重甲的关羽,当然不会胆大到主动跳下马去割取颜良首级,那不是“斩首”而是“送人头”了——只能是一刀枭首,捞起人头掉头就跑。所谓“绍诸将莫能当者”,不是没敢拦,而是拦不住。
二、接下来再回答一个疑问:关羽之刀能不能刺
现在咱们都知道步枪上装的那玩意儿叫刺刀,但是古代的刀能不能刺,咱们还是请跟关羽同时代或这更早一些的人物来回答。咱们请出的这位后汉人物叫刘熙,有的史料写做刘熹,《三国志》最后一页有关于他的记载:“刘熙所作《释名》,信多佳者。”这是东吴高陵亭侯、中书仆射韦曜对前南阳太守刘熙的评价。
韦曜所说的《释名》,是后汉三国时期经学家、训诂学家刘熙诸多专著之一。《释名》中专有一篇讲述兵器规制的《释兵》,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看到:铸就强汉之名的环首刀,其实也是可以刺的:“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刀击之也。其末曰锋,言若锋刺之毒利也。其本曰环,形似环也。”
所谓环首刀,并不是刀头上有什么九耳八环,而是刀柄的末端铸成环状,通过配重,使战刀挥动更加灵活。
跟现在人的理解不同,古代刀之首为刀柄末端,而刀之末,就是刀尖。通过刘熙的解释,我们可以发现,可能很多专家乃至“科普节目”都说错了:环首刀并不是齐头或者只有钝角刀尖,汉朝人自己写的史料可以证明,环首刀的刀尖极其锋利,能斩能刺,是当时汉军普遍装备的杀敌利器,尤其是在冷锻甲出现之前,环首刀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
三、关羽上阵杀敌,是用刀还是用矛?
古代战争,讲究的是排兵布阵逗引埋伏,大将一对一单挑,在三国正史也就出现过两次。一次是长安城下郭汜郭阿多对阵吕布吕奉先,郭汜用的什么兵器,史料没有记载,但吕布用矛不用戟,这是有记载的:“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此事记载于《汉末英雄记》,这本书的作者王粲,当时也在长安城内。
第二次的单挑就是关羽于万马军中刺颜良了,但是关羽用的刀叫不叫青龙偃月,就要请出第三本史料了——这本史料叫《古今刀剑录》,那里面明确写着,关羽用的是双刀,而且名字更高大上:“关羽,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及羽败,羽惜刀,投之水中。”
通过上清派宗师“山中宰相”陶弘景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关羽不但会用刀,而且还会锻刀,更会给刀取名字:曹魏和东吴和东吴都称关羽为“万人敌”,万人敌使“万人刀”,这才叫相得益彰。
如果关羽用的不是刀而是长矛长槊,他绝对不会费劲巴力去打造什么双刀,要是作为长槊的辅助兵器,也没有必要一次性打造两把。
按照《古今刀剑录》的记载,后汉三国时期名将绝大多数都是用刀,这些名将中还包括张飞、周瑜、黄忠:周瑜,作南郡太守,造一刀,背上有“荡寇将军”字;张飞,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炼赤朱山铁为一刀,铭曰新亭侯蜀大将也;黄忠,汉先主定南郡得一刀,赤如血,于汉中击夏侯军,一日之中,手刃百数。
陶弘景这段记载跟正史《三国志》完全契合:周瑜确实曾被孙权任命为南郡太守,张飞被刘备封为新亭侯,黄忠在汉中之战阵斩夏侯渊。
四、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也没说关羽打造的是长柄大刀
罗贯中《三国演义》的说法,跟陶弘景的记载基本一致:关羽使用的大刀,是自己打造的。但是罗贯中只说了大刀的名字和重量,却没说是刀柄有多长:“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张飞造丈八点钢矛。”
按照《释名》的记载,张飞的长矛是可以称为长槊的:“矛长丈八尺曰矟。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杀也。”
长矟后来被写做长槊:“矛长丈八尺曰槊,马上所执。”
由此可见,有人说所谓“丈八长槊是一丈零八寸”是不对的,因为典籍中明明写着“丈八尺”而不是“丈八寸”。唐朝一尺约三十厘米,丈八长槊有五米四左右,兵马俑中秦军的长矛(木柄痕迹)有六七米长,可见一丈八尺并不是杜撰出来的长度。
罗贯中说关羽之刀名“青龙偃月”,咱们就来看看什么叫“偃月”。
偃月既是月牙的别称,又是一种阵势:“大将将兵,柄不得专,一曰为偃月,一曰为鱼丽,三军万夫,环旋翔佯,愰骇之间,虏骑乘之。”
其实罗贯中在书中已经暗示了关羽之刀,并非长柄:“又名‘冷艳锯’”。古代阵法大家可能没见过,但是数十年前留下来的锯子,大家都见过:短柄长刃,刃上有齿。
综合以上四点,我们引用三本史料和相关出土文物,我们可以还原关羽万马军中刺颜良的实景: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大将颜良,正在代表他总指挥身份的麾盖之下挥舞令旗指挥部下排兵布阵,只见一个长髯将军策马扬鞭飞驰近前。
当时无论是袁绍还是曹操,统领的其实都是汉军,大将装备的都是汉将制式盔甲,所以颜良一时间也没想到会有人单骑前来刺杀。
关羽冲到颜良跟前,环首刀全力突刺,一刀致命。关羽左手抓环首辅助,抽出被颜良重甲嵌顿的长刀,如风车般轮转,颜良首级刚刚飞起就被半空中捞走,关羽一手提首级一手抡刀往回冲杀。从震惊中清醒过来的袁军众将上前截杀,但是关羽力大刀沉,众将拦挡不住,被关羽荡开阵脚,一骑绝尘而去。
通过实景再现,似乎可以证明:关羽所处时代,是有马镫的,但是包括关羽在内,当时兵将所用的,还是短柄长刃的环首刀,而且环首刀刀尖锐利,是可以用来刺击的……
1.《1000名汉朝双刀兵专题之参考三本史料,看三国关羽刺颜良时有无马镫,环首刀能否用来刺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00名汉朝双刀兵专题之参考三本史料,看三国关羽刺颜良时有无马镫,环首刀能否用来刺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1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