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是刘裕华
译者:郑裕杰
版本:磨石图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5月。
《步履不停》是池瑜和古典代表作的原著小说。
同名电影曾拿遍各大国际影展重要奖项,书中尽是绝无冷场的故事,与电影相比,有着更幽微的人性暗涌。它讲述了一个普通日本家庭一天的生活,我们跟着主角们吃了三顿饭,散了两次步,看完了一部电影。是枝裕和把这些细枝末节的生活化做了有滋有味的文字。
我们本期的阅读评审员,大部分本身都是是枝裕和的影迷。从这本经典作品代表作中,读者们感受到的不仅有是枝裕和说的家的味道,更有对人生路上总有些来不及的怅惘。那种难以言说的氛围,是枝裕和描写得淋漓尽致,倒是应了李商隐的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号评审员:姜红茶(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文人,无足观矣。)
阅读评分:9分(满分10分)
百年光影是文章
读文字,比看电影更能清晰地体察作者的用心和作品的主题。是枝裕和在电影里小心翼翼地排布情节,让人物克制地行动、说话,完全不用旁白,但在小说里,他却取良多的视角,以第一人称写法在作品开头就点出了主题:
“当初若是这么做的话”或是“如果换成现在的我就能做得更……”之类的感伤,至今仍会不时袭上我心头,感伤伴随着时间沉淀、混浊,最终甚至遮蔽了时间的流动。在这段不断失去的日子中,如果说我还得到过一点什么,应该就是: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来不及——这么一种近似于认命的教训吧。
李商隐固然有本事把这种复杂的情绪一言以蔽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但是枝裕和要揭示的主题显然更复杂也更具现实性:现代社会中家庭的亲子关系。
《步履不停》打动我的不仅是直面代际关系的勇气,更是用文字表达“只是当时已惘然”的精准功夫——而在电影里,这种呈现显然不够鲜明。此外,电影在主题表现上还有一点不及小说:电影弱化了小说的“死亡”主题。
读小说,会经常生出遗憾,为那些电影中无法表现的精彩段落。如大哥之死对家庭的影响,小说用了三段,写得非常到位,大概电影里不知通过何人之口来说,索性就不表了。扫墓时关于向日葵的一番猜测,读之令人动容,电影也无力展开。还有一段,写母亲追忆她与父亲化成的蝴蝶的相遇:
她的表情有些怀念,又有些寂寞,虽然生前老是在吵架,虽然过世没多久就把他的内衣裤全丢掉了,但毕竟是夫妻啊①。我微笑着这么想,但我的结论下得太早了。②当时我觉得自己真是傻,居然还感动了一小下。③现在回想起来我才明白,其实不管看上去如何,母亲实际上都是想念过世的父亲的。(注:三个数字符号代表三层情感转折。)
短短几行文字,“我”对父母感情的认识转折了三次,这种阅读效果,大概只有文字才能达到吧。
2号评审员:笑然(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
阅读评分:8.5分(满分10分)
一茶一饭,触动家庭深潜的秘密
横山这一家庭虽算不上十分不幸,但大家内心却缱绻着各自不同的情绪。大哥纯平因救溺水的孩子而不幸身亡,每年在他的忌日时一家人才会团聚。看似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的一茶一饭之中,暗藏着难以弥合的裂痕和伤痛。
父母把这种遗憾和悲痛转化为对纯平舍命救上来的少年的怨恨,十五年如一日地邀请他来家里祭仪;次子良多从小生活在优秀哥哥的阴影里,他认为父母一直把大哥挂在嘴边当作理想的标准,对于必须活在现实里的人来说是一种折磨……这些平淡生活的背后隐藏了微妙的家庭情感,在按捺不住的争执中不经意触动了各自的回忆和秘密。
之前对于母亲过分在意大哥的逝去,良多有时会感到“毛骨悚然”和难以理解,但是他最终还是延续了母亲的做法,像她一样用长柄勺给墓碑上浇水,在回程路上指着看到的蝴蝶向女儿说:“听说啊,只要纹白蝶活过了冬天,第二年就能变成黄色的蝴蝶飞回来呢……”
一些随口说出的约定还来不及实现,一些胸口小小的悸动被淡淡地忽略。但是人生就是不断地失去,或遗憾,或悲伤,或欢喜,或无奈,或是哭,或是笑,时间和亲情终将带我们找到谅解的出口,这大概就是人生。
3号评审员:Cherry(无聊且无趣)
阅读评分:9分(满分10分)
如果知道来不及,你能怎么做?
《步履不停》里展现的是一个不完整的、有伤痛的家庭。通过男主良多的回忆切入,在大哥的忌日这天,40岁的中年男人良多带着再婚的女人由香里和她的儿子回到家乡,与此同时,姐姐一家人也来到这里,在一天的日常情景里,一些潜藏的东西开始浮出……
大哥纯平的去世是这个家庭最大的伤口,一下击垮了对儿子寄予极大期望的父亲和深爱他的母亲,这种伤痛直到大哥去世多年后仍未消解。
一家人的聚会上,大哥如何优秀始终是绕不过去的话题,这让身为次子的良多非常苦闷。从小在大哥的光环之下长大的他,刻意选择了走和大哥不同的道路,当大哥门门成绩好,只有美术差的时候,他拼命地学美术,在毕业后选择了一份和“医生”毫不相干的职业。
“人生路上,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这是良多在父母亲去世后恍然间明白的一个道理。
母亲失去亲生儿子的痛苦,对于没有做过母亲的人怕是永远都体会不到。她固执地保留下纯平房间的一切。在父母眼里纯平那么优秀、将来会成为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却因为救了这个各方面极其平庸的孩子而失去生命。她认为那个孩子也要承担一部分。
故事中母亲这个角色,实际上是隐忍而坚强的,我想这是世上任何一个母亲的共性,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受再大的苦也要吞咽消化,继续前行。
用是枝裕和自己的话说,这本书“带有纯粹的私人感情”。他在母亲去世后倍感后悔,从而创作了这个故事。他表达的不仅只是人生路上的悔恨,而是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即便我们知道了这个最简单的道理,到头来,总会有一些来不及。
4号评审员:范佩西(喜欢读陀思妥耶夫斯基)
阅读评分:3分(满分10分)
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家人
是枝裕和在展示了这样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片段后,究竟想表达什么?
横山良多对于回家的态度是消极的,在他回忆中的七年前,这种消极情绪是很明显的。良多总是不想回家。但是,七年后,他却悔恨了。为什么没有珍惜那些转瞬即逝的时光多回家看看父母?七年后的横山良多懂得,这些不“完美”的家人,是他生命中不可替换的重要组成,更是珍贵的。当他明白这一点,并且想要重新拥抱亲情时,父母已经相继离世了。他觉得,自己再一次晚了一步。
为什么至爱亲人就在身边却无法去爱?
横山良多在回忆的七年前,他刚四十岁。此时他已经四十七岁了,跟妻子又生养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生活慢慢进入“正轨”。看来,他的人生没有轰轰烈烈,只有真实的平凡。横山良多应该会慢慢接受自己平凡的人生,唯有如此,他才能越过那些无关紧要的生活情节,去追寻哪怕只有一点点却属于他平凡人生的幸福瞬间。
一点题外话:本书并没有让我产生什么强烈的感想和共鸣,可能自己水平不够看不懂吧。
5号评审员:麋鹿(Still walking.)
阅读评分:9分(满分10分)
你所经历的,就是你所拥有的
在是枝裕和的笔下,微妙的细节随处可见。小说70%与影片重合,但文字的传递比镜头来得更加细腻。其中一个场景是:
良多、淳史和父亲隔天早上去海边散步,小说中描述淳史跑得最快,良多居中,父亲有些跟不上地走在最后。良多注意到了这幅景象,“停下脚步,突然拿出手机假装有来电,站到路旁。”后来父亲超过了他,可他看到父亲“为了要赶上淳史拼了老命,但又不想被人察觉到这一点”,更觉心疼,于是“静静地将手机放回口袋里,然后看着父亲的背影,用不会追赶上他的速度慢慢走。”
这对于和父亲尚有芥蒂的良多来说,是一种何其难得的温柔。
我们的前半生总是挣脱家的怀抱,而后半生却又不断追悔与父母争吵的往昔?
是枝裕和并没有给出答案。他只是用许多扎扎实实的小事,告诉你:
你所经历的,就是你所拥有的,而你拥有的,也正是你失去的。
你继续步履不停地生活。但你生命的内核,早已悄然不息地传递给了下一代。这样一代代地传递,就像故事中每一只从蛹蜕变成的黄蝴蝶,再怎么振翅而飞,也终究逃不开蛹的生命印迹。
【终审意见】
综合几位评审员的打分,《步履不停》的得分为——7.7分(满分10分)。虽然也有读者对这本书感到尚不满足,但总的来说,都从是枝裕和先生的这部作品中有所收获、得到启发。
栏目主持:新京报记者 张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
1.《歌词大哥爱情恍然是什么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歌词大哥爱情恍然是什么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26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