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了8分钟左右吧,过瘾,也不过瘾。”张先生说,过瘾是因为自己从未体验过飞行观光,不过瘾则是因为“还想多飞一会儿”。作为经常到径山镇游玩的老客,张先生带家人去四岭村采摘过葡萄,去双溪漂流玩过水,但“飞到天上看整个径山”,还真是头一次。
夫妻俩回乡创业
3800平方米的书院
调动起8000亩乡土资源
发起这次“径山飞行节”的是径山镇平山村的径山书院。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度假山庄;可细细挖掘,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的径山书院居然把周边8000亩乡土上的资源全调动了起来,茶园、果园、农场、民宿、农家乐,村民谋生的行当有机地形成各种排列组合,发挥出了“1+1>2”的效益。
径山书院里聚集着一群“军师”,正是因为他们的“脑洞大开”,不少径山人的生活就像参加“径山飞行节”的游客一样,坐上了“直升机”。
陈洁瑾是径山书院的总经理,来到平山村创业前,她的履历一直与高校紧密关联。从象牙塔到乡间,陈洁瑾的引路人是她的丈夫董国民。
董国民是平山村人,也是一位“跨界高手”。他做过船厂技术员,担任过国企干部,在IT行业开启创业之旅后,又投身商业地产。3年多前,夫妻俩回到村里,对着一片冷清的农场,绘起了蓝图。
“这块土地之前闲置有些年头了。”董国民回忆,镇里、村里曾数次招商,可来人看了土地之后都婉拒了。然而,在离乡闯荡20余年的董国民眼里,家乡本就山清水秀,加上近些年的建设,村中粉墙黛瓦,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除了人气,村里什么都不缺。”他说。
拿到土地后不到半年,径山书院的主体建筑就落成了。“当时是边建设边思考,我觉得必须在传统农家乐和乡村度假的基础上,赋予项目更多的价值。”这道“附加题”该怎么做,董国民想到了向外借智。
开业不久,径山书院承办了一场全省大学生的创业比赛,吸引了数十支高校创业团队参与。“星期天”是由浙江财经大学24名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有过乡创的成功经验,他们拿到的比赛命题正是“径山书院如何在乡村中发展”。
为完成这一命题,同学们走访了杭州近百家民宿,搜集了民宿相关资料,又通过径山文化协会、老村民获得了一大批人文资料,并深入调查了大径山范围的旅游资源。赛程接近尾声时,“星期天”交出了创业书,将“民宿+学院”定为径山书院未来发展的基调。“将书院作为汇聚地,使得整个径山的人文山水为我所用。”董国民恍然大悟,“村子本就是开放的,资源一直摆在我们面前。”
“星期天”的创业书就像《隆中对》,成了径山书院的发展总纲。同时,董国民和陈洁瑾意识到,年轻人的思维充满活力,往往能打破常规,何不将那些有想法又有志扎根乡村的年轻人请到书院作为“军师”呢?
于是,一个“军师联盟”开始在径山书院集结。
书院的“军师”们年轻的令人惊讶剧本杀、直升机...都是他们的金点子
采访当天,恰遇径山书院的“头脑风暴沙龙”,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会议室里,你一言我一语地“甩”出自己的点子。“我们不定期召开创意会,书院有绩效考核,每年要开发出12款新活动并落地。”陈洁瑾说,“平时谁有新点子了,就往工作群里一丢,大家思考一两天,就会聚在一起头脑风暴。”
径山书院“军师联盟”的年轻化程度令人惊讶。李青梅,径山书院新媒体负责人,22岁,大学毕业仅半年左右;谢磊,剧本杀负责人,仅比李青梅大1岁;张禄,党建、团建活动负责人,24岁,已经是小伙伴中最年长的一个了。“他们虽然社会经验尚浅,但在流行事物落地农村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陈洁瑾说,“只有新鲜的事物,才能换来持续的客流。”
以“径山飞行节”为例,坐直升机的游览方式,即便是在城市里也很少见,应用到大径山范围,更能完美突破地形限制,让游客在体验飞行的乐趣之余,俯瞰径山美景,绝对“有噱头”。数据证明,这样的策划确实吸引人:国庆7天假期,直升机用足了空管部门允许的执飞时限,累计飞行200余次,带着700余名游客飞越径山。
“单从经济效益看,‘径山飞行节’的投入与产出刚刚持平。”陈洁瑾说。直升机要降落在径山镇的8个点位,大部分点位需要新建停机坪,这笔钱都是径山书院出的;请外地飞行团队、与空管部门对接、前期预热、执飞期间组织地面保障团队,这些成本也都由径山书院消化。等所有准备工作安排妥当,径山书院将机票发放给径山镇下辖各村,村里只要把机票卖出去,就能拿到提成。
搞这么大阵仗,却是“零利润”,算不算“亏”了?
“我们更看重由此带来的品牌价值。体验过直升机游览,游客就会记得,来径山不一定要来径山书院,但来到径山书院,就有机会看遍整个径山。”陈洁瑾说,创意团队始终相信,有体验才可能让人们留下来,人留下来了,才会有消费的机会。
正因如此,这群年轻人不断把体验型项目移植到乡村,比如城市里流行的剧本杀。今年,径山书院斥资20余万元,请专人创作了径山禅茶主题的剧本杀,玩家可以扮演茶圣陆羽后代等角色,通过茶叶、茶具、茶园等道具和场景中的线索,进行浸入式的探索。
“剧本杀已经搬到了径山镇的各景点,游客在玩的同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径山禅茶文化。”谢磊说,剧本杀的玩家往往还会购买茶叶、茶具,“正是游戏激发了他们对禅茶文化的兴趣和消费热情。”
平均年租金10万元租下村民住宅带着村民一起“致富”
家门口的生意人人能做
体验项目多了,游客被吸引来了,村民也从中获得了实惠。径山书院推出的团建活动,其中一个活动场地设在小古城村,“古城E铺”是村里的一家小卖部,老板娘施雪琴对于团建活动非常欢迎。“今年夏天村里接了几场团建活动。”施雪琴说,“每次活动不是棒冰脱销,就是矿泉水卖完了。”更有意思的是,在团建活动的“题库”里,还有这样的“打卡题”:找到附近的奶茶店,请好朋友喝一杯。为了让村民搭上“顺风车”,“军师联盟”真是挺拼的。
如今,径山书院每年接待的团队数量已近300个,这样的客流,仅靠书院的体量是消化不了的。对此,董国民夫妇早有准备。
3年来,径山书院与径山镇的11户人家合作,将村民的独栋农居房改建为民宿,并申领了执照,以平均年租金10万元的价格租下。这么一来,赋闲在家的老人不仅能收租,还有了新工作,负责民宿的保洁和其他一些基本服务,每人每月能拿到4000元左右的工资。
姜菊梅是最早与径山书院合作的村民,她家正好与书院为邻。由于子女常年在外,3年前,姜菊梅和老伴就按民宿标准造了新房,打算自己经营。没想到,董国民找上门,提出了租赁的条件。“我们只管卫生,其他不用操心,不管有没有客人,租金照付。”姜菊梅说,家里人一致同意将房子租给径山书院,“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我打算自己开个小卖部,卖卖零食、饮料,应该也不错的。”
像姜菊梅家这样被径山书院整合起来的资源越来越多。径山书院大门口立着一块牌子,上面画着大径山范围的“团建导览图”,图中列出了80余家径山镇内的餐饮、民宿、景点、农庄,包含了一年四季吃住游玩的地点。而这张图的背后,是全镇农文旅资源“打包”,以相互导流的方式形成共同体,当地村民茶叶、大米、水果、家禽等农产品的年销售额突破了500万元。同时,村民在家门口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服务员、管家、水电工、讲解员……截至目前,径山书院已经为村民提供了约150个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5万元。
最近,径山书院正在对刚租下的第十二家民宿进行改造。新民宿前院后山,计划打造成为“网红”亲子品牌。“我们还在策划下一个品牌活动。”陈洁瑾说,“不断做加法,让乡村始终充满新鲜感,才能持续激发本地资源的活性。”
新回乡偶书·其五
勒马还乡续故情,集贤海内会群英。
妙策时能兴四野,高邻乐业径山青。
记者 蔡怀光 谢俊
编辑 杜海锋
杭州日报 诚意出品
1.《关于10万元贷款10年还清我想说杭州这些村民年收入暴涨10万!出门还能坐直升机!网友慕了:这个点子真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10万元贷款10年还清我想说杭州这些村民年收入暴涨10万!出门还能坐直升机!网友慕了:这个点子真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216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