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民
弱德之美是诗人叶嘉莹创造的一个概念。从字面上看,“弱德之美”这几个字有一种“弱德之美”。
叶嘉莹最近经常被谈论的原因是上周五发布了一部记录他生活的纪录片。很少有文学纪录片像《手里的月亮》一样受到如此多的关注。
所谓道德淡薄之美,据叶嘉莹自述,是他在清初研究朱彝尊情话时的发明创造。“它有一种毅力,有一种道德,而这种道德是压抑的,无法表达的,所以这是一种‘弱德美’。”
“弱德之美”既是一种文学理论,也是一种人生伦理。叶嘉莹在许多采访中进一步解释道。她感叹当今社会很多人以强为德,崇尚竞争和竞争,但其实“弱”就是道德。“我的生活并不顺利。我崇尚弱德之美,但我并不软弱。我不想向别人争取任何东西。我只是坚持自己,在任何困难中履行自己的责任。”谁能说这样的软弱也是一种力量呢?
“道德软弱”的“软弱”并不意味着软弱和懦弱,而是一种内向和涵养。面对逆境,我们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而是坚持,坚持,忍耐。“雨中草烂死,阶下色明”,这叫“弱德”。
学者戴锦华在看完电影后接受采访时使用了“崇高”一词。她认为叶嘉莹“极其朴素、极其温和、极其真诚”的人生态度是崇高的。“这种认识生命的方式,这种面对生命掠夺的方式,构成了崇高,甚至是康德意义上的哲学崇高”。
是否高尚,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正如导演陈传兴所说,“叶先生的表演最难得的是不怨天尤人,对别人并不特殊,真正体现了一种儒家风格”。这部电影的美不在于叶先生的诗歌造诣有多高,而在于他经历了许多人生的变化。他不喜欢事情,但不悲伤。他并不惊讶于自己无意中留下的脆弱的道德美。
如果弱德之美持续存在,就不会频繁使用。
1.《叶嘉莹 品味叶嘉莹的弱德之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叶嘉莹 品味叶嘉莹的弱德之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509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