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召开。会上,国内6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行长、副行长就如何走数字化转型之路以及金融技术对银行业的影响发表了看法。
工商银行行长: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顾舒表示,发展普惠金融是全面深化中国金融业改革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做好“六个稳定”、“六个安全”工作,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因此,普惠金融不仅要做好,还要持之以恒。
顾澍说,当前,国际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世界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影响了全球经济,增加了小微企业的经营困难,增加了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成本。稳定企业,保障就业,就是保护银行,稳定金融。从长远来看,中国的经济潜力和弹性没有改变,发展普惠金融的机遇和空仍然非常大。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从改革创新、科技赋能和加强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不断提高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匹配能力。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金融技术对银行业赋权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必须把握三大趋势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崔永表示,“十四五”期间,金融技术对银行赋权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要把握三大变化趋势,牢牢把握和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机遇。
一是把握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趋势。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也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构筑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路径,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制高点。
第二,把握客户数字需求爆炸式增长的大趋势。目前,数字化已经融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各大客户群体的数字化服务需求正处于爆炸式增长阶段,这也对银行的数字化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把握金融数字化竞争升级的大趋势。放眼世界,全球银行业已经进入Bank4.0的数字化时代,银行业竞争的焦点不再局限于单纯的金融服务的竞争,还包括金融技术、组织、制度、文化等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竞争。
中国银行行长王江:银行业应积极拥抱新技术,实现业务模式的数字化转型
中国银行行长王江表示,今年疫情的爆发深刻改变了生产和生活方式,加快了“在线”数字经济的生态发展。后疫情时代,中国银行业应继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更好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积累业务动能。
首先,我们应该增强对客户需求变化的洞察力,并创新产品和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客户对服务体验和产品认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建立开放的数据平台,拓展应用场景。通过API数据接口的开放,金融服务要深入到生产经营、生活支付等场景,做到获取和留住客户“无影响”。
第三,必须重构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在全球银行业利润下降的背景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成为银行业的重要战略选择。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加快数字化运营,着力提升四大能力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认为,中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与此同时,发展不平衡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面临许多困难、挑战、障碍和变量。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肩负着更加艰巨的使命,经营环境更加严峻。要认识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不足和弱点,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积极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加快数字化运营,努力提高四个方面的能力。
首先,我们必须提高我们的数字思维能力。提高数字思维能力,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认识、分析和服务数字社会,真正构建“数字双生”社会下的银行管理模式,全面帮助数字转型。
第二,必须提高数据应用能力。商业银行沉淀了海量的客户信息和业务数据,同时可以连接庞大的外部公共数据资源。有数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充分“收集”、“使用”和“活”数据,使数据成为基本的战略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
第三,必须提高现场的作战能力。“营造生态、设置场景、拓展用户”是数字经济时代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方法,其核心是场景。善于发现场景。努力探索客流充足、智能衔接、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金融与非金融服务融合、数据闭环、价值转化的高价值生态情景。
第四,必须提高敏捷反应能力。现代科技高效,与多样的生态相连,人、组织、元素之间的互联更快、范围更广、密度更大。商业银行必须推进敏捷协同发展,内部实现组织流程再造,外部快速洞察和响应客户多元化需求。
交通银行行长刘伟:货币数字化将重新定义金融生产方式和交付方式
交通银行行长刘军表示,中国凭借其庞大的市场规模和用户基础,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技术市场,但中国金融技术应用侧远强于技术侧仍是一个显著特征。
刘伟认为,金融技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影响必然会更大。金融服务的动员化、自动化甚至智能化,货币的数字化,投资的智能化,融资的“比特币”,不仅会重塑金融的基础。架构和逻辑框架,重新定义金融的生产和交付方式,从而使金融与经济的交叉、与社会的互动以及与人的关系发生显著变化。人和机器如何相处,实现双赢
刘军表示,金融技术驱动的商业模式将具有平台化、非网络化、轻资产、重数据的特点,可以带来更高的金融效率和更低的金融风险。这就要求银行从传统的封闭内生过程转变为更加开放活跃的市场化过程。通过更专业高效的运营机制,对客户和市场更深入细致的了解,银行应以终极客户体验为中心,以线上线下一体化为设计原则,重塑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环节,实现业务流程的数据化和线上化。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郭新双:数字化是银行业新零售变革的重要引擎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郭新双表示,总体而言,国内外零售银行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美国居民去杠杆化,零售银行业务收入比例下降,而国内零售银行部门的收入比例上升,但新零售的发展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
一个是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特征更加突出,客户越来越注重自身的体验。客户体验已经成为银行业新零售服务的核心,银行服务正在从“产品驱动”向“客户驱动”转变。
二是数字化。数字化已成为银行业新零售转型的重要引擎。商业银行继续深化数字化管理理念,从客户角度重组和定义客户旅程,继续推进敏捷开发和端到端数字化流程再造,努力构建新型数字化管理模式。
第三,现场。随着金融技术的发展,跨境合作和金融服务生态系统的构建成为新零售的突出特征。商业银行通过自建平台或开放式合作,将金融服务有机融入客户的生产生活场景,全方位打造场景金融,增强客户引流和粘性。
第四,轻量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流程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流量管理和价值输出能力不断增强。新零售呈现轻资产、资本和成本的特点。
第一次金融广告合作,
1.《中国六大银行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之路如何走?六大国有银行 行长们这么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六大银行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之路如何走?六大国有银行 行长们这么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501402.html