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美食相伴。1月7日,电影《舌尖上的新年》在国家影院上映。在此之前,陈晓卿关于饮食的文章集《品味世界》正式出版。最美味的是“人”——无论拍纪录片还是写文章,陈晓卿感受最深的是人情。
陈晓卿
纪录片制片人,美食专栏作家。1965年出生于安徽灵璧,1989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同年在央视工作。1991年开始拍摄和制作纪录片,代表作有《森林之歌》、《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2》等。
陈晓卿被他的朋友们戏称为“扫街”,因为他对各种各样的食物有着无可挑剔的爱,而且他热衷于寻找民间食物。十多年前,他开始在报纸上写食品文章。
关于美食的切片式记忆“关于食物的写作有两种,一种是逻辑的,一种是镜头风格的,我的写作倾向于后者。我记录的大多是一些切片的回忆,一些场景的东西,还有一种时间感。”习惯于用镜头和笔记录自己所见过的各种美食的陈晓卿也毫不含糊。在过去的十年里,陈晓卿写了100多篇关于饮食的文章,《世界的味道》是其中的一部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他这十年在饮食认知上的成长,也可以看到一餐接一餐背后的世界。难怪他说:“最好的食物其实是一个人。”
沈宏非在陈晓卿的作品中看到了一种“地气”。“这和“接地气”不是一个东西。真的不是你夸每一个菜摊的那种,而是你看到精品就骂的那种。那是被困住了。陈晓卿的地方气息是丹田酿造的,舌尖上细细的。反过来深入土壤,深入地表,深入人心。”想必这和他喜欢汪曾祺的文章有很大关系。看了这么多名人写的关于吃的文章,陈晓卿觉得汪曾祺写的是“干净”“不卖孩子”。文章虽然是低端的普通食品,但是精致贴心,就像日常生活中一样。一部分“有些关于食物的文章很讲究,看起来很高,读起来也挺有味道,但是这辈子买不起。”
一路走,一路观察,造就了陈晓卿的文字。事实并非如此。最近,陈晓卿刚刚写了一篇关于家乡食物的文章。闽南人和渭北人做饭开店两种风格。“皖南是真的,环境和服务都不错;闽北的氛围,服务和运营都挺粗糙的。”
变得是心态 也是口味1982年,陈晓卿还是广元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当时广元学院图书馆只有10万本书,完全是复制的。所以每个周末,他都会去国家图书馆看书。赶上午饭后,他跑到富友街的延吉餐厅分店吃了一碗韩国冷面,然后回到国家图书馆继续看书,直到下午三点,然后趁还不饿的时候回到广元。众所周知,当陈晓卿第一次吃冷面时,他给了一个“差评”。“第一口,首先感觉到的是生抽的浓烈气味,其次是泡菜的味道和白醋的酸味。这味道太怪了。我连一碗面都没吃完。”
渐渐地,陈晓卿喜欢上了延吉餐厅分店的这碗韩国冷面。他的最高纪录是连续吃了五天,最大的一次是两三天。每次喝醉,只要第二天来一碗冷面,瞬间就能平静下来;冬天冷面多放辣椒,嘴里有一点自虐的快感。虽然室外的冰雪让人瑟瑟发抖,但内心的热度足以让他“飘飘然”。
20多年过去了,延吉面的口味变了,这是心态,也是人自己的口味。当时的人痴迷于一碗凉面,因为人有饥饿的记忆,没有那么好的条件。如果他们不饿,他们就不会有好味道。“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很好的朋友请厨师做了50个菜给我吃,每5个菜得一分。这是我吃过的最难过最痛苦的一顿饭。吃了之后不仅中腹肿胀呕吐,而且根本尝不出味道。大多数时候,人们都饿着肚子吃饭,尤其是当他们饿的时候。”
“骨灰级”吃货 也爱吉野家汪小峰是陈晓卿的“饭伴”。他写了一篇文章《互联网流行的时候,互联网是黑的——陈晓卿》,彻底把陈晓卿从“吃遍天下的美食家”的神坛上踢开。“有一次我去陈晓卿家,发现餐桌和垃圾桶上有吉野家拿出来的筷子和饭盒。我问他吃不了那么多好吃的,怎么吃吉野家。”陈晓卿突然变得紧张起来。“如果知道自己喜欢吃吉野家,那就不好说了。以后怎么在外面混?”结果,通过汪小峰的博客,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陈晓卿深爱吉野家的事实,这甚至惊动了吉野家公司。
爱美食,爱一些大众口味是很正常的,是人们几乎看不到的另一面。就像《舌尖上的中国》一样,那么多令人垂涎的美食场景背后,其实都有摄影师和导演在盯着屏幕。面对拍摄后的冷食,不如一碗热腾腾的方便面暖心暖胃...所以,这种“最佳品味”的标准,并不是那么华丽,而是出现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环境,去沉浸,去充实,去满足身心。
和饮食打交道这么多年,陈晓卿现在似乎轻松多了。无论是在家做一顿正常的饭菜,还是去小街餐厅品尝市场的新鲜,还是在大酒店享受一顿难得的美味,他的回答往往都是“好的”。而且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美食家。“我们是食品工人。真正的美食家还是要传宗接代或者有家族基因的。”
世间 人情最可贵“那天在厨房,我拿起一大块材料,一直反复看,想看看有什么不同。不过这是小调料。我得让它活过来,在镜头前闻闻。”对于正在准备拍摄《绝招3》的陈晓卿来说,真的是越来越难了。毕竟时间有限,又因为地域联系紧密,人们对食物的选择和生产也在趋同,传承下来的、美味的、人性化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食物也在慢慢消失。但他庆幸还有庞大的团队帮忙“顾问是眼睛,导演是腿,那些没被注意发现的食物,都是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挖掘出来的。”但是《Tip Tip 3》什么时候播出,还不清楚。陈晓卿没有给出具体时间。
由舌尖团队制作的电影《舌尖新年》,有具体的上映时间。虽然陈晓卿没有参与电影的具体制作,但他也为电影的创意和框架提供了很多建议。影片中的一个细节,经常被回忆,至今仍让他感动:“腊月二十三,灶王送上天。在山东,人们用蜜瓜祭祀炉灶;在甘肃的一次祈祷活动中,人们说:‘我喂你腊八,你给我雪花;我喂你腊八,你给我庄稼。“美食盛宴的呈现背后,真正让人感动的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温度,是人们面对土地和世界的虔诚。
在即将到来的春节,你不妨看看“舌尖”电影,看看陈晓卿的书。胃口大开的时候,别忘了多陪陪父母。人情最可贵。
1.《舌尖上的新年 名人食单:陈晓卿从《舌尖上的中国》到《舌尖上的新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舌尖上的新年 名人食单:陈晓卿从《舌尖上的中国》到《舌尖上的新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836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