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是汽车与地面唯一接触的部件,车辆最终需要通过轮胎来进行动力输出,制动以及转向。
因此,轮胎不仅承载着汽车的重量,而且还与其性能息息相关。
当汽车在行驶的途中,会极大地考验轮胎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一旦汽车发生“爆胎”,车辆失去稳定性,就会极易造成重大交通事故。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与此同时,道路环境的复杂程度也在以几何级别快速增长,汽车行驶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其中在高速行车时爆胎被认为是危险程度与伤亡概率最高的意外情况之一。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中,10%是由于轮胎故障引起的,而其中爆胎一项就占轮胎故障引发事故总量的70%以上。
如果放在过去,突如其来的爆胎情况,对于如何去准确预防,相信大多数车主们或许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现在,随着汽车胎压监测系统的出现和广泛普及,已经开始逐渐改变这种现状,避免了更多的事故发生。
01
胎压监测系统是继ABS(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之后的又一汽车安全产品,英文简称TPMS。这种系统可以通过记录轮胎转速或安装在轮胎中的电子传感器,对轮胎的各种状况进行实时自动监测,能够为行驶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此外,胎压监测系统通过检测胎压还可起到延长轮胎使用寿命、减少燃油消耗和悬架系统的磨损的作用。
有关数据显示,当胎压低于标准值10%时,单位汽油行程将下降2%,轮胎使用寿命下降15%。而当胎压低于标准值30%时,单位汽油行程将下降6.25%,轮胎使用寿命下降37%。显然,胎压过高,会加重车辆减震系统负担,伤害发动机底盘和悬架系统。而使用胎压监测系统监测胎压则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尽可能地防止上面这种现象出现。
02
从产业链角度看,胎压监测系统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环节。上游是各类物料供应商,中游是胎压监测系统集成商以及零部件供应体系,下游则直接面对前装市场的汽车整车厂商和后装市场的个人用户。
胎压监测系统物料主要包括电池、各类传感器、MCU、射频模块以及天线等组件。各类物料通常被集成为电池和胎压监测系统芯片后销售给胎压监测系统集成商,其中芯片占胎压监测系统成本比例在46%左右,电池占胎压监测系统成本比约为20%。但是,胎压监测系统芯片制作需要整合微电子机械加工(MEMS)技术,因此有相当强的技术壁垒。
就胎压监测系统芯片而言,传感器、MCU等单一组件供应商众多,但真正可以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全球仅有英飞凌、飞思卡尔、GE等寥寥几家。他们存在技术垄断,并掌握着芯片定价权。
不过,在2018年4月26日,琻捷电子在上海举办新品发布会,隆重推出了其自主研发并已实现量产的国内第一颗车规级汽车轮胎压力传感器检测芯片SNP70X,标志着胎压测试系统芯片国产化取得突破。
中游本质是集成商,采购上游完整的芯片解决方案产品和电池,集成后进入零部件供应体系,最终交付主机厂。由于技术门槛不高,因此集成商是竞争格局最为激烈的环节。
随着胎压监测系统十几年来的发展,目前基本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较稳定的行业格局。其中,国际上的主流厂商包括Sensata、Continental、Pacific和TRW,国内主流厂商有保隆科技、万通智控、泰好科技、联创以及铁将军等等。但国内胎压监测系统供应商较多,市场集中度还有待提高。
按照产品分类来看,胎压监测系统可以分为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和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
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Wheel Speed Based TPMS),是通过汽车ABS系统的轮速传感器来比较轮胎之间的转速差异,来达到检测胎压的目的。其中一个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包含了4个胎压传感与发射器以及1个可选的胎压信息接收器。
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存在的缺点是无法对两个轮胎同时缺气或速度超过100km/h的情况作出判断。因此,相较于能够提供更高级功能的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而言,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是目前市场逐步淘汰的对象。
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Pressure-Sensor Based TPMS)是利用安装在每一个轮胎里的压力传感器来直接测量轮胎的气压,并传输有关数据。
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又可分为外置式胎压监测系统和内置式胎压监测系统,其最主要的区别是外置式胎压监测系统的压力传感器直接安装在轮胎气门嘴上,而对于内置式胎压监测系统,其由压力传感器等构成的发射器则是与气门嘴集成一体固定在轮胎内。由于外置式胎压监测系统只在汽车启动时监测一次,无法实时监测,故内置式胎压监测系统是当前的主流。
下游通过前装和后装市场接触消费者。前装市场客户主要是各大主机厂,部分主机厂对胎压监测系统集成厂商享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当在下游行业不景气时会有一定的压价现象。而后装市场需求来自后期维修、改装,因此是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
03
汽车胎压监测系统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
1997年,通用汽车公司通过在量产车辆上装配间接汽车胎压监测系统,之后逐渐被世人所熟知。
2000年,通用汽车公司又成功研发出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并在美国上市。
也正是在同一年时间,FIRESTONE轮胎因质量问题,造成超过203人死亡,700人受伤。如此严重的死伤事故自然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1年,美国政府制定FMVSS 138法规,强制要求推广胎压监测系统。期间,宝马、雪铁龙、克莱斯勒、福特、奔驰、欧宝等欧美大企业已经开始在其所属的汽车系列中配置胎压监测系统。
2007年9月1日,美国政府再次强制规定所有贩售于美国的小轿车、多功能休旅车、轻型货卡、轻型巴士必须在汽车上安装轮胎气压监测系统。
自此,汽车胎压监测系统逐步大规模应用到美国国内各式各样的新车上。
虽然胎压监测系统最早起源于美国,但是在我国的发展并没有落后,甚至可以说与发达国家同步的。
2004年,我国胎压监测系统是研发的鼎盛期。当时国内有接近上千家公司投入到胎压监测系统的研发大军中。一时间培育出了大批研发工程师,期间也诞生了很多专业配套厂商。
然而,由于胎压监测系统刚研发不久,产业链并没有真正形成,因此导致大量产品不成熟,经常出现问题,并且价格方面还非常昂贵。
结果到了2008年,全国还在从事胎压监测系统研发的企业就基本剩下不到十家了。然而在经历多年洗礼后,胎压监测产品在技术的不断完善下已经走向稳定,价格也趋于合理。
2010年,我国首次颁布了胎压监测系统的推荐性标准,但还不是强制性的,而在2011年才开始研究强制性标准。
自2012年后,胎压监测系统也开始正式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这一阶段后装市场的品牌发展起来,如胎牛(东莞赛富特汽车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乐途电子、纽曼、永奥图、伟力通、小飞将、深永通、凯佑以及胎压大师等,使得我国胎压监测系统市场迅速壮大。
04
就目前来说,欧美和日韩等主要的汽车市场已早于我国实施强制性的胎压监测系统法规,其渗透率已达到100%。也是在先发优势下,海外胎压监测系统厂商很早就已对胎压监测系统市场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局面。
从胎压监测系统市场竞争格局看,目前森萨塔一家独大,2018年市占率为55%,大陆紧随其后,市占率为23%。此外,其他供应商诸如太平洋(11%)、天合(4%)、霍富(3%)、保隆科技(2%)市场份额均远远小于前两家。
但是在2018年,保隆科技与德国霍富集团签署协议,计划将各自旗下胎压监测系统业务合并。并在2019年正式成立合资公司,命名为保富电子。其中合资公司中保隆科技持股55%,霍富集团持股45%,CEO由保隆科技任命。
保隆科技和霍富集团强强联合,整合了双方在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细分市场的丰富经验和优势能力,全面覆盖到德系(奔驰、宝马、大众)、美系(通用)、自主等优质客户,预计未来市占率将有望进一步提高。
05
由于胎压监测系统涉及行车安全问题,因此绝大部分发达国家,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强制要求安装胎压监测系统。
美国是最早出台胎压监测系统强制安装法规的国家,随后欧盟跟进,也规定所有欧盟地区认证的车辆都必须安装胎压监测系统。此外,日本、韩国、俄罗斯、伊朗、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也陆续推出胎压监测系统强制法规,胎压监测系统进一步普及。
对于我国而言,虽然早在2006年起就启动了胎压监测系统应用和技术发展工作,但是并没有强制性的政策安排。因此,当时我国汽车胎压监测系统装配主要大多集中在中高端车型,而小微型车装配率显著较低。
2017年10月,我国颁布《乘用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26149-2017),规定从2019年1月1日起,所有中国市场新认证乘用车必须安装胎压监测系统。到2020年1月1日,所有在产车辆都必须强制安装胎压监测系统。
胎压监测系统强制政策的出台意味着2020年我国生产的乘用车都必须安装胎压监测系统,那么胎压监测系统的渗透率在2020年将接近100%,而2018年我国乘用车市场的胎压监测系统渗透率才约为40%左右。
显然,在政策强制安装下,国内胎压监测系统市场届时将会迎来明确增量,而整个产业链也将得到非常充分受益。
(文章来源于:解析投资)
1.《胎压监测市场研究:渗透率依赖政策的推动,2020年由40%升至100%》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胎压监测市场研究:渗透率依赖政策的推动,2020年由40%升至100%》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3335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