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3月30日,红网《从误区到认识》,这是湖南师范大学盛安等六位大三学生关于“城管形象”的研究报告的主标题。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运用心理学统计方法,发放问卷和实地调查,对城管本身、长沙市民和流动摊贩进行调查,得出城管执法人员深陷形象危机的结论。
“我们的团队采用了一种在国外已经应用的心理学方法。评分量化证实了社会对城市管理的误解。”3月30日,研究小组成员王安忆在接受《瞬间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的研究也侧重于消除误解和达成共识,帮助城管改善其社会形象,缓解城管与摊贩的矛盾。
三组最认同“城管口碑不好”
“城管是一个怎样的群体?”大三心理学专业研究组组长盛安找到了李安科、郭震、陈殿霞、马若琪、欧阳辉五位组员,发起了这项研究。
调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发放问卷。调查没有树立“城管形象”。城管、街头小贩、市民三组共100人,自由联想,写出了至少8个让城管印象深刻的字。第二步,从第一步的“城管形象”中选出50个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让以上三组各100人按照验证方法选出最符合城管形象的词。第三步,从第二步的结果中,选取城管印象频率最高的14个词,然后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打分量化得到最终的调查结果。全程调查了700多人。
30日,根据李等同学提供的《从误解到理解》的调研报告,城管执法人员对自己的印象词按分值排序为:努力、压力、加班、难懂、为人民服务、文明执法、口碑差、暴力执法、无理取闹等。
而移动厂商对城管印象的词汇排名几乎是相反的。公众对城管的印象良莠不齐,介于城管本身和摊贩之间。
“一个印象词汇得分越高,说明这个群体对这个印象的认可度最高。”王安忆说,在这些高频词中,三组得分基本相同的词是“口碑不好”,说明城管执法人员形象危机很深。
社会对城市管理有误解
在高频词汇中,“执法暴力”在公民中得分最高。相反,流动摊贩很少反映城管执法人员的暴力执法行为。根据《从误解到理解》的报道,社会上对城市管理存在误解。报告称,长沙城管自14年前成立以来,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注重人才建设,通过公务员考试选拔人才,优化队伍结构,执法更加人性化。
研究成员陈殿霞、马若琪在接受城管采访时表示,他们也增加了对城管的了解。“以前我以为城管只管流动摊贩,后来才知道管理流动摊贩只是城管职责的一小部分。此外,市民的环境卫生、道路问题、花园改造以及烟尘和噪音的处理都属于城市管理的职责范围。"
陈殿霞在长沙市岳麓区城管大队王城坡中队一名中队队长的采访中也了解到,中队中40%以上是退伍军人,收入在2000元左右。
调研小组还走访了长沙市四个旅、十一个中队的城管部门,两个小组跟随城管和摊贩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最后,在广泛征求一线执法人员、流动摊贩、心理学、法学、管理学专家意见后,向湖南城管执法部门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建议通过定期在该地区举办摊贩座谈会来改变摊贩对城市管理的认知,因为城市管理也可能是摊贩的亲戚、朋友、合作伙伴、客户等。通过角色交流,如城市管理与摊贩交流执法经验,增加不同群体中两性之间的接触机会;同时,加强城管执法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改善城管的社会形象,缓解他们与摊贩的矛盾。
李说,调查尚未结束,他们仍在现有结论的基础上收集意见,希望能帮助城管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和管理。
专家:城管要注意执法方式
为什么社会会误解城市管理,城市管理如何改善其社会形象?中南大学心理学教授郭萍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动之以情,悟之以理”,其实是一句心理学的话,“变认知可以变情感”,变情感也可以变认知。
郭萍表示,由于过去几年城管队员个人执法不文明,经过媒体报道,给公众和执法对象带来负面情绪。当人们处于这种负面情绪的状态时,他们对城市管理的认知必然会失去合理性和公平性。
郭萍认为,要改变人们对城市管理的刻板印象,关键是“动之以情,悟之以理”。大多数执法对象只要明白城管为什么要执法,就会配合。同时,民众对城管执法本身是支持的,但对个别队员的执法方式是反感的。
还有一点就是城管执法要形成长效机制,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会造成个别执法对象侥幸心理,没有长效机制的人也很反感这种城管。
1.《湖南城管 湖南6名大学生调研一年 支招改善城管社会形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湖南城管 湖南6名大学生调研一年 支招改善城管社会形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481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