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探春的两首菊花诗《簪菊》、《残菊》分别列在在菊花诗的第九首和第十二首(最后一首),在排序上《簪菊》在并列第四名的一组诗中居于首位,《残菊》未表。

簪菊 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残菊 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贾探春是喜欢菊花的,在探春的秋爽斋内,用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红楼梦》第40回)这斗大的花囊和满插的白菊正与探春阔朗宽大的书斋相匹配,亦契合探春豪爽奔放的才情。

“短鬓”“葛巾”都是男人的特征,探春也曾说过,我若是个男人,必要立一番事业,自有我的一番道理。可惜探春不是男人她虽然借用长安公子、彭泽先生的潇洒不羁,高尚情操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也有“拍手任他笑路旁的”的胸怀抱负,但是最终得不到统治阶层的认可和肯定,“高情不入时人眼”,以远嫁海疆的悲剧命运收场,充当了朝廷和亲的政治牺牲品。《残菊》所透露的信息暗证了探春的结局。“万里寒云雁阵迟”照应了探春远嫁的判词“千里东风一梦遥”。

以薛宝钗的《忆菊》开始,以贾探春的《残菊》收尾。更是别有一番心意。薛宝钗和贾探春是封建大家族最正统的代表,也是最恪守封建秩序和封建礼法的大家闺秀。探春作为这个家族曾经的管理者也是最有希望拯救家族命运的人以远嫁悲剧收场。探春的远嫁也标志着贾氏家族败亡的正式开始。“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薛宝钗以宝二奶奶的身份成为贾氏家族败亡的最后见证人。在她和宝玉的身上曾经寄托了贾氏家族复兴的深深期望。宝玉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家庭,而曾经有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志向的宝钗只能让理想随着忽剌剌大厦倾的灰尘一起湮灭。探春曾经深深地以这个家族为荣,为它的兴衰荣枯而悲而喜而做过种种努力。正是基于这种共同的思想基础,探春和宝钗是互相欣赏的。探春道:“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竟烘染出来了”,宝钗笑道:“你的‘短鬓冷沾’、‘葛巾香染’,也就把簪菊形容的一个缝儿也没了。”还有一点不谋而合的是在她们的诗作里,凄凉之余都怀抱着一丝淡淡的祈愿。蘅芜君的“慰语重阳会有期”和蕉下客的“暂时分手莫相思”与其说是一种乐观的心态,不如说是对封建家庭曾经的富贵繁华生活难以割舍的依赖和留恋。

我们知道宝玉最终没有回来,探春也未能归省,她们的希望只有湮灭于秋风之中。他们对于家族命运的期盼更是成了泡影。她们空有理想和抱负,才华和能力,却并不能够挽救封建秩序衰亡的命运,而且他们也不会意识到正是这种走向衰亡的封建秩序遏制了她们才能的发挥,导致了她们悲剧命运的必然。她们诗句之中微薄的希望在现实面前显得更加凄恻缠绵,愁肠百结。十二首菊花诗以宝钗的回忆开始,以探春的残菊结束更是以诗作者的独特的性格命运强烈地反映了在家族的大悲剧背景下女儿的悲剧宿命。

《红楼梦》菊花诗解析系列:

《红楼梦》里12首菊花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红楼梦》12首菊花诗诗序中蕴含的奥秘!

寥寥坐听晚砧痴——薛宝钗的菊花诗解析

1.《菊花这首诗中的篱是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菊花这首诗中的篱是什么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9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