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认为项羽的生肖隐藏了钟离县,使刘邦大为震惊,立即按照诏书将韩信交了人。
但是韩信不忍心交出钟离眛,只是对送诏书的使者说,钟离眛没有在他这里,并信誓旦旦地承诺自己一定会尽力捉拿,一旦归案,马上上交朝廷。
本来是窝藏罪,及时澄清,可能他与刘邦之间的猜忌还没那么深,现在又欺骗刘邦,那就是欺君之罪。
欺君之罪在古代是重罪,是要杀头的。
为什么这个罪那么重呢?
因为它意味着对皇帝不忠,有二心,在封建社会,那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别说是封建社会,即便是现在,如果平时有人经常说谎欺骗人的话,那也会受到大家的唾弃。
如果是领导,会炒他鱿鱼;
如果是朋友,会和他翻脸;
如果是夫妻,可能会离婚。
何况欺骗绝对权威的皇帝呢?
韩信肯定懂这个道理,三军统帅干那么多年,这点规矩他还是一清二楚的。
之所以这样做,他应该是仰仗着自己的势力和功劳,有侥幸心理。
使臣从韩信那里没有拿到人,只好回来向刘邦汇报,并把韩信的话如实转告。
刘邦能轻易被韩信糊弄吗?
俗话说:
“空穴不来风,无风不起浪。”
况且,刘邦是个老油条,说谎骗人,那是行家里手,所以肯定对韩信似信非信了。
有了这种心态,心里就不舒服,总想弄个水落石出,证明自己的判断。
因此,刘邦私下里派了很多探子,也就是现在说的特务间谍,到楚国境内打探虚实。
韩信那也不是一般人,千军万马都带过来了,刘邦的这点手段他还算不到?
所以,他早把钟离眛藏得严严实实。
这帮探子来到下邳,四处打听,但就是摸不准钟离眛的下落,不免心中着急啊。
这天,他们正在街上酒馆喝闷酒聊天,商量如何向刘邦交差。
此时,恰好看见韩信出巡。
韩信的出巡队伍非常排场,车马喧闹,前后护卫,加上仪仗队,不下三五千人,声势很是威赫。
在古代,车队、随从、穿着那都是很讲究的,是有层级限制的,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乱了规矩也是大罪,最起码招嫌。
现在实际上也有类似要求,只是没那么严格或者变成了潜规则。
我们都知道,无论企业,还是政府,领导级别不同,配车档次也是不一样的。
你说老子有钱,老子就开豪车,如果你在机关企业上班,压过你领导的风头试试看。
领导即便不明说什么,周围人的口水都要淹死你,表面在夸你有钱,实际上在讽刺你显摆。
过去那个社会就更可想而知了。
这帮探子正儿八经的任务没完成,正愁无法回去交差呢,结果看到这一幕,欣喜万分,便当做意外收获,密书奏报刘邦,说韩信可能已经有叛心了。
看看,这莫须有的罪名自古都有,只是被后来的秦桧发挥到了极致而已。
刘邦听探子们这么说,更加紧张,韩信有叛心那还了得,忙召集诸将过来应对。
为什么没有落实韩信反叛,刘邦就要把诸将召集过来呢?不怕节外生枝吗?
因为韩信曾经是三军统帅,军中影响力非同一般,如果刘邦打定主意要办了韩信,首先要过军中这一关。
否则,很可能鸡飞蛋打。
所以刘邦召集诸将,应该是投石问路,试探军心。
反正韩信也没有真造反,不妨先提前试探一下,摸摸底。
诸将过来后,刘邦开门见山说韩信有反叛之心,问大家现在该怎么办。
这些将领一听刘邦说韩信要谋叛,都摩拳擦掌,跃然有声,貌似非常气愤的对刘邦说:
“亟发兵坑竖子耳!”
这句话还是有点狠的,它是《史记》的原文。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诸将要刘邦马上发兵活埋了韩信这小子。
司马迁非常厉害,在《史记》中仅用“亟发兵”、“坑”、“竖子”这三个词就突出反映了诸将当时的一种心态。
什么心态呢?
那是置韩信于死地而后快的心态!
打仗时,韩信是三军统帅,应该是这些将领的老领导,现在被刘邦忌恨,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呢?
无非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韩信在军中人缘不好。
后世很多人都这样认为,因为韩信情商不怎么高,估计恃才傲骨没少得罪人。
其实,军中做事一般靠本事说话,以韩信的超凡能力,应该说大部分人对韩信都是敬佩有加的。
所以人缘即便不一定好,但应该也不会太差,不至于异口同声这样表态。
俗话说:
“秦桧还有仨相好的。”
这个时候怎么会没有一个人为韩信辩白一下呢?
第二种可能,诸将都知道刘邦忌讳韩信,容不下韩信,有意站队拍马屁。
这种可能还是很大的。
因为打败项羽后,刘邦第一时间夺了韩信的兵权,还把韩信从齐王徙封为楚王。
这样的态度,明眼人一看便知怎么回事。
此时跟老大的态度看齐,也是应该的。
第三种可能,就是人心险恶,嫉贤妒能,有意落井下石。
这三种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根据自己的阅历揣测。
总之,军心不在韩信这边。
刘邦通过这么一试探,心中有底了。
不过,刘邦这个人非常世故,他深知诸将现在的态度不一定靠得住。
这仅仅一种试探而已。
所以,刘邦听诸将这么说,只是沉默应对,就是不表态。
诸将心想,什么情况,大老远把我们叫过来说要打韩信,现在竟然屁都不放一个。
大家都很扫兴,反正马屁也拍过了,陆续告辞退出。
待诸将走完之后,刘邦又派人把陈平叫了过来。
这种事想妥善解决,还是需要先谋划好。
有人可能会问,刘邦为什么不找张良呢?
张良还真不适合,他的才能偏重于战略层面,这种阴人的事情,他不一定擅长。
而陈平不同了,一肚子坏水,是个阴谋家,从来都是给刘邦出阴招。
所以这种事,找陈平这种人过来谋划最合适不过。
陈平来了后,刘邦便把韩信可能反叛的事情讲了一遍,然后问陈平该怎么办。
陈平那脑子多好使啊,一听就知道韩信肯定没有谋反。
不过,这小子也很坏,并不为韩信辩白。
韩信是武将,陈平是文臣,这文臣武将向来不是一路人,总是面和心不合。
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所谓将相和的故事,讲得是廉颇和蔺相如如何化干戈为玉帛,成了黄金搭档,被后人传为佳话。
这么点事情,为什么还要被传颂呢?
就是因为文臣武将总是和不来,有了这么一对特例,肯定要大加褒扬教育后人了。
陈平和韩信的关系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因此他只是打哈哈说这种事不能太急,要慢慢打算,从长计议。
显然,陈平虽然不怀好意,但也不想趟这个浑水。
刘邦看陈平这个态度,有点不爽,两眼一瞪说道:
“这事怎么能慢慢打算呢?你今天必须给朕出一个妙计!”
所谓妙计,其实就是阴招了。
陈平会给刘邦出什么阴招呢?
声明:
本作品只在微信公众号wrwc123和今日头疼条发布,任何其他平台出现类似内容,均属于侵权行为。
特此声明!
1.《3小时长视频读懂汉朝书籍,干货看这篇!《从秦朝说起 到清朝结束》汉朝(209)互相猜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3小时长视频读懂汉朝书籍,干货看这篇!《从秦朝说起 到清朝结束》汉朝(209)互相猜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16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