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得缓刑假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27日电最高人民法院少年司法研究基地专家聘任仪式暨学习贯彻“两法” 加强新时代少年审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刑事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司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宋英辉等8名专家学者受聘为最高法少年司法研究基地首批专家委员,聘期自2020年12月27日到2025年12月27日。
全国人大、民政部、共青团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少年司法专家学者共十余人,围绕如何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贺荣表示,当前,在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方面面临很多新的复杂情况和问题。一段时期以来,性侵害、拐卖、虐待、遗弃、校园暴力等严重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犯罪时有发生,未成年人特别是低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伤害、强奸等恶性犯罪也偶有出现。各级人民法院要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在刑事审判方面,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得适用缓刑,一般不得假释,认罪认罚从宽要依法从严控制,减刑要依法从严控制;对性质恶劣、危害重大者,该判处重刑乃至死刑要坚决依法判处,绝不姑息,绝不手软,形成不敢侵害少年儿童的法治氛围。
贺荣介绍,根据研究,抚养费纠纷超过交通事故纠纷成为涉少年儿童案件量最大纠纷,其中,近六成原告为女性,近七成被告为男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女孩的抚养费问题是纠纷的大头,男性监护人的责任须要加强”。
最高法:性侵未成年犯罪一般不得缓刑假释,认罪认罚从宽要严控中国之声12月27日消息,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贺荣当日表示,对各类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要坚决依法严惩;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一般不得适用缓刑,一般不得假释,认罪认罚从宽要依法从严控制,减刑要依法从严控制;对性质恶劣、危害重大者,该判处重刑乃至死刑要坚决依法判处,绝不姑息,绝不手软,形成不敢侵害少年儿童的法治氛围。
另据@新华视点 12月27日消息,在今天举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学习贯彻‘两法’加强新时代少年审判工作座谈会”上,最高法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贺荣表示,要高度重视少年儿童民事权益纠纷的特点和趋势,以及案中折射出家庭和社会保护方面存在的风险或隐患,加大对少年儿童民事权益的保护力度。她指出,抚养费纠纷超过交通事故纠纷成为涉少年儿童案件量最大纠纷。其中,近六成原告为女性,近七成被告为男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女孩的抚养费问题是纠纷的大头,男性监护人的责任须要加强。
内容来自中国之声
性侵未成年犯罪一般不得缓刑假释相关热搜数据:
1.《性侵未成年犯罪一般不得缓刑假释 还原事发经过及背后真相!》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性侵未成年犯罪一般不得缓刑假释 还原事发经过及背后真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365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