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厨师到收藏家再到城镇编年史家,这些看似无关的东西都被他很好的联系起来。
32岁的张是温州乐清市南塘镇扬州村人。在别人眼里,他做生意做得不好,整天去村里和老人聊天。一双小眼睛昏昏欲睡,一个羞涩的微笑令人印象深刻。
张展出了藏品
在13年里收集了4000多件藏品
乐清南塘镇扬州村一排新建的商品房里,几个工人站在临时平台上刷墙。张看了一眼四楼的窗外,匆匆下楼,把废报纸贴在地下室的四扇门上。
大门后面是一个不到20平米的储藏室,里面有4000多件“宝物”。
“这块鲸骨化石已经存在了上亿年。我刚刚得到它。”夕阳西下,张来到东山码头拍摄日落。张在渔网里看到这块鲸骨化石,喜出望外。经过沟通,渔民把鲸骨化石交给了他。这块鲸骨化石现与三叶虫化石、鱼类化石、海螺化石、贝壳化石、鹦鹉螺化石、青蟹化石和猫牙化石等一起装裱。
连同这些化石,还有300多枚古币,1700多张民国到90年代的交通票,200多件抗战时期的红色文物等。琳琅满目的藏品让这间小屋充满了文化气息。每件作品下面都有一个小纸条,标明收藏的出处。
清代旧钞
回顾10多年的收藏之路,张说,收藏更多的是无意的。
1997年,12岁的张在自家门前的河边玩耍,发现了一枚印着“咸丰大宝”的硬币。他很无知,觉得很好玩,从此就收藏了这枚硬币。他的有意识收藏始于2003年。张的父亲在温州开了一家三鲜面馆,张一直在店里帮忙。商店旁边是郭淼寺庙古玩市场。一有空,张就要逛古玩市场。他买不起一些昂贵的东西,所以专门收藏有温州地域特色的廉价藏品。
2010年,张被的胡桃木雕刻吊坠深深吸引。他上去问价格,要价1200元。张舍不得买,又买不起,因为当时他每月的零花钱只有600元。接下来的几天,他每天都去店里和老板讨价还价。他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核桃雕刻经常出现在他的脑海里。父亲责备儿子不懂事,无所事事。一周后,老板被张的坚持打动,以800元的价格成交。经2015年专家鉴定,这是一件野生核桃雕,创作于清代中后期,市场上极为罕见。
在张的收藏室里,有迄今为止在温州发现的第一张竹林七贤的官地契约。这个地契可以追溯到199年。它详细记录了嘉庆的官方森林贸易,并加盖了三个公章。"一个泰顺老人卖给温州古玩市场,然后卖给我."张在清代至80年代的8年间,在温州征集了16个地契,其中包括民国时期最早的南塘镇地契。
张收藏的地契
张在收藏方面经验很少,甚至是个小人物,但他的收藏很有特色,以温州人为主。温州古钱币市场创始人、著名收藏家陈一博先生对张的收藏表示赞赏。他说,根据张的收藏和经验,已达到60岁以上收藏家的水平。
张有收藏的习惯。他不打听藏品价格,也不卖。“四千多套还没卖出去,舍不得卖,以后也不会卖。”张希望有一个展览场所,在那里可以展示所有的收藏品,并与大家交流。
1700温州交通票
值得一提的是,张的收藏都是冷门的,特别是在他的收藏中,有温州交通票1700张,交通老照片和交通史纪念币200多枚。民国后期到90年代这段时间记录了温州的交通变迁和由水路到陆路的变化。
2008年下半年,张有意识地收藏了一些冷门藏品,其中交通卡是他的首选,但在市场上很难找到。一开始是零星收集,直到2010年下半年,在街边小摊上和一个老人聊天的时候,无意中得知老人收集了很多废纸,包括交通票。
同一天,张跟着老人来到他的住处,两麻袋废纸被压在床下,积满灰尘。当张仔细看的时候,发黄的报销单上有交通罚单。
“交通票一年四季不见太阳,上面全是灰尘。很难清理。”张需要用镊子从发票上把交通卡取出来,这样就整齐多了。右臂皮肤过敏有很多小红点,特别是右手手掌,又红又痒。
经过一个多月的整理,张惊喜地发现,1700多张交通票非常全面,版本繁多,有手写、毛笔、印刷、盖章等,时间跨度也很长,详细记录了温州交通的发展历史,而一些老照片也记录了许多交通变化的历史时刻。其中,1956年拍摄的一张黑白照片,记录了温州公交成立时的剪彩场景;温州到瑞安双层“卫星”大巴,也是温州第一辆大巴;大量各年龄段温州公交站牌照片;甚至清江轮渡最早的票也是3分到5分。
“有一集《温州家庭》电视剧播出,80年代从温州到江苏坐公交买票到2块钱。其实这是不对的。按交通票面值,票价应该在15元以上。”在1700多张交通票中,1985年温州到杭州的票价记录为15元。张说,温州到苏州的路程离杭州很远,票价应该高于15元。电视剧中2元钱的票价显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这应该是个错误。”
“乐清最早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是轮船,票价只有1分2分。六七十年代乐清的交通主要是水路,清江到虹桥到乐城,全靠船。”直到80年代,乐清的车辆才开始水陆并进。但是,路上的车辆都是三轮拖拉机,然后就有了汽车。
“十几个人挤在一起。拖拉机经常爬到龙泽岭,车头朝上。然后大家下车下坡,然后坐拖拉机。”张说,这也成为了长辈们美好的回忆。
红色收藏见证历史
最近,张整理了南塘镇的红色革命资料,提供给镇政府。这些材料将被放置在镇上老人活动中心三楼的文化馆里,作为红色革命历史的主要内容进行展示。
在张收藏室右侧的一个陈列柜里,有许多红色革命的文物,包括手榴弹、地雷、子弹和枪支、煤油灯、药品和共产党使用的大量革命书籍、日本侵华战争留下的旧照片以及各种纪念奖牌。
2010年,张在南塘镇收集红色革命资料,6年内收集红色文物200余件,见证了南塘所经历的枪林弹雨。
“五六十件红色文物是从亲戚那里拿的,其他的都是在参观的时候给我的。他们的后代对红色文物不感兴趣。”张介绍说,许多文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幸好抢救及时,部分红色文物得以完整保存。
张小心地拿出一份文件。这份文件是温州人给共产党卖房买武器的收据。“这个信息是永嘉人卖房子反日的见证,是日本侵华的证据。”张姚宏说,八年前他去永嘉的一位老人那里收集古董时买的。这张收据在大火中被老人救起,成为难得的抗日对象。
在这几年里,每当张有时间,他就跑到他还活着的老革命家里,或者寻找烈士家属,了解战争年代的故事。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里,有十几万字。
“我走遍了南塘镇的18个村庄。每次录音都会让老同志在我的记录上签名。”张说:“革命的旧记忆讲述了战争年代的故事,所有的故事都充满了泪水,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在应对旧革命的这些年里,张的灵魂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南塘镇的红色历史,张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向南塘镇革命烈士纪念馆捐赠了25份红色资料。“这些材料确实很珍贵。我免费捐赠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参观纪念馆,对抗战历史有更全面的了解。”然后,在镇上的文化馆建成之后,张会在必要的时候捐出一些红色的文物。
50万字写南塘镇志
对于年轻人来说,二十五六岁的黄金时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太多。26岁时,张有了写南塘镇志的想法。
这个大胆的想法来自于我曾经在朋友家里看到的一本书。“我看温州的文史。乐清的历史文化有很多,甚至有很多篇幅涉及乐城虹桥柳市等镇,却没有提到南塘镇的历史。”张很惊讶,作为一个南塘人,竟然有更多的人知道南塘的历史和文化。
但张调查发现,很多内容都空白,需要从零开始理解。“那就沉下心来慢慢查,慢慢写。”张给了自己一个计划。南塘镇有18个村,他拿着相机从一个村走到另一个村,做了详细的记录。
“我走过了18个村的每一栋古建筑,拍了照片。一些被拆除或损坏的古建筑现在只能在图片上看到。”张深知南塘镇近年来的变化。看着一些建筑在变化中消失,他深感无奈,看着家乡喜人的变化,他由衷的高兴。
他不记得六年里他在每个村子里跑了多少次。只有三本厚厚的笔记本记录了他在家乡测量山川的双脚。“我写了几乎一样的内容,只是一个开始。南塘镇的起源只有简单的历史记载,没有更多的内容。我还在调查,但我已经做了眼。”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南塘镇金钟焕的帮助下,张于2010年开始调查南塘镇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人文、名人、古建筑等。他写了50多万字,拍了1000多张照片。
“今年南塘镇政府得知我在写镇上的记录,下发了文件。我正式成为镇记录的编辑。”对于这个位置,张是高兴得像个孩子。有了这个证,他了解各个村的情况就方便多了。
从收集到整理镇志,张对充满了热情。他用脚丈量家乡的风景,用笔尖记录家乡的美好,用镜头定格时代的变迁。“一开始就有人说我脑子有问题,没事干。现在很多人上门免费给我一些文物,让我保存和展示。大家对我态度的改变也让我更加自信。坚持下去。”
1.《最贵古币上亿 他花13年收藏4000件宝贝 最久的有上亿年历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最贵古币上亿 他花13年收藏4000件宝贝 最久的有上亿年历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331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